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2828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docx

高考历史终结整合解析

2015届高三历史复习核心主干知识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总体知识结构线索)

阶段

朝代

行政体制

选官

用人

监察制度

思想

控制

中央

地方

监察

谏议

萌芽

战国

(君权加强)

(县制)

军功爵制

 

 

 

确立

皇帝制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御史大夫

 

焚书坑儒

 巩固

内外朝制

(初期:

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

察举制

征辟制

刺史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巩固

隋唐

三省六部制

(节度使)

科举制

门下省

门下省

 

加强

二府三司制

文臣任知州、设通判、转运使

通判

谏院

理学逐渐成为官学

中书省

行省制度

 

 

 强化

废丞相设内阁

六科给事中

监察御史

按察使司

无专门机构

军机处

 

发展

趋势

皇权加强

中央权力加强

中央权力加强

皇权加强

皇权

加强

中央集权加强

详细知识补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矛盾交织)

朝代

帝王

主要内容

特点

影响

建立

秦朝

秦始皇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

C郡县乡里;D严刑峻法;

皇权至上

官员任命

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发展

两汉

汉武帝

设“中朝”;各置刺史;

颁布“推恩令”;

削弱相权;

削弱封国

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

隋唐

隋文帝

唐太宗

三省六部制;中书(负责起草诏令)、门下(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削弱了相权,(通过分权获得集权)

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利于加强皇权。

进一步发展完善

宋元

时期

宋太祖

元世祖

宋:

收精兵(“兵”)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制钱谷(“钱”)设转运使,设三司;削实权(“权”)设通判、文臣、二府;元:

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

削弱宰相和地方的权力

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

造成了三冗、两积贫。

明清时期

明太祖

明成祖

雍正

明:

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设殿阁大学士;设内阁;

清:

内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并存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推向顶峰

封建制度日趋腐朽;阻碍社会进步。

2.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史(重点关注理学,程朱理学属客观唯心,陆王心学属主观唯心)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重点理解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明中后期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

4.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与教训(49-56年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叫过渡时期)

政治

建设

经济

体制

农村

城市

中心任务

外交方针

与成就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起步

1949.10~

1956.12

政治协商会议并通过《共同纲领》;一届人大制定《宪法》;民族区域自治;三大改造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以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市场经济转向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土地改革

(土地私有)及互助合作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

1949年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1953年一化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亚非会议

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957~1966.5

中共八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人民公社

“一大二公”

大跃进;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的“八字方针”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60至65调整国民经济

反对霸权主义;

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

文化

大革命

1966.5~

1976.10

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人民

公社

"一大'

二公"

邓小平的

全面整顿

搞阶级斗争为纲

联合国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72年中日建交;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78.12~

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1985年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992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乡镇企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年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转变

政企分开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到城市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经济开发区/内地)

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面发展与欧\非\美以及临国的友好关系

认识

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

②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必须与国力相适应,不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

③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保证;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取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的三次变动

(1)1949~1956年底,中国的国民经济表现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同存在与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还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动:

工业比重大幅度上升,农业所占比重相对下降。

(2)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的局面,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现在多种类型的私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附带补充——图表直观把握新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史(特别注意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知识)

附带补充——图表直观把握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区分50年代的各项外交方针的内涵)

新中国的外交基本发展态势巧记(高考重点,高频考点)

时间

特点

表现

1949~1955年

“一边倒”

倒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重点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在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不放弃与资本主义国家正常交往,一边倒不等于闭关锁国)

1955~1970年

“一大片”

重点发展与邻近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中苏、中美关系恶化

1970~1978年

“一条线一大片”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与中国纬度相似的线条上,一大片国家可以交往,包括美日西欧中东,共同对抗苏联)

1978年至今

“无敌国外交”(不结盟政策)

争取发展与所有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活动,开展多边外交,主张与邻为善,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主张文明之间合作共赢,和谐世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成就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突破(这段外交关系史一直是高考的最重点)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

(1)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使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

(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3)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友好关系。

