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4213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docx

衡水中学四篇文言文翻译讲解

解释下面红色字、加【】的词及划横线的句子

(一)

(周二午)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

/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

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

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

/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

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

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

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

//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

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

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

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

"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

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

"遂遣使奉表【诣阙】。

/

(周三早)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

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

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

/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

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

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

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

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

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

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

 

译文:

孙玚[yáng],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

(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便:

熟习,擅长】书牍文札【翰:

原指长而坚硬的羽毛,后来借指毛笔、文章、书信等,如翰墨、书翰、文翰】。

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

适逢郢(yǐng)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

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结果)叛军败退奔逃。

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侍。

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奄:

忽然,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举:

攻取】外城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女三千余人。

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因:

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

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用命:

效忠、听命】献身效力。

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矫:

假托,如矫命、矫诏】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为万户郡公。

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

到后来听说(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

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他们说:

“我和王琳【陈:

施展】才力【陈力:

贡献才力】【协:

合,共同】同尽臣责,一道【奖:

辅佐,帮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勤:

努力】。

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

【反问语气】”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诣:

到】【阙:

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宫阙,后引申为皇帝居处,借指朝廷】到朝廷(表示归顺)。

高宗登上帝位之后,【以:

动词,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委任:

信任】倚重。

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出:

出京】镇守公安。

孙玚(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怀:

安抚;服:

使服从】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

后主继承帝位后,又【除:

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

后主多次【幸:

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意。

(孙玚)又担任五兵尚书,【领:

兼任(较低职务)】右军将军,仍然担任次侍中职务。

(孙玚)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对几位弟弟非常【笃:

厚道】亲厚和睦。

(孙玚)生性【通泰:

旷达宽厚】,有财物就散发给亲友。

(孙玚)还常常在名山的学斋里开设讲堂,召集玄言儒学之士(讲学),冬夏两季【资:

供给】【奉:

俸禄,薪俸】资财费用,为学者们所称颂。

而(他)为人率直/平易,不因召集的名声(大)地位(高)就看不起人。

当时兴皇寺郎法师则通晓佛典,孙玚每次【造:

造访】他讲经之处,(与他讨论经义)经常有不同的立论,僧侣们(对他)没有不【倾心:

向往仰慕】的。

(孙玚)因为【乞骸骨:

乞:

求,讨。

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年老多次请求退休,【补注:

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但皇上)下达【优诏:

褒美嘉奖的诏书】【不许:

不允许】请求。

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二)

(周四午)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

授户曹,监和剂局。

隆兴元年,迁正字。

【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

言者论其超躐(越级升迁),罢,奉祠。

起知处州。

陛对,论力之所及者三,日日力,日国力,日人力,今尽以虚务耗之,上【嘉纳】。

处民以争役【嚣讼】,成大为创义役,随家贫富输金买田,助当差者,以轻其役。

其后入奏,言及此,诏颁其法于诸路。

处多山田,南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作通济堰于松阳、遂昌之间,引溪水四十里,溉田二十万亩。

堰岁久坏,成大访故迹,叠石筑防,置堤闸四十九所,上中下溉灌有序,民食其利。

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中,《令》以绢计罚金,估价轻而论罪重,成大奏:

承平时绢匹不及千钱,而估价过倍。

绍兴初年递增五分,为钱三千足。

今绢实贵,当倍时直。

上惊曰:

是陷民之苛政。

遂增为四千,而轻刑矣。

隆兴再讲和,失定受书之礼(金宋最初的受书礼为君臣之礼,极尽屈辱,隆兴议和后改为叔侄之礼,但没有具体讨论接受国书的礼仪),上尝悔之。

迁成大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充金祈请国信使。

国书专求徽钦二帝灵柩。

上【面谕】受书事,成大乞并载书中,不从。

金迎使者慕成大名,至求巾帻效之。

至燕山行宫,密草奏,具言受书式,怀之入。

初见金主,词气慷慨,金君臣方倾听,成大忽奏日:

两朝既为叔侄,而受书礼未称,臣有疏。

捂笏出之。

金主大骇,曰:

此岂献书处耶?

