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353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docx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1900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10

 

1,为下面的报道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

近日,新会市博物馆展出了一件特殊的文物“木美人”。

这是画在一幅木质门板上的油画,画的是两个与真人一般大小、身着汉式服饰的西洋美女。

研究者初步认为,这幅“木美人”是我国最早的油画作品,其艺术性不逊于意大利著名油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据传,这副“木美人”门板,是明朝一位新会籍人士从福建带回来的。

木门所属的屋子因失火而烧毁,画有美人的门板是屋子里惟一没有烧毁的东西,距今至少有500年的历史。

这幅画究竟是何人所作?

为何画中女子身着汉人服装,面部却有明显的西洋人特征?

这些问题至今还不清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下文空缺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要求句式对仗工整,上下句各7个字。

在捐资助学动员大会上,一位京城富豪说道,“我现在有钱了,躺在利息上几辈子也用不完,可怎么去用呢?

去挥霍,去斗富,去纸醉金迷吗?

我坚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捐资教育,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投资,出这样的力,我认为值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请以战喻”,请用原文写出设喻的内容“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一段话有几处需要修改,请指出并修改。

①从影五十余年誉为中国电影“第一导”的谢晋作广告的那本《学习的革命》,②是美国一位教育专家和一位新西兰资深记者合著写成的。

③书中涉及到了怎样在较少时间学更多的知识的课题。

④投资方在与谢晋见面时谈到了他们关于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关注和提高全民素质的想法。

⑤他让这一想法把他感动了。

应修改的地方: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5,阅渎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诗评家历来认为,最后两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是神来之笔。

请你结合诗句,从表现手法角度来分析这“神来之笔”的具体内涵。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与前面的句子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

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丰富细腻;

                                           

                                           

7,下面各句分别描述了一种事物,请根据揭示的特征和意蕴指出所描述的对象。

(只选四句作答)

(1)__________瞬间的闪光是我一生的追求.我以把短暂的光留给人间为自豪。

(2)__________为了追求他日的圆满,总是毅然决然地先亮出自身的缺点。

(3)__________为给别人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勇于填平前进中的坎坷。

(4)__________当你挺身而出,敞开心扉呵护别人的时候,别人会把你高举过头顶。

(5)__________如实地反映事物,客观公正;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的心里才会装着他。

8,概括下面一段材料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个字)

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黑洞似乎并非吞噬一切,它会让其中的一些信息逃逸出来。

这与他近30年前提出的黑洞摧毁陷入其中的所有物质的看法出现矛盾。

霍金表示,他以前可能错了。

1976年,霍金通过计算认为,黑洞形成后即开始通过辐射丧失质量。

然而在这种所谓的“霍金辐射”中并不包括黑洞中有关物质的任何信息。

一旦黑洞消失,所有的信息也将全部消失。

这一观点与量子物理的信息理论相矛盾。

当时霍金认为,可能是黑洞强大的引力场,打破了量子物理定律。

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关于元宵节的两幅对联的上联,请你参照例联,然后依据对联的基本要求,对出下联,特别要注意上下同位字不要重复。

例联:

(上联)飞龙舞凤成夜色(下联)击鼓踏歌酿春声

第一联:

(上联)一路笙歌春似海(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联:

(上联)银花焰吐长春景(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赛场的两个场景,请你以电视节目主持人或现场记者的身份,分别为它们配上一段画外音。

要求有描述有评论,注意感情色彩,语言明快生动。

场景一:

男子单杠决赛。

先后出场的日本、美国选手均得9.787高分。

第三个出场的俄罗斯名将涅莫夫表现更出色,但裁判仅给9.725分。

全场观众一片嘘声,比赛无法进行。

裁判重新打了9.762分,观众仍然嘘声不断。

摘金夺银已经无望的涅莫夫平静地走上场,向观众致意,要求安静,让比赛继续。

在他的一再请求下,观众终于安静下来。

画外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场景二:

男子双人500米划艇决赛。

中国选手杨文军和孟关良因为不习惯与平时训练不一样的比赛开始的号令,起划和前200米明显落后。

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两人调整心态,协调动作,一左一右奋力划动,冲到了前四名,但没有多大优势。

最后50米,两人配合更加协调,动作更快,观众肉眼看到他们和6号位的古巴选手同时最先到达终点。

观看照片,精密数字显示中国队快0.072秒,裁判宣布中国选手获得冠军。

画外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快放寒假时,语文老师说:

“你们想不想自己撰写一副春联?

