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诊疗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197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诊疗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肺癌诊疗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肺癌诊疗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肺癌诊疗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肺癌诊疗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肺癌诊疗规范.docx

《肺癌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诊疗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肺癌诊疗规范.docx

肺癌诊疗规范

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一、概述

原发性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从病理和治疗角度,肺癌大致可以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两大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

由于小细胞肺癌独特的生物学行为,治疗上除了少数早期病例外,主要采用化疗和放疗结合的综合治疗。

如果没有特别说明,肺癌指代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

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但缺乏特异性,因此常导致肺癌诊断的延误。

周围型肺癌通常不表现出任何症状,常是在健康查体或因其他疾病行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的。

肺癌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以及肺癌的肺外表现(瘤旁综合征、副肿瘤综合征)等。

原发肿瘤本身局部生长引起的症状

这类症状和体征包括:

①咳嗽,咳嗽是肺癌患者就诊时最常见的症状,5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有咳嗽症状。

②咯血,肺癌患者大约有25%~40%会出现咯血症状,通常表现为痰中带血丝,大咯血少见。

咯血是最具有提示性的肺癌症状。

③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困难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诸多方面,原发肿瘤扩展引起肺泡面积减少、中央型肺癌阻塞或转移淋巴结压迫大气道、肺不张与阻塞性肺炎、肺内淋巴管播散、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肺炎等。

④发热,肿瘤组织坏死可以引起发热,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也可引起发热。

⑤喘鸣,如果肿瘤位于大气道,特别是位于主支气管时,常可引起局限性喘鸣症状。

原发肿瘤侵犯邻近器官、结构引起的症状

原发肿瘤直接侵犯邻近结构如胸壁、膈肌、心包、膈神经、喉返神经、上腔静脉、食管,或转移性肿大淋巴结机械压迫上述结构,可以出现特异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

胸腔积液,声音嘶哑,膈神经麻痹,吞咽困难,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心包积液,Pancoast综合征等。

肿瘤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转移而出现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骨转移则通常出现较为剧烈而且不断进展的疼痛症状等

肺癌的肺外表现

除了肿瘤局部区域进展引起的症状和胸外转移引起症状以外,肺癌患者还可以出现瘤旁综合征。

肺癌相关的瘤旁综合征可见于大约10%~20%的肺癌患者,更常见于小细胞肺癌。

临床上常见的是异位内分泌、骨关节代谢异常,部分可以有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等。

瘤旁综合征的发生不一定与肿瘤的病变程度正相关,有时可能会先于肺癌的临床诊断。

对于合并瘤旁综合征的可手术切除的肺癌来说,症状复发对肿瘤复发有重要提示作用。

体格检查

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和静脉炎等。

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声带麻痹、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霍纳综合征、Pancoast综合征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转移的可能。

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肝大伴有结节、皮下结节、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一般检测:

患者在治疗前,需要行实验室常规检测,以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是否适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血常规。

肝肾功能及其他必要的生化免疫等检测。

出凝血功能检测。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

目前美国临床生化委员会和欧洲肿瘤标志物专家组推荐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

有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tokeratinfragment,CYFRA21-1)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astrin-releasingpeptide,ProGRP),以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cellcarcinomaantigen,SCC)等。

以上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提高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辅助诊断:

临床诊断时可根据需要检测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行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了解肺癌可能的病理类型。

①SCLC:

NSE和GRP是辅助诊断SCLC的理想指标。

②NSCLC:

在患者的血清中,CEA、SCC和CYFRA21-1水平的升高有助于NSLCL的诊断。

SCC和CYFRA21-1一般认为其对肺鳞癌有较高的特异性。

若将NSE、CYFRA21-1、GRP、CEA和SCC等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SCLC和NSCLC的准确率。

2、影像学检查

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主要包括:

X线胸片、CT、MRI、超声等方法。

主要用于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分期和再分期、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等。

影像学检查是无创检出和评价肿瘤的最佳方法,影像学信息使临床医师对于肿瘤预后的判断和治疗决策的制订都更有把握。

在肺癌的诊治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合理、有效地选择一种或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3、内镜及其他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穿刺活检术:

支气管镜检查对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和获取组织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对于中央型肺癌,支气管镜检查可以直接窥及病变,95%以上可以通过细胞学刷检和组织学活检获得明确病理诊断。

周围型肺癌需要实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

三、肺癌的病理分型和分期

(一)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5年肺癌组织学分型标准

肺癌主要组织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约占全部原发性肺癌的80%左右。

其他少见类型原发性肺癌包括:

腺鳞癌,

大细胞癌、神经内分泌癌(类癌、不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小涎腺来源的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以及恶性多形性腺瘤)等。

(二)TNM分期:

1、病理分期(pTNM分期UICC第8版)标准如下。

T分期(原发肿瘤)

pTX:

未发现原发肿瘤,或者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但影像学及支气管镜无法发现。

p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pTis:

原位癌

pT1:

肿瘤最大径≤3cm,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pT1mi:

微小浸润性腺癌。

pT1a:

肿瘤最大径<1cm。

pT1b:

肿瘤1cm<最大径≤2cm。

pT1c:

肿瘤2cm<最大径≤3cm。

pT2:

肿瘤3cm<最大径≤5cm;或者肿瘤侵犯主支气管

(不常见的表浅扩散型肿瘤,不论体积大小,侵犯限于支气管壁时,虽可能侵犯主支气管,仍为T1),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层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或全肺肺不张。

符合以上任何1个条件即归为T2。

pT2a:

肿瘤3cm<最大径≤4cm。

pT2b:

肿瘤4cm<最大径≤5cm

pT3:

肿瘤5cm<最大径≤7cm。

或任何大小肿瘤直接侵犯以下任何1个器官,包括:

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神经、心包;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

符合以上任何1个条件即归为T3。

pT4:

肿瘤最大径>7cm;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1个器官,包括:

纵隔、心脏、大血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体、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区域淋巴结

pNX:

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p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p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以及肺内淋巴结有转移,包括直接侵犯而累及的。

pN2:

同侧纵隔内及(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pN3:

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

MX:

远处转移不能被判定。

pM1a:

局限于胸腔内,对侧肺内癌结节;胸膜或心包结

节;或恶性胸膜(心包)渗出液。

pM1b:

超出胸腔的远处单器官单灶转移(包括单个非区域淋巴结转移)。

pM1c:

超出胸腔的远处单器官多灶转移/多器官转移。

2、临床分期

隐匿性癌:

TisN0M0

IA1期:

T1a(mis)N0M0,T1aN0M0

IA2期:

T1bN0M0

IA3期:

T1cN0M0

IB期:

T2aN0M0

ⅡA期:

T2bN0M0

ⅡB期:

T1a~cN1M0,T2aN1M0,T2bN1M0,T3N0M0

ⅢA期:

T1a~cN2M0,T2a~bN2M0,T3N1M0,T4N0M0,T4N1M0

ⅢB期:

T1a~cN3M0,T2a~bN3M0,T3N2M0,T4N2M0

ⅢC期:

T3N3M0,T4N3M0

ⅣA期:

任何T、任何N、M1a,任何T、任何N、M1b

ⅣB期:

任何T、任何N、M1c

四、肺癌的治疗.(肿瘤内科治疗应当严格掌握临床适应症,并在肿瘤内科医生的指导下施行)

肺癌的治疗应当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侵及范围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手段,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NSCLC的分期治疗模式

Ⅰ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完全切除的ⅠA、ⅠB期NSCLC肺癌患者不推荐常规应用术后辅助化疗、放射治疗及靶向药物治疗等。

切缘阳性的Ⅰ期肺癌推荐再次手术,任何原因无法再次手术的患者,推荐术后联合放疗。

对于有严重的内科合并症、高龄、拒绝手术的患者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

Ⅱ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完全性切除的Ⅱ期NSCLC患者推荐术后含铂两药辅助化疗。

