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218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解析版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专题训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1.(2019·南宁、梧州等八市高三4月联合调研)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D.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答案 D

解析 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促性腺激素,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A正确;③性激素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故此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通过图示可知,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C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多,D错误。

2.(2019·山东师大附中高三第五次模拟)如图是人的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中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下列有关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就会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C.若正常成年人的b受损,其排尿反射将不会存在

D.若正常成年人的m和n受到损伤,其排尿反射仍会存在

答案 B

解析 婴儿大脑发育不健全,对低级中枢的控制能力极差,A正确;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释放的递质对下一个神经元有兴奋或抑制的作用,B错误;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b受损,则反射将不会存在,C正确;m或n受损,排尿反射仍然存在,只是不受大脑控制,D正确。

3.(2019·山东青岛高三调研)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静息状态时,可测得A、B两处的电位不相等

B.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

C.B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高

D.若阻断Na+内流,刺激后,A、B不能产生兴奋

答案 D

解析 静息状态时,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A、B两点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无电位差,A错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B错误;B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方式,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低,C错误;如果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无论刺激任何点都不会产生兴奋,D正确。

4.(2019·河北衡水中学第三次调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静息时,由于神经元细胞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故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

B.刺激发生在单个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和神经元细胞膜内部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C.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D.神经递质一定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至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

答案 D

解析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中K+通道开放,K+大量外流,使膜内外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正确;兴奋时,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反,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C正确;神经递质分两类,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所以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以引起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

5.(2019·河北调研)下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答案 D

解析 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②为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通过胞吐实现,需消耗能量,B正确;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以避免下一个神经元持续性地兴奋或抑制,C正确;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时,不会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外负内正的变化,D错误。

6.(2019·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期末)下图是某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B.ab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

C.bc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

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

答案 C

解析 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K+通道打开,K+外流,A错误;ab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bc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的值,便会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不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大,D错误。

7.(2019·安徽六安一中第二次模拟)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体液调节较为缓慢

B.人体能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

C.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构基础不相同

答案 B

解析 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是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体液调节较为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A正确;人体无法通过反射对一个病原体做出反应,主要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病原体,B错误;人体产生的激素不可以直接消灭病原体,C正确;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正确。

8.(2019·山东博兴一中高三月考)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部分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使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 C

解析 通过细胞呼吸,可将一些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中的比较稳定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一部分储存于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Ca2+内流后促进小泡中胰岛素的释放,胰岛素属于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时,呼吸减弱,钾离子通道磷酸化过程受到抑制,钾离子外流恢复正常,细胞膜电位变化不明显,钙离子内流受阻,导致胰岛素的释放受到抑制,C错误;由题图信息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后会引起胰岛素分泌的变化,而胰岛素分泌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血糖浓度变化,此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

9.(2019·湖南长沙市长郡中学第三次调研)如果图中方框表示细胞,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细胞为胰岛B细胞,则①可能为神经递质,④为胰岛素

B.若图中细胞为体细胞,①为胰岛素,则其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

C.若④为胰岛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

D.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与

答案 D

解析 当兴奋传至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则①为神经递质,④为胰岛素,A正确;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是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的能力,B正确;胰岛素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胞吐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细胞膜的流动性,C正确;蛋白质的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不需要溶酶体,D错误。

10.(2019·黑龙江高三联考)下列有关低温环境中健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变化,正确的是(  )

A.低温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B.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

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D.寒冷刺激使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冷觉

答案 B

解析 寒冷刺激时,会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最终导致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代谢,增加产热,A错误;正常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的散热量大于在炎热环境中的散热量,B正确;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C错误;寒冷刺激时,产生冷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错误。

11.(2019·山东德州高三期末)下图表示机体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

B.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

C.a~b是因为进入T2环境中产热量增加

D.T2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高于T1环境

答案 C

解析 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后产热量和散热量增加,可知T2

12.(2019·重庆一中4月月考)下列关于人体内水盐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饮水不足,垂体细胞的抗利尿激素基因表达增强,血浆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

B.食物过咸,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C.大量饮水,尿液使膀胱充盈,脊髓排尿中枢会产生尿意

D.冬季寒冷,机体代谢产热和产水增加且出汗减少,尿量增加

答案 D

解析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经垂体释放,饮水不足,下丘脑细胞的抗利尿激素基因表达增强,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A错误;食物过咸,血浆渗透压升高,血浆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增加,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B错误;低级排尿中枢在脊髓,而尿意在大脑皮层产生,C错误;寒冷环境中,人体细胞代谢增加,产热增加,代谢水产量增加,排汗减少,故尿量增加,D正确。

13.(2019·山东德州高三期末)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兴奋并产生渴觉

D.饮水增加导致尿液增多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恒定

答案 B

解析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反之抗利尿激素减少,A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错误;摄盐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大脑的渴觉中枢而产生渴觉,C正确;饮水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增加,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恒定,D正确。

14.(2019·福建厦门高三期末质检)下图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代表血糖,则a→b段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

B.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b→c段出现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C.若X代表CO2,则b、d时刻位于下丘脑的呼吸中枢兴奋度最高

D.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

答案 D

解析 若X代表血糖浓度,则在a→b时段血糖浓度的升高可能是由于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或肝糖原分解,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使血糖浓度升高,A错误;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b→c时段抗利尿激素含量减少的原因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错误;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C错误;若X代表胰高血糖素,其含量变化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D正确。

15.(2019·重庆巴蜀中学模拟)下列与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鱼类养殖中,可在饲料中添加促性腺激素类药物以促进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

B.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可通过反馈调节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

C.人在恐惧等紧急情况下,内脏神经可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D.可通过静脉注射免疫抑制剂治疗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

