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32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 新闻摄影.docx

第九章新闻摄影

第九章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

广义的新闻摄影泛指一切用摄影手段报道新闻的活动,包括用照相机拍摄图片,用摄像机拍摄新闻纪录电影以及用摄相机拍摄新闻电视来报道新闻这三大类狭义的新闻摄影则专指以相机为工具,以摄影图片为手段,以印刷品为媒介的新闻摄影报道活动。

  Photojournalism是传播学用语,出现于二战后的40年代,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弗蓝克·卢瑟·莫特于1942年合成并最先采用的,用来表示图文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图文结合的信息传播方式这句话。

  第一,图文的结合,不是指简单地把图文并列在一起,而是应做到图片和文字两要素有机的完美结合。

这种有机结合的结果,其信息总量超过了图片所传递的信息量和文字所传递的信息量的简单相加,而得到了信息量的剧增。

  第二,这种结合是一种平等的结合,图片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轻视和贬低任何一方。

重文轻图和重图轻文的倾向都是错误的和片面的,因为对二者之中任何一方的轻视均会造成这种结合的不平衡,这必然造成新闻信息总量的减值。

  第三,图文结合的这种新传播方式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它不仅在传播史上提供了一种新颖有趣的信息传播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它丰富了人类视觉传播的内容,扩大了新闻信息传播的范围,增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

  第四,图文结合的新的报道形式增强了新闻的可信性。

由于摄影图片所具有的纪实特性,增强了人们对新闻报道的信任程度,比单独的文字报道更加具有真实可信性。

第一节 新闻摄影定义的内涵

  一、新闻摄影是一种视觉新闻

  它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系统,让读者通过视觉来感知,通过大脑,获取信息和知识。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视觉传媒──印刷传媒,如报纸、杂志等;二是听觉传媒──广播;三是视听结合的媒介──电视、多媒体电脑、新闻纪录电影等,也可以叫做综合传媒。

  从大众传播历史来看,视觉传媒出现得最早,而视觉传媒本身又经过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最早的报刊上只有文字,文字是一种抽象的视觉符号。

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是具有形象性的,但随着文字不断被简化,文字失去了其形象价值,而变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

现代拼音文字已完全失去了形象价值,而成了纯抽象的符号。

对于文字,人们必须经过系统的学习,方能掌握并加以运用。

后来,在报刊上出现了图画插图,与文字相配合,报刊的形象性、可视性增强了。

摄影术发明之后不久便被运用到大众传播活动中来了,并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很快取代了图画报道新闻的作用,诞生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图文结合的新闻摄影。

与图画相比,新闻摄影图片具体、细致而且真实可信,对于以真实性为第一生命的新闻报道来讲,摄影毫无疑问地是最有效的一种报道新闻的手段,新闻摄影也充分发挥了摄影术与生俱来的可怕的真实性的特点,在新闻报道领域里起到了独特的重要作用。

与文字比较起来,图像具有的视觉直观性的特点,使得人们不用学习就可以看懂,因此它打破了文字的局限性,扩大了受众的范围。

没有文化的人能看懂照片,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人们,可以超越语言、文字的障碍,通过照片这种国际性的全人类的通用语汇来进行有效的传播与交流。

摄影图片所具有的那种一目了然的特点,增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效果。

  新闻摄影的上述优势和文字相结合,使得新闻摄影成为现代印刷媒体上最具威力的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

新闻摄影图片也成为电影、电视等现代化综合传媒经常使用的重要视觉资料。

  二、新闻摄影的重要特性之一是其现场纪实性

  与其他门类的摄影作品不同,新闻照片必须拍自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或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

