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4183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 62页.docx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62页

顶管工程施工方案培训资料(doc62页)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番禺区丹山河(含丹山分洪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周边污水管工程施工设计图。

2、番禺区丹山河(含丹山分洪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周边污水管工程施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3、番禺区丹山河(含丹山分洪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周边污水管工程施工现场调查资料。

4、国家、行业和地区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给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

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268-2008)

1.2编制原则

⑴严格遵守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和质量评定验收标准。

实事求是,施工方案可行、适用、经济。

坚持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

⑵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实施全员、全过程、全范围严密监控,坚持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⑶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执行质量管理标准和程序。

⑷采用项目法组织施工,推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安全、文明、高效。

⑸实行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施工方案和信息优化处置,实现安全、质量、工期、成本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

坚持技术创新,推广和应用“四新”成果。

⑹组织专业队伍上场,装备足够的优良机械设备进行专业化施工,保证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施工任务并力争提前。

⑺遵守环境保护法并切实按有关要求和规定来组织实施。

⑻在仔细考察工程实地,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有关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本合同工程的特点、施工条件,并结合现场实际、上场的机械装备、人员条件,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项目概况

所属工程名称:

番禺区丹山河(含丹山分洪河)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施工

工程地点:

广州市番禺区

建设单位: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东环街道办事处

设计单位: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监理单位:

广州珠江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广东泰通建设有限公司

2.2顶管工程概况

本工程计划总工期135日历天,根据工程量及总工期、节点控制工期,根据关键设备(顶管机等)的工作效率及人员组织,根据顶管的长度,本工程拟设工作井7座,接收井25座、顶管工段8个工段,每个工段长度约60m,最短一段为15m。

表2.2-1顶管施工统计表

工作段编号

开始

井号

结束井号

长度(m)

管径

管材长(m)

材质

1

W17

W18

20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2

W18

W19

4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3

W19

W20

36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4

W20

W21

45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5

W21

W22

55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6

W39

W40

31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7

W39

W42

52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8

W52

W53

43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9

W53

W54

35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10

W60

W61

49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11

W61

W62

50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12

W62

W63

35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13

W63

W65

46

d600

2

Ⅲ级钢筋砼管

2.3地质情况

本工程位于广州市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镇丹山河沿线,现场施工条件比较复杂,道路沿线建筑物主要分布有大量的企事业单位、厂房等,现场人流、车流量较大,且在沿线另有一些支路与之交叉,根据本次钻孔所揭露岩土层情况,按岩、土层的成因,该区上土层依次为:

1、素填土;

2、粉质粘土;

3、粗砂;

4、

粉质粘土。

 

(二)水文地质

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层为相对隔水层,砂层为透水层及含水层,中粗砂赋水性良好,粉细砂稍差,粉细砂渗透系数约为3~8m/d(经验值),中粗砂渗透系数约为8~15m/d。

根据勘察钻孔水位,勘察期间测得钻孔水稳定水位埋深1.20~2.30m。

具体详见《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2.4工程目标

本工程顶管段施工目标如下:

(1)质量目标:

工程质量标准为优良;

(2)安全管理目标:

无死亡事故,无重大职业健康事故,无重大环境影响事故;

(3)工期目标:

顶管施工工期:

计划于2017-8-15开工,于2017年12月23日完工。

(4)文明施工目标:

保证文明施工工地,保证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滋扰。

第三章施工前期准备

本顶管工程距离较长,地质条件较差,施工难度较大,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⑴顶管机械设备、管材进场准备及施工人员组织

针对地质特点和工程管材选定与之相适应的顶管掘进设备、顶管施工工艺,对顶管配套设备、设施进行检修及调试,使其保持在良好的待用状态;提前做好管材供应计划,将相应的管材技术参数以书面形式向管材生产厂交底;安排具有丰富顶管施工经验的班组进驻现场施工,施工前做好全面的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确保有关劳动安全及施工技术教育,加强工人的劳动安全意识,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⑵对顶管沿线地质情况进行核查

为确保顶管成功,需对顶管沿线的地质情况核查,进行补勘,加密钻孔密度,通过补勘资料与原地勘报告相比较,出具更详细、准确的地基情况说明用以指导现场施工和方案编制。

⑶编制专项方案、组织专项技术交底

施工前,在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带领下集中有关技术人员仔细审阅图纸与相关资料,结合现场情况,编制详细的顶管专项方案用以指导施工,方案报送专家评审;并组织召开专题技术交底会,参加人员设计顶管施工的所有工种,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第四章顶管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4.1泥水平衡顶管工艺

