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2463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docx

091高二历史期末复习要点

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复习要点(下)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11课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知道

1、列强支配下的世界

(1)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殖民地狂潮(世界殖民地几乎瓜分完毕)。

(2)欧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

战前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美国工业生产跃居世界首位。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19世纪末德奥意组成三国同盟,核心是德国;20世纪初英法俄组成三国协约,核心是英国;

(2)巴尔干地区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纠纷复杂,战略地位重要,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知道

1、大战的爆发

(1)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奥匈帝国皇储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刺身亡。

(2)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大战爆发。

2、战争过程

(1)战争主要欧洲进行,西线是主战场(英法联军对德作战);

(2)马恩河战役(西线)德国“速决战”破产;(3)坦能堡战役后(东线)德军战略东移;(4)凡尔登战役(西线)德国丧失作战主动权;(5)日德兰海战德军陷入困境。

(6)1917年美国放弃“中立政策”对德宣战;(7)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理解

战争结果与影响

大战以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告终。

大战给人类造成巨大灾难和损失。

第1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知道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1)美国、英国与法国主导巴黎和会(1919年)

(2)美国的目标是建立国际新秩序(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3)英国的目标是维持其霸权和欧洲大陆力量的均衡;(4)法国主张削弱德国;(5)和会通过《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实行严惩;(6)《凡尔赛和约》以及战胜国与其他同盟国成员缔结的和约,构成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欧洲的政治秩序暂时得到稳定。

(7)1920年国际联盟成立,美国提议但没有参加。

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1)英、美、日在亚太地区的争夺,1921年召开华盛顿会议;

(2)《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3)《五国海军协定》提升美国海军实力,英国海上优势丧失,日本海军力量的发展受到限制(美、英、日海军力量之比为5:

5:

3);(4)《九国公约》美国削弱日本在中国的势力;(5)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3、战后世界

(1)英国世界霸权受到美国的挑战,战后英国从债权国变成债务国;

(2)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的独立和平等权利,《威斯敏斯特法》,英联邦形成。

理解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由战前欧洲列强主宰世界转变成欧洲列强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和平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只是暂时的“休战”。

第四单元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的现代化道路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知道

1、十月革命

(1)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的炮声;

(2)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苏维埃掌管全国政权,通过《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立即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列宁当选人民委员会主席。

理解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竞争的世界新格局;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知道

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1)时间:

国内战争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1921年,战争结束,开始调整经济政策。

(2)内容: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鼓励私人企业发展,允许自由贸易。

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22年成立,简称“苏联”。

理解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与评价

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机制恢复了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是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第18课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知道

1、甘地与“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甘地倡导

(2)反对“以暴制暴”,主张团结印度民众,用不合作方式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

(3)后曾发起“食盐进军”(4)甘地被印度人尊称为“圣雄”。

 

第六单元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知道

1、社会习俗的变革

(1)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剪发辫、易服饰、废跪拜、改称谓、禁缠足、倡女权等);

(2)体现自由平等。

2、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的斗争

(1)“二次革命”:

袁世凯企图建立独裁统治,1913年制造了“刺杀宋教仁案”孙中山号召讨袁发起“二次革命”,李烈均举兵响应,结果失败。

(2)护国运动:

袁世凯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复辟帝制;蔡锷起兵反袁,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第20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知道

1、新文化运动

(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

(2)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即Democracy“德先生”与Science“赛先生”),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创作的典范。

(4)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主义的胜利》,讴歌了俄国十月革命。

(2)《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理解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成为思想解放的运动。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知道

1、五四运动

(1)起因:

巴黎和会将德国在我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青岛”;(3)上海工人罢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4)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干部基础。

(2)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最后一天在浙江嘉兴进行。

(3)党的纲领是: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4)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理解

1、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力量。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的进一步结合。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924-1927)

知道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中共“三大”提出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2)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4)五卅运动(上海)和省港大罢工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

2、北伐战争

(1)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开始北伐,进军江西、福建和湖南湖北,消灭北洋军阀吴佩浮、孙传芳;

(2)国民政府迁至武汉;(3)陈独秀、周恩来等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理解

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反动势力强大,革命力量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战胜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第七单元中国的土地革命与抗日救亡运动(1927—1937)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知道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制造“四.一二”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2)汪精卫在武汉制造“七.一五”政变,国共分裂,大革命失败。

(3)1928年北京改为北平;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国家的统一。

2、币制改革

发行纸币的法币改革,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3、改订新约运动

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取消领事裁判权(后者没有真正实行),一定程度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但没有从根本上废除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知道

1、南昌起义

(1)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

(2)是人民军队的创建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井冈山会师

(1)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3)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

开创“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3、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1)毛泽东、朱德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中央根据地;

(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江西)成立,毛泽东担任主席。

(3)红军采用游击战略,诱敌深入、运动战中歼敌,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理解

1、秋收起义的重大意义

从进攻城市到向农村进军,开始确立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壮大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标志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红军在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和富农多余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和建立苏维埃政权,一方面满足了贫苦农民获得土地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共产党和红军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根据地得以不断发展和壮大。

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知道

1、九.一八事变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北。

(2)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政权。

2、一二.九运动”

(1)1935年北平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起“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2)各界人士纷纷成立救国会。

标志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第26课红军长征(1934—1936年)

知道

1、第五次反“围剿”

(1)“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2、遵义会议

(1)1935年在贵州遵义召开。

(2)纠正错误路线;成立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小组;(3)

