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3036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docx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

重大危险源预防监控措施

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

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及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证安全生产措施正常进行,在各种环境下发生伤亡事故,各预防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均能得到体现,从而达到现场人员及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不良环境条件更好地得到控制。

根据本工程范围内的实际情况主要有下列几种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

预防监控措施

高处作业

(1)对高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预防高处坠落的技术水平,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工具等。

(2)定期对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身体检查,凡发现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症、贫血症等不适高处作业者,应随时调离高处作业岗位

(3)设置护栏、立网,铺满架板、盖好洞口等防护措施

(4)雨天与雪天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5)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气候,不得进行露天攀登与悬空高处作业。

(6)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物料提升机作业预防监控措施

(1)操作工及信号工应持证上岗,对应要一致。

1

(2)各种进入物料提升操作人员均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严禁超载或带病作业。

(4)物料提升机应经公司验收合格及有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5)物料提升机操作棚及架前防护棚应搭设规范。

(6)各楼层应在平台上设安全门及防护栏杆,同时安置锁。

(7)应经常巡视检查吊篮、滑轮及钢丝绳,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物料提升工作中,所有人员应根据现场作业条件选择安全的位置作业,在卷扬机与地滑轮穿越钢丝绳的区域,禁止人员站立和通行。

提升物料中必须设专人指挥,其他人员必须服从指挥

(8)施工人员应严格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业。

(9)在架体上明显位置设立安全警示标志。

(10)操作人员上吊篮前必须要启动保险装置,后进入吊篮取建筑材料。

(11)装拆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施工,并派人看护。

(12)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查,并作好记录,通报检查结果。

临边作业预防监控措施

(1)在施工现场中,工作面下边沿至楼板或底面低于80cm的窗台等竖湘洞口,如侧面落差

大于2m时,都应按规定加设1.2m高的临边防护栏

(2)操作人员应使用安全带。

(3)尚未安装栏杆或栏板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雨蓬与挑檐变,无外脚手的屋面都要设置防护栏杆。

2

(4)分层施工的楼梯口和梯段边,必须安装临时护栏。

顶层楼梯口应随工程结构进度安装正式防护栏杆。

(5)井架和脚手架等于建筑物通道的两侧边,必须设防护栏杆。

地面通道上部应装设安全防火棚。

双笼井架通道中间,应予分隔封闭

各种垂直运输接料平台,处两侧设防护栏杆外,平台口还应设置安全门或活动防护栏杆。

(6)操作人员应保证身体重心在门窗口内。

(7)施工前应做合理高度操作平台。

触电预防监控措施

(1)现场电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

(2)施工现场用电需按临时用电组织设计(方案)进行施工。

(3)上岗前对电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4)严格按三级配电进行,严禁乱拉乱搭。

(5)末级配电箱与操作现场要保持合理距离。

(6)电工应每天对配电房、配电柜、开关箱、线路等进行巡视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电气设备及线路应注意防火、防潮。

(8)应在显眼处设置防触电标志。

(9)机具设备施工人员应注意与电绝缘,如戴绝缘手套,穿绝缘胶靴等。

火灾预防监控措施

3

(1)对照施工总平面布置要求布置足够消防器材。

(2)严格执行三级动火审批制度。

(3)成立义务消防队并组织训练消防队伍。

(4)在易发生火灾部位配置适当类型消防器材,并设置禁烟、禁火标志。

(5)木工棚及配电房等为防火重点区域应重点巡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塔吊作业预防监控措施

(1)塔吊司机、信号工应持证上岗,无操作证者不得上岗操作

(2)经常想塔吊司机、信号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经常检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落实情况。

(3)严禁塔吊超载或带病作业。

(4)塔吊维修应由专业维修人员进行。

(5)施工人员应严格按“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塔吊“十不吊”作业。

(6)在塔吊工作岗位上悬挂“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十不吊”严格按照群塔吊施工作业运行的6条原则:

即:

1、低塔让高塔

2、后塔让先塔

3、动塔让静塔;

4、轻塔让重塔

5、客塔让主塔

6、塔机同步升降要求塔吊司机信号指挥人员塔机顶升人员共同遵守。

塔司班长、设备员及工地安全员共同监督执行情况。

4

(8)塔吊司机、信号工在吊装作业中要密切注意相邻塔机、小车和本塔小车的位置要及时避让或停止行走,防止钢丝绳和吊物互相刮碰。

塔吊司机、信号指挥人员在工作岗位时间内要精神集中,认真负责,操作指挥无误即保证自己又不伤害他人;

(9)禁止吊物从高压线上空、变压器上空、相邻建筑物上空通过

(10)定期组织专业人员检查,并作好记录,通报检查结果。

施工电梯预防控制措施

(1)参与装拆的人员必须熟悉电梯的性能结构特点,并能熟练地操作,能熟练地排除故障,受过专门培训。

(2)装拆场地应清理干净,并用标志杆等围起来禁止非工作人员入内。

(3)防止装拆地点上方掉落物体,必要时应加安全网。

(4)装拆过程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5)电梯运行时,人员的头,手绝对不能露出安全栏以外。

(6)如果有人在导轨架上或附墙架上工作时,绝对不允许开动电梯,当吊笼升起时严禁进入底笼内。

(7)吊笼上的所有零部件,必须放置平稳,不得露出安全栏外。

(8)利用吊杆进行安装时,不允许超载,吊杆只可用来安装或拆卸电梯零部件,不得用于其它起重用途。

(10)吊杆上有悬挂物时,不得开动吊笼。

(11)装拆作业人员应按空中作业的安全要求,包括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不要穿过开宽松的衣服,应穿工作服,以免被卷入运动部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5

(12)操纵电梯,必须将按钮盒拿到吊笼顶部,不允许在吊笼内操作。

(13)吊笼起动前,先进行全面检查,消除所有不安全隐患。

(14)安装运行时,按电梯额定装载重量装载,不允许超载运行。

(15)雷雨天、雪天或风速超过12m/s的恶劣天气不能进行安装作业。

(16)装拆过程出现技术故障时,须在解决该问题后,方能进行下一步装拆。

应急预案

一、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

工地现场建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机构设置如下:

安全管理机构建立后,确定工程安全管理目标,事故控制具体要求是:

杜绝死亡、火灾、

管线、设备事故为零的目标。

创优达标,达到安全标准化管理工地及文明施工工地的要求。

制订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

6

责人、施工员、专职安全员、消防保卫人员及各生产班组长的安全生产职责。

既服从统一指挥员,又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项目经理负责领导和组织所管辖场所的安全工作,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以及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指示、规定和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制度,并组织制订实施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定期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大检查,向职工报告安全生产情况,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分析、处理重大安全生产问题,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

经常对所属工地职工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教育,总结推广安全生产先进经验,搞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组织实施公司生产管理目标并根据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在签定经济承包合同时要明确安全生产指标。

发生安全事故时负责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编写事故调查报告。

项目副经理对本项目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负具体领导责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要责任者。

协助项目经理负责经常对所属工地职(民)工进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教育,总结推广安全生产的先进经验,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不违章指挥,纠正违章作业。

发生事故,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协助组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组织制定防范措施,领导和支持安全员的工作,充分发挥安全员的职能作用。

发生安全事故时,做好事故救援的材料设备设施的准备工作,负责保护现场及安抚工作。

项目技术负责人在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将安全措施渗透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环节中并检查执行情况。

负责编制单位工程脚手架施工方案及设计计算书、现浇砼模板的支撑系统设计计算,负责组织施工员、电工等建立用电档案,编写专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防粉尘、防噪音、夜间施7

工不扰民等安全生产措施,做好书面安全交底工作,并经常检查其实施情况。

参加项目部安全检查及经常深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纠正违章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

