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247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6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docx

最新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

甘肃天水三中18-19高二第三次(年末)抽考试题-语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以下各项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春霄踯躅(zhízhú)绰约(zhuó)扁舟子(piān)回眸一笑

B.轩冕绸缪(chóumiù)戎马(róng)捣衣砧(zhēn)豆蔻词工

C.危樯迤逦(yǐlǐ)荠麦(jì)玉簟秋(diàn)列却霹雳

D.祠堂潺湲(chányuán)碣石(jié)玉搔头(sāo)云栈萦纡

2.以下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嵌岩窦穴(孔、洞)四际渺弥皆大江(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期山东为三处(约定)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B.膝之所踦(支撑,接触)项王身亦被十余创(受,遭受)

比得软脚病(近来)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搁下)

C.如土委地(卸落)及长,不省所怙(奉养)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直立)骑皆伏曰:

“如大王言。

”(通“服”心服。

D.持短兵接战(兵器,武器)进乎技矣(超过)

予在湖州曝书画(晒)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隔阂)

3.比较以下各组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①汝殁以六月二日         ②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③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④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以下选项中的诗句填入《到京师》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此是春来第一声。

A.柳梢听得黄鹂语B.落红满地乳鸦啼

C.春山一路鸟空啼D.楼阁新成花欲语

5.以下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张若虚是唐朝晚期的著名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事实上,《春江花月夜》代表唐诗的最高水平。

B.《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

“养生主”,即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C.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D.《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

李白借梦游天姥山表达对自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和不平。

二、课内诗文阅读鉴赏(12分,每小题3分)

(一)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白居易《长恨歌》)

6.结合整首诗来看,以下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在这一选段中,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其中有多处照应本选段之前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这就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B.选段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遥相呼应,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李、杨二人耽于享乐直至自尝苦果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C.诗人用“揽衣推枕起徘徊”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烘托出杨贵妃乍一听到玄宗使者到来时的那种震惊、激动和惶惑的心情。

D.“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了杨贵妃在痛苦委屈、幽怨难抑、悲喜焦急之下泪流满面的凄美形象。

(二)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结合整首诗来看,以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一首名诗,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闻一多称之为: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B.“卷不去”“拂还来”的不只是月光,更有化不开遣不散的相思之愁。

C.“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赋予月光以人的灵性,描绘出了月光笼罩着思家的游子,更以悲悯的柔光追随着游子徘徊的步伐久久不忍离去的迷离之景。

D.“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不动声色地将典故化到春天滨江景物之中,用典笔法可谓了无痕迹。

(三)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8.以下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尾联诗人由身世之悲转向国家之忧,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B.颔联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漂浮在湖水之中一般。

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

C.颈联写登楼所引起的个人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叶孤舟。

D.首联是对句,写诗人过去只是听说过洞庭水的美景,到迟暮之年才真的上了岳阳楼,这里一今一昔之间表达出诗人无比喜悦之情。

(四)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唯有乔木参天长。

客舟何处来?

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蒙,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9.以下对《过小孤山大孤山》和《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的赏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

”诗人开篇就象一个技巧娴熟的丹青高手,简练生动地勾出了这幅山水画的全貌。

B.陆游晚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

C.苏轼借用民间传说,有意讹转小孤山、彭浪矶为“小姑”“彭郎”,引出一段小姑嫁彭郎的佳话,引起读者的优美想象;陆文则否定“小姑”“彭郎”的民间传说,真实具体。

D.“俊鹘抟水禽”本是一种自然现象,而陆游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叹为“甚可壮也”,并补充“山上栖鹘甚多”,有感叹社会不平,人生多舛,世多邪恶之意。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与鉴赏(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

(五)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10.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D.这首词从一般表达,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5题(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仆)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既第之后,虽专于科试,亦不废诗。

及授校书郎时,已盈三四百首。

或出示交友如足下辈,见皆谓之工,其实未窥作者之域耳。

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

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是时皇帝初即位,宰府有正人,屡降玺书,访人急病。

  

仆当此日,擢在翰林,身是谏官,月请谏纸。

启奏之间,有可以救济人病,裨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

上以广宸听,副忧勤;次以酬恩奖,塞言责;下以复吾平生之志。

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微之,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仆不能远征古旧,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然当苏州在时,人亦未甚爱重,必待身后,人始贵之。

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

时之所重,仆之所轻。

至于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澹而辞迂。

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

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然百千年后,安知复无如足下者出,而知爱我诗哉?

故自八九年来,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小穷则以诗相勉,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

知吾罪吾,率以诗也。

  

仆常语足下,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

其间妍媸,益又自惑。

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

况仆与足下,为文尤患其多。

己尚病,况他人乎?

今且各纂诗笔,粗为卷第,待与足下相见日,各出所有,终前志焉。

又不知相遇是何年,相见是何地,溘然而至,则如之何?

微之知我心哉!

