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91435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3 最后一次讲演

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演讲者的语言,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

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他也同样无所畏惧、大义凛然,用满腔热忱、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

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

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

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李公朴先生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

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2段):

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目标导学二:

解读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每个部分运用了哪些褒贬分明的词语?

运用哪些句式和修辞手法来表达强烈的爱憎感情?

讲演者感情的浪涛又是怎样向前推进的?

(分组讨论)

明确:

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词的分量用得极重:

“最卑劣最无耻”,“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

”一个反问,激起听众共鸣。

接着大声呵斥,挥戈直指国民党反动派。

“光明正大”与“偷偷摸摸”一褒一贬形成鲜明对照,揭露反动派是地地道道的黑暗动物。

闻先生情绪激动,不可抑制,因此讲演的第2段突然改换人称,厉声怒喝:

“这里有没有特务?

你站出来!

是好汉的站出来!

你出来讲!

”运用感叹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对特务的憎恨。

“……又……还……”的句子,揭露了贼喊捉贼,嫁祸于人的无耻行径。

“无耻”“光荣”,贬得痛快,褒得正确,长人民志气,灭敌人威风。

两个“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讴歌反对内战、争取民主的两代爱国者,讴歌昆明的无限光荣。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

“怎么想法”“什么状态”“怎样长的”,不仅揭露深刻,而且启发听众展开想象,认识这班丑陋的蛇蝎心肠。

“慌”“害怕”“恐怖”,一步一步揭穿敌人的阴暗心理,“完了,快完了”,把他们必然灭亡的本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这部分阐述了李公朴殉难的意义,用斩钉截铁的语句说明人民必胜,真理永存。

这些话充满激越的感情,充满胜利的信念。

请学生齐声朗读: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

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三个部分贯穿了强烈的爱憎:

讨伐敌人,似钢刀利剑直指敌人心窝;伸张正义,如催征的战鼓,进军的号角,激励革命者踏着烈士的血迹前进。

感情的浪涛在褒贬扬抑中向前推进,由悲痛至愤怒到充满必胜信心。

表达时运用了短促有力的句式,时而感叹,时而责问,时而反诘,形成了一泻千里的气势,极其畅达地表达了极其愤慨的感情,对比、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加强了表达的气势。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

揭露虚弱本质:

敌人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

敌人完了,快完了。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

在害怕啊!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板书设计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先生说过:

“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

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深层探究,感知语言特点

1.探讨本文的感情色彩。

明确:

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

(1)语言通俗,明白易懂。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

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

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

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①设问:

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②反问:

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③感叹:

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

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同学们,我们新时代青年的任务又是什么呢?

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

我们新时代青年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

本文围绕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1.通过朗读来体验讲演者的感情,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进行全篇或者某部分的讲演练习。

2.创设一种近似于现场的氛围,使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感悟讲演者的情感,学习讲演者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

不足之处

  没有检查课前预习情况,部分学生的预习准备不够充分,朗读稍显吃力,情感体验不足。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2.学习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树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则消息:

一名女高中生以较高的分数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物理专业,入学后,她的高超的计算能力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交口称赞。

可是,她做实验的能力非常差,一连三周下来,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个实验,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请同学们说说,造成这个女大学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说得十分在理,重理论,轻实践,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高分低能的状况,这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创新型社会中,是一个致命伤,这样的学生很难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也应当避免成为这样的人。

那么该怎么做呢?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许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认识作者,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祖籍山东日照。

1974年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实验中发现新粒子:

J/ψ粒子(以与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后来有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新粒子的发现,使粒子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于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曾多次回国探亲,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

在他领导的实验小组里,中国派去的同志约占半数,这些科学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导下正从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

2.速读课文,结合课文批注,找出表示论题的语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承上启下的段落、各段的关键句等,并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

本文论点: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文标题)。

全文论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

提出论题,即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第3—11段):

针对论题进行回答分析,该部分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3—5段):

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第二层(第6—10段):

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第11—12段):

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

第三部分(第13段):

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目标导学二:

精读课文,理解观点

探究1:

“格物致知”是作者点出论题后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结合课文,说说它的意义是什么。

明确:

①作者认为在传统教育意义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②作者认为其真正意义是“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这意义有两个方面:

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探究2: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

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明确: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探究3:

结合课文,说说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明确:

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有三点:

①这是由传统中国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了的;②这是被科学进展的历史和实验的过程证明了的;③这也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所不可少的。

目标导学三:

分析课文,掌握论证方法

1.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

明确:

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从传统教育里引出“格物致知”,阐述对其含义的理解以及我国古代对“格物致知”并不重视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验三个方面着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

逐层深入说理,思路十分清晰。

2.解析本文的论证方法。

明确:

(1)引用论证:

引用《大学》里的内容,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

第3段引用《大学》里的内容介绍“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释“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没的原因。

(2)举例论证:

借王阳明“格”竹苦思头痛的失败事例,论述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借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论述实验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借中国学生成绩好而面临研究工作却束手无策的事例论述了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思维而不愿动手;借作者的亲身经历论述以埋头苦读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3)道理论证:

第13段记述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从理论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4)对比论证:

王阳明“格”竹子的失败事例,与通过科学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进行对比,突出新知识的获得只能通过实地实验。

目标导学四:

学以致用,升华拓展

1.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格物致知”精神,了解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要通过自己亲身实地实验的,这种精神在自然科学的领域极其重要。

同学们,你们已经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