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66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docx

《史记》选读中的部分常见成语

《<史记>选读》部分常见成语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

《史记•高祖本纪》: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

“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暗度陈仓】《史记•高祖本纪》:

“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

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汉王遂定雍地。

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

后遂以“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

”又:

“力拔山兮气盖世。

【拔山盖世】谓勇猛无敌于天下。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拔山举鼎】同“拔山扛鼎”。

【拔赵帜易汉帜】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

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

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

后遂用以为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霸陵醉尉】形容失官后受辱于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

还至霸陵亭,霸陵醉尉,呵止广。

……”

【霸王别姬】谓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民众,最终垮台。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

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不是有一出戏叫《~》吗?

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鲍子知我】《史记•管晏列传》:

“管仲曰:

‘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以“鲍子知我”谓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悲歌慷慨】情绪激昂地唱歌,以抒悲壮之胸怀。

《史记•项羽本纪》: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晋•陶潜《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清•黄宗羲《桐城方烈士妇墓志铭》:

“乃至变乱之间,尽丧其平生,岂其~之性欤。

【悲歌易水】见“悲歌击筑”。

【悲歌击筑】战国时,荆轲受燕太子丹托付,入秦刺秦王,太子及朋友们送别于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登车不顾而去。

见《史记•刺客列传》。

后以“悲歌击筑”为典,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杯盘狼藉】亦作“杯盘狼籍”。

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

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史记•滑稽列传》:

“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狠藉。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十八回:

“这桌子微醺,那桌子半酣,~,言语喧哗。

【背水一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理由《高山与平原》:

“挫折也有两重性。

它可以把人置于死地,也可能使人置于死地而后生。

他只有~了。

【避世金马】《史记•滑稽列传》:

“(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

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后以“避世金马”、“避世金门”谓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三回:

“唤出他两个儿子,兄先弟后,~。

【博闻强识】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不赞一词】《史记•孔子世家》:

“至於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原谓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用为一言不发之意。

【才气过人】才能与气魄超过一般人。

《史记•项羽本纪》: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己惮籍矣。

【昌亭之客】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

原指汉淮阴侯韩信。

《汉书•韩信传》:

“韩信,淮阴人。

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下乡南昌亭长食。

”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昌亭旅食】谓寄食南昌亭长处。

借指寄人篱下。

【沉舟破釜】《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釜,锅。

打破饭锅,沉掉渡船。

后用“沉舟破釜”表示决一死战。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

“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豨已破,绐信曰:

‘虽病强入贺。

’信入,即被诛。

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后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

【耻与哙伍】汉初,韩信由楚王降封为淮阴侯,日夜怨望。

有一次,他顺便去看望樊哙,樊哙跪拜送迎。

出来后,韩信笑着说:

“生乃与哙等为伍。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后以“耻与哙伍”指不愿与粗鄙庸碌之人为伍。

【冲冠眦裂】形容愤怒到极点。

眦裂,睁裂眼眶。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大失所望】原来的希望完全落空。

语本《史记•高祖本记》:

“秦人大失望。

【多多益善】亦作“多多益办”。

越多越好。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於君何如?

’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

‘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貌。

形容极度愤怒。

【发上冲冠】犹言发上指冠。

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焚书坑儒】亦作“焚典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根据古制,建议分封子弟。

丞相李斯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除秦记、医药、卜筮、种树书外,民间所藏《诗》《书》和诸子百家书一律焚毁;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族诛;学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始皇采纳这一建议。

次年,方士、儒生求仙药不得,卢生等又逃亡,始皇怒,在咸阳坑杀诸生四百六十馀人。

这一事件史称“焚书坑儒”。

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负荆请罪】战国时,廉颇为赵国大将,蔺相如后来居上,廉颇不服,欲羞辱蔺,蔺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退让。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两人遂为刎颈之交。

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背负荆条,谓愿受杖。

后以“负荆请罪”为向人赔礼道歉之典。

【高屋建瓴】在高屋脊上倒瓶中的水。

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建。

通“瀽”,倾倒。

语本《史记•高祖本纪》:

“(秦中)地埶便利,其以下兵於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裴骃集解引如淳曰:

“瓴,盛水瓶也。

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

建音蹇。

【高山仰止】语出《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后用以谓崇敬仰慕。

唐•王勃《倬彼我系》:

“夫岂不怀,~,愿言敏德,啜菽饮水。

”。

【高山景行】语出《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后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各得其所】①谓各自得到其所需要的。

②谓事物或人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

‘如我能将几何?

