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455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4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docx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语文第12单元教案解读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

王晓琳审核者:

孙巨峰

单元

第一单元1

课题

1、《观潮》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重点

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难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课前

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确立目标

 

二、

自主学习

 

三、

合作学习

 

四、

解决问题

(1)谈话导入

导入:

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

(2)确立目标

1、识字、学词

2、正确读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与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一)交流汇报

A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

B“据说”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

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

 

(二)品位“奇”,感觉奇观

A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B品读“潮来前”的“奇”。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激发学习兴趣。

(2)明确学习目标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读课文中的生词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自主学写生字,进行难字的试写。

(四)思考全文写了什么,每一段写了什么。

(一)小组成员轮读课文进行正音。

(二)组长检查读词并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三)提醒难字。

(四)交流主要内容和每段的意思。

(一)交流汇报

A学生读文。

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具体告诉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句子。

 

B边默读课文边用“?

”画出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二)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

壮观、奇特。

学生读句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既有声又有形,极为恰当生动地说明后浪涌前浪,一排刚过一排又紧接着,说明气势大,速度快,给人以势不可挡之感。

又如“白色城墙”色形兼具地说明浪高,直立向前推,可见潮水是汹涌而来。

这不是一般的浪,是罕见的浪,潮也是罕见的潮。

)(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五、课堂检测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件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4、精读第4自然段。

A 潮水的长 

理解“横贯”的意思

B 潮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C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笼罩(lǒnglóng)   

风号浪吼(háohào)

浩荡(gàohào)     

人声鼎沸(fèifú)

欣赏课件。

品读回味

 

“起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吗?

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

为什么?

启发学生与文本、作者、大自然的对话。

二.组词语

潮() 朝()

隐()稳()

震() 振()

丈()仗()

板书

设计

1、观潮

潮来前

潮来时

潮退后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

王晓琳审核者:

孙巨峰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1、《观潮》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交流,抓关键句的方法,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是体会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准备

鼓励学生查阅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确立

目标

 

二、

自主学习

 

三、

合作学习

 

(一)导入新课: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

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

《观潮》这篇课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二)确定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3)表达自己的感受。

(一)了解学生查阅资料情况,并对完成情况作出评价。

教师要不断巡视指导读书的方法

(二)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与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一)导入新课

倾听老师的介绍,回顾课文内容。

在回顾的过程中,头脑中形成表象。

 

(二)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一)根据查阅资料自主学习。

(二)学生标画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汇报。

布置生初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上下文体会生词在文中的意思;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要动手作记号,提出难以理解或觉得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四、解决问题

 

六、课堂检测

(一)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关键词语:

“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

(二)预设师生双边活动:

(三)阅读欣赏,领悟表达方式。

比较句子。

①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②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③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1、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天下奇观”是指:

()

A、钱塘江大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景象。

B、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第一句把意思说完整了;第二句写出了颜色和数量;第三句更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3、积累:

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1)自己喜欢的句子

(2)归类积累文中的四字词语。

如,写声音的“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写形态的“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2、如果你有机会亲眼目睹这雄奇的钱塘江大潮,你会说(想)什么呢?

 

让学生积累是一种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方式。

板书

 

设计

1、观潮

潮来前天下奇观

潮来时

潮退后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

王晓琳审核者:

孙巨峰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

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准备

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图片。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

确定目标

 

二、

自主学习

三、

合作交流

(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出示地图)让我们一起到地图上来找一找青藏高原,在这儿有两个世界之最: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一下吧。

(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2.读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确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读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交流阅读感受。

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与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估计学生会提出:

雅鲁藏布大峡谷究竟美在哪里?

作者是怎样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

 

(二)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音、字形问题,并根据学习目标思考相关问题。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学习感受。

在质疑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让他们在这样的期待中展开新的学习。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四、解决问题

 

五、课堂检测

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

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运用“从……到……”的句式围绕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水、山和生物的多样性等几个方面来品味、欣赏课文优美的语言文字。

一、课文我知道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的河流峡谷,它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与世界最高峰()咫尺为邻。

美国的()大峡谷和秘鲁的()大峡谷都不能与它()。

 

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学生认识到作者是采用列举具体、准确数字的方法来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的。

体会出这些具体准确的数字(雄辩)有利地证明了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二、三、语境注音我能行

1、高峰与深谷仅差()几步,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2、他一副神秘()的样子对我说:

“我在少年活动中心认识了一个秘()鲁的小朋友。

3、我们来到了小兴()安岭,伙伴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在自主、合作中感知课文内容,在相互交流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兴趣盎然地诵读中体会课文语句的精妙之处,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理解和品味落到实处。

板书

 

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山神奇壮美

生物多样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

王晓琳审核者:

孙巨峰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3、《鸟的天堂》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通过形近字对比、同桌听写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情景,体会本文中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

4、感情朗读课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南方的优美风光,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重点

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情景有何不同

难点

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的情景有何不同

准备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确立

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

四、解决问题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南方生长着一种美丽的榕树,树上住着许多鸟儿。

看,鸟儿们飞呀,叫呀,它们生活得多么自由,多么欢乐啊!

这就是鸟的天堂。

(板书:

鸟的天堂)

  今天,我们就跟随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欣赏这鸟的天堂。

(2)确立目标:

1.正确、流利读文。

2.课文主要内容。

3、读通课文比较两次的景象的不同之处

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与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看到了什么?

有不懂的词、句子用直线画出来。

(二)、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合作要求: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

找出有关语句。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

请用“   ”划出语句。

(1)倾听教师要求

感受到《鸟的天堂》的其妙!

