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23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docx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

台湾房地产估价师考试科目土地经济学之二地租

一、地租之概念

(一)地租的意义:

指经济地租或纯地租。

利用土地之有利条件(沃度、区位),所产生之剩余(超额利润)。

此超额利润是指土地而非企业家的。

有利条件:

(1)农业沃度:

沃度地租,李嘉图

(2)都市区位:

区位地租如捷运造成,

屠能:

区位好=代表经济地租优(因)=契约地租(果)和地价高涨

(3)宁适地租:

阳明山别墅

(4)视野地租:

大直明水路

(5)名望地租:

(6)学区地租:

其计算公式如下:

地租=总收入-(工资十利息+正常利润)

上列公式可知,地租之涵义如下:

1。

地租是总收入扣减总成本之剩余。

2。

总成本包括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正常利润。

3。

企业家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凡是超额利润均属土地的贡献,而为地租。

4。

地租是假定在土地无成本下之剩余。

5。

地租是利用土地而产生,不论是利用自有地或出租地均会产生。

6。

地租是一种生产者剩余。

(二)经济地租与契约地租之不同:

契约地租,又称为商业地租,系不动产租赁关系中,承租者支付予出租者之租金。

契约地租与经济地租之关系如下:

经济地租为契约地租之基础

契约地租为经济地租之表现

理论上(完全竞争市场),契约地租应等于经济地租

但实际(非完全竞争市场),受到租赁市场供需、当事人议价能力等影响,契约地租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经济地租。

经济地租不论自有地或出租地均会产生

契约地租只发生在出租土地

(三)地租之形成:

何以土地会产生地租,其理由如下:

1。

土地供给困难:

由于土地不像阳光、空气等如此充裕,因此土地的稀少性,是形成地租之主要原因。

2。

土地需求强烈:

由于人口数量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土地需求不断上升。

在供弱需强下,地租形成并扩大。

3。

土地质量差异:

个别土地之间,由于沃度、区位等不同,土地质量有差异。

因使用劣等地,而使优等地产生地租。

4。

土地报酬递减:

向劣等地开发的同时,优等地亦不断集约利用。

集约利用会使该地之地租数额逐渐加大。

另就土地不断集约利用,会发生报酬递减现象。

(四)超边际土地、边际土地与次边际土地;

1。

超边际土地:

土地利用时,地租大于零之土地,称为超边际土地。

2。

边际土地:

土地利用时,地租等于零之土地。

边际土地,是指利用土地时,总收入等于总成本之土地。

所称总成本包括工资、利息及正常利润。

如海埔新生地开发即是一例。

3。

次边际土地:

土地利用时,地租小于零(即负租)之土地。

产品市场图

生产要素市场图

二、地租之种类

(一)封建制地租:

在封建体制下,所形成之地租。

分为下列三种:

1。

劳动地租(力租):

2。

实物地租(物租):

3。

货币地租(钱租):

以上三种地租,均属于契约地租。

(二)资本制地租:

在资本主义下,所形成之地租,分为下列三种:

1。

差额地租:

又称等差地租。

因土地品质不同或土地先后集约度不同,所形成之地租。

差额地租分为第一型差额地租与第二型差额地租两种。

(1)第一型差额地租:

如学区、宁适

因各土地间之沃度、区位等质量差异,所形成之地租。

因此第一型差额,包括李嘉图(DavidRicardo)所提出之沃度地租与屠能(VonThiihen)所提出之区位地租。

(2)第二型差额地租:

如高楼

又称集约度地租或资本地租,由李嘉图提出。

因同一土地先后集约度不同,所形成之地租

2。

绝对地租:

由马克思(KarlMarx)提出。

因土地所有权之作用,所形成之地租

3。

独占地租:

由马克思提出。

因产品之独占价格,所形成之地租

以上三种地租,均属于经济地租。

(三)准租:

又称准地租、经济租,由马夏尔(Marshall)提出。

土地以外之生产要素,在短期所产生之剩余。

三、差额地租

差额地租分为第一型差额地租与第二型差额地租两种:

(一)第一型地租:

因土地与土地间质量(如沃度、区位等)之不同,而造成地租数额有差别。

由上述分析可知:

1。

由于劣等地加入生产,而使优等地产生地租。

2。

粮价上涨,致产生地租。

故粮价为因,差额地租为果。

3。

由于各块土地之沃度有别,而产生地租数额有差异。

优等地之地租,数额最大,中等地次之,劣等地再次之。

4。

粮价上涨,不断向劣等地开发,同时亦不断向优等地之集约度加深,优等地地租因而扩大。

(二)第二型地租:

又称集约度地租或资本地租。

因土地本身先后集约度不同,而造成地租数额有差别。

由上述分析可知:

1。

同一土地,因先后投资顺序不同,致每一投资单位之地租数额有差异。

2。

由于报酬递减法则之作用,土地利用应集约至边际产值等于边际要素成本之均衡点。

3。

在均衡点以前,土地不断集约,地租数额随之扩大,土地集约至最适均衡点时,地租数额为S1+S2+S3+S4+S5+S6。

(三)第一型地租与第二型地租之比较:

四、绝对地租

(一)绝对地租之意义:

由于土地私有制度,所有权之独占作用,任何加入生产行列之土地,绝对需要索取地租,此一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源自于边际土地。

由于边际土地没有地租,因此地主就不会无偿提供土地加入生产。

为了使边际土地加入生产,市场上就须额外支付地租予地主,此项额外支付的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马克思认为:

1。

人民生活困苦,是因粮价上涨,是因绝对地租(地主索取),是因

土地私有,造成绝对地租,造成粮价上涨,造成人民生活困苦

2。

马克斯补充了李嘉图之差额地租之边际土地之地租为0之问题,因土地不可能给人而不用钱,此付钱即为绝对地租。

由上述分析可知:

1。

绝对地租起源于边际土地。

2。

支付绝对地租,造成粮价上涨。

3。

绝对地租是因,粮价上涨是果。

4。

绝对地租之发生是由于土地私有制度下之所有权独占作用。

如出租出售:

契约地租为零或出售价格为零,地主将不愿将边际土地出租或出售,故地主会索取另一种地租,称为「绝对地租」。

(二)超边际土地有无绝对地租:

有一说认为超边际土地只有差额地租,而无绝对地租,因为绝对地租只发生在边际土地;另有一说认为,超边际土地有差额地租,也有绝对地租,因为绝对地租存在造成粮价上涨,而使超边际土地之地租数额增加,此增加数额即绝对地租。

由此可知,此二说之地租总额相同,只是结构之分,且无此必要分二说。

五、独占地租

(一)独占地租之意义;

少数优良土地所生产之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形成独占价格,因而有独占利润,称为独占地租。

如一般地区所生产之莲雾,售价每公斤60元,枋寮地区所生产之黑珍珠,售价每公斤80元,故枋寮地区生产黑珍珠之土地,就拥有独占地租。

由上述分析可知:

1。

独占地租发生在少数优良之特殊土地,如麻豆文旦产地、池上稻米产地、鹿谷乌龙茶产地等是。

另外,都市土地特殊区位(如街角地),其商品销售价格较高或销售数量较大,亦拥有独占地租。

2。

先有独占价格,才发生独占地租。

粮价为因,独占地租为果。

3。

独占地租发生于供给稀少、需求强烈之土地。

4。

独占地租是从需求面分析,独占地租大小取决于用地者支付地租能力之强弱。

差额地租是从成本面分析,差额地租大小取决于成本节省之多寡。

(二)独占地租是否永久存在:

独占地租之形成有二个要件:

1。

消费者之偏好:

因消费者之偏好,才产生独占价格。

偏好愈强,独占价格愈高,独占地租愈大。

2。

少数优良土地:

生产此种产品之土地属于少数,亦即稀少。

反之,如果生产此种产品之土地众多,则产品供给量过多,独占价格将无法成立。

(三)农地地租与市地地租:

1。

农地地租:

农地是以差额地租为基础,透过成本(生产成本与运输成本)的节省,决定差额地租之大小。

对于少数优越生产条件(如土壤、气候、地形等)之土地,透过用地者需求的竞争,决定独占地租之大小。

2。

市地地租:

市地是以差额地租为基础,透过成本(运输成本)的节省,决定差额地租之大小。

对于少数优越区位条件之土地,透过用地者需求的竞争,决定独占地租之大小。

农地地租着重在差额地租,市地地租着重在独占地租。

(四)差额地租、绝对地租、独占地租三者之比较:

六、准租

(一)准租之意义:

又称准地租或经济租。

短期间,土地以外之生产要素,所产生之剩余。

由于短期,土地以外之生产要素(如资本、劳动、企业家等)不能立即被生产,其存量固定,供给缺乏弹性,类似土地,故所产生之剩余,称为准租。

但在长期,土地以外之生产要素的供给是有弹性,剩余会因此而消失。

如设施园艺及水耕蔬菜栽培,获取巨额纯收益,此等纯收益即是利用资本,而非利用地力,故属于准租。

就短期而言,固定设备(平均固定成本)已经投入,不能移出。

不利用就是闲置,闲置就损失「平均固定成本」。

反之,利用固定设备的报酬就等于是一种剩余。

因此,超过平均变动成本以上之剩余,均属准租。

(二)准租与地租之不同:

1。

准租存在于土地以外之生产要素,如资本(例如:

水耕蔬菜)、劳动(例如:

歌星周杰伦)、企业家(例如: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

地租则存在于土地上。

2。

准租只存在于短期,因为短期不能立即被生产,其供给量固定;但长期,供给就有弹性,可以增加,剩余即消失。

地租不论长短期皆不会消失,因为土地不能被制造生产。

3。

准租是一种暂时性之剩余,地租是一种永久性之剩余。

七、区位地租

李嘉图(DavidRicardo)以地力(沃度)解释差额地租,屠能(VonThUhen)以位置(区位)解释差额地租。

(一)区位地租之意义:

因每一块土地之位置不同,致地租数额有差异。

区位地租又称位置差额地租。

(二)运输成本与区位地租之关系:

区位地租是克服空间阻力的节省。

运输成本愈小,区位地租愈大;运输成本愈大,区位地租愈小。

(三)区位地租之影响因素:

影响区位地租大小之因素:

1。

运输成本;2。

生产成本;3。

粮价,兹说明如下:

1。

运输成本:

区位地租之理论基础是运输成本。

因为运输成本随离市中心而递增,所以区位地租随离市中心而递减。

要言之,区位地租,是克服空间阻力的节省。

2。

生产成本:

由于区位地租在描述位置不同所造成之地租差异,而沃度并非其探讨重点,故假设不论离市中心远近,土地沃度皆一样。

亦即生产成本相同,生产成本曲线为一水平线。

3。

粮价:

设产品皆运往市中心销售,故粮价只有一个,粮价即平均收入。

(四)交通系统改善对地租(或地价)之影响:

1。

假定粮价固定:

交通运输改善(如捷运通车),运输成本降低

2。

假定粮价下跌:

交通系统改善(如捷运通车),运输成本降低

3。

假定粮价上涨:

交通运输改善,运输成本降低

八、地租观念之厘清

(一)地租与利润:

依照功能性所得分析

土地的报酬是地租

企业家(经营)的报酬是利润

意义

利润是指企业家从事生产所产生之剩余,为企业家的贡献

地租是指土地从事生产所产生的剩余,为土地的贡献

二者所扣除之总成本内容不同

利润是将总收入中,扣除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及企业家正常利润,所得之净收入(剩余)。