左右以笏击而欲起之,成大屹不动,必欲书达。

金庭纷然,太子欲杀成大,越王止之,竞得全节而归。

(周五早)除中书舍人。

初,帝书崔蹇《政论》赐辅臣,成大奏曰:

御书《政论》,意在饬纲纪,振积敝,而近日大理议刑递加一等此非以严致平乃酷也。

上称为知言。

张说除签书枢密院事,成大草诏,留诏七日不下,又【上疏】言之,遂罢。

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女,常导之寇边,成大重赏檄群蛮使相疑,俄禽文才以献,即斩之。

凡人才之可用者,悉致幕下,不拘于小节。

召对,除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两月,为言者所论,奉祠。

起知明州,奏罢海物之献。

会岁旱,奏移军米二十万振饥民,减租米五万。

以病【致仕】,进资政殿学士。

绍熙三年,加大学士。

四年薨。

(《宋史范成大传》,有删节)

译文: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擢:

提升】考中进士。

朝廷【授:

授予】户曹之职,监管和剂局。

隆兴元年(1163),【迁:

提升】为秘书省正字。

又【累迁:

多次升调】,为著作佐郎,【除:

被任命】为吏部郎官。

有人说他的【躐:

liè,越级提升】升迁逾越等级,【罢:

被罢去】职位,【奉:

供奉】祠观。

后来【起:

被起用】【知:

主管,如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

亦称“知客”)。

】为处州知州。

入宫回答皇帝的提问,陈说力的内容包括三方面:

日力、国力、人力,今天全部被不急的事务耗费掉,皇上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处州百姓因抗争劳役而吵闹、争论,范成大为(此)创建了义役,按照家庭贫富程度出钱买田,资助承担徭役的人,来减轻他们的徭役。

此后范成大进宫上奏,说到此事,【诏:

皇上于是下诏】颁布义役法在各路实行。

处州多山田,梁天监年间,詹、南二司马在松阳、遂昌之间修建了通济堰,引导溪水流到四十里外,灌溉农田二十万亩。

通济堰因年岁久而坏,范成大走访故迹,派人垒石筑堤,建立堤闸四十九所,使上中下灌溉有条有序,百姓深得其利。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

乾道年间,《令》规定以绢为单位统计罚款的数额,法令中对绢价的评估便宜了【论:

衡量,评定,如论罪、论功行赏】因而导致实际的判罚很重,范成大上奏说:

“太平年代绢每匹不到一千钱,而法令中估的价超过实际几倍。

就算绍兴初年绢价递增了五分,价钱定到三千也足够了。

但现在绢实在贵,应当比当时的【直:

通“值”,价格】翻一倍。

”皇上吃惊地说:

“这是使百姓陷入困境的苛政。

”于是律令中定的绢价增为四千,因而刑罚减轻了。

隆兴年间朝廷与金再次议和,却没有议定金国接受宋国国书的礼仪,皇上曾感到后悔。

调任范成大为起居郎,暂授资政殿大学士称号,【假:

暂时代理职务,如假吏】(充当金国祈请国信使。

所送国书是专门为了请求接回徽宗和钦宗的灵柩一事。

皇上【面:

当面】【谕:

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告诉他自己对接受国书之事的看法,范成大请求一起写在国书中,(皇上)不答应。

金国迎接使者的人仰慕范成大的大名,以致效仿他戴巾帻。

到金国燕山行宫后,范成大秘密地草拟奏章,具体论述接受国书的仪式,把它放入怀中。

范成大首次呈进国书,言词慷慨,金朝君臣正认真倾听时,范成大忽然上奏道:

“两朝已经结为叔侄关系,而受书礼仪没有确定,我这里有奏章。

”于是把插在腰上的手板拿出。

金主大吃一惊,说:

“这难道是献国书的地方?