’信曰: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

‘於君何如?

’曰:

‘臣多多而益善耳。

’”《汉书•韩信传》作“多多益办”。

后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比喻越多越好。

【衡石量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

亦作“衡石程书”。

【鸿毛泰山】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后即以“鸿毛泰山”比喻人死的价值轻重悬殊。

【怀瑾握瑜】比喻有高贵的品德和才能。

【及锋而试】①《史记•高祖本纪》: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

日夜企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

”谓乘军中士气旺盛之时用之。

后以“及锋而试”比喻趁人有为之时加以任用。

②喻乘可行之机而行事。

【价值连城】谓价值如连成一片的许多城池。

形容物品极珍贵,所值极高。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原以十五城请易璧。

【决胜千里】语出《史记•高祖本纪》: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后用以指在后方制定作战方案就能决定前方的胜利。

形容将帅善于谋划指挥。

【钧天广乐】《史记•赵世家》:

“赵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居二日半,简子寤。

语大夫曰:

‘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於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

’”后因以“钧天广乐”指天上的音乐,仙乐。

【乐极则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傫如丧狗】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

语本《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適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累累若丧家之狗。

”裴骃集解引王肃曰:

“丧家之狗,主人哀荒,不见饮食,故累然而不得意。

孔子生於乱世,道不得行,故累累然不得志之貌也。

【马鹿易形】变易马鹿的形象。

语本《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

后以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没石饮羽】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

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

后用以喻指功力精湛。

【猛虎深山】喻勇武而势盛。

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面无人色】①《史记•李将军列传》:

“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后以“面无人色”谓脸上没有血色。

形容极度恐惧。

②形容因饥饿、病痛而十分虚弱的样子。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暗,也写作“闇”。

栈道,在悬崖峭壁间傍山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

“着樊哙明脩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

“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闇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后因称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人不备的策略或暗地进行活动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鸟尽弓藏】《史记•越王句践世家》:

“蜚鸟尽,良弓藏。

”又《淮阴侯列传》:

“高鸟尽,良弓藏。

”谓飞鸟射尽,便藏起弓来无所使用。

后用“鸟尽弓藏”或“鸟得弓藏”比喻大功告成,功臣受害。

【怒发冲冠】头发直竖,顶起帽子。

形容盛怒。

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破釜沈舟】《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后遂以“破釜沈舟”表示下定必死决心。

有进无退干到底。

【弃书捐剑】《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后因以“弃书捐剑”比喻立大志者不屑细事。

【取而代之】排除别人或别的事物而占有其位置。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

‘彼可取而代也。

’”

【人自为战】①人人自动进行殊死战斗。

形容人人都拚搏奋战。

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

“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

”②用以比喻各人独立工作。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别人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于被宰割的地位。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亦作“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谓细微的失误,可导致巨大的差错。

【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后以比喻处于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随波逐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后因以“随波逐流”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浮沉。

【谈言微中】说话隐微曲折而切中事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谚语。

比喻实至名归。

【图穷匕见】《史记•刺客列传》载:

燕太子丹派荆轲去刺秦王,荆轲以燕督亢地图卷匕首献于秦王,展图将尽,匕首露,轲以匕首刺秦王,不中被杀。

后以“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毕露。

【徒托空言】谓只说空话而不实行。

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

“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吐哺握发】《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作“一沐三捉发”。

后遂以“吐哺握发”形容礼贤下士,求才心切。

【弯弓饮羽】《韩诗外传》卷六:

“昔者楚熊渠子夜行,寝石以为伏虎,弯弓而射之,没金饮羽,下视知其为石,石为之开,而况人乎!

