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296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docx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

《社会政策与法规》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  )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A.《劳工章程》  

B.《亨利济贫法》

C.《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 

D.《伊丽莎白济贫法》

2.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现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政策法规本质上是()。

A.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B.统治阶级的政治措施 

C.分配社会价值的工具  

D.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3.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方面。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 

C.社会优抚D.社会福利

4.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

A.大于法律B.等同于法律

C.小于法律D.各不相干  

5.社会政策问题的“内在引发机制”不包括哪种情况()。

  

A.自然灾害B.生态变迁  

C.战争D.资源配置失衡

6.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A.事前评估B.外部评估

C.非正式评估D.执行评估  

7.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

这项社会政策与法规()。

 

A.有潜在效果B.有附带效果 

C.没有效果D.有象征性效果  

8.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

 

A.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B.体现基本国策的精神 

C.促进社会公平

D.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9.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

 

A.目的性特征

B.动态性特征  

C.系统性特征  

D.完备性特征 

10.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的关系是()。

  

A.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

B.实践指导认识的关系

C.平行的关系 

D.前后承接的关系  

1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价值判断必须()。

 

A.以政府利益为重

B.以某个社会利益集团的利益为重

C.以公共利益为重

D.以政党利益为重 

12.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

 

A.英国B.法国  

C.德国D.瑞典  

13.在分析解决某一社会政策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的连锁反应的影响,这体现了社会政策问题的()。

 

A.公共性B.相关性 

C.整体性D.系统性

14.不属于社会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A.公共性B.严重性 

C.相关性D.主客观统一性 

15.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的核心是()。

  

A.社会政策与法规人员优化B.社会政策与法规组织优化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优化D.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者优化

16.终止由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所带来的某些服务,是指社会政策与法规()。

A.功能的终止B.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的终止

C.计划的终止D.机构的终止  

17.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根本标准是()。

A.效益标准B.公正标准 

C.生产力标准D.效率标准 

18.北欧国家的福利政策法规保障了贫弱孤寡的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人的依赖思想和惰性,这是社会政策与法规的()。

  

A.意外效果B.潜在效果 

C.附带效果D.直接效果  

19.在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过程中不停顿地进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这一控制方式属于()。

 

A.目标控制B.即时控制 

C.问题控制D.动态控制 

20.社会政策与法规不适应新的形势,效力明显减弱,需要改变时,应该()。

 

A.先破后立B.边立边破  

C.先立后破D.只立不破  

21.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体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的()  

A.针对性B.可行性 

C.政治性D.规范性  

22.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是由于()。

  

A.协调机制不够健全B.控制机构不够健全

C.监督机制不够健全D.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23.下列不属于德尔菲法特点的是()。

A.匿名性B.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信息反馈保持独立性D.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24.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是()。

 

A.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前后承接顺畅与否

B.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效率高低  

C.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益高低

D.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行过程的顺利程度

25.“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

  

A.机遇偶得B.直觉判断 

C.灵感顿悟D.柳暗花明 

26.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

  

A.社会保险政策法规B.社会福利政策法规 

C.社会救济政策法规D.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27.救灾政策法规必须保障灾民在吃、穿、住、治四个方面得到基本保障,这体现的是救灾政策法规的()。

  

A.普遍性原则B.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C.原则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  

28.社会保障政策属于()。

  

A.调节性政策B.分配性政策 

C.再分配政策D.自我调节性政策  

29.()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保障立法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的专门法规。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B.《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D.《边区劳动保护暂行条例》 

30.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是()。

 

A.公正原则B.利益原则

C.系统原则D.可行性原则 

31.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内的各环节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和能量,不断适应新变化和环境,在不平衡中求得平衡。

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

  

A.系统性循环特点B.开放性循环特点 

C.周期性循环特点D.发展性循环特点 

32.“于无声处听惊雷”,属于()。

  

A.信息类比预测法B.信息分析综合预测法 

C.信息推导预测法D.信息透视预测法 

33.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中最基本的规律是()。

 

A.社会发展规律B.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

C.社会政策与法规周期规律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益规律

34.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

  

A.定量分析法B.价值分析法  

C.系统分析法D.定性分析法 

35.甲事物现在的发展过程和状况与乙过去一定阶段的发展过程和状况类似,我们可以根据乙后来的发展过程和状况来预测甲未来的发展过程和状况。

这运用的是()。

  

A.连续性原理B.类比性原理 

C.可知性原理D.系统性原理  

36.198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指出企业职工福利按工资总额的()计提。

A.10%B.11%  

C.15%D.8%  

37.社会保障立法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标志是()。

 

A.国际劳工组织宪章B.第102号公约 

C.第118号公约D.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

38.社区工作中最普通最广泛最直接的社会服务工作是()。

 

A.社区救助B.社区服务  

C.社区组织D.社区发展  

39.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是()。

A.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  

B.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C.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 

D.救济对象与社会捐助和募集共同承担  

40.1994年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中规定,五保供养的实际标准()。

 

A.不高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B.不低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C.低于五保户个人申请  

D.稍高于当地村民的一般生活水平  

二多项选择 

1.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

  