切缘阳性的Ⅱ期肺癌推荐再次手术,任何原因无法再次手术的患者,如果患者身体许可,建议采用术后同步放化疗。

放疗应当尽早开始。

Ⅲ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局部晚期NSCLC是指TNM分期为Ⅲ期的患者。

多学科综合治疗是Ⅲ期NSCLC的最佳选择。

局部晚期NSCLC分为可切除和不可切除2大类。

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包括

①对于T3~4N1或T4N0患者,推荐接受手术+辅助化疗或根治性放化疗,并可以考虑接受新辅助治疗。

②N2期单组纵隔淋巴结肿大并且直径<3cm或两组纵隔淋巴结肿大但没有融合,并且预期能完全切除的病例,推荐开展多学科(MDT)讨论,推荐新辅助化疗+/-放疗+手术、或者手术+化疗+/-放疗的治疗方案。

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采用手术+辅助性EGFR-TKI治疗+/-术后放疗。

明确N2分期后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或新辅助放化疗,然后行手术治疗。

而对于N2多站淋巴结转移、同时预期可能完全切除的患者,由于复发风险较单站N2明显升高,因此首先推荐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新辅助化疗+/-放疗+手术+/-辅助化疗+/-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

而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同样推荐可以接受手术+联合辅助性EGFR-TKI治疗+/-术后放疗。

目前最新治疗原则可以采用同步放化疗后联合化疗加免疫治疗。

③Ⅱ~IIIA期的NSCLC,基于ADJUVANT和EVAN研究中靶向药物辅助治疗获益的数据,因此推荐对于ⅡIIIA期的非鳞NSCLC、N1~2患者进行EGFR突变检测。

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包括

①IIIA(N2)期患者,影像学检查提示纵隔融合状肿大淋巴结,纵隔镜、EBUS-TBNA或EUS-FNA检查证实为阳性的NSCLC,须经胸部肿瘤MDT讨论后明确为不可切除患者。

②IIIB/IIIC的患者。

③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NSCLC,如PS0~1分,则推荐首选治疗为同步化放疗。

Ⅳ期NSCLC患者的综合治疗

Ⅳ期NSCLC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应先获取肿瘤组织进行EGFR、ALK和ROS1基因的检测,根据以上基因状况决定相应的治疗策略。

Ⅳ期NSCLC以全身治疗为主要手段,治疗目的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孤立性脑、肾上腺及肺转移的Ⅳ期NSCLC患者的治疗

①孤立性脑转移而肺部病变又可切除的NSCLC患者,脑部病变可手术切除或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胸部原发病变则按分期治疗原则进行。

②孤立性肾上腺转移而肺部病变又可切除的NSCLC患者,肾上腺病变可考虑手术切除,胸部原发病变则按分期治疗原则进行。

③对侧肺或同侧肺其他肺叶的孤立结节,可分别按2个原发瘤各自的分期进行治疗。

Ⅳ期NSCLC患者的全身治疗

①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Ⅳ期NSCLC患者推荐EGFR-TKI一线治疗,ALK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推荐克唑替尼一线治疗,ROS1融合基因阳性患者推荐克唑替尼一线治疗。

②EGFR基因、ALK和ROS1融合基因阴性或突变状况未知的Ⅳ期NSCLC患者,如果ECOGPS评分为0~1分,应当尽早开始含铂两药的全身化疗。

对不适合铂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考虑非铂类两药联合方案化疗。

③ECOGPS评分为2分的晚期NSCLC患者应给予单药化疗,但对ECOGPS评分>2分的患者不建议使用细胞毒类药物化疗。

④对于老年患者,证据不支持将年龄作为选择化疗方案的唯一依据,须结合脏器功能指标及ECOGPS状态综合评估。

脏器功能指标符合化疗条件,ECOGPS0~1分的患者仍然可以考虑含铂两药方案。

ECOGPS2分的患者考虑单药化疗。

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及ECOGPS2分以上者不建议进行全身化疗。

目前研究提示一线治疗可根据患者PD-L1表达情况,选择单药免疫治疗;也可不行PD-L1检测直接使用免疫药物联合化疗或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