支持工地安全员的工作,协助项目经理对新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和经常向职(民)工进行安全教育。

参加事故的调查、分析、制订防范措施并贯彻实施。

发生安全事故时,制定救援技术方案措施,对救援的危险性进行分析,避免二次伤害事故。

施工员对所领导的生产班组的安全生产负责,不违章指挥,制止冒险作业。

协助工地负责人,对所管辖区域8

消防保卫员严格对进、出门卫的材料进行检查,制止闲杂人员进入工地,做好爆炸、剧毒、油类等危险物品和消防器材的管理工作,发生火灾及时组织人员扑灭,并及时上报。

协助上

级部门进行调查、分析、处理。

二、安全排险救助的基本原则

2.1及时的原则:

包括及时撤离人员、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和及时进行排险救助工作。

2.2“先撤人、后排险”的原则:

即在发生事故或出现紧急险情之后,应首先将处于危险区域内的一切人员先撤出危险区域,然后再有组织地进行排险工作。

2.3“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

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应遵照“先救人、后排险”的原则,当有人受伤或死亡,应先救出伤者和撤出亡者,然后进行排除处理工作,以免影响对伤者的及时抢救和对伤者、亡者造成新的伤害。

2.4“先防险、后救人”的原则:

在险情和事故仍在继续发展或险情仍未消除的情况下,必须先采取支护等安全保险措施,然后救人,以免使救护者受到伤害和使伤者受到新的伤害。

救人要求“急”,同时也要“稳妥”,否则,不但达不到救人的目的,还会使救助者受伤,增加新的抢救难度。

2.5“先防险、后排险”的原则:

在进入现场进行排险作业时,必须先采取可靠支护等适合的保安全措施,以避免排险人员受到伤害。

2.6“先排险、后清理”的原则:

只有在制止事故继续发展和排除险情以后,才能进行现场的清理工作。

但这一切,都必须遵守事故的处理程序规定和得到批准以后,才能进行。

9

2.7保护现场的原则:

在事故调查组未决定结束事故现场原状之前,必须全力保护好现场的原状,以免影响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保护事故现场是所有人员的责任,破坏事故现场是违法行为。

当然,为了进行救人和排险工作,允许采取以下做法:

2.7.1在不破坏现状的要求下,为了确保救人和排险工作的安全,可以设置临时支护以阻止破坏的继续发展和稳定破坏时的状态。

在设置支护措施时前,应先拍下当时的现场全貌和局部情况照片,以免因在实施支护时对其状况的可能扰动,造成以后调查分析工作的困难。

2.7.2当为了阻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而仅采取支护措施

不足以阻止其发展时,或为了抢救伤员的需要,而必须拆除,搬走一部分结构件或物品时,必须首先拍照(包括全貌、局部以及不同角度的状态),详细记录下当时的现状情况,并在撤出人员、构件、物品的原位上做出明显的和准确标记(轮廓线、交叠位置等)。

此外,从事故地点撤出的构件和物品应存在现场的合适地点,并规整地堆放(不要叠放、混放)和做出标牌,避免在吊运堆放过程中改变其拆下时的原状。

三、施工现场安全应急处理

3.1施工现场的火警火灾急救

3.1.1施工现场的火警灾应急措施

1施工现场发生火警、火灾事故时,应立即了解起火部位,燃烧物质基本情况,拨打“119”向消防部门报警,同时组织撤离和扑救。

2在消防部门到达前,对易燃易爆的物质采取正确有效的隔离。

如切断电源,撤离火场内的人员和周围易燃易爆物及一切贵重物品,根据火场情况,10

机动灵活地选择灭火器具。

3在扑救现场,应行动统一。

如火势扩大,一般扑救不可能时,应及时组织撤退扑救人员,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4扑灭火情可单独采用、或同时采用几种灭火方法(冷却法、窒息法、隔离法、化学中断法)进行扑救。

灭火的基本原理是破坏燃烧三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火源)中的任一条件。

在扑救的同时要注意周围情况,防止中毒、坍塌、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二次事故的发生。