A.制定主体不同B.制定程序不同

C.表现形式不同D.稳定性不同

2.国际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

 

A.瑞典模式B.欧盟模式

C.东亚模式D.北欧模式

3.下列属于社会政策法规实施意外效果的是()。

  

A.有心栽花花不开B.柳暗花明又一村  

C.无心插柳柳成荫D.种豆得瓜 

4.社会保障的对象是()。

A.一切生活风险B.纯粹的生活风险 

C.偶然的生活风险D.普遍存在的生活风险 

5.临时救济的对象包括()。

 

A.因灾害造成生活困难者B.因病、重大事故影响生活者  

C.无固定职业、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者

D.寒冬时节贫困山区缺乏御寒衣食的困难户

6.社会政策法规具有()。

A.理论价值B.经济价值  

C.社会价值D.教育价值  

7.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A.偏离社会政策与法规行为的监督B.社会政策与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与法规受动者的监督D.社会政策与法规效果的监督  

8.公共政策的制定主体包括()。

A.政党B.政府 

C.社会团体D.利益集团 

9.头脑风暴法包括()。

 

A.集团头脑风暴法B.直接头脑风暴法 

C.间接头脑风暴法D.质疑头脑风暴法

10.关于价值分析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  

B.它采用“回溯式研究”  

C.此价值概念等同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概念

D.此价值概念等同于日常用语中的价值概念

11.社会政策与法规议程的议决主体一般是()。

 

A.立法机关B.司法机关

C.政府D.政策部门 

12.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

 

A.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B.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C.监督机制不够健全D.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13.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C.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D.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14.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

 

A.偏离社会政策法规行为的监督B.社会政策法规失误的监督 

C.社会政策法规受动者的监督D.社会政策法规效果的监督 

15.我国社会保障的规范形式有()。

A.宪法B.法律  

C.法规D.规范性文件

16.社区工作包括以下哪些层次()。

 

A.社区救助B.社区服务 

C.社区组织D.社区发展

17.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有()。

 

A.应征服兵役B.移居境外 

C.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D.被判刑收监或者被劳动教养 

18.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社会福利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B.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  

C.福利对象无须履行缴费义务  

D.福利给付无须进行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 

19.下列有关社会优抚政策与法规的说法准确的()。

A.有强烈的政治性

B.带有精神褒扬的倾向 

C.社会优抚的给付标准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D.是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不完善的 

20.关于定量分析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助于信息条理化、专门化B.相比其他更客观、准确和严密 

C.是一种动态的方法D.不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  

三判断正误(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

) 

1.()社会政策都能也都有必要转换成法律。

2.()一项社会政策法规的推行没有引起相关问题发生预期的变化,但此项社会政策法规可以具有某些象征性的意义。

3.()一项高效率的社会政策法规的执行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益的结果。

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

  

5.()社会保险中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等关系。

 

6.()社会优恤的给付标准应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

  

7.()社会救济的对象没有任何缴费义务。

 

8.()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追究法律责任和审判的依据。

 

9.()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一切生活风险。

  

10.()社会保障法是一项单一的法律。

  

11.()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确认后即可启动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

 

12.()存在一个正效力递减期,是对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运行规律的破坏。

  

13.()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构成。

14.()社会公共问题等同于社会政策问题。

 

15.()社会保险立法的理念是社会连带思想。

 

16.()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性保险,公民一旦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17.()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化是可以预防的。

  

18.()政策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阶段是目标确立。

 

19.()奥地利属于瑞典模式。

 

20.()“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属于元政策(  )。

 

21.()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其他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

  

22.()集团头脑风暴法易出现屈服于权威或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

  

23.()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变。

  

24.()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25.()专家决策法属于定性分析。

26.()社区是由政府法定的。

 

27.()退伍军人家属属于退役军人安置对象。

 

28.()社区服务由政府倡导。

 

29.()社会政策与法规计划的终结是最容易的。

 

30.()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半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

  

31.()社会政策与法规以社会公正为理念依据。

32.()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33.()提高社会政策权威性的途径是社会政策法律法规化。

  

34.()社会政策与法规问题确认与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中间环节是政策问题纳入政策议程。

35.()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

  

36.()职工个人无需缴纳工伤保险费。

  

37.()社会政策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38.()救灾政策与法规是中国政策与法规体系中较完善的政策与法规。

  

39.()社会保障法体系中最早出现的是社会救济政策与法规。

  

40.()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

  

四简答题  

1.请比较瑞典模式和欧盟模式。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国现行灾害救助政策与法规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

4.具备何种条件的政策可以转变为法律?

 

5.社会政策与法规有何区别?

 

6.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7.简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负效力周期规律。

 

8.什么是价值分析法?

 

9.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哪些?

11.社会政策与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化的原因是什么?

 

12.什么是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事前评估?

五论述题 

1.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建立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监督机制?