3、长征的胜利

(1)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红一方面军从中央根据地(瑞金)出发,四渡赤水(贵州遵义);巧渡金沙江(云南),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四川);过雪山草地(川北)后到达吴起镇(陕北);

(2)1936年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标志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理解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遵义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

(长征的胜利,使革命力量得以保存并在后来的岁月里不断发展壮大;经过生死悠关的考验,红军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第八单元“大萧条”中的资本主义世界

第27课1929年—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知道

1、黑色星期四

(1)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柯立芝繁荣”,国际贸易居世界首位,资本输出居世界第二位。

(2)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价暴跌。

(3)大量银行关门,大批企业停产,失业人数激增。

理解

1、危机的蔓延

“柯立芝繁荣”时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出现市场虚假繁荣,政府监管缺乏,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2、危机带来的影响

(1)各国面对危机,均采取提高关税、放弃金本位制等方式,相互推卸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

(2)范围广、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

(3)引起社会混乱,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突起。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知道

1、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应对经济危机。

2、“新政”措施

(1)整顿金融业,颁布《存款保险法》;

(2)扩大就业,实施“以工代赈”;(3)整顿工农业生产,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经济调整法》;(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颁布《社会保险法》。

理解

国家调控经济和社会保障措施的作用

(1)整顿金融业,扶持大银行、吸收存款并提供信用保障,恢复了银行信用,为生产提供资金支持得到保证;增加货币发行,美元贬值,刺激了生产和出口。

(2)政府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就业,拉动消费需求,有利于促进生产。

(3)整顿工农业生产,确立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等,以避免盲目竞争导致生产过剩。

(4)《社会保险法》的颁布,建立起养老、失业保险以及救济制度,限制过于悬殊的贫富差距,协调劳资关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新政”的主要内容是“复兴”、“救济”和“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

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知道

1、墨索里尼政权

(1)1922年墨索里尼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2)奉行扩张主义,企图恢复古罗马帝国。

2、日本军国主义

(1)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到日本,史称“昭和恐慌”。

(2)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是军方法西斯力量增强的表现。

(3)1936年,“二二六”事变,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法西斯统治。

理解

1、希特勒上台的原因和纳粹纳粹的特征

一战中战败的德国,饱受割地赔款之苦,世界经济危机加重了德国的生存危机,纳粹党利用民众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上台。

纳粹党政治上实行一党专制元首独裁;经济上推行“松财政、紧货币”政策;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推行排犹政策。

2、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影响

(1)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对德、日的束缚,破坏了一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格局。

(2)直接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九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知道

1、德国毁约扩军

(1)1933年德国退出国际联盟,摆脱国际束缚;

(2)1935年,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3)1936年,进兵莱茵非军事区。

(4)与日本、意大利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三国轴心同盟。

2、《苏德互不侵犯协定》

(1)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订,有效期为10年。

(2)由于英、法和苏联之间缺乏信任,导致“集体安全”失败。

理解

绥靖政策的核心内容及表现

核心内容:

绥靖政策就是通过妥协退让以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

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目的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首相张伯伦。

表现:

1938年德国将奥地利合并。

之后英、法参与签订《慕尼黒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

 

第31课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知道

1、战争的爆发

(1)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2)1940年4月,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投降。

(3)1940年德、意、日形成三国军事同盟。

2、不列颠之战

(1)德国空袭英国本土,史称“不列颠之战,是二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

(2)“雷达”技术应用于战场。

3、苏德战争爆发

(1)1941年6月22日,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

(2)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闪电战”破产。

4、珍珠港事件

(1)美国根据“先欧后亚”的方针,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等措施。

(2)1941年2月日军制造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知道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1941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援助反法西斯国家。

(2)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表示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

(3)1941年8月,美、英首脑发表《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促进国家间经济合作等进步和民主的原则。

(4)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美、英扩大对苏援助。

(5)1942年初,美、英、苏、中等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确保彼此合作,不同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2、主要战场的战略转折

(1)1942年,中途岛海战,美军以少胜多,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2)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3)同年,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胜利,不久北非战事结束。

3、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1943年,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2)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台湾等所侵占的中国领土(3)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4)1944年9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5)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6)5月8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7)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苏军向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理解

1、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1)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

(2)中国军队的抗战,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大大减轻了同盟国的压力,为此,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牺牲。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2)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为新的国际格局奠定了基础。

附:

大事年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8年

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70年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19世纪末

垄断组织产生

1898年

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

1882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

1910—1905年

清末新政

1907年

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1911年

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

袁世凯“洪宪”帝制;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

1919年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爆发

1920年

国际联盟成立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

苏联成立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4-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创办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1927年

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汪精卫制造“七.一五”政变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

1930—1935年

红军反“围剿”斗争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3年

德国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德国退出国际联盟

1929-1933年

世界经济危机

1933-1941年

罗斯福新政

1935年

“一二.九运动”

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4—1936年

红军长征(1935年遵义会议;1936年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

1936年

日本“二二六”事变,正式建立法西斯统治

1936-1937年

德、日、意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建立三国轴心同盟

1938年

《慕尼黒协定》,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

1939年

《苏德互不侵犯协定》签订

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1940年

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投降

德、意、日签订《三国同盟条约》,形成三国军事同盟

不列颠之战

1941年

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

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美、英首脑发表《大西洋宪章》

1942年

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中途岛海战,美军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1943年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阿拉曼战役胜利,北非战事结束;

盟军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1944年

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5年

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

苏军攻克柏林

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掷原子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