(4)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

5.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时期

推动

因素

主要

资本

显著

特点

主要

途径

影响

(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业

时期

(16C-18C中)

新航路

的开辟

商业资本

暴力手

段残酷

掠夺

殖民扩张

和掠夺

开始形成

(初显端倪)

自由资本主义

时期(18C中-19C中后)

第一次

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凭工业

优势

以炮舰和

商品行不

平等贸易

初步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

时期(19C中后期以来)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资本

输出

瓜分世界

最终形成

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西方现代化)

经济:

工业化市场化:

三次科技革命和经济政策变化(自由资本主义到凯恩斯主义)

政治:

民主化法制化:

通过革命或改革,建立和完善民主代议制

思想:

理性化科学化: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科学技术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全球化)

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全球化趋势

全球化的开端是新航路开辟;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全球化;全球化是双刃剑,只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否则全球化不可能带来世界均衡发展,普遍受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会扩大)

6.中国近代列强侵华史(主要记住条约及影响)

总的认识:

列强侵华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冲击的必然结果。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1931—1945

目的

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摆脱经济危机,转嫁社会矛盾,实施对外扩张政策

镇压中国人民的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摆脱经济危机,转嫁矛盾,继续对外扩张政策

导火线(开始标志)

虎门销烟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救护驻华使馆,助中国剿灭义和团(扶清灭洋)

1931:

九一八事变1937:

七七事变

结果

中国战败,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等)1842年

中国战败,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

中国战败,列强进行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马关条约》)1895年

中国战败,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代理(《辛丑条约》)1901年

中国战胜日本1945年(不要忽略国际反法西斯阵线的合作)

百年沧桑给我们的启示(1840-1949年)

(一)屈辱史(被侵略史),闭关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

(二)抗争史(求独立解放史),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一致对外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三)探索史(追赶工业文明,实现近代化),1.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中国近代史最主要的发展动力追求独立和富强,学习近代史,一定要随时注意国情和因此产生的革命性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解放战争从本质上都是在努力解决中国近代反侵略反封建和专制制度的斗争。

)2.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3.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

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工人阶级(中共)

指导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三民主义)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革命前途

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走社会主义道路

发动群众的深度、广度

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没解决

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土地

联系(共同)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49年新中国建立,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实现了国家独立。

7.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1840~1919年)

派别

事件

思想主张及活动

社会影响

洋务派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

追求自强、求富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诞生在

洋务运动中

发展工商兴办西学

革新政治

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未付诸于行动;成为康梁思想来源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维新变法

运动

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启蒙性

三民主义

与论战

提出民族、民权、民生、改良派与革命派就政体展开论战

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建立共和

建立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巩固共和

进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独裁与民主的斗争中促进了民主思想传播。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内容:

A.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C.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

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由此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代议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带有鲜明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资产阶级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宣传民主与科学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

思想空前解放、民主科学弘扬、

推动五四运动、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5.中国近现代法制建设历程(大体字重要)

1.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虽然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它实际上清政府将皇权法制化的宪法文件。

2.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

3.1914年,袁世凯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破坏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的重要步骤。

4.1931年冬通过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宪法大纲》,规定了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

是中共早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成就。

5.1946年1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是反动的宪法。

6.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一直行使到1954年。

7.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8.1982年1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版宪法),1982年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全面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迄今为止,该部宪法进行了多次修正。

8.现代中国特色的民主法治建设(1949年至今)

项目

1949年《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

历史背景

是在国民党反动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时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1949年9月北京)

是在新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时制定的(全国范围人民代表选举)

法律性质

是中共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宪法(代行临时宪法职能到1954年宪法颁布)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经济方针

规定各种经济成分并存,合理调整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经济)

规定对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9.中国近代四种经济形态历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获得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是在一战期间,因半封建半殖民地性决定,身受国内外反对势力的压榨,于抗战以后走下坡路,③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①是自然经济;②是外国资本主义经济;④项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重点掌握发展原因)

民主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

“春”—甲午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重点掌握理解———民族资本主义以经济发展曲线图(即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相当于今天的私人私企,不包括洋务企业)