4.1.1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基本原理

泥水平衡顶管工艺基本原理是将已调成一定浓度和比重的泥水,通过送泥水系统送至顶管机头前挖掘面处,泥水在挖掘面上形成一层不透水的泥膜,可阻止泥水向挖掘面里面渗透,同时调节泥水压力来平衡地下水压力和土压力,达到稳定挖掘面的目的;顶管机头前进的同时刀盘切削土体,被切削下来的残土与泥水充分拌和后,由排泥系统输送至地面泥水分离设备进行处理,分离出的残土被运走,泥水再送入送水系统循环使用。

4.1.2泥水平衡顶管施工特点

⑴适用的土质范围比较广,如在地下水压力很高以及变化范围较大的条件下也可适用;

⑵可有效的保持挖掘面的稳定,对所在顶管周围的土体扰动比较小,因此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很小;

⑶与其他类型顶管相比,泥水顶管施工时的总推力比较小,尤其是在粘土、砂土层表现得更为突出,适宜较长距离顶管;

⑷工作坑内的作业环境比较好,作业也比较安全。

由于它采用泥水管道输送弃土,不存在吊土、搬运土方等容易发生危险的作业;可在大气常压下作业,也不存在采用气压顶管带来的各种问题及危及作业人员健康等问题。

⑸泥水输送弃土的作业连续不断地进行,其施工进度快,能有效的保证工期。

4.1.3泥水平衡顶进系统

 

泥水平衡顶进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份组成:

①NPD泥水平衡顶管机;②机内控制柜;③洞口止水圈;④环形护口铁;⑤马蹄形顶铁;⑥主顶油缸;⑦主顶油泵;⑧激光经纬仪;⑨后背板;⑩基坑导轨。

 

4.1.4泥水平衡进排泥系统

主要由以下几大部份构成:

①泥水分离设备(沉淀箱及分离器等);②进水泵;③排泥管;④进水管;⑤基坑旁通;⑥流量计;⑦排泥泵;⑧进排泥泵控制柜;⑨进排泥软管;⑩流量调节器

 

泥水平衡进排泥系统图

4.1.5泥水平衡顶管工艺流程图

4.1.6沉井工艺流程图

 

二、旋喷桩施工工艺

(一)旋喷桩施工方案

1、D500旋喷桩施工方法

旋喷桩成孔直径为0.5米,水泥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8~1.0,水泥用量200kg/m,桩身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为2.0MPa。

 

2、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

 

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2、旋喷桩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开始施工时,首先进行现场试验施工,进一步确定喷射参数及施工工艺。

根据地基加固范围内的特点,拟采用的施工参数如下表所示:

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参数表

项目

技术参数

高压水

水压(MPa)

24

流量(L/mim)

80~120

喷嘴直径(mm)

不小于2

压缩空气

气压(MPa)

0.6

流量(m3/min)

1~2

水泥浆液

压力(MPa)

2

流量(L/min)

100~150

注浆管

提升速度(cm/min)

≤10

旋喷速度(r/min)

≥10

施工要点如下:

先用钻机钻孔,然后移开钻机,将旋喷机移至孔位对中,将二重管放进孔中直至孔底,启动高压泵、空压机和旋喷机,用25MPa高压使浆流和气流从Ф2~2.5mm的喷嘴喷射出来切割土体成桩,并缓慢提升至设计止浆高度。

(1)钻导孔

1)钻孔时采用膨润土配制泥浆护壁,泥浆的主要性能指标控制为:

比重1.2~1.4,粘度25~30″,含砂率小于5%。

2)测放孔位:

根据设计图纸放设桩位,确保孔位的准确。

3)钻机安装就位:

先使钻机安置在标定的孔位上,使钻头中心对准孔位中心,调整钻机水平度和钻杆钻具的垂直度,保证孔倾斜率不大于1.5%。

4)成孔:

钻机在桩位钻孔,钻孔深度与设计一致。

为准确取得地质资料,合理优化施工技术参数,选取钻孔按地质钻探孔要求对不同地层取样分析。

5)钻孔施工质量标准:

孔位差≤50mm,垂直度≤1%。

6)钻孔完成后经检查验收合格后,高喷台车就位,进行喷浆作业。

(2)浆液配制

浆液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和自来水配制,速凝剂水玻璃按水泥用量的2%投加,水灰比0.8~1.0,采有立式搅拌罐搅拌。

(3)旋喷注浆

1)钻孔成孔后,在孔中下入三重管启动注浆泵和旋喷机,同时喷嘴喷出20~25MPa高压水泥浆喷射冲切土体,旋喷机使三重管以10cm/min的速度连续缓慢地旋动提升。