”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

“想!

”老师说:

“好,不过有个要求,希望大家在春联中能反映家长的职业特点。

下面是几位同学写的春联,请选择其中一题补齐对联。

①东西南北客人人满意_________________②花香鸟语人勤春早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一群学子拂两袖清风

12,在不同的语体和语言环境中,对同一内容的表述方式是不同的。

请按限定的语体的语言环境,将“欢迎对方到时参加”的意思分别作恰当的表述。

(1)在商场的广告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给兄弟单位的请柬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给下级的通知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办家宴父母给子女的口头通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美国和荷兰的化学家研究出一种既可以作为分离不同化学成分的高分子筛,又可以作为加速化学反应催化剂的物质,这是一种有许多微孔的固化凝胶体。

过去许多年来,化学家们用一种称为沸石的多孔材料为分离各种分子的分子筛,但只有某些形状的小分子才能通过沸石的小孔。

沸石也可以用于吸附分子,以便分析这些分子。

另外,沸石也能起催化加速化学反应的作用,这是因为当分子被附在一个微小的空间内时,它的结构可能在某一点会有变化,从而使其更有活性。

但沸石的孔形和尺寸范围有限,从而限制了其多用性。

因此,化学家有希望创造一种孔径范围可以人工控制的“可设计沸石”,即具有特制孔径的固体。

现在,华盛顿特区乔治大学的理查德·韦斯领导的科研小组找到了一种可以固化成多孔材料的凝胶,同时也找到了几种胶化剂,如四辛基癸基胺溴化物可以把化合物变成胶状物。

研究人员把用于生产有机玻璃的四辛基癸基胺溴化物与苯乙烯或甲基丙烯酸脂中任何一种调料混合,再添加一种聚合剂,然后把混合物加热到使固体熔解。

当溶解的混合物冷却时,四辛基癸基胺溴化物分子就形成网状物,得到一种凝胶体,再用紫外线照射它,触发聚合反应使凝胶固化。

然后,在酒精溶剂中加热这种固体的凝胶,使有粘性的四辛基癸基胺溴化物分子蒸发掉,于是在固化的凝胶中留下许多具有微米大小的孔和通道,形成多孔材料。

韦斯说,这种材抖可以像沸石一样应用,但目前这种多孔材料还难以在工业上实际使用,因为它在高温下会被破坏。

1.根据上下文,对“沸石”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沸石是既可作分子筛,又可作催化剂的一种石材。

B.沸石是既可分离各种分子,又可加速化学反应的一种多孔材料。

C.沸石是既可吸附分子,又可使其结构发生化学变化的微孔材料。

D.沸石是既可分析分子,又可使其更具活性的微孔材料。

2.对化学家希望创造一种“可设计沸石”的原因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沸石的孔形和尺寸范围有限。

B.沸石微孔的通过率不尽人意。

C.沸石缺乏多用性。

D.科学家们希望人工控制分子筛的孔径范围。

3.对制造“可设计沸石”的工艺流程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将凝胶材料、胶化剂和聚合剂混合物加热使之熔解。

B.对熔解后得到的凝胶体用红外线照射,使之固化。

C.在酒精中加热固体凝胶,形成多孔材料。

D.四辛基癸基胺溴化物参与工艺流程,并成为“可设计沸石”的物质组成成分。

4.下列对有关信息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制造“可设计沸石”必不可少的原料有四辛基癸基胺溴化物、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脂。

B.制造“可设计沸石”,材料历经固体--液体-一固体三个阶段的变化。

C.制造“可设计沸石”,两次加热前物质形态相同,两次加热后物质形态也相同。

D.“可设计沸石”完全可以代替“沸石”。

14,阅渎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任延,字长孙。

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

会稽颇称多士。

延到,皆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予,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