”金朝左右大臣用手板击他,要【起:

使动用法】叫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送上。

金朝廷上议论纷纷,太子想杀死范成大,越王阻止了他,范成大竟然得以保全气节而归。

朝廷任命范成大为中书舍人。

开始,皇上书写崔寔【shí】的《政论》赐给辅臣,范成大上奏说:

“御笔【书:

写】《政论》,本意在于整饬法纪,【振:

革除】积弊。

而近日大理寺议定刑罚,顺次加重一级,这不是以严刑【致:

求取;获得】换取太平,而是残酷。

”皇上称他说的是明智的话。

张说被任命为签书枢密院事,范成大起草诏书,扣留命令七天不下达,又上疏劝告,张说的任命最终被去除。

任命范成大为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白水砦守将王文才私娶蛮族之女,常常带人攻【寇:

入侵,侵犯】打边境,范成大用重赏使蛮人互相怀疑,不久,王文才【禽:

通“擒”】被俘获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杀掉了他。

(蜀北边境过去有义士三万,是本地的民兵,监司、郡守私自役使他们,都统司又让他们与大军轮流戍边,范成大极力说这样不行,皇上下诏命令遵循旧法。

)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纳到幕下,不受小礼法的拘束。

皇上召范成大入宫对话,任命他【权:

暂时代理或充任某官职,如权署】暂代吏部尚书之职,拜官为参知政事。

两个月后,被谏官所【论:

弹劾】奉命主管祠观。

被起用为明州知州,上奏请求罢除进献海物。

遇到干旱年,上奏调军队储蓄的米二十万石以【振:

通“赈”】救济饥民,减去租米五万石。

范成大因生病请求休息,皇上提他为资政殿学士。

绍熙三年(1192),加职大学士。

四年(1193),范成大逝世。

(三)

(周一)百龄,字菊溪,张氏,汉军正黄旗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掌院阿桂重之,曰:

“公辅器也!

”督山西学政,改御史,历奉天、顺天府丞。

百龄负才自守,不干进,邅回闲职十余年。

仁宗亲政后,始加拔擢。

八年,擢广西巡抚。

武缘县有【冤狱】,诸生黄万镠等为知县孙廷标诬拟大辟(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隋后泛指一切死刑),百龄【下车】,劾廷标逮问,帝嘉之,赐花翎。

十年,调广东。

南海、番禺两县蠹役私设班馆,羁留无辜,为民害,重惩之;【劾罢】纵容之知县王轼、赵兴武,【严申】禁令。

寻擢湖广总督。

两湖多盗,下令擒捕,行以【便宜】,江、湖【晏然】。

十四年,擢两广总督。

粤洋久不靖,巨寇张保挟众数万,势甚张。

百龄至,撤沿海商船,改盐运由陆,禁销赃、接济水米诸弊。

筹饷练水师,惩贪去懦,水师提督孙全谋失机,劾逮治罪。

每一檄下,耳目震新。

巡哨周严,遇盗辄击之沉海,【群魁】夺气,始有投诚意。

张保妻郑尤【黠悍】,遣硃尔赓额、温承志往谕以利害,遂劝保降,要制府亲临乃听命。

百龄曰:

“粤人苦盗久矣!

不坦怀待之,海氛【何由】息?

”遂单舸出虎门从者十数人保率舰数百轰炮如雷环船跪迓立抚其众许奏乞贷死。

旬日解散二万余人,缴炮船四百余号,复令诱乌石二至雷州斩之,释其余党,粤洋肃清。

帝愈嘉异之,复太子少保,赐双眼花翎,予轻车都尉世职。

(周二)十六年,再乞病,回京,授刑部尚书,改左都御史,兼都统。

未几,授两江总督。

时河决王家营,上游绵拐山、李家楼并漫溢,论者谓河患在云梯关海口不畅,多主改由马港新河入海。

百龄亲勘下游,疏言:

“海口无高仰形迹,亦无拦门沙堤。

其受病在上年挑河二段内积淤三千余丈。

又亲至马港口以下,见淤沙挑费更钜,入海路窄。

二者相较,仍以修濬正河为便。

”诏如议。

百龄年逾六旬始生子,值帝万寿日,闻之,赐名扎拉芬以示宠异,勉其尽心治河。

次年春,诸工先后竣,漕运渡黄较早,迭加优赉,赐其子六品荫生。

洪湖连年水涨,五坝坏其四,诏责急修。

百龄以礼坝之决,由于河督陈凤翔急开迟闭,以致棘手,奏劾之。

凤翔被【严谴】,诉道请开礼坝时,百龄同批允;又讦淮扬道硃尔赓额为百龄所倚,司苇荡营有弊。

言官吴云、马履泰并论其举劾失当,命松筠、初彭龄往按。

帝意方乡用,议上,专坐硃尔赓额罪,以塞众谤。

十九年,初彭龄奉命赴江苏同查【亏帑】,议不合。

彭龄为所掣,恚甚,遂劾百龄受盐场税关【馈遗】,按之未得实,彭龄坐诬被谴。

二十年冬,病甚,命松筠往代,卒于江宁。

帝闻,悼惜,诏复协办大学士,遣侍卫赐奠,许柩入城治丧。

仍赐祭葬如例,谥文敏。

(选自《清史稿•列传一百三十》

 