脱离了现场而拍得的新闻人物的肖像照片,便不是我们这里所研究的新闻摄影图片。

  现场是指特定时间里的某一特定的场所,有严格的限制性。

新闻摄影工作必须受到现场规律的严格制约,试图打破现场的时空界限是不允许的,那样做只能造成新闻摄影真实性这一根本原则的丧失。

  从总体上看,现场规律是摄影各门类的共有的特点。

摄影所拍摄的都应是在这个世界上出现过的视觉形象,这一点决定了摄影与绘画的根本不同。

画家可以根据对于事物的认识、经验和理解来画出事物的面目,还可以凭空画出那些人们并不知道的事物的形象,所以从总体上看,绘画是画家表达自我的方式,这种表达具有主观性、随意性;而摄影却必须面对一个真实存在着的事物,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和现场,面对事物或现场进行选择、取舍。

因此,摄影是对现实的记录。

摄影者受到现场的制约和限制,尽管其选择、取舍也具有主观性,也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从根本上看,摄影者是被动的。

如果说绘画是一种将画家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的由内向外的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摄影则刚好相反,它是一种自外向内的表达方式。

  纪实性是摄影手段固有的重要特性之一。

新闻摄影应当充分发挥摄影纪实性的特长来报道新闻。

在这一点上,新闻摄影又与摄影艺术创作不同。

艺术摄影强调的是创造性地运用摄影手段来达到一种艺术表现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摄影语言来表达一种审美情绪、审美感受,摄影艺术家强调的乃是主观性的表达,在这方面,摄影艺术家与画家是一致的。

而新闻摄影记者则不同,他只能充分利用摄影手段的纪实性特长来对所见到的事物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记录。

对客观形象进行真实的、细致的、形象的描绘,才能真正实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可信性,从而达到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的目的。

  新闻摄影就是要发挥摄影手段的形象纪实的属性的作用和特长,选择真实的、典型的、具体的、生动的形象来报道新闻。

不仅要做到某一张具体照片的真实可信,还应做到报道事实的总体上的真实可信。

细节的真实是总体真实的前提,而总体真实,才能真正达到真实地传递新闻信息的目的。

  三、新闻摄影活动的目的是传递新闻信息

  传递新闻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位的作用和功能,至于审美功能、教育功能等相对于传递新闻信息来讲都是次要的、附属的作用。

因此,评价和判断新闻摄影的优劣的标准,便是其传递新闻信息量的多少及其传播效果,而不能仅从构图是否完美、技术技法上是否有问题等艺术或技术角度出发来评价新闻摄影图片。

  当然,如果一张新闻摄影图片在做到准确而充分地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又具有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那是最好不过的。

如果不能同时兼得,则必须首先实现其传递信息的功能。

好的新闻摄影图片应当是技艺完美、充分准确地传递了新闻信息的图片。

  四、新闻摄影的拍摄对象是新闻形象,不是艺术典型

  被拍摄对象首先具有新闻价值,同时还具有形象价值。

只具有新闻价值而不具备形象价值的事物,不适合运用摄影手段来加以表现,也就无法或无需用新闻摄影图片来加以报道;只具有形象价值而不具备新闻价值的事物,则不应成为新闻报道的对象,而只能成为其他摄影门类的表现对象。

  五、文字说明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像人有两条腿一样,新闻摄影的两条腿一是图片,二是文字。

图片和文字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

好的新闻摄影报道是好的图片和好的文字的完美结合的结果。

图、文之间应当配合默契,紧密结合,互为补充,从而达到总体信息量的增值。

图、文的结合是有机的相互渗透和平等的相互补充。

好的图片和美妙文字的简单并列并不能达到信息的骤增,而只能得到信息量的机械相加的和。

如果图文有一方差,就会造成信息量的减值乃至信息量的负值。

  文字的作用一方面在于补充可视形象的局限;另一方面,则在于点明图片的重点,起到提示和导读的作用。

好的图片说明文字能为好的新闻图片点上“龙眼”,使新闻信息量的传递的数量和效果都实现飞跃。

第二节 新闻摄影的特性

  一、新闻性

  新闻摄影所报道的对象,首先是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是新闻形象。

也就是说,新闻价值是新闻摄影的第一价值取向,新闻摄影报道应当最大限度地追求新闻摄影报道的信息含量。

新闻摄影图片所表现的重点应是新闻信息量;新闻摄影图片的文字说明则用于交代图片本身无法交代的新闻要素,增加图片传递的信息量,增强图片传递信息的效果。

  那么,哪些情况之下新闻性比较突出呢?