掾吏白请召之。

延曰:

“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都尉掃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

”遣功曹①奉谒,修书记②,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

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

遂署议曹祭酒③。

苌寻病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诏征为九真大守。

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④,每致困乏。

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

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拜武威大守,帝亲见,戒之曰:

“善事上官,无失名誉。

”延对曰:

“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

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善事上官,臣不敢奉诏。

”帝叹息曰:

“卿言是也。

”既之武威,时将兵长史田绀,郡之大姓,其子弟宾客为人暴害。

延收绀系之,父子宾客伏法者五六人。

绀少于尚乃聚会轻薄数百人,自号将军,夜来攻郡。

延即发兵破之。

自是威行境内,吏民累息⑤。

又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立诣学受业。

郡遂有儒雅之士。

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左转召陵令。

(《后汉书·循吏列传》)

[注]①功曹:

官名。

②修书记:

写好书信。

③议曹祭酒:

官名。

④交趾:

地名。

⑤累息:

因恐惧而呼吸急。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苌寻病卒,延自临殡寻:

招致

B.民常告籴交趾告:

请求,要求

C.龙丘先生躬德履义履:

实行

D.后坐擅诛羌不先上坐:

由于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说明任延尊重、任用、培养人才的一组是()

①会稽颇称多士

②聘请高行,敬待以师友之礼

③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

④延自临殡,不朝三日

⑤郡中贤土大夫争往宦焉

⑥造立校官,自掾吏子孙,皆立诣学受业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⑥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延敢于除暴安民。

他任武威太守后首先镇压了凶暴为害的田绀父子及宾客多人,又平定了田绀之子田尚策动的暴乱,使官吏民众非常敬畏。

B.任延济困敬老。

对贫穷的属官,分出自己的俸禄周济他们;对孝子,经常予以慰问和勉励。

C.任延直言敢谏。

他认为某些有着很好声望的上级长官其实一味利己,不是忠臣,因此拒绝了皇帝要求他遵从上级长官的劝告。

D.任延任地方官时注重发展生产。

不善农耕的九真之民,在他的指导下制造农具,开垦荒地.逐渐由贫穷变为富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掾吏白请召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得先死备录。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皆立诣学受业。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履正奉公,臣子之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用心脏生活

范晓波

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者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因为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

我20岁左右的时候,经常因为过于率直浪漫而在为人处事上发生事故,所以便用法国著名风景画家柯罗来抵挡别人对自己许多可笑举止的嘲笑。

因为那么伟大的柯罗对社会常识依旧知之甚少,以致父母从不放心他一个人单独出门,他五十多岁了,外出还必须向母亲请假。

柯罗的幼稚也许是因为他沉醉于对美的探索而忽略了对生活技能的演练,可以相信的是,他在画布上不会迷路,并因此比那些成熟的人领略到了更多的人生辉煌。

还有另一种人的不成熟,是因为无法学会和适应流行的价值准则。

他们是时代的水土不服者,或者说他们眼里根本就没有那些公共绿地上的栅栏,孤独的身影骄傲地掠过人群的尖叫和愤怒。

曾经读过一个故事:

一个欧洲商人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发现一个老者手编的草帽很漂亮,每只售价20比索。

商人想倒一些到欧洲去卖,便问老者:

如果买一万顶每顶可以便宜多少?