 

(2)明确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字音、字形问题,并根据学习目标思考相关问题。

 

学生自读课文,找到关键语句,交流看到的景象。

 

学生汇报句子,简单说收获。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上又生(),有许多()直垂到地上,()进泥土里。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通过教师的导入语,唤醒孩子的学习兴趣。

 

放学学习,还原学生的学习规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五、

课堂检测

(三)学习(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

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

哪些词用得好?

1、写出反义词

热闹(   )茂盛(   )2、选词填空

        似乎       几乎

他高兴得(   )要跳起来了。

(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陆续       继续

我们(   )跳上一只船。

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板书

设计

3、鸟的天堂

第一次一株大榕树

第二次众鸟纷飞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

王晓琳审核者:

孙巨峰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3、《鸟的天堂》2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美丽的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背诵并积累喜欢的段落。

重点

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景象。

难点

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课前

准备

关于鸟的天堂的图片。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一、确立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合作交流

 

四、解决问题

(一)复习导入

 1.导入:

请同学们先听一段乐曲,听后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播放《百鸟朝凤》录音带。

2.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体会鸟的天堂与众不同的景象。

(二)确立目标

(1)两次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在书中做批注,和大家交流。

(3)交流自己的感受。

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与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重点感悟。

体会榕树的奇特美和群鸟纷飞时的壮观景象。

请同学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体会后放出声音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用朗读的形式加以汇报。

1、、谈感受:

鸟很多,很热闹。

 

2、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和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大榕树:

1.大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从不可

用直观的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的兴趣。

 

在小组学习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四、解决问题

 

五、课堂检测

(1)汇报读,其他同学听读:

哪儿读得好?

为什么?

你听出了什么?

从哪儿听出来的?

  

(2)重点体会“真”字。

  两个“真”有什么不同呢?

听老师读,体会一下。

(3)重点体会“又”字。

指树根很多。

(4)体会“卧”字。

(树占地面积大。

(5)这株大榕树占地面积有多大呢?

谁查找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6)课下大家丈量了操场和教室的面积,大家计算一下:

合几个操场?

几个教室?

(结合具体情况请学生作答。

(7)经过换算,你有什么感受?

 2.茂盛。

指名读句,谈体会。

(1)重点体会“推”。

请同学们演示,说明叶多而密。

(2)重点体会“颤动”。

  1.播放课件录相:

“群鸟纷飞”的场面。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这部分的动态美的描写。

  3.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从哪些重点语句中能够体会出这里的鸟儿多?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

6.看到这么一棵奇特的榕树,领略到树上鸟儿欢腾的场面,作者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

6.体会结尾两个“天堂”的含义。

 三、了解榕树成为鸟的天堂的原因。

  1.什么原因使这棵大榕树成为了“鸟的天堂”呢?

  2.学生根据查找的课外资料或其它知识加以介绍分析。

  3.小结:

榕树的枝繁叶茂为鸟类提供了生存空间、食物、水分,当地的居民爱鸟、护鸟,同时鸟的粪便成为榕树生长的有机养料。

使这棵榕树长得愈加的繁茂。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民们不许人去捉它们。

”是谁营造了这“鸟的天堂”呢?

(1)大榕树(),给鸟儿们提供了()的生活空间。

(2)这里的农民(),追求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小鸟能在这里()的自由生活。

(3)如果我是“鸟的天堂”中的一只小鸟,我要对这里的村民们说:

“()”

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学生体会出:

第一个“真”意思是本来的,实际的。

第二个“真”指的是确确实实。

应读出惊叹的语气。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体会根上生枝,枝上又生根,独木成林的景观。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茂盛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从中我们体会到榕树的生命力非常茂盛。

***从对大榕树特点的描述中,我们看出作者不禁在内心深处发出感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我们从中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对于大榕树的理解一定要剖析深入,才能更好的进行感受和体会。

板书

 

设计

3鸟的天堂

大榕树天堂自由自在

反思

改进

措施

 

虹桥第一小学教学设计设计者:

谭审核者:

蒋会萍

单元

第一单元6

课题

4、《火烧云》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

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准备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确立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三、合作学习

 

四、解决问题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日出或日落时;天空经常出现绚烂多彩的云霞,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我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笔下的《火烧云》。

(板书课题)

(二)确定目标

(l)默读课文,勾划字词,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加以理解。

(2)认真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火烧云的?

(3)概括每一部分内容的意思。

老师进行巡视和指导,与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交流,帮助自学有困难的同学。

组织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并给予监督和指导。

 

1.快速默读全文,思考:

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变化的哪两个方面?

  (明确:

课文集中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

)(板书:

变化多、变化快)

2.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一)倾听教师导语,感受到课文意境的美好。

 

(二)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

 

和小组同学交流学习感受。

 

“傍晚时的火烧云”不确切,应根据“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回答出“夏天傍晚时的火烧云”。

渲染气氛,让学生产生无限的遐想,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更好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四、解决问题

 

五、课堂检测

(l)课文写的是什么时候的火烧云?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2)课文哪里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多、变化快?

是怎样写的?

(3)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霞光的变化多、变化快。

3.总结学习方法,指导自学交流第二段课文

  课文哪些地方写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变化快?

是怎样写的?

  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对“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让学生学习上面带有比喻性的表颜色的词语说一说,如“茄子紫”。

 作者是怎样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变化快的?

4.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恍恍惚惚”以及“恍恍惚惚”的原因,体会作者逼真地写出了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实感受。

5.总结、扩展。

谈学完课文的总体收获

一、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描写了火烧云()和()的全过程,其中重点描写了()部分。

读出颜色变化多、变化快的词语,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