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1372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doc

六年级美术教材分析

一对本册美术学科的认识

1、美术学科的重要性。

大环境所趋,在不同阶段学校教育对美术学科都有或多或少的忽视。

这是国家考评机制决定的,我们无力改变,但是我认为美术学科是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对人的现实生活最具影响力的一门学科。

美术就像历史、文学等学科一样是关系人的全面修养的科目,凝聚浓郁的人文精神。

人的理想、情感、价值、道德、尊严、个性、教养、爱、自由等人文特征都蕴含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的创作美术作品中。

美术也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的载体之一,比如:

东方的敦煌壁画、《清明上河图》,西方的宗教画等呈现的都是当时人类生活、经济、理想等现状。

从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美术学科更是担当重要的角色,这并不是说,素质教育就是画画,而是说,学生通过广义的美术教育活动,能够陶冶情操,发展感知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完全的人格,发展个人综合素质。

从现实生活角度来讲,美术对生活的影响更是直截了当的。

家居的布置,服装的搭配等生活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美术元素。

由此可见美术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

2、美术学科的目的意义。

市教研室李亚伯老师说过:

“美术,要有美,有术。

”我的理解是:

美是目的,术是过程。

美术教学,就是为了达到“美”的技术。

所以,小学阶段美术教育,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是个重点。

说得具体点就是要:

画好一幅画。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

但是,与对技术掌握是不等值的。

另外一个重点我认为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是三个维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这个目标的培养对学生生命个体成长------幸福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我觉得美术学科,只有把握了它的目的和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

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切中要点。

二、六年级美术教材的体例分析

美术学科很难像数学、英语一样分成若干个等级,总体是块状的,尽管内容从1—6年级也有递进,但很难截然分清。

有的内容在四年级出现,在六年级还会出现。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把握教学深浅。

这一册书,共22可课,容量比较大,给教师更多的选择空间。

七个单元,1—5课为一个单元,我把它叫做生活中的美术。

从《我种的植物》开始------联想一系列与我们生活相关的事物展开。

实际就要通过记忆画、写生画、综合材料制作,等表现手法来表现植物、蔬菜,共安排了5课,如果每一课都用一课时来完成,有的课比如第4课《买菜》,一课时很难完成,如果用两课时来完成就牵扯到课时间隔时长,学生作业丢弃等现实问题,而且5课都是相似的内容,学生就不会有新鲜感和兴趣。

一次,我认为,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压缩:

2、3两课合并成1课,并且可以改为蔬菜写生课,重点认识蔬菜的肌理,学习点线面的运用,脚踏实地地学会画一幅蔬菜静物图。

这期间,教师为下一课《买菜》做好铺垫,上《买菜》课再进行创作。

这节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放大蔬菜肌理,教学时,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开始,多媒体打出《青虫的世界》,青虫世界里各种蔬菜都变得很大很大,菜叶上的脉络都很清晰,教师要学生拿着放大镜观察自己带的蔬菜,让学生发挥想象:

如果你是一条小青虫,你将发现什么?

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说看到了细细的叶脉,也有的说叶茎上细细的绒毛等。

也有的说见到平时不注意小斑点,小刺和颜色等,然后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放大一组蔬菜,教师现场示范写生这组蔬菜。

过程中,强调点线面的运用,注意线的自然变化。

这时候学生就会很专注,在写生画的时候,就会很有数。

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

在用放大镜观察前画一次,在老师示范后画一次,两幅画对比展示,让学生自己找出差异。

这时学生会恍然大悟,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参与。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这节课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一课,基本技能训练在这一堂课得以完成。

第4课《买菜》是对前两节课的拓展,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技能表现生活状态,重点目标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这节课可以从教师讲评书上范图入手,讲评时注意尽量从美术的角度,用美术术语评价作品。

一方面潜移默化地教会学生评价的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创作时学会借鉴。

第5课《蔬菜的联想》是充分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课程,我认为这节课采用小组合作教学的形式效果较好。

创作前,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书上范图,并让他们说说每一组联想的巧妙之处在哪儿,然后再根据自己组内材料特点说说你们的创意。

在进行此课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将他们的作品拍成照片,放到学校网上,学生回到家里可以上网观看,以此培养学生对美术课的热情。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类综合探索课程需要督促学生准备足够的学具,否则会影响课程效果和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6---8课是第二单元,包括《综合版画》《木版画》《印花布》三课。

三课都属于版画范畴,我认为可以进行整合:

7、8课合并作为一课先上,让学生在这两教时中充分了解版画的性质特点和制作方法在进行下一科综合版画的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我们可以采用紫砂泥代替木板进行刻制,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雕版,第二课时进行拓印,这样,两课时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泥版能够干透,便于拓印。

我认为,这一课教学重点应该落在雕刻的步骤、细节、刀法的运用。

因此,教师的演示必不可少,教师演示时,着力强调不同刀法刻出的不同痕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节奏之美。

第6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教学,要让学生尝试不同材质表现出的特殊效果,让学生树立“材料意识”。