也就是说,新闻摄影报道应当如何把握新闻性呢?

以下几点,应引起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的重视:

  1.重视重大题材的新闻摄影报道

  题材重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重大题材往往覆盖面广,波及面大,因此常常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会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所以其新闻价值也就大而突出,所以报道重大事件的照片,其新闻价值也就大。

  2.多拍独家新闻

  1988年全国好新闻评选之后,有同志总结说,好新闻意识的内涵除了重大题材外,还有两条,即独家新闻。

报道独家新闻所靠的是良好的新闻意识和独特的发现能力。

对于事件性新闻的报道而言,要想拍到、拍好独家新闻,靠的是第一个看到和拍到;而对于非事件性新闻的报道而言,要想拍到独家新闻,靠的是第一个想到并拍到。

所谓独特发现能力是“看到”、“想到”和“拍到”三者的统一。

独家新闻的独特性其主要原因是新闻价值大的。

培养独特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方法,是拍到、拍好独家新闻的根本途径。

  3.敢于攻难度大的题材

  采访、拍摄的难度本身也是判断新闻价值的重要尺度之一。

所谓拍摄难度一方面是指艰难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指拍摄的技术难度。

例如,在灾难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摄影记者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有的人甚至为报道新闻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们看重记者们付出的艰辛劳动和艰苦努力。

在读者的心里,这种历尽艰辛而拍得的图片,信息量大,新闻价值高。

而所谓拍摄技术难度大的图片,是指所拍到的是人们难得见到的景观和形象,这样的形象因其难得一见或从未见过而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

  4.注重报道的时效性

  时效性是新闻性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国外有人指出:

对于突发事件,摄影记者应在警察之前赶到新闻现场,赶在其他人之前发稿。

这就道出了拍摄独家新闻的真理之一,另一方面也道出时效性对于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新闻摄影报道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时效性不够强。

面对电视在时效性方面的强大优势,印刷媒介采取的对策应有两种,一种是增强报道的深度,搞深度报道;另一种则是增强时效性,利用新闻图片所具有的瞬间永久性的优势,力争让读者尽快看到报刊上的新闻图片,这是和电视竞争的强有力的一招。

电视画面是一晃而过的,难以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新闻摄影记者用他们独特的眼光将最能代表某些事物的典型形象凝滞成为永恒,读者看到的图片远比看电视时的印象要清晰而深刻。

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图像是为报纸新闻摄影图片做了广告,人们会拿报纸上的图片来加以印证。

因此,只要加强图片的时效性,一样能够增强新闻性。

记者和编辑都应为争取时效性而做出不懈努力。

  二、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作为新闻属类的新闻摄影的第一生命也就是真实性。

这个原则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从新闻摄影诞生之时起,就一直存在着真实与失实的问题,而且由于摄影图片所具有的真实可信性和能满足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新闻摄影如果造起假、说起谎来,也就更有欺骗性。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对待新闻摄影的真实性问题。

  1.新闻摄影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第一,新闻摄影所拍摄的对象应当是真人真事,具有真实性。

拍得的图片还必须符合真人真事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应做到事实真实。

  第二,从总体上看,所拍摄的人物、事物的瞬间形象都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能够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事物的基本面貌、特点,也就是说应做到总体的真实。

在1988年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评选结束后,《中国记者》发表了《失真》一文,指出:

这次十佳评选的某些参赛图片乃至整个评选活动是“用真实的材料写出的失实报道”。

因为1988年在中国出现的本质和主流的东西没有被反映到参赛的摄影图片中来,参赛和获奖的某些图片所反映的现象和事实不具有代表性,因此那些图片尽管从个别现象和个别人、事、物来看是真实的,但从总体上看,那些图片却是“失真”的。