 

3.请比较集团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4.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CBCAC6-10:

ADDBA

11-15:

CCBBB16-20:

ACCDC  

21-25:

DBDCC26-30:

DBCBB  

31-35:

BDBCB36-40:

BDBBB  

二、多项选择:

1.ABCD2.ABC3.ACD4.BCD5.ABCD 

6.ABC7.AB8.AB9.BD10.ABD

11.ABCD12.ABCD13.ABC14.AB15.ABCD

16.ABCD17.ABCD18.ACD19.ABC20.ABD

三、判断:

  

1-10.×.√.√.×.×.√.√.×.×.× 

11-20.×.×.×.×.×.√.√.×.×.√ 

21-30.√.√.×.×.√.×.×.√.√.× 

31-40.√.×.√.√.×.√.√.×.×.√

四、简答题回答要点:

 

1.瑞典模式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则,强调公民权,权利和平等。

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

第二,以国家为基础,主张通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

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来扩大社会服务。

欧盟模式实行“社会保障待遇与工资挂钩”原则,主要包括两大类内容:

一类与就业有关,要求提高就业率、加强劳资对话、改善工作条件、发展人力资源、提高生活水平和反对排斥行为,这与瑞典模式有有所差别。

另一类则涉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各方面。

在社会保障方面,可以说目前的欧盟地区是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地区。

 

2.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行实现实际的效益。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

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阶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预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

 

3.回答要点:

我国现行救灾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救灾工作中以“以防为主,防救结合”为总方针;以“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为基本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等也是救灾法律制度建设中必须予以贯彻的。

它始终贯穿着救灾与防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寓防灾于救灾之中,既治标又治本。

并且强调发挥集体组织和人民群众自身的作用,提倡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倡导“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

 

4.只有成功的或成熟的政策;具长期稳定性的政策;对全局有重大稳定性的政策才能转化成法律。

  

5.它们制定的主体不同;制定程序不同;表现形式不同;适用范围不同;稳定程度不同;灵活性不同。

  

6.社会保障法不是单一的法律,而由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组成,是有关社会保障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社会保障政策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条例等的总称。

它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具有给付性;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以及时间性和地域性等特点。

  

7.所谓政策法规负效力周期规律,是指某些政策法规从其制定颁布之日起,就开始对社会进步起阻碍、破坏作用。

而且,这种破坏效力的发挥也明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政策法规负效力曲线与正效力曲线恰好相互对照,如同正效力周期一样。

政策法规负效力一个周期变化亦呈现3个阶段,即低效期、增效一高效期及效力递减期。

8.价值分析是政策法规定性分析的重要方法,它贯穿在政策法规研究分析的始终。

其确切含义为一个政策法规方案能够发挥的功能与其消耗的成本之比,换言之,政策法规方案的价值取决于提供可靠功能的最低消耗。

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对政策法规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较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必要功能,借以提高政策法规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

价值分析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取政策法规方案所能达到的最大功能。

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即从政策法规方案所能达到的功能出发,进行“回溯式研究”,反过来寻求实现这些功能的最佳途径。

9.政策法规评估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有:

首先,建立评估工作制度。

每项政策法规最终都要进行程度不一的评估,长期执行的政策法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评估,以检查一项政策法规是否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次,建立政策法规评估基金。

政策法规评估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需要异乎寻常的财政支持。

为此,要解决评估经费来源,建立专项评估基金。

最后,重视评估结论,消化、吸收评估成果,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只有使政策法规评估制度化,政策法规评估才能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从而逐渐地消除政策法规过程的盲目状况和主观随意性。

10.社会政策法规评估的标准有:

①生产力标准,是政策法规评估的首要的标准;②效益标准,政策法规效益指达到政策法规目标的程度。

这个标准关注政策法规的实际效果是否与理想目标相符,在多大程度上相符,还有什么距离和偏差。

③效率标准。

政策法规效率是政策法规效益与政策法规投入之间的比率。

④公正标准,公正标准是指在政策法规执行后,导致与该政策法规有关的社会资源、利益及成本公平分配的程度。

⑤政策法规回应度政策法规实施后满足特定社会团体需求的程度,确立这一标准,目的是要从总体上衡量政策法规对社会的宏观影响。

  

11.政策法规的正效力之所以会向负效力转化,在于政策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和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超前性,它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从而推动客观事物的向前发展。

当人们遵守政策法规的规范去指导行为的时候,事物就发生变化,这正是政策法规的正效力在发生作用。

政策法规促使社会事物发生了变化,而变化了的事物又要求政策法规跟上事物的发展。

政策法规却依旧用原来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因此,本来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政策法规正效力,就会转化为阻碍事物向前发展的负效力。

 

12.事前评估是在政策法规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

这种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事前控制的工具,是政策法规评估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事前评估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3方面:

首先,是对政策法规实施对象发展趋势的预测。

政策法规是面向未来的,对未来趋势、发展规律把握得如何,决定着政策法规的成败。

其次,是对政策法规可行性的评估。

通过分析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因素,对政策法规的可行性作出评估。

通过事前评估就可以使得决策者在选择或实施政策法规时,对它作严格的时空限制和规定。

最后,是对政策法规效果进行评估。

即通过对政策法规内容和外在环境的综合分析,对政策法规实施可能产生的效果作出评估。

五论述题回答要点:

 

1.

(1)政策法规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