在高压旋喷注浆过程中,注意防止喷嘴被堵,严格按设计的水灰比,压力,流量,提升速度施工,不能随意更改,并做好量测工作,及时正确地作好记录。

台车就位安装调试完成后,将旋喷管插至孔底,先启动灰浆泵送浆,待孔口返浆后按方案设计的技术参数进行旋喷、提升。

2)在旋喷过程中,随时注意各设备的工作情况,以及水、气、浆的压力与流量,作好详实的施工记录。

3)旋喷提升过程中如中途发生故障,立即停止施工,等检查排除故障后再继续施工。

4)冒出浆液由泥浆泵抽至沉淀池沉淀处理。

(4)回灌

喷射注浆结束后,水泥浆不断析水固结,浆面随之下降,此时及时向孔内采用自然水压力静压填充灌浆,直至液面不再下降为止。

5、施工注意事项:

水泥浆在旋喷前1小时内拌制,水灰比0.8~1.0,旋喷过程中耗浆量控制在10~25%,由下往上喷浆,注浆管分段提升的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mm,相邻两桩施工间隔时间大于2天且大于2倍桩距。

4.2顶管设备的组成

4.2.1主体设备

⑴主控制集装箱

顶管的控制主要在集装箱内进行,内置主动力设备,及操作电脑平台,动力设备主要提供主推进系统、机头掘进系统、膨润土系统及纠偏导向等系统等的动力。

采用液压驱动系统,对比电机驱动,具有运行平稳,过载保护等优点。

对机头、顶进、纠偏及注浆的操作全部在集装箱内的控制台前进行。

采用先进的激光导向定位系统(ELS),能随时显示机头的位置、控制倾斜度并持续提供机头之导向和定位,采用的全自动导向系统,可以在电脑中预设容差值,由系统自动导向纠偏。

并能将顶进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记录进行打印。

⑵主推进机头

采用标准刀盘并加配锄形刀具,能轻松穿越软、硬及含砂、砾石等土层。

全断面密封装置,对于在地下水位下的施工无需采用降水措施。

刀盘无极调速,易于纠偏。

⑶主液压千斤顶

底部装有可以调整水平的推垫,三级等推力油缸。

全强化一体成型的顶进架,总推力1000吨。

⑷膨润土注入系统

膨润土注入采用电脑控制,以降低管壁的摩阻力,减小推进顶力。

注入量和注入压力在电脑上显示,便于监控。

⑸进排泥系统

采用离心式泥水泵,转速无限可调,通过进水流量、压力及出泥泵的流量、压力的调节来控制泥水仓的压力来平衡前方土体的压力。

可以在电脑前进行操作。

⑹该设备具有以下特点:

①全断面封闭开挖,泥水平衡前方土体,路面沉降小;

②电脑全预设容差全自动纠偏,偏差控制在5mm以内;

③液压驱动,运行平稳,过载保护;

④机头适应复杂各种地质,为全土质型;

⑤装备GTS系统,随时提供机头的定位;

⑥顶进速度快。

4.2.2顶管配套设施、设备

⑴基坑导轨

基坑导轨是由两根平行的钢结构焊接在轨枕上制成的,其作用主要有两点:

一是使推进管在工作坑中有一个稳定的导向,并使推进管沿该导向进入土中;二是让环形、弧形顶铁工作时能有一个可靠的托架。

本工程基坑导轨选用I30b工字钢,为了提高导轨的耐磨性和强度,在导轨上加筋板。

两导轨平行、等高,与混凝土基础中预埋钢板焊接。

⑵钢后背

为增大后背强度和抗力,在工作井后背方向加设一块3.0m×3.0m的钢后背,钢后背采用厚20mm和厚30mm的钢板焊接加工而成,钢后背必须保证垂直,钢后背厚300mm。

⑶主顶油镐、油泵及油镐架

为确保管道受力均匀并提供足够的主推力,主顶配备4台二级等推力液压油镐,行程3500mm,单缸推力为200t,总推力为4×200=800t。

最大主顶动力系统采用2台CY14-1B型(额定容量25L、额定压力31.5MPa)的柱塞式高压油泵并联控制,其中一台使用变频调速机。

当不使用中继间时,开一台油泵顶进速度可在62mm/min至124mm/min调整;当使用中继间时,主顶系统只起跟进作用,两台泵同时开跟进速度为186mm/min。

