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402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docx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名师

《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二则】

《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点评

(一)

一、教学目标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求异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感受比较与分类、猜想与验证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并逐步学会用此种方法处理、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基础上编排的,学生对分数的大小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同时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用分数描述有关现象,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通分的方法。

在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中,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本着“体现新理念,用活教材,练活习题,激活课堂”的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让学生分组竞赛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理解本课重点难点,从而有效地发展学生能力。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春德小学是大连市中山区一所现代化教学设备较齐全的学校。

对于进入五年课改的学生,在新教材有趣的情境创设中,早已具有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触的事物及所思考问题的角度有所不同,因此出现了个体的差异。

所以我采取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在竞赛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谈话激趣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中央电视台李咏主持的什么娱乐节目?

生:

非常6+1 幸运52

师:

今天就让幸运带给我们五年级二班每个人好吗?

在幸运52的幸运擂台挑战之前要知道我们班的课堂比赛规则:

A、     把我们班分成四大组,如果哪一组回答问题出色,或者回答问题积极相应加上两颗星。

B、     如果哪一组不听人家的回答则倒扣一颗星。

C、最后看哪一组胜利相应进行奖励。

[设计说明:

这种比赛关键在平时,所以在课前我已经分小组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早已让他们盼望着课的开始,我以主持人的身份调控比赛的时间、顺序,以协作者的热情感染整个课堂的气氛。

]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些知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板书:

分数大小比较)

(二)小组探究 互帮释疑

师:

(出示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标出操场、教学楼的面积分别占学校总面积2/9与1/4。

)谁能说说是操作的占地面积大?

还是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

教学楼的占地面积大。

生:

操场的占地面积大。

师:

同学们可以通过折纸、画图、想象、语言表达等方法,来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

[设计说明:

部分学生的猜测是错误的,教师欲擒故纵,乘势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引领学生开展研究]

(三)、汇报讨论,教师解惑

师:

谁来说一说,2/9与1/4哪个分数大?

生1:

我们这组用的是折纸法,把二张同样大小的纸,一张平均分成9份,取这样的2份;另一张平均分成4份,都取这样的1份,从纸上可以看出   1/4>2/9

……

[设计说明:

有的小组用的是想象法,如吃大西瓜;还有用的是画线段图。

老师根据课堂气氛和学生汇报的情况,如:

语言组织、层次是否清楚等,老师可以给小组以加星以鼓励。

生2:

以前我们学过怎样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相同的分数,经我们组的一致讨论,将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

师:

那么大家试一试吧

(学生试做,汇报)

生3:

可以先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9/36  2/9=8/36  所以  1/4>2/9

生4:

可以先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

1/4=2/8   2/8>2/9 所以  1/4>2/9

[设计说明: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并根据情况给相应小组加星,目的是调动学生积极性。

师(小结):

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与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

幸运挑战

比较5/6和7/8,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生5:

可以用5、7的公倍数35做分子,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变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6:

可以用6、9的公倍数54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生7:

可以用6、9的最小公倍数18做分母依据分数基本性质将两个分数通分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后再比较

师:

同学们思考生6和生7的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通分的方法?

为什么?

生8:

生7的方法好,因为用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比较简便。

生9:

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

这两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各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大小按通分的方法我觉得麻烦,由于这两个分数都与1接近,可先用1分别减去以上两个分数,再比较所得差的大小,然后再判断原分数的大小。

因为1-5/6=1/6 1-7/8=1/8   1/6>1/8

所以5/6< 7/8

师:

刚才同学们通过多种方法的得到了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今后我们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就不需要画图、折纸等方法了,那么在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常会遇到哪几种情形?

怎样比较?

谁来完整的说一次。

生10:

两个分数比较大小,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看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大;异分母分数通分后按分母相同的分数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比较方法进行比较

[设计说明:

这个环节实际就是一个小结,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幸运擂台

1、把下列各组分数通分

3、师徒二人安装同一种机床,师傅安装3台用4小时,徒弟安装5台用6小时。

谁安装的快?

4、在1/6>1/(  )>1/8中,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整数?

[设计说明:

课堂上安排一些巩固性练习,十分必要,这样做就能使学生不但明其理,而且成其能,把双基真正落到实处。

(五)回顾总结,学习评价

1、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

师:

今天的比赛各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先锋小组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今天的擂主,老师为你们祝贺!

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同样值得老师喝彩!

下面的机会留给你们互相出题考查,落后的小组还有后来者居上的可能哟!

[设计说明:

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五、教学反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由传递完成的,知识只能在综合的学习情景中被交流。

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小组汇报,促使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同学们通过猜想、验证、反思、运用等方式获得了对通分意义的理解。

看着学生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我很开心,因为学生已真正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探索中。

解答问题不只是为了求出一个答案,更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因为正是这个思考过程展示了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发展。

经常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整理表达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学生认识的深化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因为在交流中,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结构,而且还提出了不同的方法,通过交流、碰撞,激活思维,促进了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等良好品质的培养。

同时在交流中,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六、案例点评

波利亚说: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

”探究式的学习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及不同的生活场景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思想。

《分数的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之二

教材的分析

北师版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是安排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最小公倍数之后学习的,并在比较过程中,引出“通分”的概念。

教材创设了“校园面积”比较的情境,引出两个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提供了三种思路:

第一种是数形结合,根据分数的意义通过画图来比较大小;第二种是根据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把两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根据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进行比较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概念。

第三种思路是把两个分数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再比较大小。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体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对学生的认识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主要是:

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去比较,或者是把分子变成相同的,比分母。

分母相同的分数和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在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已有了初步的理解,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比较大小的方法的两个重要成份都已学过,在这节课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或同分子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并在此同时理解通分并学会通分的方法。

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

  1.探索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会正确比较两个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2.理解通分的含义,探索通分的方法,会正确通分。

  3.经历多种方法的研究,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并在比较中掌握通分这一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通分

一、引入,初步感知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今天我们来研究分数的大小(出示课题)

2、

(1)先来看两个分数:

和,谁大?