这一课作品评价也应该突出作品的创意性。

第9课《向动物朋友学习》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是美术与科学的结合的一课,新课标强调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从情感角度看,本课要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知道人类和其他生物间的密切联系,崇尚科学。

从技术角度看,本课要着力引导学生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从构图到色彩,从主体物到背景都要完整统一,要引导学生树立“作品意识”。

建议通过评价作品训练学生的这种意识。

10—18课是人物动态。

基本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期中也包含“探索综合”的内容。

例如《瞧这一家子》、《动态表现》都内蕴着丰富的探索因素。

这一单元又可以分为三大块。

第一块是10、11、12三课。

要求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人物画。

第10课是单色素描,初步学会用写生的方法完成作业,初步掌握人体不同姿态的比例。

11课《人物装饰画》重点强调点、线、面等美术元素在作品中的运用和色彩搭配的原则。

12课是在前两课对人物比例的学习之后,尝试着用水墨的形式表现人物,感知中国画的独特韵味和表现能力。

这三课的设置,容量比较大,小学阶段所要掌握的美术专业技能在这三课中都有所体现,所以,我认为,这三课要作为重点,逐一完成。

第二块,13、14、15课可以综合整合,用两课时完成。

这三课是前两课的延伸和后两课的承接,起到衔接的作用。

在教法设计上,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运动员的动态,展现动态之美,吸引学生的注意。

也可以让学生做模特,同学们互相画,或者展现草原上动物奔跑的图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动态信息。

教师要着重教授画动态的步骤、方法,可以借助实验室的人体结构架等教具辅助教学。

这两课我认为用泥塑的表现手段,效果最好,因为学生制作出来的动态人物是立体的。

学生通过动手捏、压、揉等过程对人体比例感知会更深刻。

也为下阶段画《爸爸妈妈》和《瞧这一家子》两课做好准备。

第三块,16、17、18三课,着重突出情感目标的达成。

让学生通过表现父母、家人来感受亲情,学会感恩。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注意家人的习惯、动作等细节,比如,妈妈洗衣服的样子,爸爸看报的样子,奶奶织毛衣的样子。

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爸妈的一举一动,然后提问:

定格在你脑海中的爸爸、妈妈的神情是什么样子的,动作是什么样字的,然后让学生大量的表述,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好好品味父母。

我们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画笔表现出父母的样子,有了感悟他们才能画的真切。

最后,还可以把这一课进行延伸,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说两句话,并将作品一并送给父母。

我想,这样一节课,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都能完成的很好。

另外,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业往往很拘谨。

很大的一张画纸,主体物画得很小,并且涂改的习惯很严重。

在这一类课中,我基本都要求学生直接用马克笔或水彩笔画,而且要充满纸去画,或者让学生画连环画,通过这种训练,有很好的效果。

19课《中国青铜艺术》,22课《木板年画》都是“欣赏评述”领域的课。

编者在这两课之间插进20、21两节“实用标识设计”课,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完全可以灵活把握先进行19、22两课的教学。

“欣赏评述”是六年级教学重点,就六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状况、知识基础来讲,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审美能力形成一定的审美观,能够明确的表述自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看法。

我认为,欣赏课,是训练学生评述能力的最好载体。

我们美术课是一门人文学科,和人文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欣赏评述”领域。

应当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在广阔的的人文背景下欣赏作品,评价作品,不能脱离作品所处的时代把作品孤立起来看。

还要注意的是,上欣赏课要注重学生体验(新课标上的事例)。

这是美术课标解读上的事例,那么,要上好欣赏评述课,高年级学生还可以写一些短小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

教师也要善于鼓励学生这样做,但是,这样的作业不可安排多,一学期一到两次就可以。

在进行美术作品评述时,要引导学生尽可能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我也发现很多学生不会评述,拿到作品只会说好、很好,好在哪里说不出来。

怎么办呢?

我总结这样两种方法:

1,问题引导法。

出示作品时抛出几个问题,你看见了什么?

色彩搭配好吗?

作品有什么意思?

如果你有这幅画,你把它挂在家里什么地方合适?

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一边借鉴,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2,接力评述法。

每节美术课前我让一名学生评述一幅作品,不管这节课是否是欣赏课,一幅画两分钟,很快,一次一个人,就像接力赛,每节课轮到谁都知道。

评书的作品有名家名画,也有我留存的优秀学生作业。

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在评述中学会借鉴,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20、21两课时标识物设计,属于设计应用领域。

这两课也是对本册甚至1---6年级学到的美术知识技巧的应用和检验。

要通过这两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养成事先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特色引导学生设计校徽、班徽,让学生感知标识的实用价值。

这一类课,要注意对学生作品的评价,通过设立“最佳设计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够思”等奖项,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以上就是六(上)一册书的大致体例。

综观整册教材,我认为侧重目标不外乎两点:

一是基本的速写方法,人物比例把握,色彩构成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二是对亲情、历史、生活等人文情感的培养。

老师把握了两条主线,在运用教材上,也就会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才能有的放矢。

以上是我个人对本册教材的浅薄看法,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不足之处,请多指正。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