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60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docx

3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17600

大连市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

(供领导参考版)

大连市人文医学学会社区卫生服务调研课题组

全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日益突显重要,成为我国居民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在社区,诊断在医院,治疗在社区”的目标,充分体现“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益、方便群众”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原则。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不断提高为居民的服务水平,我们于2010年对全国有一定声望的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进行全面的调研,企图对其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建议,以进一步推动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在政府的领导下,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并接待了温总理和李副总理的视察,其工作受到赞扬。

认为其基本状况能代表我市社区卫生发展概况。

经过与市、区卫生局领导请示,我们的调研工作得到认同与支持。

本次调研采取多种形式,通过问卷、走访、查阅资料、座谈、共同讨论及查阅区有关政府工作报告,以获取更直接准确的资料。

调研组的调研资料与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文件对照(一个文件及九个配套文件),诸如政府投入及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机构体制机制、房屋、设备配置和利用、人员编制配备比例与人才培养、基本药物供应及与医院关系、双向转诊、医疗保险等方面。

面对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现状,核实分析资料,讨论座谈、对照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文件要求,撰写出《大连市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建议》,供有关领导决策参考。

一、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社区卫生机构经营困难

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是发展一切事业的基础。

从近年国家对卫生投入看,逐渐加大力度并提出了具体比例,从中看出国家医疗改革的决心。

但从我们本次调研中,我们不能了解区政府向卫生事业方面的财政投入情况,不知道卫生事业经费占区政府财政收支的百分比,真实情况我们难以了解。

我们多次与区有关部门联系,希望在政务公开透明的情况下,能了解区财政预算支出情况,但均无从获得数字。

从温总理及李副总理视察西岗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曾汇报说区财政每年向卫生投入7000万,约占区财政的6%,并说已经到位,其数字可观,在全国可说先进。

但我们多次向卫生主管理部门了解的情况,未得到证实。

1.2009年,全区财政收入总额,全年支付卫生经费总额度,卫生经费占全区年收入的百分数等资料,我们没有了解到。

区政府的此项支付情况,更不知道。

2.据区有关人员从2009年区政府报告中获知,全区总经济收入约11亿元,总支付卫生经费2100万,占区总经济收入的1.81%,其中支付社区卫生机构经费300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55万,房租7万,人员工资30万),2010年区社区卫生机构收到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99万(按15元/人),人员经费30万。

到2010年11月10日止,区财政未再向社区卫生拨款。

据此计算,区财政年收入为11亿,则向社区卫生机构年投入,不到区财政总收入的300万/11亿(不到百万分之一)实在是太少。

(因不了解真实财政情况,可能不真实、有误)因不了解市财政向卫生投入情况,其他区向卫生投入经费情况,不能对西岗区财政投入进行对比评价。

3.社区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情况较困难

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经济运行情况十分困难。

虽然获得数据不准确,但可发现以下特点:

公立说亏损,私营有结余。

如果分别计算,可看出公立与私营机构间的问题。

私营7家社区卫生机构,2009年总收入2256万,总支出2208万,尚有结余48万。

全区11家社区卫生机构,8家为租房经营,全年租金263万(不包括公立健康教育用房租金7万)。

在房租压力下,社区难以保障其服务的公益性。

社区卫生机构为生存,必须通过多种措施获得补偿解决财务问题。

其中仅房租为263万。

公立机构不承担房租,还无一家结余,两个中心、两个站共4家,共亏损239万。

显然此数据不准确。

调研发现私营大多能有盈利,而公有机构全部亏损,实在令人费解。

虽然全年区财政只向全区社区卫生机构投入300万,就能生存发展,表面看似乎很好,但对照国家发展社区卫生事业要求,尚存很大差距,很值得思考改进。

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电费没有享受到特殊优惠价格。

调研建议:

1.保证政府财政投入

区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解决卫生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

建议区政府,要公开、透明区财政向卫生事业投入的比例,应当随区财政逐年增长而要有所增加,并明确投入比例。

2.保证中央提出的各项投入政策到位,并保持稳定增长。

可参考其他城市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方式,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效率。

明确政府采购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费用标准。

如鸡西市对健康档案、传染疾病登记与报告、艾滋病防治、高血压管理、计划生育、妇幼保健等21个项目。

共同确定人均成本:

16.9元。

政府出资购买;湖北省规定建成1份居民健康档案补助10元,每季更换一次健康教育宣传栏,补助100元/次,儿童预防接种3元/次,传染病报告每单位补助5000元,结核病人管理每人80元/年,艾滋病人管理每人补120元/年。