译文:

百龄,字菊溪,姓张,汉军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一职。

掌院阿柱非常【重:

重视】看中他,说:

“【判断句】你是能辅佐朝政的人才啊!

”做山西的提督学政,历任奉天、顺天府府丞。

百龄【负:

依仗】自己才华坚持自己的操守,不【干:

求取】谋求晋升,【邅[zhān]回:

困顿,不顺利】在闲职上停留十多年。

仁宗亲政以后,【始:

才】【加:

更,更加】被提拔。

八年,升任广西巡抚。

武缘县有冤案,儒生黄万镠[liú]等被知县孙廷标诬陷,【拟:

准备】判处大罪,百龄一【下车:

到任】,就【劾:

弹劾】廷标,【逮:

抓捕】审问,皇帝赞赏他,赐给他花翎。

十年,调任广东。

南海、番禹两县的官吏【蠹[dù:

蛀蚀器物的虫子;蠹役:

害民的差役】私设厅堂,羁押无辜的人,成为人民的祸害,百龄狠狠的惩罚了他们;并且弹劾/罢免了纵容官吏的知县王轼、赵兴武二人,严厉申明禁令。

不久,升任湖广总督。

洞庭湖、鄱阳湖上贼盗众多,百龄下令抓捕、执行,【便宜:

biànyí方便合适】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办法,长江、两湖之上得以【晏然[yànrán]安宁】。

十四年,百龄升任两广总督。

广东海面长久以来不【靖:

平定,使秩序安定】安定,巨寇张保带领数万人,情势甚是嚣张。

百龄到任后,撤销沿海商船,盐运由海运改为陆运,停止销赃、接济水米等诸多弊端。

筹集粮饷,训练水师,惩处【贪:

形活用名】贪污之人,去除【懦:

形活用名】胆小懦弱的人,水师提督孙全谋失掉战机,(被)弹劾抓捕治罪。

每次【檄:

公文】下发,都能让人耳目一新。

巡逻岗哨布置的周密严谨,遇到贼寇就攻击他,将他们打沉入海,群【魁:

盗】被挫锐气,才有了授诚的打算。

张保的妻子郑氏特别狡猾/强悍,百龄派遣硃尔赓额、温承志前去把其中利害关系【喻:

告诉】他们,于是劝说张保投降,张保要求制府亲自到来【乃:

才】听从命令。

百龄说:

“广东百姓【苦:

苦于盗】被海盗折磨很长时间了,不坦诚相待,海上凶恶之气什么时候【息:

停止】呢?

”于是,驾驶一只小船出虎门,只让十几个人跟随。

张保率领数百战舰,炮声如雷,贼寇环绕着船跪着【迓:

yà,迎接】。

百龄立即【抚:

安抚】众人,答应他们上奏请求【贷:

宽恕,饶恕,如“严惩不贷”】免除他们的死罪。

【旬:

十天】十几天,就解散二万多人,缴获船炮四百多,又命令引诱乌石二到雷州斩杀他,释放他的余党,广东海面安定。

皇帝对他大加【嘉:

赞扬】,【异:

意动用法,以……异】认为他不一般,恢复他太子少保之职,赐给他双眼花翎,给予百龄轻车都尉世职。

十六年,又一次因病请求回京,回到京城后,授予刑部尚书,改任左都御史,兼任都统一职。

不久,授予两江总督。

当时,【河:

黄河】在王家营【决:

决堤】,上游绵拐山、李家楼也【并:

同时】【溢:

充满而流出来】漫出水来。

议论的人认为黄河之患在于云梯关入海口不通畅,大多数主张黄河改道,从马港新河入海。

百龄亲自【勘察】黄河下游,【上疏】说:

“在海口没有高起的地形,也没有阻拦的堤坝。

黄河泛滥的病症在于去年挑河二段内积淤的沙土有三千余丈。

我又亲自到马港口下游,见清除淤沙花费更【钜:

同“巨”,大】大,入海面积狭窄。

两者相比较,还是【濬:

挖深,疏通】正河更为方便。

”皇帝下诏和他的奏章是一样的。

百龄六十多岁才得到一个儿子,正赶上皇帝生日,皇帝听说百龄得子,赐名叫扎拉芬来表示对百龄宠爱不一般,勉励他尽心尽力治理黄河。

第二年春天,各工程先后【竣:

完成】,漕运以及渡黄河比以前都早,皇帝【迭:

dié,多次】给他【赉[lài],赏赐】优厚的恩赐,并恩赐百龄儿子享有做六品官的权利。

洪湖连年水涨,五座堤坝坏了四个,皇帝下诏【责:

责令】紧急修缮。

百龄认为礼坝决口的原因是河督陈凤翔急忙打开又延迟关闭,以至于【棘手:

比喻事情难办】现在不好处理,上奏弹劾他。

凤翔被严厉/谴责,辩解说,在打开堤坝的时候,得到了百龄的批准允许,同时凤翔【讦[jié],揭发别人的隐私或攻击别人的短处,如:

攻~】揭发淮扬道硃尔赓额被百龄所依仗,阵营内有弊端。

【言官:

谏官】吴云、马履泰都分析认为百龄举报/弹劾失当,命令松筠、初彭龄前去【按:

追究,查办】调查。

皇帝当时意图任用百龄,商讨之后,只判处硃尔赓额的罪过,来堵塞众人的【谤:

谤议】议论。

十九年,初彭龄奉命到江苏和百龄一起调查【帑[tǎng]:

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指国库)】仓库亏空一事,两人意见不统一。

彭龄被百龄【掣:

牵制,控制】,非常【恚:

[huì]愤怒】,弹劾百龄接受盐场税关的【馈遗[kuìWeì],馈赠】,调查后不属实,彭龄【坐:

犯……罪】犯诬告之罪被【谴:

贬官】。

二十年,病情加重,皇帝命令松筠前去替换百龄职务,百龄死于江宁。

皇帝听说后,非常悲痛,下诏恢复协办大学士的职位,派遣侍卫前去赏赐奠礼,准许灵柩回京城治丧。

赏赐祭葬如同国家常例,谥号文敏。

(四)

(周三)何攀,字惠兴,蜀郡郫人也。

仕州为主簿。

刺史皇甫晏为牙门张弘所害,诬以大逆。

时攀适丁母丧,遂诣梁州【拜表】,证晏不反,故晏冤理得申。

王濬为益州,辟为别驾。

濬谋伐吴,遣攀奉表诣台,口陈事机,诏再引见,乃令张华与攀筹量进时讨之宜。

濬兼遣攀过羊祜,面陈伐吴之策。

攀善于将命,帝善之,诏攀参濬军事。

及孙皓降于濬,而王浑恚huì于后机(处理事情错过机会),欲攻濬。

攀劝濬送皓与浑,由是事解。

除廷尉。

时廷尉卿诸葛冲以攀蜀士,轻之,及共断疑狱,冲始叹服。

迁散骑侍郎。

杨骏执政,多树亲属,厚封赏,欲以恩泽自卫。

攀以为非,乃与石崇共立议奏之,奏曰:

“今承洪基,此乃天授。

至于班赏行爵,优于泰始革命之初,不安一也;今恩泽之封,优于灭吴之功,不安二也;今之开制,当垂于后,若尊卑无差,有爵必进,数世之后,莫非公侯,不安三也。

臣等敢冒陈闻。

窃谓泰始之初,及平吴论功,制度名牒,皆悉具存。

纵不能远遵【古典】,尚当依准【旧事】。

”帝不纳。

(周四)以豫诛骏功,封西城侯,邑万户,赐绢万匹。

攀固让所封户及绢之半,余所受者分给中外宗亲,略不入己。

征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迁大司农。

转兖州刺史,加鹰扬将军,固让不就。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攀莅职,中诏又加切厉,攀竟称疾不起。