你是怎么判断的?

  

(2)那这两个分数呢?

3、再来看看这幅图(出示主题图)。

(1)仔细观察,你感觉谁的占地面积大呢?

理由。

(2)究竟谁对?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要比谁的占地面积大就是在比什么?

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快速判断出他们的大小吗?

为什么?

(3)看来我们遇到了一种新的情况:

分母不同,分子也不同

(4)究竟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和谁大?

试着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二、探索判断的方法,引出通分

1、尝试比较,

学生在独立思考后,

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先来试一试,体验一下,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看书自学,理解通分这一概念

(1)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想出了不同的方法都比较出了大于,也就判断出了操场的面积大。

请翻到书53页,看看书上还给我们介绍了什么知识?

(引出通分的概念)

书上是怎么介绍通分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请仔细看黑板,上面的4种方法,哪一种是运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的?

同学们发现了关于通分重要的一点:

要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这样就统一了分数单位,就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了,在这里这个相同的分数叫作:

公分母。

(3)   请看邹老师通分: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关于通分还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叫通分吗?

3、来大家对通分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了,那我们来试一试。

出示:

将和通分

先独立尝试,由师收集各种做法,展示。

引导学生集体讨论

(1)   先检查一下,这些做法对吗?

(2)   都对,那你有什么发现?

(3)   你喜欢哪一种?

4、小结:

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来比较分母不同的分数的大小,还理解了其中一种方法叫通分。

第三个环节

巩固新知(练习题略)

教学反思:

思考一:

是“创新使用”还是“照本宣科”?

有了上面的指导思想,我又认真研究教材,感觉教材上给出的两个分数和,空间太小,不利于学生用多种方法比较大小,于是想不用书上的主题图,改为和比大小,这样借“1”比这种方法也可以出来。

在和我们数学组老师一起研讨时,一位老师问起我换掉主题图的理由,并建议我多思考一下这个主题图为什么放在这里。

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认真地开始读起教材来,这才意识到,这幅主题图可以引导学生初步直观感知和的大小,而且教材选用和这两个数的目的就时要避免比较的方法过多,反而容易冲淡这节课的重点通分。

于是决定还是尊重教材“照本宣科”上吧。

这样这节课的三个板块就初步定了下来,一是初步感知和的大小,二是在探究和多种方法比较大小的基础上理解通分,三运用通分解决比较大小问题。

思考二:

究竟一节课能有几个重点?

由于要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比较分数的大小,我们第二个环节设计了一次四人小组活动,为了便于学生能在小组内拓宽自己的思路,学会在小组交流中学习。

同时希望以小组汇报为平台引发全班的讨论与思考。

但是试讲下来,我们数学组的老师又问了我两个问题,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一节课将近三十分钟都在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大小的方法,那学生们会感觉今天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呢?

我哑然了。

是啊,尽管这节课有我在组织学生汇报时时间上调控不当的问题,尽管我万分清楚这节课的重点是通分,但我对引导学生讨论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无法舍弃,反而会让学生弄不清这节课的重点。

而一节课可能会有两个重点吗?

这个问题引发了在我校数学组老师的讨论,在大家的讨论中,我清晰地认识到了这节课中比大小的多种方法只是情景,是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理解通分这一概念设立的。

学生学会了通分,就自然能运用通分这种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了。

于是当前我要解决的问题就只是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数比较大小方法时如何作好时间的有效调控,我的策略是妙用评价,就是当需要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时,我请学生评价,当讨论快偏离主题时,由老师来评价。

思考三:

关于“通分”这一概念是由老师讲还是学生自己读?

北师版的教材一向不主张学生的死记硬背,因而出现在数学书上的结语或概念是很少的,而书上在这节课中出现的关于通分的概念在我看来就十分珍贵了,于是一开始在设计教案时就安排学生在这里自学,期待学生能读懂些什么。

但是在试讲中我发现这段在我看来很简单的很简单的话,学生读起来却十分绕口,难于理解。

我不禁彷徨了,心想这个概念既然这么难,是不是该由我来直接讲?

但我确实又不想让学生们失去一个直面书本的机会,于是就把心中的疑问拿到我校数学团队中讨论,大家一致认为通分的概念一定得由学生们自己读,但我们老师得引,这里却不是引导他们如何读,而是引发他们的讨论,让他们自己需要从这里概念中读出理由。

于是在这个读书的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两个活动来引发学生的讨论:

一、从多种方法中找出哪一种是用通分的方法来比较大小的。

二、看老师错误的通分。

果然学生的思维被我引爆了,围绕通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从这次对新教材深入的研读,我感受到要真正读懂新教材很难,需要我们前后联系,认真思考,最重要的是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