老者却答:

每顶还要多加10比索,因为编一万顶相同的帽子会让我乏味而死。

我真是爱极了这个老人,他用近于天籁的声音,对自以为是的商业法则说了一声“不”。

能列出的前辈还有许多。

他们飞行在芸芸众生的头顶,相似的身影重叠在一起,成为我的精神教父,鼓励我在森林之外长成独特的一根树--不及后果的爱,决不含糊的恨,到了30岁还相信光荣与梦想。

有一种人.他取舍生活的主要依据不是得与失,甚至不是世俗意义上的对与错,人生指南里只有美与丑、泪水或者麻木之类的路标,他们不一定能抵达所谓的成功,但胸膛里永远装满了感动与幸福。

他们和人群最大的区别在于:

人们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

(选自2004年《散文》)

1.“人们习惯于用大脑指导人生,而他们.更喜欢用心脏生活”一句中“用心脏生活”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种基于大众准则的理性判断,并不能涵盖一种更接近诗意的生存”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选举了3个事例,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向人们展示了不同于常人的美好心灵感受。

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出来。

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作者以不同凡响的思索,为我们揭示出一种生活道理,让人在静思默想中获得深刻的人生启迪。

B.“我一直反对用成熟或者幼稚之类的词汇来衡量一个人的进步程度”,这样的开篇,突兀奇绝,引入注目,大开意境。

C.本文通过“柯罗的幼稚反映出他的不成熟,而老者的成熟却反映出他的幼稚”的两相对比,鲜明深刻地揭示了两者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理念。

D.新奇的比喻是本文的最大亮点,比喻的新颖形象使得深奥难懂的道理变得明白易懂,耐人寻味。

E.文章别出心裁地将谙熟人情世故、通晓社会常识,以得失对错为准则来取舍生活,比喻为用心脏生活。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我国人才市场出现反向流动

中国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外企长期垄断高级人力资本的局面被打破,与中国经济近些年来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

高级人才择业,不再惟外企和薪资职位是瞻,而更看重自身创业和企业的发展机遇。

据专门提供人力资源服务的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统计,2003年,面对较严重的就业压力,中国内地高级人才市场仍呈求大于供之势,与周边国家和地区较冷落的行情相比,可谓“一枝独秀”。

在外企需求增势不减的大背景下,高级人才市场出现了三大变化:

一是民营企业以空前力度介入高级人才市场;二是部分国有企业成为高级人才青睐的对象;三是一批留学生放弃海外中高级职位回国创业,而一些仅有短期留学经历的“小海归”则择业难。

一批知名的民营企业,主动进入中心城市寻觅高级人才,目标不再局限于技术研发、质量检验、资产运作等专业岗位,而是拿出公司总裁、财务总监、部门经理等正职给外来贤才,这与民营企业通常由“自己人。

掌控核心岗位的做法形成强烈反差。

专家认为,经历了10~20年创业,中国一些民营企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已临近“退休”年龄,其第二代因年龄、能力、学业等因素尚不能顺利接替,加之一些民企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破除传统的家族企业观念,引进一线高级人才成为必然。

对国有企业来说,过去招不来“金凤凰”,主要是因为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劣势。

但最新迹象表明,在汽车、电信、信息科技、房地产等一些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好的行业,国有企业的薪酬加上福利,开始接近外企的待遇水平,而事业上的创造空间更具吸引力。

高速成长的中国经济和沿海城市日趋成熟的法制和文化环境为“海归”带来了三种可能:

一是学成回国的可能性比以往都大;二是放弃已在海外奋斗来的高级职位,回国就业的吸引力提高;三是在大浪淘沙的人才市场中,“海归”开始褪去往日的光环,过硬的学历资格和工作经验才是顶用的“通行证”。

1.对当前高级人才市场状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近些年的迅猛发展打破了外企长期垄断高级人力资本的局面,但外企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却持续上升。

B.中国内地人才市场的一个巨大变化,就是无论民营企业还是国营企业,都开始高度重视高级人才的任用。

C.2003年,中国内地人才市场仍呈求大于供之势,而周边国家和地区人才市场则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尖锐矛盾。

D.高学历高能力的留学生回国后受到青睐,其中一些人开始主动创业,而一些留学期较短的“小海归”则面临就业的难题。

2.对国有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表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前国有企业吸引高级人才的有力措施,就是拉近与外资企业的待遇水平,并为就业者提供更大的事业创造空间。

B.国有企业人才政策僵化,待遇低于外企,造成了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为外企长期垄断高级人才提供了便利条件。

C.固定的待遇、低下的效率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曾经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