3.应当坚持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要按国家政策文件要求,认真研究,是坚持我市分办特色,还是按全国统一要求实行“六位一体”服务,将预防免疫、妇幼保健等,划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真正实行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这需要进行体制调整,深入改革,才能符合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文件内容要求。

仔细对照,这种差距如何处理值得管理部门深思。

4.发展社区卫生事业财政是保障

我们希望区财政向卫生投入应当透明、公开。

应当与区财政收入保持一定比例,并逐年有所增加。

在制定区“十二五”卫生规划时,卫生投入最好要达到区财政总收入的4%。

5.调整补偿价格

调整政府对社区卫生机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补偿标准。

如缝合可从15元降到8元,因社区无大清创缝合,注射费可适当增加(现在各种注射均为2元)

6.政府出面,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水、电价格问题。

二、社区机构用房问题急需解决

1.依国家文件《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标准》规定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建筑面积均达到不少于1000平方米,站不少于150平方米要求。

2.全区除三家社区中心,为政府提供用房外(一家设立健康教育中心用房,政府补助租房费用7万元),其他8家中心、站用房全部租金由机构收中支付出。

全区私营社区中心、站用房全年租金约263万,占总经营收支的38%,成为私营机构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压在这些机构身上的两座大山之一(一是人员开支、一是租房经费)。

3.全区私营社区机构表示,政府要能解决用房租金,将是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巨大支持。

在用房面积方面,许多机构提出一个具体问题,国家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是依据社区卫生“六位一体”项目服务设置要求,要设有临床5个科室(全科、中医、康复、抢救及预检分诊室(台)及预防保健科室(预防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指导、健康教育室),医技及其他科室(检验、B超、心电、药房、治疗、处置、观察、健康健康信息、消毒)这样就需要中心大约10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

而我市由于制度设计有特殊情况,预防免疫接种、儿童保健、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项工作,有专门的国家设立的机构承担。

无需在社区内设置房屋,应当减少用房标准。

4.按国家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设立一定数量的病床或观察床。

调研中发现,本区社区机构基本没有病床设置,以沙发式输液大厅,代替观察病床。

5.除一家公有机构有专门可容纳近50~70人的健康教育室和设备外,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无专门健康教育用房和设备,健康教育集会时只有临时寻找用房。

这样在事实上社区机构为用房均达标,而实际上没有按国家要求规范设置到位,对部分机构造成租房空置及经济压力。

调研建议:

1.根据上述调研情况,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依据目前社区工作任务确定用房要求,从而可减少部分租房经费,节省部分支出,缓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压力。

主管部门要同社区机构一起,对照国家要求社区科室设置要求仔细协商,不要硬性执行1000平方米的要求,确定合理的用房面积和科室设置。

随着社区人口老龄化加重,设立一定数量病床实有必要。

2.政府应当通过进一步调研,争取解决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用房。

在目前政府不能支付社区机构用房的情况下,可参照外地经验,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如可否考虑南昌市政府解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房办法,由政府给予补贴,支持社区卫生服务正常运行。

南昌市社区卫生用房由政府提供。

在没有解决前,政府补助租房经费。

具体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要求1000米,月补助20元/㎡,月补助20000元。

社区卫生服务站,要求150米,月补助最高3000元。

我们认为这种解决办法,在我区能够办到。

因为在温总理及李副总理视察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曾说区财政每年向卫生投入7000万,并已经到位。

我们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的规定,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8个配套文件要求,结合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十二五”发展要求,由政府统一牵头,卫生部门提出规划,财政提供支持,其他部门共同配合,列出计划,解决目前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的房租。

在与这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座谈中,他们表示希望,政府可列出计划,一时难以补贴到位的情况下,可分步逐年增加补贴,直至全部补贴到位。

我们希望看到随财政收入的增长,卫生经费投入也会随着增长。

三、社区“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与我市的特殊机构设置

根据国家文件要求,社区卫生机构要开展“六位一体”项目的综合服务。

即社区要开展:

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基本医疗。

从目前结构及服务内容看,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承担任务是基本医疗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服务,不是国家规定的社区“六位一体”综合服务。

1.我市有独立的预防接种、妇女儿童保健机构、有上至市规划新建的“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原有市计划生育培训中心大楼(在白云山)及街道计划生育机构人员,有残联机构的康复服务中心(在民运社区)等,这些机构都是国家全额拨款,有免费用房、所有医务人员及行政人员均为事业编制,政府承担一切费用,但他们与社区卫生机构不相关,按国家发展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项目要求,服务应当归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但现在这种设置,工作虽然关联、重叠,但彼此又不联系,这种特殊性在全国是不多见的,是改是保应当权衡得失。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问题,如果儿童、妇女保健,占社区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他们要是建立了健康档案,那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有必要再重复建立吗?