及赵王伦篡位,遣使召攀,更称疾笃。

伦怒,将诛之,攀不得已,扶疾赴召。

卒于洛阳,时年五十八。

攀居心平允,莅官整肃,爱乐人物,敦儒贵才。

为梁、益二州中正,引致遗滞。

巴西陈寿、阎义皆西州名士,并被【乡闾】所谤,清议十余年。

攀申明曲直,咸免冤滥。

攀虽居显职,家甚贫素,惟以周穷济乏为事。

(选自《晋书·何攀传》,有删改)

译文:

何攀,字惠兴,是蜀郡郫[pí]县人。

在州任主簿。

刺史皇甫晏被牙门张弘杀害,诬陷他谋反。

当时【适:

恰好】【丁:

适逢】何攀正在为母亲守丧,于是(毅然)到梁州【拜:

上】奏章,证明皇甫晏没有谋反。

所以皇甫晏的冤情得以申雪。

王濬为益州刺史,征召他担任别驾之职。

王濬谋划/讨伐吴国,派遣何攀带着奏章【诣:

到】中央,口述计谋,诏令第二次接见,于是命令张华与他筹划讨伐事宜。

王濬还派何攀拜访羊祜,当面陈述讨伐吴国的策略。

何攀善于【将:

传,传达】传命,皇帝爱惜他,让他参与王濬军事。

等到孙皓向王濬投降,王浑却因为【后机:

处理事情错过机会】晚到一步而【恚:

生气】,想要攻打王濬。

何攀劝王濬把孙皓送给王浑,由此矛盾化解。

被任命为廷尉,当时廷尉诸葛冲【以:

因】【攀蜀士:

是判断句】他是蜀地的人,轻视他,等到共同审理疑难【狱:

案件】,诸葛冲开始佩服他。

升任散骑侍郎,杨骏执掌政事,大量培植亲族,【丰厚】地封爵赏赐,想用这种恩惠来保卫自己。

何攀以为不妥,便与石崇共同弹劾他,奏章上说:

“现在陛下继承宏业,是天意所授。

而赏赐封爵厚于武帝泰始革命初期,这是第一个令人不安的;今日施加恩泽的封赏,高于对灭吴功臣的封赏,这是第二个令人不安的;今日封赏的爵位和制度,应当【垂:

流传,留传】之于后世,如尊卑之位没有差别,有爵者都要晋升,那么数世之后没有不是公侯,这是第三个令人不安的。

臣等敢冒死向陛下【陈:

提出】建议,私下认为泰始初及平吴时的封赏制度和封赏【牒:

文书】,都保存完好,即使不能遵循远古的典制,也应当依照我朝【旧事:

旧制】。

”皇帝不采纳。

【以:

因】【预:

参与】谋划杀掉杨骏有功劳,皇帝封他为西城侯,封赏他食邑一万户,赏赐丝绢一万匹。

何攀【固:

坚决】推辞,让出食邑和丝绢各一半,剩余的分给亲戚,【略:

大概,大致】基本上没留给自己。

征用为扬州刺史,在任三年,升任大司农。

改任兖州刺史,加封鹰扬将军,何攀坚决推辞不就职。

太常成粲、左将军卞粹劝他【莅:

到】就职,皇帝手诏又催得更加紧急/严厉,他【竟然】声称自己有病而不赴任。

等到赵王司马伦篡位,派人召见何攀,(他)却越发说自己病重。

司马伦发怒,将要杀他,他不得已,带病应诏。

在洛阳去世,年仅五十八岁。

何攀心地公平【允:

公平,适当】担任官职严肃,喜欢鉴赏人物,【敦:

注重,推崇】尊儒【贵:

以……贵,意动】爱才。

任梁州、益州中正,引荐了【遗滞:

遗失、遗漏的东西引申为“被埋没的人才”】。

巴西陈寿、阎义等都是西州的名士,被【乡闾:

乡里】诽谤,评议了十多年。

何攀辩明曲直,都免除【冤:

冤屈;滥:

失真】冤枉。

何攀虽然担任【显要】的官职,家里却非常贫穷【素:

清贫】,只把周济穷人【穷、乏: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当作重要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