答案 C

解析 促性腺激素是多肽类激素,不能添加在饲料中口服,只能注射,A错误;当血浆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可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分泌TRH和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含量降低时,该抑制作用减弱,使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增加,B错误;人在恐惧等紧急情况下,内脏神经可直接支配肾上腺髓质,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心跳加快等,C正确;先天胸腺发育不良是免疫缺陷病,不能注射免疫抑制剂,应该注射增强免疫效应的药物进行治疗,D错误。

16.(2019·东北师大附中等六校联考)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1:

下丘脑―→垂体―→腺体

激素

途径2:

下丘脑―→腺体

激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

C.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

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

答案 C

解析 途径1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1分泌的常见激素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2,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运输到垂体储存,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正确;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2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错误。

17.(2019·哈三中高三期末)下图为正常人体感染病毒发热过程示意图,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为调节体温于恒定状态,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甲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出________调节的特点。

(2)体温上升时,传出神经支配骨骼肌,此过程中传出神经末梢可能通过释放____________引起骨骼肌收缩。

(3)综合图解分析,体温上升时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温持续维持在38.5℃时,人体产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热量,并且此时散热量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体温正常时的散热量。

此阶段人体有时会出现脱水现象,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尿量。

(5)体温下降时,机体增加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分级

(2)神经递质

(3)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4)等于 大于 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重吸收水量增加)

(5)汗腺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

解析 

(1)在体温调节中下丘脑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甲状腺,故激素甲为下丘脑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体现出分级调节的特点。

(2)体温上升期,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骨骼肌,使人体骨骼肌收缩,即出现“寒战”,有助于体温上升到38.5℃。

(3)综合图解及结合以上分析可知,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高温持续期,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由于产热量与正常体温相比升高了,故此时散热量大于体温正常时的散热量。

此阶段如果出现脱水现象,则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增大,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加强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保持水平衡。

(5)体温下降时的调节途径有增强汗腺分泌汗液、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18.(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血糖平衡的意义在于为机体各种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提供能源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________状况时,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物质代谢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

该糖尿病是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_(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导致的。

答案 

(1)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2)低血糖 肝糖原分解加强,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加快

(3)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4)自身免疫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解析 

(1)在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实验设计中,若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为了使实验结果更明显,注射胰岛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的顺序应是先注射胰岛素溶液,使其出现低血糖的症状,然后再注射葡萄糖溶液,可观察到低血糖症状缓解。

(2)人体血液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在不同生理状况下是不同的,当机体处于低血糖状况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该比值明显下降,此时机体在胰高血糖素的调节作用下,物质代谢的变化是肝糖原分解加强、脂肪等非糖物质分解加速,以维持血糖平衡。

(3)胰岛素的作用为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根据题意“某糖尿病患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说明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攻击了自身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胰岛素减少,故为自身免疫病。

依靠抗体发挥作用的为体液免疫,依靠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的为细胞免疫。

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抗体和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导致的,所以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导致的。

19.(2019·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二模)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生与五羟色胺等物质密切相关,五羟色胺在大脑皮层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信号分子,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五羟色胺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突触传递中发挥作用,其由分泌到发挥作用离不开内环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2)分泌的五羟色胺会有一部分被突触小体重新摄取,所以目前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是主要的抗抑郁药物,用以________(填“增加”或“降低”)脑组织液中五羟色胺的含量,但是有些患者五羟色胺的含量正常却依旧患有抑郁症,该类患者可能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患者服用此类药物不当后会产生呕吐的现象,进而导致机体水分大量流失,使得机体内环境渗透压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会感知此变化,将兴奋传到________而产生渴觉。

(4)经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可能是由于T细胞产生____________减少,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____________减少。

【答案】

(1)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至突出间隙,突出间隙是组织液

(2)增加突触后膜上的五羟色胺的特异性受体缺失或不敏感

(3)升高下丘脑大脑皮层

(4)淋巴因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解析】 

(1)五羟色胺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中,必须依赖突触间隙的组织液,故其由分泌到发挥作用离不开内环境。

(2)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可以抑制五羟色胺被突触小体重新摄取,增加突触间隙的五羟色胺含量。

有些患者五羟色胺的含量正常却依旧患有抑郁症,可能的病因是突触后膜缺乏五羟色胺受体或该受体不敏感。

(3)大量失水,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感受器位于下丘脑,渴觉的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

(4)抑郁症患者的免疫功能有所下降,可能的原因是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减少,使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减少,进而产生的抗体减少,从而患者的免疫能力下降。

20.(2019·哈尔滨市高考二模)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的部分调节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北方寒冷冬季,人体会出现血压轻度上升的症状,易引发慢性血管疾病急性发作,请结合所学体温调节知识,解释血压升高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点即可)

(2)引起激素丁分泌量增加的有效信号刺激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有研究表明,适量的乙醇会抑制激素丁的分泌,某实验小组欲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不能测定激素丁的含量,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健康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家兔均分为A、B两组。

②A组为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溶液,B组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③一段时间后测A、B两组家兔的________的变化。

④实验结果预测: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该实验小组刺激家兔的迷走神经,发现家兔的尿量也明显增加,说明机体调节尿量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血管收缩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②适量的乙醇 ③排尿量 ④A组排尿量多于B组 ⑤神经—体液调节或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解析 

(2)分析题图可知,激素丁在水盐调节中起作用,故为抗利尿激素,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的有效信号刺激是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3)根据题干“适量的乙醇会抑制激素丁的分泌,以家兔为实验材料对该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实验过程中不能测定激素丁的含量”,因此实验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乙醇,因变量为抗利尿激素的含量,检测指标为排尿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