(2)妇女儿童保健、预防接种这几个机构的工作负荷如何?

(因为我们没有调研,不能提出具体数字)

(3)新建设“市计划生育服务大楼”项目是否确有必要,如何使用?

原计划生育培训大楼如何使用?

如何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项目服务建设,应当统筹考虑。

2.西岗区这种特殊的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在总理视察时,介绍说是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好象并没有涉及到对这种特殊体制的汇报,主管部门目前也未肯定或否定,只是讲改变现状较难。

我市应当明确是保持目前机构设置特色,还是按全国统一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模式,提出明确的决策意见。

调研建议:

需要慎重研究,权衡得失,能否通过机构重组,将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独立的事业单位,划分到各个社区卫生机构中去。

重组为可节省人、财、物。

这需要政府下决心考虑,节省房屋,人员投入到社区,将减少社区运行的困难。

保证国家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政策的落实。

1.全区内整合妇保、儿保、计划免疫、计划生育与社区卫生机构的关系,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模式,按国务院文件内容要求,协调解决。

我们调研认为,从体制上讲,如果合并调整到社区,可节省人、财、物资源。

如果强调妇幼的专业性,建议通过研究,将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与社区承担妇幼保健工作进行划分,以明确职责任务。

2.如果保持目前预防计划免疫、妇幼机构独立于社区卫生机构之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只承担“基本医疗”,其使用面积,人员结构等就应当减少。

就不一定非按国家要求到位了,社区也就不需要全科医生、护士了。

据了解,有关部门认为这种体制上的合并,可能产生人员下岗,不利社会稳定等看法。

3.调整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数量与布局,形成3~5万人或以社区街道办事处为参照的设置。

减少中心数量,变为站,可节省用房及配置人力资源,有利用于政府重点支持。

4.如果实行全区域信息管理系统,无论居民个人在社区,还是医院或妇幼保健部门诊疗。

档案统资料共享,同时健康档案也是活起来。

四、医务人员不足与医护比失衡

调研发现全区社区卫生人才问题十分突出,全区所有社区机构外聘人员较多,高级医务人员不足,护士人数严重不足。

中医人员少,青年医生缺乏。

表现在人员编制、结构、学历及服务理念上的不足,需要引起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1.人员总量不足

依国家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配置要求,中心至少要有6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临床医学及中医类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

其中要1名副高、1名公卫、1名中医师。

按此比例要求,全区医生数达标,护士数不达标。

国家要求医护比为1:

1,有的社区机构是医生多护士少,全区医护比例为1:

0.5。

如果外聘人员,特别是高级医务人员全部下岗,社区将无法开门医疗服务。

而对外聘人员的管理、待遇、编制都需要统筹研究,以保证可持续发展。

2.人员结构失衡

西岗区11个社区机构,有主任级医生7人,副主任级医生24人,主治医生72人,医生72人,中医药品人员11人,护士94人。

其是外聘医务人员91人,外聘医生承担主要医疗任务。

(1)缺乏全科医学院人才

医护人员中,缺乏国家承认学历的全科医生、护士。

目前在岗医生是经过省市短期培训,持地方全科医生上岗证书者。

这种培训只在医疗业务上有所提高,但在服务中缺乏全科医学、社区医学服务观念,难以承担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任务。

(2)缺乏公卫、康复、妇幼、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专门人才,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没有公共卫生医学人员,没有专门从事计划生育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缺少专业康复医学人员。

(3)中医人才缺乏

调研发现,真正编长期在社区工作的中医药人才缺乏,大多是“走穴”式中医坐诊。

加上没有中药调剂,更无中医药特色服务。

人员结构的失衡,对开展和完成国家要求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任务是不可能的。

3.青年医生补充困难,调研中发现,近年无一个新医学毕业生到社区工作,长久下去社区卫生服务将后续乏人。

政府应当从现在起出资贮备人员,放到大医院学习提高,几年后下派到社区,制定政策,使社区与医院医生的待遇、晋级相同,通过定期轮换,保证社区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