油镐架采用[20槽钢焊接制作,顶镐的布置应满足合力点的方向与管道轴线方向一致。

⑷顶铁及护口铁

为满足顶管出泥需要,顶铁选用一1.2m长块马蹄形顶铁,同时为确保管体安全,使管体端面传力均匀,采用1块圆形钢护口铁(厚30cm)。

⑸进、排泥管

进水管与排泥管均采用φ114×4mm无缝钢管制作,每节长度4m,接头处采用活动卡环连接,卡环内设置止水胶圈;为满足长距离顶管施工,考虑给每套顶管设备准备总长1000m的进排泥钢管;部分施工点位于道路上,距离水源及排泥位置太远,需沿途安装引水管和排水管,管材可采用φ150mmPVC管,6m长一节,管与管之间用螺栓、法兰连接,过交叉路口段采用φ150×6mm钢管铺设,并设置缓坡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每套顶管设备配备引水管和排水管长度各1500m,共3000m,隔200m左右设置一台6寸接力渣浆泵。

⑹泥水箱

为保证顶管进水和排泥流量,现场设置进水蓄水池、排泥沉淀池,蓄水池与沉淀池采用钢制箱体结构,便于现场搬运和安装,两池之间采用DN200钢管连通,使沉淀后的泥浆能够循环利用。

⑺工作井吊装设备

顶管工作井吊装采用25t汽车吊车或自制门式吊装行车(载重5t),自制门式吊装行车结构及布置另见专项方案。

⑻止水洞口

顶管过程中,无论是出洞还是进洞,管道和洞口之间都必须有一定的间隙。

为保证顶管机进出洞时泥浆和地下水不从顶管机外壳周围涌出,需在顶进方向安装洞口止水装置。

洞口止水装置安装在工作井与接收井沿管线方向的侧壁预留洞上,该预留洞的直径应比顶管机外径稍大(约10cm),其由预埋螺栓、钢压环及橡胶圈组成。

4.2.3设备安装

⑴起重设备安装

初期设备安装,在龙门吊尚未安装时,所有设备、构件吊运均采用汽车吊,包括龙门吊安装。

在龙门吊安装完成后,井内所有吊运工作均由龙门吊来完成,包括顶进设备的装拆、顶进管道的吊放和顶铁的装拆、材料的垂直运输。

⑵后背安装

后背较坑底深0.5m,采用长2.5m、断面15cm×15cm方木码放,高度为4m,并尽量贴紧墙壁,后背平面要求垂直于管道中心线,如有空隙用砂石填充严密,方木前埋设立铁3根,间距1.0m。

立铁前码放横铁,横铁要求码放平整,顶镐后座与横铁结合处严密,以便均匀地将顶力传到后背上。

⑶导轨安装

导轨使用高度为140mm的钢轨,安装道轨用木枕,经计算D=600mm(外径厚度60mm)钢筋砼管导轨宽度为635mm(见计算式),导轨高程用顶管坑内的水准点测设。

钢制道轨与木枕用道钉固定,两侧用方木与槽壁撑紧固定。

导轨宽度计算及安装图(图4.2-1)如下:

导轨宽度计算式:

 

图4.2-1导轨安装图

⑷千斤顶、油泵安装

顶进设备为500t油压千斤顶,行程L=700mm。

根据顶力计算,安装2台千斤顶,与管道中心线对称布置。

油泵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油泵与千斤顶匹配,同时配备了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先进行试运转,再进行管道顶进;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进行;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⑸顶管机安装和调试

①顶管机安装前做一次安装调试,清洗油管,防止灰尘等污物进入油管,保持电路系统干燥,机头运转调试各部分动作正常,液压系统无泄漏。

②顶管机的尺寸和结构应完全符合实际工作要求,在吊装前做详细地检查。

③顶管机采用钢丝绳外套橡皮吊放,吊装时应平稳、缓慢、避免任何冲击和碰撞。

④顶管掘进机安放在导轨上后,测量前后端中心的方向偏差和相对高差,并作好记录,顶管机的接触面必须相互吻合。

⑤按设计要求进行定位。

⑥将顶管掘进机和电路、油路、水路、气压、泥浆管路和控制系统等进行统一连接,各部件安装正确、连接牢固、不得渗漏,安装后对各分系统进行认真检查和试运行,以达到正常运转。

⑦顶管掘进机下坑后,刀盘离开封门1m左右,放置平稳后重测导轨标高,高程误差不应超5mm,然后开始凿砖封门,砖封门尽量凿除干净,不要遗留块状物,使掘进机刀盘贴住前方土体。

