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28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docx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

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周丹

地址:

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邮编211100

笔者按:

我的孩子两岁了,教养的大部分时间是由孩子的奶奶承担。

我也时常在反思教育的问题,隔代教育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再看看身边的人,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着。

我的教育方向应该在哪里呢?

本文结合隔代教育的不利因素如:

容易形成溺爱,思想观念陈旧,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等。

有利因素如:

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祖辈家长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有利条件等。

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力求寻找一种隔代教育双赢的局面,为自己,也为隔代教育苦恼的年轻父母寻找一个方向。

 

我眼中的隔代教育

“我要奶奶,我要奶奶!

”“回家找奶奶去!

”小班入园新生抱着老师的腿边哭边提自己的要求.再看看窗外久久不肯离去的是奶奶的身影.接孩子时,大门一开涌进的人群中十个有九个是老年人.家长会上我们一再强调请幼儿父母参加,可是到场的只有一半年轻父母,其他的仍然是我们的爷爷奶奶们.不知何时我们进入了隔代教育的时代.我国之所以隔代教育现象这么普遍,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体制转型,各行各业改革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年轻人肩负着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他们要加倍投入地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的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幸福美满,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于是,当他们初为人之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的父母时,时间和精力的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尽管他们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很高,也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来带,这是隔代教育现象日渐增多,越来越普遍的主要原因。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对孩子一生来讲,个人品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期在0~7岁。

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几乎都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失去与父母沟通交流、培养感情的机会,任凭“隔代亲”特殊的宠爱泛滥,就会对其身心发育造成很不利的负面影响。

隔代教育不利因素

因素一:

容易形成溺爱。

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

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

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因素二:

思想观念陈旧。

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因素三:

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

祖辈家长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因素四: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因此,年轻父母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

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

我们就结合事例来做一些简单的隔代教育误区的分析:

 壮壮是个出了名的“小霸王”,走到大街上见什么要什么,不满足他就躺在地上哭闹。

视壮壮为心肝的奶奶从来不敢对他红脸,在家既当孩子的“后台”,又做他的“仆人”。

早晨,奶奶替壮壮穿衣叠被、端茶送水,回家后背着孩子上楼、蹲在地上陪玩。

在老人的重重呵护下,壮壮有恃无恐,而父母却无法插手。

 祖辈对孙辈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点,容易造成对孩子过分溺爱、迁就。

此外,祖辈家长在动作的灵活、语言的清晰、表情的丰富等方面毕竟有所欠缺,年幼的孩子容易通过无意识的模仿而被潜移默化。

  此宽彼严孩子迷失方向,明明的家中,时刻爆发着“战争”。

  爸爸要他少吃点东西,爷爷偏偏要他多吃;明明每次乱扔东西,父亲立刻加以制止,爷爷偏说孩子活泼好;明明要买玩具,爷爷有求必应,爸爸却认为太过纵容。

对父母严厉管教孙辈,祖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最后引起冲突。

 面对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孩子只能是“一头雾水”,在行为规范形成中迷失了方向。

此宽彼严,在感情上产生“亲祖辈、疏父母”的倾向。

不一致的教育还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欺软怕硬的“两面派”,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父母、爷爷奶奶以及老师和同学。

人到老年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

同时由于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责怪。

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

孩子有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

如:

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二只孩子的“专利菜”。

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

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又怕孩子哭坏,就面般哄劝。

孩子发现通过撒泼、发脾气等任性行为可以达到目的,于是,一有机会就会发脾气要挟家长,以满足自己的非分要求。

过分保护扼制了孩子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增加了孩子的依赖性,容易使孩子变得更加娇气。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和责任感。

而不少祖辈习惯于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一切事情。

当孩子把玩具乱撒一气时,他们会一遍又一遍地整理;当孩子蹒跚着上下楼时,他们担心孩子摔倒,会抱着孩子上下楼梯;当孩子自己吃饭时,他们又担心孩子弄得一塌糊涂,就一口一口地喂……这种种做法,使得孩子的手脚得不到充分的运动,孩子的大脑也用不着独立思考,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增加了对家长的依赖,孩子一旦遇到困难或要要求不能得到满足时,就没有信心去解决问题,继而产生愤怒、不满足的情绪。

笔者的孩子就处于这一阶段:

奶奶时刻提醒孙子,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叫“奶奶来”。

于是儿子跌倒了,从来不会主动爬起来,只会叫奶奶帮忙,奶奶总是心疼地抱起来说:

“哪里痛,让奶奶揉揉,下次可要小心点。

“当儿子的画板上写满了字需要抹掉时,就会叫“奶奶来”。

奶奶稍有怠慢,他就会大哭大闹,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

其实,儿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将字抹掉。

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祖辈的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

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

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

因为,在他们观念中,一辆完全美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破坏”。

并且认为孩子的“破坏”行为是一种不良行为,恰恰是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

祖辈当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注重教孩子认字、数数,却不大意识到应随时随地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坚持性等优良个性品质。

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如孩子想扫地、剥豆、抹桌子等)时,他们一方面嫌孩子碍手碍脚,另一方面因怕孩子累了等原因加以阻止。

这样,无形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动手了。

当孩子与同伴交往出现纠纷时,祖辈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为孩子讨回“公道”。

隔代教育也有优势

如果祖辈家长能够具备一定的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祖辈家长带孩子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优势一:

不少祖辈家长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

他们不仅照顾孩子的生活,提供学习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

一般说,祖辈与孙辈之间容易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优势二:

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优势三:

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是促进儿童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优势四:

祖辈家长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优势五:

孩子由祖辈家长教养,年轻父母得以解决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

  现实生活中,隔代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

中华民族几千年积累下不少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也有不少爷爷奶奶抚育的孩子成就了大业。

在奥运会110米栏赛道上一路狂奔,勇夺冠军的刘翔,从小父母为忙于生计早出晚归,他一直寄养在爷爷奶奶家,不仅和老人建立了亲密的关系,而且从老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优良的品质。

  祖辈家长有爱心,对孙辈十分喜欢,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而且能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叙述;祖辈家长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祖辈家长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他们认为孩子应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与生活,不必强求一定要这样那样。

事实证明,许多由祖辈带大的孩子,身体素质好,在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要强于其它孩子。

  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

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

因此,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是如何擅用其长,以避其短。

  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的爸爸妈妈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身的职责。

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

比如:

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作游戏、讲故事,周末带孩子外出活动。

同时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孩子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育儿的读物,与老人交流学习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

  年轻的父母一定要明确:

自己才是教育孩子的真正主角。

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老人的子女,我们要善于把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或从其他渠道学习过来的家教方法“奉献”给父母。

所以,既不要为图省事,孩子一生下来就甩给老人;也不要怕老人惯坏了孩子,拒绝老人带孩子,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

不论是与老人同住,还是暂时把孩子寄养在老人家中,我们都要注意和老人协调关系,一切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家庭生活中如果经常出现两代人为教育“第三代”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温馨景象,家教一定会成功的,孩子也一定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出,朝气蓬勃、矫健有力地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