利润理论:

总收入-(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正常利润)=超额利润

地租是总收入中,扣除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及企业家正常利润,所得到之净收入(剩余)。

地租理论:

总收入-(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正常利润)=地租

地租与利润之性质不同

1。

利润是企业家承担风险或从事创新的报酬,有助于增加生产

2。

利润归私,以诱发生产

1。

地租是因自然吝啬所产生之剩余,对生产毫无帮助

2。

地租归公,以去除投机

S=TR-TC

B=TR-TC`

S:

地租;B:

利润(超额);TR:

总收入;

TC:

总成本(包括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家正常利润,

TC`:

总成本(包括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息、企业家正常利润)

由于计算利润与地租之公式相关,因而在计算利润时,如果低估地租成本,则就高估企业家之利润。

同理,在计算地租时,因只考虑企业家之正常利润,而不考虑企业家之超额利润,则就高估土地之地租。

总之,净收入(剩余)之产生,那些是来自于土地的贡献,那些是来自于企业家的贡献,如何合理划分,这是地租与利润最需要厘清之所在。

(如估价12原则之1=收益分配原则)

(二)地租与利息:

依照功能性所得分析

土地的报酬是地租

资本的报酬是利息

地租是利用土地之有利条件所产生之报酬

利息是利用资本财所产生之报酬

长期性报酬

短期性报酬

(三)地租是生产成本或生产剩余:

1。

就总体而言:

就国家整体而言,土地除供生产外,无其他甩途可言,故其机会成本为零。

因此,地租系土地无成本下,利用土地所产生之剩余。

故地租是一种生产剩余。

2。

就个体而言:

就个别生产者而言,土地有很多用途及很多潜在使用者,故其机会成本不等于零。

地租为个别生产者使用土地或取得土地使用权,所必须支付之代价。

地租愈大,表示超额利润愈多,所以个别生产者就必须以更高的代价,始能取得该块土地之使用权。

因此,地租是一种生产成本。

就国家整体而言,地租是一种生产剩余

就个别生产者而言,地租是一种生产成本

地租的计算是在土地无生产成本下之剩余

就个别生产者而言,地租是使用土地之成本。

地租愈大,成本愈大;地租愈小,成本愈小。

因此,将地租纳入生产成本中,则不论优等地、中等地或劣等地,均只有正常利润,而无超额利润。

将【图2-5】重绘于【图2-25】,AC0、ACI、AC2,均表示没有土地成本之平均成本曲线,当粮价为P2时,甲地有地租□P2def,乙地有地租□ghij,丙地无地租。

将地租转化为成本,则甲地AC0向上移至AC0`,乙地AC1向上移至AC1`,丙地AC2不变。

甲地地租最大,故平均成本曲线向上移动最多,乙地次之,丙地没有地租,平均成本曲线不变。

AC0`,AC1`表示包含土地成本之平均成本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不论优等地、中等地或劣等地,如将地租转化为成本,则利用任何土地皆只能拥有正常利润,而无超额利润。

(四)地租是不劳而获或合理报酬:

1。

就原始地主而言:

地租是利用土地之原始有利条件,所产生之剩余。

原始有利条件是自然所赐,而非地主投施劳力资本而来,故地租是一种不劳而获。

2。

就现在地主而言:

土地经过多年来的投资改良,土地之有利条件一部分源自于原始有利条件,一部分源自于公共设施建设,另一部分源自于人为投资改良。

况且地主所拥有之土地都是经过辗转买卖而取得,其有利条件已反映于买卖价格中,并在买卖过程中将部分土地自然增值以增值税方式缴纳于国库。

故将地租全部视为不劳而获,并不完全正确。

(五)地租归公是否影响土地利用:

1。

地租归公,如果课取的地租是地主手中之不劳而获,则可以抑制土地投机诱因,而促使土地正常利用,故不会影响土地利用。

2。

地租归公,如果课取的地租是地主的投资合理报酬,则将影响地主,土地投资意愿,而妨害土地利用。

(六)总地租最小化或总地租最大化:

规划管制之目标在于使都市总地租趋向最小化,抑或趋向最大化,学理上看法纷歧。

1。

总地租最小化:

经过规划管制降低各土地之间区位的差异,缓和区位之稀少性,而减少各土地之差额地租,因此规划管制在追求都市总地租之最小化。

2。

总地租最大化:

经过规划管制减低各土地之间土地利用上的冲突,而增加各土地之经济地租,因此规划管制在追求都市总地租之最大化。

所谓的规划管制,是对稀少资源的配置,以达成特定目标。

例如土地使用分区管制(Zoning)及土地开发许可制。

九、地租之实用意义

地租,指经济地租,属于纯学理探讨。

至于其实用意义如何?

兹分述如下:

(一)影响契约地租之多寡:

经济地租是利用土地之有利条件所产生之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愈大,经济地租就愈大,

地主所要求之契约地租就愈多,承租者所愿意支付之契约地租也就愈多。

(二)影响土地价格之高低:

依据地价法则:

地价=地租÷利润。

经济地租愈大,土地价格就愈高。

经济地租与土地价格成正比。

(三)影响土地资源之开发:

当地租大于零之超边际土地及地租等于零之边际土地,土地资源才值得开发利用。

反之,当地租小于零之次边际土地就不值得开发利用。

(四)影响土地使用配置:

每一块土地都有很多用途可以选择使用,而最后是由有能力支付地租最大的用途使用,此即所谓竞标地租理论(BidRentTheory)。

(五)影响土地集约度:

经济地租愈大,地价就愈高,土地集约度也就愈大。

因此,经济地租是一种指标,指导土地利用之集约度大小。

(六)影响土地税之负担:

「税去地主」系以租税手段课去地主手中之不劳而获。

在此所谓租税是指地价税与土地增值税而言。

因此,经济地租愈大,地价税就愈重;另自然增值愈多,土地增值税就愈重。

十、租隙(RentGap)

(一)租隙之意义:

潜在地租资本化与实际地租资本化之差异。

潜在地租,指土地在最有效使用下所产生之地租。

实际地租,指土地在目前使用下所产生之地租

(二)租隙之形成原因:

1。

租隙现象仅发生于地上有建物之土地。

土地如属未建筑之空地,则空地随时可以成为最有效使用,故不会发生租隙。

一旦地上有建物,经过一段时间后,潜在地租与实际地租才会有差异。

2。

土地开发完成初期,土地上之建物符合当时之最有效使用,因而潜在地租与实际地租相等,故无租隙现象。

3。

随着时间之增加,一方面都市扩张与成长,或土地使用性质转变,造成潜在地租不断上升;另一方面,建物老旧,造成实际地租不断下降。

因此,潜在地租与实际地租之间隙产生,并逐渐拉大。

(三)租隙对房地产市场之影响:

当市区之租隙够大时,租隙将吸引资本回流(如更新重建)。

资本的回流,将使原属老旧地区得以改造,仕绅化因而发生。

所称仕绅化(Gentrification),指旧市区从原本聚集低收入者,到更新重建后,房租及房价上升,而吸引高收入者的迁入。

1.都市化:

人口由乡村向都市集中

2.郊区化:

人口由都市向郊区移动

3.仕绅化:

有钱人口回流

当容积奖励,使得潜在地租更大,而实际地租因建物固定折旧不变,因此两者差距更大,

即租隙更大=预定更新之租隙范围,因此提早更新重建。

如:

1.原来预定更新租隙有100;因容积奖励使得租隙扩大提早到100,就提早办理都更

2.容积奖励、容积移转、房价高涨,三项皆会使租隙扩大,产生都市更新之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