”《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李广)出猎,见草上容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后因以“弯弓饮羽”形容勇猛善射。

【完璧归赵】战国时,赵惠文王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换璧。

蔺相如自愿奉璧出使秦国,并表示: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相如入秦献璧后,见秦王无意偿赵城,乃设法复取璧,派从者送回赵国。

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遂用“完璧归赵”比喻将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原主。

【亡秦三户】《史记•项羽本纪》: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韦编三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曰:

‘假我数年,若是,我於《易》则彬彬矣。

’”《汉书•儒林传序》:

“盖晚而好《易》,读之韦编三绝,而为之传。

”颜师古注:

“编,所以联次简也。

言爱玩之甚,故编简之韦为之三绝也。

”后遂以“韦编三绝”为读书勤奋、刻苦治学之典。

【唯唯否否】语出《史记•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曰:

‘唯唯,否否,不然。

’”裴骃集解引晋灼曰:

“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

”钱锺书《管锥篇•史记会注考证五八》:

“盖不欲迳‘否’其说,姑以‘唯’先之,聊减峻拒之语气。

”后因以“唯唯否否”形容虚与委蛇,佯应而不置可否。

【文质彬彬】亦作“文质斌斌”。

①文华质朴配合得宜,既有文彩,又很朴实。

②形容人举止文雅有礼貌。

【握发吐哺】《韩诗外传》卷三:

“成王封伯禽於鲁,周公诫之曰:

‘往矣!

子其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於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切求才。

【无可奈何】亦作“无可柰何”。

没有办法,无法可想。

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后以“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於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

‘今日之事何如?

’良曰:

‘甚急。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后用为典故。

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悬石程书】《史记•秦始皇本纪》: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汉书•刑法志》:

“至於秦始皇……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颜师古注引服虔曰:

“县,称也。

石,百二十斤。

始皇省读文书,日以百二十斤为程。

”言秦始皇每日处理一石重的公文。

后以“悬石程书”形容勤于政事。

【学书学剑】学文练武。

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学书不成,去,学剑。

【燕市悲歌】《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於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后以“燕市悲歌”表现朋友间的情谊以及惜别的情怀。

【一匡九合】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

后亦以“一匡九合”指立国大事。

【一饭千金】汉韩信少贫,在淮阴城钓鱼,有漂母见其饥,饭之。

后信为楚王,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见《史记•淮阴侯列传》。

后称受恩重报为“一饭千金”。

【一飞冲天】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做出惊人之举。

【一举三反】《论语•述而》: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一切事物中。

后亦泛指一种思想或理论贯通始终。

【一以当十】一人可抵过十人。

形容斗志旺盛。

【优孟衣冠】①楚相孙叔敖死,优孟着孙叔敖衣冠,摹仿其神态动作,楚庄王及左右不能辨,以为孙叔敖复生。

事见《史记•滑稽列传》。

后因称登场演戏为“优孟衣冠”。

②指艺术上单纯地模仿,只在外表、形式上相似。

③谓仿古而酷似原物。

【诱秦诓楚】战国时张仪劝导秦国以连衡破合从,以诡诈手段欺骗楚国背齐向秦。

后遂因以“诱秦诓楚”表示挑拨离间。

【榆次之辱】《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后因以“榆次之辱”为无故受辱之典。

【榆枋之见】《庄子•逍遥游》:

“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后因以“榆枋之见”喻浅薄的见解。

【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史记•高祖本纪》: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汉书•刑法志》:

“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运筹决胜】谓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

语本《史记•高祖本纪》: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

【招摇过市】故意炫耀自己以引起别人注意。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

“居卫月馀,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政由己出】政令由一己发出。

指把持大权,独断专行。

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指鹿为马】《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於二世,曰:

‘马也’。

二世笑曰:

‘丞相误耶?

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或言鹿,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后群臣皆畏高。

”后以“指鹿为马”比喻有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中原逐鹿】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重于泰山】比喻意义重大。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作壁上观】《史记•项羽本纪》:

“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

后多比喻在局外旁观,不表示意见或态度。

更多资源下载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