这方面的外地的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4.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调研中发现公立社区卫生机构管理者没有实行公开选拔。

公私所有制社区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观念陈旧,普遍缺乏现代卫生管理知识。

调研发现社区机构管理人员中,法人为非卫生人员者,不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单纯追求经营发展。

而医务人员为法人服务担任管理者中,他们缺少现代管理知识,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认识不清。

不了解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措施,停留在传统医疗服务模式观念中。

而卫生行政部门又缺少管理素质方面的关注,希望及早成立大连市社区卫生协会(已经上报数年,卫生部门没有批准成立),通过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行业自我管理职能。

调研建议:

1.依国家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文件要求,核定全区社区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

3.制定全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规划,明确逐年引进新毕业医学人才的学科、数量比例。

4.积极培养形成在编的医学人才梯队。

5.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

实现社区卫生机构首诊制的根本问题是人才问题。

鉴于社区医院高级人才缺乏的状况,可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1)建立二、三级医院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下社区的制度,规定中高级职称医护人员每年下社区卫生机构的期限,并把医护人员下社区的执行情况纳入考核做为职称晋升的依据。

虽然过去有相应规定,但基本落空。

(2)在调研中社区机构均表示,可与医疗单位协商,或通过社会组织,组织发挥社会离退休医学人力资源,定期在社区门诊服务,建立首席医生制度。

政府和社区机构支付相应劳务费,(北京每位专家支付3000元/人、月)。

与多数社区沟通,一位专家每月定期来社区4天,可以自愿支付出劳务费(500元/天、人)。

这样就充分发挥社会人才优势,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3)调研中发现,社区不是缺少解决疑难医学问题的专家,而是缺乏能解决居民小伤小病,健康教育宣传、预防保健、康复的指导和帮助的全科医生。

而现在的培养内容,主要是由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临床专家讲疾病的诊治,而不是社区疾病防治、慢病管理、不是积极的一级二级预防观念、高危人群管理等。

专家大医院坐等患者,与社区医生深入居民家庭两种服务观念,没有通过培训教育,在社区医务人员思想上贯输和扎根。

(4)后备卫生人才缺乏,新毕业医学生不来,政府没有出台措施保证后续人才培养。

使社区卫生服务主要靠退休医务人员在岗,这样社区发展缺乏后劲和动力。

政府应当通过干预手段,贮备足够数量医学生,在大医院实习工作几年,成为全科医生后再分配到社区,工作几年再到医院,如果这种体制形成,社区发展就有保证。

外地这方面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6.社区卫生机构管理是落实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的重要基础,而目前社区大多管理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座谈中他们表示普遍有意愿学习管理方面的知识和外地经验的愿望。

建议主管部门或社区卫生研究会,在这方面多做工作,更希望卫生管理部门给予高度的关注。

7.坚决实行社区卫生“六位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将社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和基本医疗综合服务观念,落实到社区每项诊疗活动之中,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真正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要坚持社区全员培训到位,力争在数年内使用所有社区医务人员,真正树立全科医学服务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科医学服务。

五、规范社区基本药物采购与补偿制度

调研中发现,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以前,社区药物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0~90%,成为维持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的重要基础。

由于实行社区基本药物销售零差价后,社区总收入一下减少,确实造成社区经营困难。

社区卫生机构对政府实行的药品统一招标采购,零差价销售,均表示不尽满意。

其一是药品销售差价的15%,没有得到完全补偿,其二是统一采购的药品价格,大多较自己以前采购的药品价格高,有的高几倍或十几倍。

其三是采购药品目录,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要。

造成品种缺乏,零差价销售后反比药店价格还要高,大大影响了社区卫生机构的门诊量及药品销售量。

如八一路社区卫生中心,生理盐水250亳升,集中采购前每项瓶1.55元,而集中采购后,每瓶2.71元;辛伐他汀招标前进价5.6元,而集中采购后为23元;民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基本药物采购前,阿奇霉素(美罗产)9.00元,统一采购后上升到11.88元,甲硝唑(袋21片)0.8元,上升到1.3元;莲花社区中心,华佗再造丸由28.3元上升到37.56元等。

这样无形中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造成压力,患者只有到药店购买更便宜的同类药,影响患者来诊和正常经营。

而有些当地群众习惯用药,因药品采购目录中没有而不能满足患者需要,使用权社区部门量大大减少。

如调研中发现某社区由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前年35000人/年的门诊量,下降到25000人/年的门诊量,收入大减。