⑤二线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和EGFR-TKI。

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如果一线和维持治疗时没有应用EGFR-TKI,二线治疗时应优先应用EGFR-TKI;推荐奥希替尼单药治疗EGFR-TKI耐药、发生EGFR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对于EGFR突变阴性/ALK融合阴性的患者(包括非鳞癌和鳞癌),基于PD-1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显著优于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二线治疗应优先推荐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

⑥ECOGPS评分>2分的Ⅳ期NSCLC患者,一般不能从化疗中获益,建议采用最佳支持治疗。

在全身治疗基础上针对具体的局部情况,可以选择恰当的局部治疗方法以求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⑦二代测序技术(NGS)目前已经在临床得到较多应用,对于一线治疗进展后有条件的患者推荐使用该方法,辅助判断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并指导下一步治疗。

(二)、SCLC的分期治疗模式

SCLC的分期一直沿袭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TheVeteransAdiministrationLungStudyGroup’s,VALG)的二期分期法,主要基于放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AJCCTNM分期系统适用于选出适合外科手术的T1~2N0

期患者。

临床研究应当首先使用TNM分期系统,因其能更精确地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

T1~2N0局限期SCLC系统分期检查后提示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的T1~2N0局限期SCLC推荐:

手术+辅助化疗(EP方案或EC方案,4~6个周期)。

如系统分期检查仍无法明确是否有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行或病理检查手段以排除潜在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术后N1和N2的患者推荐辅助放疗。

术后推荐行预防性脑照射。

超出T1~2N0的局限期SCLC

化、放疗联合,达到疾病控制(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推荐行PCI。

ECOGPS0~2分:

优先选择同步化放疗;如患者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序贯化放疗也是可行的选择。

SCLC所致的ECOGPS3~4分:

应充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谨慎选择治疗方案,可考虑单药化疗或减量联合的化疗方案。

如果治疗后ECOG、PS评分能达到2分以下,可考虑给予序贯放疗,如果ECOGPS评分仍无法恢复至2分以下,则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胸部放疗。

非肿瘤所致的ECOGPS3~4分:

原则上给予最佳支持治疗。

广泛期SCLC

ECOGPS0~2及SCLC所致ECOGPS3~4的患者应采取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一线推荐EP方案或EC方案、IP方案、IC方案化疗4~6个周期,非肿瘤所致的ECOGPS3~4患者给予最佳支持治疗。

无局部症状、无脑转移的患者:

如一线化疗达到CR/PR的患者可行胸部放疗。

初始治疗有效后复查无脑转移的患者,应给予PCI。

有局部症状的患者:

应在一线化疗的基础上择期对有症状的情况进行局部治疗,如伴上腔静脉综合征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脊髓压迫的患者可择期给予局部放疗;伴骨转移的患者除择期的局部姑息外照射外,必要时还可对有骨折高危的部位进行局部骨科固定。

初始治疗有效后复查无脑转移的患者,也应给予PCI。

伴脑转移的患者:

除一线全身化疗外,还推荐进行全脑放疗。

初始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的患者可行胸部放疗。

如果肿瘤体积较小(直径<4cm),或颅内寡转移,或为全脑放疗后复发的转移灶,瘤灶位置较深,患者一般情况差,无法耐受常规放疗或手术的患者可选用立体定向放射治(SRT/SRS)。

复发/耐药进展SCLC患者的后续治疗:

一线化疗后复发或进展者推荐进入临床试验。

3~6个月内复发或进展者推荐拓扑替康、伊立替康、吉西他滨、紫杉醇单药化疗或Nivolumab单药/联合Ipilimumab免疫治疗。

6个月后疾病复发者可选择初始治疗方案。

六、随访

肺癌治疗后都需要定期复查。

复查目的在于疗效的监测,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检查以影像检查为主。

对于早、中期肺癌经包括外科手术的综合治疗后,一般主张治疗后2

年内每3月复查1次,2年至5年内每半年复查1次,5年后每1年复查1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