“失真”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拍摄者和评选活动没有处理好现象与本质、微观与宏观、个别乐章与主旋律的关系,而且“失实易被发现,失真却披着真实的外衣;失实易引起读者的痛恨,失真却常常为社会所容忍;失实常常给作者带来麻烦和痛苦,而失真不关作者痛痒,有时还能受到嘉奖”。

因此,失真比失实对新闻的危害更大,是新闻事业的最大“害虫”。

对于一个具体的人物或具体的事物的报道来讲,同样存在着既不能失实,又不能“失真”的问题。

必须加强采访,在深入了解了人、事、物的基础之上,把握现象真实背后所隐含着的种种情形,从总体和全局上找到最能代表人、事、物的根本特点的、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和角度来报道新闻。

  第三,应尽可能抓住典型人物在典型环境中自然流露出的典型瞬间形象,从而保证新闻形象的自然和真实。

不应采取导演、摆布或美化的方法来改变被摄对象的自然形态或自然状态,那样只会造成对形象的扭曲,从而造成新闻信息的减值。

  第四,文字说明应准确而真实,不能含糊,更不能随意编造。

应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交待新闻要素,说明报道的主题。

文字说明应具体、明确、重点突出,不能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新闻摄影的真实性是上述几个方面的统一和一致,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会造成新闻真实性原则的丧失。

  2.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原因分析

  新闻摄影报道失实的现象至今仍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不懂得新闻摄影的基本原则是真实地传递新闻信息,而将新闻与宣传混为一谈。

试图通过新闻摄影报道来强制读者接受某种观念或宣传某种主张和口号,而不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来报道事实。

  新闻与宣传应有以下几个不同之处:

  新闻重在报道事实,传递信息,而宣传在于让人们相信某种观念,二者目的不同;

  新闻不能重复,而宣传则可以不断重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宣传具有强制性,让广大受众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而新闻不具有强制性,只在于告诉读者真实的信息,信不信由你;

  新闻有真实和失实的根本原则问题,而宣传则只有可信与不可信的差别;

  宣传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新闻报道必须尊重事实。

  

(2)工作作风不踏实,采访不深入,想当然地赋予新闻图片以意义和内涵。

  比较典型的是1987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中获金奖的作品之一《小夫妻》。

作者未经采访,而将随机抓拍到一个去姥姥家玩的小女孩和一个站在她身旁看热闹的男青年在一个画面中的照片命名为《小夫妻》。

照片发表后,影响很不好。

后来金奖被撤销,作者还被取消了“1987年度全国十佳新闻摄影记者”的称号。

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的根本不同点之一,是新闻摄影首先是采访摄影,不进行采访,不了解被拍摄对象,不弄明白新闻事实,就无法进行新闻摄影报道。

  (3)将新闻摄影与艺术创作混为一谈。

1981年,上海的一位作者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青少年吸烟的不良风气,导演拍摄了一则讽刺性的新闻摄影图片《别忘了孩子》。

画面上四位少年正躲在厕所里抽烟。

从照片上看,四个小“烟鬼”的确是嗜烟如命,丑态百出。

由于针对当时社会问题,“作品”发表,并且被作为优秀新闻照片选入了一个影展。

无巧不成书,图片中的一位“小烟鬼”的父亲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当他在影展上看到那幅照片时愣住了。

他万万没能想到,自己那个平日在家里挺老实的儿子竟然是个瘾君子。

父亲回到家中,怒不可遏,将儿子痛打一顿。

此时,儿子才告诉父亲,拍摄者是自己买来烟,诈骗孩子当“演员”,导演说戏后,拍到的照片。

  这种将新闻摄影和艺术创作混为一谈的糊涂观念,对新闻摄影有极大的危害,会造成人们对新闻摄影的可信性的信心得以丧失,应当杜绝这种现象的出现。

  (4)道德品质问题。

有的人为了追名逐利而肆意捏造事实,利用新闻摄影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美国东部有一位摄影师为了“一鸣惊人”,竟把自己的情妇带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给她喝了放有烈性毒药的水。