过去因药品销售有15%的差价收入,可补经营收入。

现在只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诊的医保患者进行补偿,而对服务站来诊患者均不予补偿,对自费患者用药不补偿,这就造成为患者多服务,为非医保居民服务,更得不到相应的药品差价补偿。

由于社区采购药品价格上升,影响群众到社区看病,转而到药房购药,影响了社区门诊量及收入。

慢病定点在药房,慢病患者直接面对药房而不是直接面对医疗部门,实在找不出好的说法和理由。

而药房内的米、面、油及日常消耗品摆上柜台,药监部门缺乏执政力度。

不知道与医保费用快速增长有否直接关系。

主管部门不知如何会这样决策。

调研建议:

1.有关药品统一招标,基本药物补偿应当按实际销售情况,无差别的补偿。

可参照基本药物采购总价,加成15%补偿办法,按处方量进行补偿。

2.参照长春市等外地经验,改变基本药物采购办法,真正使药品价格降下来惠及百姓。

解决办法是政府控制药品零售价格,取消目前进药方式。

参照市内药店零售价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价格平均值,计算出药品采购价,基本反映当地药品真实价格。

体现了政府监督管理也尊重了市场,真正实现了降低药价的目标。

3.按新近国务院规定,省级集中采购基本药物。

各地仍然依本地条件和需要,增加许多药物品种,以满足社区卫生服务所需。

4.重新考虑慢病定点医疗问题。

慢病一律定点在社区,社区医疗减低费用,鼓励居民在社区诊疗。

六、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档案问题

根据国家《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要求,城市社区卫生机构要落实规范所规定的服务内容。

主要内容有: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预防接种、传染病报告和处置、高血压及2型糖尿病管理和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10个方面工作。

调研中发现在所有管理项目中,多少都存有欠缺或有效管理。

如机构内高血压、糖尿病发病数、管理数及有效管理数,都不十分清楚。

所建立相关档案多为死档,失去规范动态管理作用。

建立健康档案是国家公共卫生规范要求的服务项目之一,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

完善的健康档案,对居民的健康指导、疾病预防、慢病防治都有有重要作用。

可能是考虑上述情况,我市2010年9月,有关部门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下达了重新建立健康档案的要求。

从新发下的档案表格看到,项目齐全,内容繁多,任务紧迫,多数社区表示难以按期完成建档任务。

他们的态度是:

1.旧有档案全部作废,重新建档,是一种浪费。

2.过去所建立的健康档案,大多都是死档,只是应付上级检查,并没有真正运用成为活档。

3.新要求建立档案中有心电、B超、X线等检查项目,费用从哪儿补助。

外地建立健康档案,有经济补助,如湖北建成一份健康档案,补助10元,以体现政府出资购买公共卫生服务。

4.需要人力投入,社区目前人力难以短时间完成。

而政府对此项服务的补助不足。

5.居民不十分配合,入户困难。

6.现在人口普查,是有社区委员会等陪同,本次入户上门建立健康档案,困难不小。

7.应当明确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又需要设备和专业人员。

调研建议:

1.新建档案内容不能太细化,要以个人基本健康资料为主;通过计算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现个人健康档案系统、长久、随机管理的目标;政府要思考我市长期未能实行全市健康档案及病例管理计算机联网的原因,尽快解决。

2.通过计算机建档,使个人健康档案资料通过全市联岗。

即如身份证那样,一经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后,在社区、全市内任何一家医疗部门,都有能查到和使用。

过去能在市与社区间没有形成网络联接,人为因素较多,政府要协调解决。

如厦门市就早已经实现全市联网,经验值得学习。

3.使个人健康档案从建立之日起,终生能补充、使用。

最后能形成从一个人初生建立健康档案,到生命终止停止。

4.在现有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下,政府应积极协调儿童、妇幼机构建立健康档案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健康档案的关系。

如何通过信息化管理,计算机联网、信息互通、统筹规划利用,使所有居民健康档案活起来。

5.由于此项任务工作量大,不亚于人口普查,可考虑人口年龄段,或疾病病种(高血压、糖尿病)逐步分批建立。

可通过动员医学院校学生协助,建立起真正能使用的活的健康档案。

6.政府主管部门要明确建立标准要求,逐年提高其数量与质量。

政府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要给予资金补助,加快信息化建设。

外省市在建档方面,多有补助和好经验可供参考。

七、建立社区与医院的联动关系

应当按“上下联动”的要求,建立公立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