⑹泥水系统的安装

①泥浆沉淀尽量靠近工作井边,减少排泥管路过长而产生的管路摩阻力,沉淀池的配置可沉淀块状物,防止块状物直接进入排泥泵引起排泥泵堵塞和损坏。

②注浆系统使用螺杆泵以减少脉动现象,浆液保证搅拌均匀,系统应配置减压系统。

在注浆泵出口处1m外以及掘进机机头注浆处各安装一只隔膜式压力表,便于准确观测注浆力。

4.3测量控制

4.3.1测量放线与纠偏

4.3.1.1测量放线

⑴根据监理单位审核批准的桩点施测污水管线的中心线和高程桩。

⑵根据中线控制桩用全站仪将顶管中线桩分别测设在顶管工作坑的前后,使前后两桩互相通视,并与管线在同一条线上。

⑶顶管工作坑内的水准点由坑上一次引测,经过校核,误差不得大于±5mm。

每座顶管坑内设2个水准点。

4.3.1.2顶管测量与纠偏

在顶第一节管时,以及在校正偏差过程中,测量间距不应超过30cm,以保证管道入土的位置正确;管道进入土层后的正常顶进,测量间隔不宜超过100cm。

中心测量、高程测量与纠偏均采用激光导向定位系统(ELS)进行。

每班工作要做好顶管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全段顶完后,应在每个管节接口处测量其中心位置与高程,有错口时应测出其错口的高差。

4.3.2顶管测量记录

⑴在顶进过程中,管道一直处于动态,加强顶进施工中的动态管理,是提高顶进质量的首要保证。

顶进施工记录则是反映管道在顶进过程中动态情况的依据,因此,应认真填写顶进施工记录,做好交接班,掌握顶进的动态,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有对策、处理及时。

⑵顶进中每班必须如实填写记录,记录中应包括顶进长度、土质情况、顶力数值、每次的测量记录、校正情况、机械运转情况及其它注意事项。

⑶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时当班的负责人必须向接班负责人交清记录,并说明在顶进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⑷整个施工段的顶进分阶段的进行自检,不可等到全段顶完再全面检验。

日常的顶进原始记录(交接班记录),只反映了当班的情况,但顶进的管道在动态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则应掌握,所以每顶进20m时即全面检验一次施工质量,存在的问题应在继续顶进中得到解决。

⑸顶管记录由质量检查人员每日收集一次,并将顶进质量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4.3.3地面沉降监测

4.3.3.1测点布设

⑴地面沉降测点布设

根据监测内容和目的在道路两侧设置基准点和监测点。

⑵基准点的设置

水准基准点(又称监控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要求精度较高,拟布设深埋砼结构水准基准点4个,其为埋设的永久性标志,形成监控网。

基准点设置在距所观测施工部位50m处。

4.3.3.2基准点的保护

⑴监测点是一切测试工作的基础,因此特别加强对各监测点的保护工作,完善检查、验收措施;

⑵在每个监测点埋设完成后,立即检查埋设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⑶确认埋好后,埋设人员及时填写埋设记录,并准确测量,作为开挖时监测的参考;项目负责人应进行实地验收,并在埋设记录上签字确认;

⑷对于所有预埋监测点的实地位置应做精确记录,露出地坪的做出醒目标志,并设保护装置;

⑸加强与施工单位的联系,作好双方的配合工作;

⑹详细了解施工动态,预先作好预埋件的保护。

4.3.3.3采用仪器设备

序号/名称/精度/作用

⑴精密水准仪/0.01mm/路面测量沉降

⑵铟钢尺/路面测量/沉降

注:

铟钢尺,其原理就是一根用铟钢带尺刻划,并按一定条件固定在尺框内,主要用于精密水准测量。

该尺主要精密在:

用铟钢带作刻划读数的基质,热膨胀系数较小,材料很贵;另一个是刻划精度较高(并不要求刻划等分很细),一般水准尺是做不到的;再一个就是固定铟钢带有讲究,基本上是正好自由状态,用手触动可以感觉到。

综合以上要素,铟钢尺刻划很严密,精度高,热膨胀系数小,受外界温度影响几乎可以忽略(正常工作范围内,极限条件另论),所以,精密水准测量首选该类尺子。

4.3.3.4工作计划安排

本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观测随现场施工进度进行。

自顶管施工开始至顶管施工完毕后,沉降稳定为止,在顶管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监测,顶管施工完后,减少观测频率,当连续两周沉降速度小于0.2mm/d时,则判断为沉降已经稳定,可以结束观测。

具体安排随工程进度,初估约18个工作日。

4.3.3.5质量保证措施

⑴相关规定

①监控量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

②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

③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

④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检的方法;

⑤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⑥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

⑦量测资料均应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

⑧量测资料储存、计算、管理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

⑵作业规范

①五固定:

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

②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

③烈日下观测使用观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

④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

⑤在线路上预先测量距离,水准仪与水准尺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