5在灭火后,应保持火灾现场,以便事后调查起火原因。

3.1.2火灾现场自救注意事项

1救火人应注意自我保护,使用灭火器材救火时应站在上风位置,以防因烈火、浓烟熏烤而受到伤害。

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3必须穿越浓烟逃走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用湿毛巾或湿布捂住口鼻,或贴近地面爬行。

4身上着火时,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盖压灭火苗。

5大火封门无法逃生时,可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呼救待援。

3.1.3烧伤人员现场救治

在出事现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使伤员尽快与致伤因素脱离接触,以免继续伤害深层组织。

1伤员身上燃烧的衣服一时难以脱下时,可让伤员躺在地上滚动,或用水洒扑灭火焰。

切勿奔跑或用手拍打,以免助长火势,防止手的烧伤。

如附近有河沟或水池,可让伤员跳入水中。

如为肢体烧伤则可把肢体直接浸入冷11

水中灭火降温,以保护身体组织免受灼烧的伤害。

2用清洁包布覆盖烧伤面做简单包扎,避免创面污染。

自己不要随便把水泡弄破,更不要在创面涂任何有刺激性的粉和油剂。

因为这样既不能减轻疼痛,相反增加了感染机会,并为下一步创面处理增加了困难。

3伤员口渴的时候可适量的饮水和含盐饮料。

4经现场处理后的伤员要迅速转送医院救治,转送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呼吸、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3.2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的现场救治

凡发生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所引起的创伤性出血现场急救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及时地、正确地采取暂性地止血、清洁包扎、固定和运送等方面措施。

3.2.1止血

1压迫性止血法:

先抬高伤肢,然后用消毒液或棉垫覆盖在伤口表面,在现场可用清洁的手帕、毛巾或其他棉织品代替,再用绷带或布条加压包扎止血。

2指压动脉出血近心端止血法:

按出血部位分别采用指压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颞动脉、股动脉、胫动脉、胫前后动脉止血法。

该方法简便、迅速有效,但不持久。

3弹性止血带止血法:

当肢体动脉创伤出血时,一般的止血包扎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而采用之。

如发肱骨上1/3段或股骨中段严重创伤骨折时,常伴有动脉出血,伤情紧急,这时,就先抬高肢体,使静脉血充分回流,然后在创伤部位的近心端放上弹性止血带,在止血带与皮肤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以免扎紧血带而损伤局部皮肤。

止血带必须扎紧,要加压扎紧到切实将该处动脉压闭。

同时记录上止血带数分钟,同时观察伤口出血情况。

若伤口12

出血已停止,可暂勿再扎止血带;若伤口仍继续出血,则再重新扎紧止血带止血,但要注

意过长时间地使用止血带,肢体会因严重缺血而坏死。

3.2.2包扎、固定

创伤处用消毒的敷料或医用纱布覆盖,再用绷带或布条包扎,既可以保护创口预防感染,又可减少出血帮助止血。

在肢体骨折时,又可借助绷带包扎夹板来固定受伤部位上下二个关节,减少损伤,减少疼痛,预防休克。

3.2.3搬运

经现场止血、包扎、固定后的伤员,应尽快正确地搬运转送医院抢救。

不正确的搬运,可导致继发性的创伤,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

搬运伤员要点:

1在肢体受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变化。

就提示有骨折存在。

宜在止血包扎固定固定后再搬运,防止骨折断端可因搬运震动而移位,加重疼痛,再继发损伤附近的血管神经,使创伤加重。

2在搬运严重创伤伴有大出血或已休克的伤员时,要平卧运送伤员,头部可放置冰袋或戴冰帽,路途中要尽量避免震荡。

3在搬运高处坠落的伤员时,若疑有脊椎受伤的可能,不能让伤员的躯干过分屈曲或过分伸展,致使已受伤了的脊椎移位,甚至将造成截瘫或导致死亡。

3.2.4创伤救护的注意事项

1护送伤员的人员,应向医生详细介绍受伤经过。

受伤时间、地点,受伤时所受暴力的大小,现场场地情况。

凡属高处坠落,伤员最先着落的部位或间接击伤的部位,坠落过程中是否有其他阻挡或转折。

2高处附落的伤员,在已确诊有颅骨骨折时,即使当时神志清楚,但若伴13

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引起注意。

有的伤者自我感觉较好,但不久就因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

3在房屋倒塌、土方陷落、交通事故中,在肢体受到严重挤压后,局部软组织因缺血而呈苍白,皮肤温度降低,感觉麻木,肌肉无力。

一般在解除肢体压迫后,应马上用弹性绷带绕伤肢。

以免发生组织肿胀,还要给以固定少动,以减少和延缓毒性分解产物的释放和吸收。

4胸部受损的伤员,实际损伤常较胸壁表面所显示的更为严重。

例如伤员的胸部皮肤完好无伤痕,但已有肋骨骨折存在,甚至还伴有外伤性气胸和血胸,要高度提高警惕,以免误诊,影响救治。

在下胸部受伤时,在想到腹腔内脏受击伤引起内出血的可能。

例如左侧常可招致脾脏破裂出血,右侧又可能招致肝脏破裂出血,后背力量致伤可能引起肾脏损伤出血。

5人体创伤时,尤其在严重创伤时,常常是多种性质外伤复合存在。

例如软组织外伤出血时,可伴有神经、肌腱或骨的损伤。

肋骨骨折同时可伴有内脏损伤以致休克等,应提醒医院全面考虑,综合分析诊断。

反之,往往造成误诊、漏诊而错失抢救时机,断送伤员生命,造成终生内疚和遗憾。

如有的伤员因年轻力壮,耐受性强,即使遭受严受创伤休克时,也较安静或低声呻吟,并且能正确回答问题,甚至在血压已降到零时,还一直神志清楚而被断送生命。

6引起创伤性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后的剧烈疼痛,失血引起的休克以及软组织坏死后的分解产物被吸收而中毒。

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0左右,及时止血、包扎、固定伤肢以减少创伤疼痛,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14

3.3、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时间内,人体接触、吸入、食用毒物,大量毒物进入人体后,突然发生的病变,是威胁生命的主要原因。

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生中毒事故,应争取尽快确诊和及时转送医院,这对提高中毒人员的抢救有效率,尤为重要。

3.3.1急性中毒现场救治原则

1不论是轻度还是重度中毒人员,不论是自救还是互救、外来救护工作、均应设法尽快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中毒物源,排除吸收的未吸收的毒物。

2根据中毒的途径不同,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1)皮肤污染、体表接触毒物:

如在施工现场因接触油漆、涂料、沥青、外渗透气、添加剂、化学制品等有毒物品时,应脱去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的微温水清洗污染的皮肤、头发以及指甲等,对不溶于水的毒物有适宜的溶剂进行清洗。

2)毒物(有毒的气体):

如进入下水道、地下的或密封的仓库、化粪池等密闭不通风的地方施工,或环境中有有毒、有害气体以及焊割作业、乙炔(电石)气中的磷化氢、硫化氢、煤气(一氧化碳)泄漏,二氧化碳过量,油漆、涂料、保温、粘合等施工时,苯气体、铅蒸气等作业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吸入造成中毒时,应立即使中毒人员脱离现场,在抢救和救治时应加强通风及吸氧。

3)食入毒物:

如误食腐蚀性毒物,河豚、发芽土豆、未熟扁豆等动植物毒素,变质食物、混凝土添加剂中的亚硝酸钠、硫酸钠等和酒精中毒,对一般神志不清楚者应设法催吐:

喝微温水300~500ml,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部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为清亮物体为止。