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的原因(高考关注的重点,必须吃透)

1、1927年,“改订新约运动”——增加了国家关税收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2、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它发展了国民经济(交工农矿贸学等),增加了国民收入。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抗日战争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对中国近代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3、1935年,法币政策(收回流通中的黄金白银,发行政府指定的纸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刺激了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对冲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解决通货紧缩问题)

10.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变化

智者运动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发展阶段

起源

复兴

发展

成熟

时间国家

BC5C中叶、希

14—17C、意

16—17C、德

17—18C、法

经济背景

奴隶制工商业

资萌出现

资萌成长

资经发展

核心思想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文主义

信仰得救

理性主义

批判对象

自然和神灵

基督教神学体系

教会的神权统治

专制王权和教权

批判形式

公开

借助古代文化

借助《圣经》

公开

历史地位

第一次思解

第二次思解

第三次思解

相应缺陷

忽视道德

对教会暧昧、

私欲泛滥等

局限批判神学等

仅凭假设与推理等

进步作用

从经济/政治/思想/科文等多角度具体分析(参看下表格,高考重点)

规律认识

时代性、继承性、发展

11.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民主思想的产生的背景、基本内容和评价

主要民主思想

背景

观点

评价

斯宾诺莎的

民主政体最优论(荷兰)

17世纪的荷兰有一定自由,但并不民主。

思想自由;只有民主政体才能保证自由。

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河。

英国

洛克的

天赋人权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为建立新秩序而提出的理论论证。

天赋人权;

自由和法律不可分;

分权学说。

对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

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学说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提出

把国家权力划分为三个部分: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属议会、国王和法院。

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后来美国建立了典型的三权分立国家)

法国

卢梭的

人民主权论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提出

不仅要求法律上的平等,而且主张经济上的平等;主张建立人民主权的政府。

发出民主的最强音;其人民主权思想具有时代的开创性;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12.西方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民主类型

主要内容

奴隶制民主

雅典民主与罗马法律:

人民主权和法律至上(保护私有财产合法性)

资产阶级民主

西方代议制确立与扩展(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英国(渐进温和)、美国(典范,第一个总统制共和国)、法国(艰难)、德国(脆弱)。

重要法典:

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877年《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无产阶级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

从《共产党宣言》到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未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到俄国十月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国际关系日趋民主

战后国际关系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

有利于发挥联合国作用,有

利于建立公正国际政治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

国际关系日趋民主(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变化,根本变化原因是各国及地区经济政治的实力)

13.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主要事件

具体表现

作用

马克思

主义的诞生

1848年

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做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诞生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地理论的指导,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法国

巴黎公社

1871年

1871年3月18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在政治上主要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上触及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具有明显的无产阶级性质。

巴黎公社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后来的无产阶级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俄国

十月革命

1917年

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专制统治,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打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通过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批准了新政府——人民委员会。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局面。

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4.苏俄经济发展史(注意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本质上就是尊重商品价值规律)

15.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三种经济思想)---突出对比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思想

时间

运行机制

第一次工业革命前

 手工工场(重商主义)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工厂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自由主义:

自由贸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垄断资本主义形成

20世30年代

 罗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国家垄断资义(凯恩斯主义)

二战后

20世纪50—70年代初

 资义国家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资义进入国家垄断资义阶段

20世纪80年代

美、英等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90年代

 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16.材料主观题答题技巧(典型例题)

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皱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换言之,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著名学者约瑟夫·奈这样评价: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榜样……”有学者也感慨: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民主模式才取得的。

——《人民日报》

(1)在20世纪初,中国哪一群体,制度移植实验的失败能从反面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2分)这种移植来的制度与中国传统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导致其在中国无法成长?

(12分)

(2)据材料二说明中国“特殊的民主方式”框架是什么?

(6分)从学者的感慨中你可得到什么启示?

(4分)

【参考答案】

(1)群体:

资产阶级革命派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以失败告终。

(2分)

差异:

①经济:

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进入工业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②政治:

西方通过资产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