当这位可怜的妇女垂死挣扎时,他拍下了十几个连续镜头。

更可怕的是,负责审理这一案件的法官也是个摄影爱好者,他看了那些罪恶的照片后,居然十分欣赏,最后竟以“出于事业心”的杀人动机,从轻判处为凶手。

  (5)恶作剧。

证明英国尼斯湖存在水怪的最著名的一幅照片竟然是一些人为恶作剧的产物,被称为是20世纪的最大骗局之一。

  这幅照片的画面是:

在尼斯湖的水面上,露出一条海蛇怪物的细而长的脖子,像是在游动和觅食。

原来照片中的这个“怪物”只不过是人们花了几先令从伦敦的一个商店里买来的玩具潜水艇,经过改装后再在上面安装了用胶木制作的海蛇头和海蛇脖。

照片中怪物“看上去虽然模糊,但却栩栩如生。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4年4月,共有五个人参与了这起人造水怪的事件。

五人中最后一位去世的克里斯蒂安·斯堡林,在他1992年临终前把炮制水怪照片的经过告诉了两位尼斯湖研究人员,这两个人最后把这起骗局的真相揭露了出来。

事情的经过是:

马尔马杜克的儿子伊安和继子克里斯蒂安买来材料完成了对玩具潜水艇的改装。

他们制作的怪物高1英尺,长18英寸。

为了保持船体稳定,在船底安装了一个铅制的龙骨,然后把它带到尼斯湖,放进湖里拍照。

照片最后卖给了《每日邮报》独家发表。

这五个参与者当时没有料到,他们开的这个小小的玩笑会引起世人那么大的举动。

尼斯湖因水怪而闻名,吸引了世界游人和科学家。

英国科学家也曾利用现代化的仪器对尼斯湖进行了多次考察,但始终未能捕捉到水怪的踪影。

  不过,也有人认为湖中必有怪物。

实际上关于尼斯湖水怪的传说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

但是,上述那张照片的确是个恶作剧的骗局。

造成新闻摄影失实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许远不止这里例举的这些。

1994年6月公布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四条指出: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工作者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不得捕风捉影,不得想象虚构,不得弄虚作假,不得为了追求轰动效应而歪曲事实。

力求全面地看问题,防止主观性、片面性、绝对化,努力做到从总体上、本质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工作要认真负责,避免报道失实。

如有失实就主动承担责任,采取补救措施。

只有这样做,新闻真实性原则才能得到维护和捍卫。

第三节 新闻摄影的体裁

  报刊上刊登的以报道新闻为主要任务的新闻摄影报道的体裁主要有三种:

图片新闻、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和专题新闻摄影报道。

  一、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是报纸上最常见的新闻摄影体裁。

有人把它比做文字新闻报道中的消息。

其典型特征是简洁、率直。

  图片新闻多由一两幅图片(多数情形是一幅,个别情况下也可能是三幅)配以标题及简短的说明性文字组成。

  这一两幅图片应当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能够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或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通过一幅图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摄影记者需对人物进行认真的研究,了解其背景、经历、个性,其典型事迹及其生活、工作方式,其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把握住其特点异乎寻常或异于他人之处,在此基础上,还要具体观察其工作、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形,才能从中选择出最能表现其言行态度,最能揭示其个性和内心世界的好图片。

对于一个事件,记者也得了解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并到事件的现场进行细致的观察比较,才能选取最能揭示事件报道角度、拍摄角度,从而拍出独特的新闻图片。

同时,图片新闻作为新闻体裁中最迅速、简洁的体裁又必须快和简洁,因此,对于事件的报道,人们常采用中景和特写镜头来描写事件的细节,从而达到准确、细致和及时的报道效果。

  图片新闻的文字说明要交代图片难以体现的新闻要素,如人物姓名、年龄、身份、地点以及事件等等,文字又必须简短,只言图所未言,或揭示图中的“视觉中心”和“重点”,既有引导读者理解图片的功能,又有交代必要的新闻要素的功能。