  

【注】《与元九书》写于元和十年(815年),其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上。

元九,即元稹,字微之。

1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文章合为时而著合:

应当,应该。

B.己尚病,况他人乎病:

生病。

C.小穷则以诗相勉穷:

失意,不得志。

D.知吾罪吾,率以诗也罪:

怪罪,谴责文章。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歌诗合为事而作视为止,行为迟

B.欲稍稍进闻于上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C.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技经肯綮之未尝

D.与足下小通则以诗相戒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13.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对时事与治道多所关注而有所体会,白居易由此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诗文创作的基本看法。

B.白居易通过写诗来救民疾苦、针砭时弊,《长恨歌》就属于这类作品,不但白居易自己很重视这首诗,也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C.白居易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了创作与社会政治、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

D.白居易为实践他的诗歌理论而创作的诗歌在当时并不为人们所喜爱,未能发挥效用,却已受打压、毁谤,他觉得真正理解和喜爱他的这些诗歌的人只有元稹。

14.以下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B.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C.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D.如近岁韦苏州歌行/才丽之外/颇近兴讽/其五言诗/又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今之秉笔者谁能及之

15.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译文:

(2)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译文:

(3)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译文:

(七)

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完成第16~17题(7分)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听邻家吹笙

李白郎士元

一为迁客去长沙,凤吹笙如隔彩霞,

西望长安不见家。

不知墙外是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重门深锁无寻处,

江城五月落梅花。

疑有碧桃千树花。

以上两首诗描写音乐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技巧?

试比较赏析它们的异同。

(7分)

16.同:

17.异: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8~20题(12分)

   唐诗四季(节选)

吴经熊

唐朝最伟大的自然诗人当推王维。

在他的笔下唐诗的春达到了中边皆甜的境界。

他的自然主义是最纯粹的,不像孟浩然的自然主义还受生活失意的沾染,更不同白居易的自然主义掺了多量理知主义的淡水。

他是处于蠢蠢欲动的初春和飞扬跋扈的晚春中间,他的声音是像春天最快乐的日子那么的温柔抚慰,真有所谓“猗猗季月,穆穆和春”的气象。

清明的幻想和纯洁的灵魂使他轻易地吸收大自然的美。

王维的人格是难于描摹的。

他既不怪僻,又不狂热;既不是一个浸淫在烦忧悲痛中的灵魂,也不是麻木不仁的道学先生;既非放荡不羁,又非墨守成规;既非野马,又非驯骡,更非无声无臭模棱两可的黯淡灵魂。

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他好像同一切自然之美,结不解之缘。

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素有宗教涵养的人物,他的上帝不是严父而是慈母。

他的生平没有多大风波,虽然身居要职,却没有官僚习气。

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但是在诗里他绝少宣传佛教,他很自然地实行他的宗教,他食甘蔬菲,时常静坐思禅。

他的精神专一,能将苦热化作甘露,真得了宗教三昧。

在一首诗里他说: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他三十岁的时候,便丧了偶,可是他养了两个极堪眷恋的情人。

她们非但不彼此嫉妒,并且互相辅助,使他完成他的工作——这两位情人就是“诗”和“画”!

他不但是位大诗人,还是古今驰名的山水画师。

苏东坡曾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你看这幅画是多么的爽目(《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他并不想脱逃这世界,他的希望是寄托在“大自然母亲”的怀抱中。

他的《竹里馆》显出同大自然孤独在一起的时候,他是多么舒适自在: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能窥见他,他已是心满意足了。

他较孟浩然更依恋大自然,单独的时候他就弹琴自娱,像一个婴孩在母亲的膝上嬉戏那般自得。

这母亲说:

“看,看,我的孩子,明月在觑着你!

”这孩子也就欢喜。

他不像孟浩然般的感觉: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诚然,只有优越性灵的人才能真正的欣赏自然。

《终南别业》是王维五十多岁时写的:

中说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可见王维不但相信佛教,并且还深受道家思想的熏陶的。

我想真正的中国人的心境是近于道家的,不论他皈依什么宗教。

倘若他信仰宗教,他也是一个道家化的佛教徒;倘若他信仰基督教,他是个道家化的基督徒。

道家思想不是宗教,乃是接受宗教的态度。

我在别处说过,中国历史上的大政治家的行动是儒家化的,而感情是道家化的。

再回到王维。

他说的“中岁颇好道”,到底是什么道呢?

他的道就是大自然。

爱大自然是人类的天性,《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未离王维前,还引他的《山居秋瞑》。

看上来它像一幅图画的几段景色,其实结尾的二行包含着无限的意义: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

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

18.作者为什么说王维的灵魂是天蓝色的?

(4分)

答:

19.苏东坡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结合《渭川田家》一诗,赏析其“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4分)

答:

20.在吴经熊先生的《唐诗四季》里,春季包括诗人王维和李白,夏季包括杜甫和战时诗人,秋季有白居易和韩愈等辈,冬季有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他把王维归类为春季诗人,你赞成这个观点吗?