对催吐无效或15

神智不清者,则可给予洗胃,但由于洗胃有不少适应条件,故一般宜在送医院后进行。

3.3.2急性中毒救注事项

1救护人员在将中毒人员脱离中毒现场的急救时,应注意自身的保护,在有毒有害气体发生场所,应视情况,采用加强通风或用湿毛巾等捂着口、鼻,腰系安全绳,并有场外人控制、应急,如有条件的要使用防毒面具。

2常见食入性中毒的解救,一般应在医院进行,吸入毒物中毒人员尽可能送往有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3在施工现场如已发现心跳、呼吸不规则或停止呼吸、心跳的时间不长,则应把中毒人员移到空气新鲜处,立即施行口对口(口对鼻)呼吸法和体外心脏挤压法进行抢救。

3.4、触电急救措施

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紧急切断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迅速抢救触电人员。

3.4.1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有二种:

一种方法是切断电源开关;另一种方法是用干燥的绝缘木棒、布带等将电源线从触电者身上拨离,或者将触电者拨离电源。

严禁救护者用手直接推、拉和触摸触电者;严禁救护者使用金属物品或其它绝缘性能差的物体(如潮湿的木棒、布带等)接触触电者。

3.4.2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如果是一度昏迷,但尚未失去知觉,则应使伤员在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静卧休息;如果是腹部暂时停止呼吸,心脏暂时停止跳动,或者虽有呼吸,但是呼吸比较困难,这时必须毫不迟疑地采用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进行抢救。

1人工呼吸法

16

1)将触电伤员身体伸直并仰卧在空气清新、流通的地方。

解开衣服、裤带,再使其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使舌根不致阻塞气道。

接着救护者用一只手捏紧伤员鼻孔,用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瓣开伤员嘴巴,取出伤员嘴里的杂物(如脱落的假牙等)。

然后救护者紧贴着伤员的口吹气约2秒钟,使伤员胸部扩张,接着放松口鼻,使其胸部自然地缩回呼气约3秒钟。

这样吹气和放松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

如果瓣不开嘴巴,可以捏紧伤员的嘴巴,紧贴着伤员的鼻孔吹气和放松。

2)在人工呼吸法进行中,若伤员表现出有好转象征时(如眼皮闪动和嘴唇微动),应停止人工呼吸数秒钟,让其自行呼吸;若伤员还不能完全恢复自行呼吸,必须再进行人工呼吸,直至伤员能正常自行呼吸为止。

人工呼吸法应坚持长时间进行下去,在没有呈现出明显的死亡症状以前,切勿轻易放弃,死亡症状应由医生来判断。

2心脏按摩法

将触电伤员身体伸直平放在木板上,头部稍低。

救护者应站在伤员的一侧,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胸骨下端,另一只手迭于其上,靠救护者上身的重量向胸骨下端适当用力加压,使其陷下30?

左右,随即放松,让胸部自行弹起,这样有节奏地压挤和放松,每分钟约60,80次。

若伤员肤色恢复,瞳孔缩小,颈动脉博动可以扪到,自发性呼吸恢复,则说明急救奏效。

四、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理设备和设施

4.1应急电话:

火警119医疗救护120

4.1.1电话通讯在事故应急处理中的作用意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从事任何一项事业通讯保障都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施工也不例外。

从施工所用材料、设备的采购到对外相关部门的联络,都17

离不开电话等通讯手段,通讯畅通是确保施工顺利的条件。

在安全生产方面,通过拨打现场事故的应急处理电话,保持通讯的畅通和正确应用,对事故的及时急救,对控制事故的蔓延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作用。

工伤事故现场重病人抢救拨打120救护电话,请医疗单位急救。

火警、火灾事故应拨打119火警电话,请消防部门急救。

发生抢劫、偷盗、斗殴等情况应打报警电话110,向公安部门报警。

煤气管道设备急修,自来水报修、供电报修,以及向上级单位汇报情况争取支持,都可以通过电话通讯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保证通讯的畅通,以及正确利用好电话通讯工具,可以为现场事故应急处理发挥很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