  图片新闻在报道事件性新闻中是打头阵的,出击要快。

由于事件性新闻本身所具有的动态特点,要求图片新闻既要抓住特点又要能迅速及时传递。

作为“常规”的报道形式,既要求新、求活,又要求准、求快,不是想象的那样容易拍好和写好的。

  图片新闻中图片的拍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抓住典型的场景、情节和细节,这有助于“典型性”的体现和展示;二要使新闻形象突出、直观。

突出和直观就让读者容易抓住要害和实质,从而达到一目了然的视觉传递效果;三要善于抓典型瞬间。

由于事件新闻的过程是不可重复的,尤其是突发性新闻事件,其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真正是“转瞬即逝”,能否抓住转瞬即逝的典型性瞬间,是决定成功与失败、能否拍到以及能否拍好的关键问题。

只有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才能拍好这样的照片,因为这种情况真正体现了“看到”、“想到”和“拍到”的瞬间之内的高度统一,而那些迟钝的动作和犹豫的眼光只能造成拍摄的失败。

在抓典型瞬间的过程中,真正要求摄影记者要快速调动全部的能力和精力来对付每一个镜头,既要思路清晰、眼光敏锐,又要动作敏捷、技术精心熟练,才能拍到和拍好图片,并进而写好图片说明。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1957年设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1942年设立)中的新闻摄影奖都将突发性新闻事件的图片新闻放在重要地位。

这些年来在国际上每年都有大量优秀的这类图片见诸报端和在大赛中获奖,从而进一步提高人们对图片新闻这一载体的认识。

但是我国在这方面还有明显的差距,一方面摄影记者在拍摄图片新闻时,没能很好地研究有关新闻事件,拍出的图片流于表面化和现象化,不能揭示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特点。

广大读者常说报纸上图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如何把常见的寻常事件拍出新意,是个难题,又是个值得研究和非解决好不可的摆在新闻摄影记者面前的课题。

不少人为此做出了努力,拍出了一些值得推崇的好图片,但从总体上看,这类照片拍得不够好,能拍好这类图片的好摄影记者还不够多。

另外一方面,有一些并不构成图片新闻的基本条件的“非图片新闻”被一些编辑硬套上“图片新闻”缺乏“形象价值”,却非要在文字旁冒充“图片新闻”;一些“关系稿”,更“打破了时空界;,重复使用或简单地重拍之后唱“四季歌”,使得图片新闻推连旧闻都算不上,还谈什么“图片新闻”。

还有一些图片新闻拍得不错,但文字太差,从而造成了不相配,削弱了整体效果,出现了两条腿无法配合的遗憾。

从总体上看,我国摄影记者的文化水平这些年来有了提高。

实践证明,系统的专业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经过系统训练的摄影记者入手快,图文结合好。

只有图片拍摄和文字写作两手都过硬的摄影记者,才能不断出好报道,有后劲也有耐力。

而那些基本功有问题的摄影记者则只能碰运气,或许会有一幅或几则报道受到人们好评,但从总体和长远来看,难能成为优秀的摄影记者。

  二、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

  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是指对重大新闻事件中的局部典型事物的“特写镜头”式的表现或从富于个性特征的角度进行揭示的摄影报道。

有人把这类图片报道与文字报道中的“新闻特写”相提并论。

  特写性新闻图片用典型细节来表现和概括新闻事件。

特写镜头所具有的“局部放大”和“拉紧拉近”的效果,常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特写性的另一个重要内涵是抓住富于个性的特征和从富于个性的角度加以表现,对细节进行强化处理,从而让人获得“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局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

与特写性相关的另一特性是深刻性,“特写”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视觉效果,并达到从更深的层次揭示新闻事件的特点和意义的目的。

与图片新闻相比,特写性新闻摄影报道在时效性方面的要求要弱一点,但需有比图片新闻更加烈的深刻性、揭示性和典型性。

从对新闻要素的表现方面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