若赞成,请你结合选文谈谈对“在一个春季诗人看来,四时都是春天”这句话的理解;若不赞成,请你适当引用王维的诗歌,以佐证你的观点。

(4分)

答:

四、古诗默写(16分,每空1分)

21.按课文原句填充。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2)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

(3)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

(4)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有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

(6)《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成千古名句:

“,。

(7)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8)一在天之涯,,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9)“石破天惊”出自《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

(10)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11)流水如有意,。

(王维《归嵩山作》)

(12)雁引愁心去,。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五、语言表达与交流(4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做题。

2017年11月30日《北京晨报》消息:

“我谭胜军,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我这双膝,上跪天,下跪地,中间只跪我的父母,我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向你们下跪认错了。

”近日,在湖南娄底一中,一名老师当堂向学生下跪。

事情的起因是这名老师因制止学生下棋,与一名叫小白的同学发生肢体冲突,事后,班主任叫小白在教室当众道歉,在小白毫无诚意的道歉后,谭老师突然跪下了。

事后记者采访,谭老师说,在自己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向学生下跪道歉,谭老师说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震撼和唤醒孩子们。

教师给犯错的学生下跪,对还是错?

值还是不值?

你赞不赞成?

这表象背后到底潜藏着怎样的深层教育或社会问题呢?

请自拟题目,说说你对此事的理解和评议。

字数:

80字左右。

题目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宋朝诗人陆游在他83岁的那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一首《示子通》,其中的一句说: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你认同“功夫在诗外”的主张吗?

如果认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果不认同,理由何在?

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独到的观点。

不止于“学诗”,其他许多方面都可以涉及。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题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一、选择题(共14道小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把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岂图志未就而悔已生,言未闻而谤已成矣!

译文:

(2)夫贵耳贱目,荣古陋今,人之大情也。

译文:

(3)今所爱者,并世而生,独足下耳。

译文:

16.同:

17.异:

18.(4分)答:

19.(4分)答:

20.(4分)答:

四、古诗默写(16分,每空1分)

21.按课文原句填充。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2)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

(3)李白《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

(4)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5)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有意思相近的一句话是:

,。

(13)《蜀相》一诗中,杜甫将自己对诸葛亮的崇敬、仰幕和叹惋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熔成千古名句:

“,。

(14)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15)一在天之涯,,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16)“石破天惊”出自《李凭箜篌引》中的诗句:

(17)细草微风岸,。

(杜甫《旅夜书怀》)

(18)流水如有意,。

(王维《归嵩山作》)

(19)雁引愁心去,。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五、语言表达与交流(4分)

22.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按要求做题。

题目

 

六、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阶段语文考试题答案

  

  我正是在这时升做翰林学士,又做左拾遗的官,亲手领取写谏章的用纸,除写奏章直接向皇帝陈述意见之外,有可以解救人民疾苦,弥补时政的缺失,而又难于直接说明的事项,就写成诗歌,慢慢地让皇帝知道。

首先是用来开阔皇帝的见闻,对他考虑和处理国家大事有所帮助。

其次是报答皇帝的恩情奖励,尽到谏官的职责。

最后是实现个人平生振兴诗道的心愿。

没有想到,心愿没有实现而悔恨已经产生,诗歌没有闻于上,而诽谤却已经形成了。

  微之,尊重耳闻的,轻视眼见的,崇尚古代的,看不起今天的,是人的常情。

我不能远追古代的旧闻做证明,就像近年韦苏州的歌行,除去才气超拨,词藻华丽之外,很接近于以兴的手法表达讽谕的意义。

他的五言诗又高超雅正,安详适静,是自成一家的体制。

现在的作者谁能赶得上呢?

但是韦苏州在世的时候,人们并不太重视,一定等到诗人死后,人们才珍重他的作品。

现在我的诗,人们喜爱的,通通不过杂律诗和《长恨歌》以下那些作品。

时俗所重视的,正是我所轻视的。

至于那些讽谕诗,意思激切而言语质直,闲适诗思虑恬静,文词迂缓。

由于质直并迂缓,人们不喜爱也是应该的了。

现在爱我的诗,与我同时活在世上的,就只有足下而已。

但是,千百年后,怎么能知道再没有象足下这样的人出现,而了解并喜爱我的诗呢?

因此,八九年来,我与足下做官顺利,就以诗互相鉴戒,遭到斥逐就以诗互相慰勉,各自独居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告慰,住在一起的时候就以诗互相娱乐。

与我相交的和谴责我的,大都由于诗呵!

  

  

暑假作业

学校:

九小班级:

(1)班姓名:

黎砚良

862+78

=

20+90

=

78+22

=

535+25

=

500+300

=

30+46

=

565+148

=

5000+3000

=

82+14

=

166-110

=

6000+2000

=

47+33

=

520-80

=

10+1000

=

63-30

=

140-56

=

3000+4000

=

74-25

=

273+330

=

30+4000

=

78-34

=

136+145

=

60+600

=

45-19

=

184-98

=

50+60

=

25+38

=

138+42

=

80-30

=

21-18

=

423+153

=

100-10

=

54+18

=

520+123

=

300-200

=

38+9

=

820+80

=

110-90

=

70-37

=

145-55

=

280-60

=

54-26

=

576-225

=

430-100

=

72-63

=

166+198

=

5500-3000

=

94-78

=

170+60

=

5500-300

=

25-17

=

136-60

=

1000-50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