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 浙科版必修2.docx
《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 浙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 浙科版必修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章末检测卷浙科版必修2
第5章生物的进化
章末检测卷
(时间:
60分钟 分数: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6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鲫鱼是一个种群
B.同一个种群的个体可以彼此交配
C.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是一个种群
D.长白山上所有的牛皮杜鹃是一个种群
解析 种群必须是同一区域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都是雌性个体,未把雄性个体包含在内,所以不是一个种群。
答案 C
2.如果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比较正确地表示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变化的曲线是( )
解析 由题中“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大小是AA=Aa>aa”可知,自然选择的结果是A基因频率将增加,a基因频率将减小,由于Aa个体生存能力较强,a基因不会被完全淘汰。
答案 A
3.细胞学说指出: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这个学说的科学价值主要是( )
A.告诉人们所有的生物均由细胞构成
B.证明了生物彼此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C.说明了动、植物的细胞是一样的
D.使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进入分子水平
解析 细胞学说的这个观点符合进化论的观点,很好地解释了动、植物在细胞结构层次上具有统一性的原因。
答案 B
4.下列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体现在类型上,而统一性则体现在模式上
B.研究的结构层次越基础,越能发现生物的统一性
C.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都可以体现在个体水平上
D.只有到了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才能发现生物界的统一性
解析 生物多样性和统一性有不同的体现,一个是体现在类型上,一个是体现在模式上。
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都有几个层次的体现,而且,在不同的层次上,体现的差别和一致性是不同的,越是最基本的结构层次,越能体现作为生命的高度一致。
答案 D
5.在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的地里,喷洒了一种新的农药后,98%的甲虫死了,2%的甲虫生存下来。
生存下来的原因是( )
A.以前曾喷过农药、对农药有抵抗力
B.未吃到沾过农药的叶子
C.可能是另一种甲虫
D.由于自然突变,产生了抗药性
解析 大约2%的甲虫在喷洒新型农药前就已经产生了抗药性的自然突变。
答案 D
6.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
A.
B.
C.
D.
解析 设此致病基因由A控制,由题意知,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则隐性纯合子aa的概率为81%,a的基因频率即为90%,A的基因频率则为10%。
则该夫妇基因型及基因型频率为妻子:
AA(
)、Aa(
),丈夫:
aa。
此夫妇所生子女中,正常的概率为:
×
=
,患病的概率即为1-
=
。
答案 A
7.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青霉素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青霉菌在诱变剂作用下发生的变异可能还有基因重组
B.诱变剂决定了青霉菌的变异方向,加快了变异频率
C.由a变为b、c、d体现了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
D.b代表的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
解析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需要诱变剂的作用,A错误;基因突变的方向是多方向性的,诱变剂不能决定变异方向,B错误;d代表的高产类型是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D错误。
答案 C
8.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和aa的个体分别占60%和40%。
个体间进行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和aa比例分别为( )
A.60%、0和40%B.36%、48%和16%
C.36%、24%和40%D.16%、48%和36%
答案 B
9.在甲、乙、丙三个岛上,小地雀与中地雀鸟喙大小的分布情形如图,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丙岛上每一只中地雀的鸟喙都大于小地雀的鸟喙
B.由甲、丙两岛各任取一只小地雀,甲岛的鸟喙都大于丙岛的鸟喙
C.由乙、丙两岛各任取一只中地雀,丙岛的鸟喙都大于乙岛的鸟喙
D.丙岛的食物资源较甲、乙两岛丰富,所以演化出中地雀和小地雀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小地雀和中地雀共同生活在丙岛上,由于两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故两者的鸟喙大小不同,中地雀的鸟喙都大于小地雀的鸟喙,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20世纪初,荷兰遗传学家研究了一种月见草的遗传,发现一株月见草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了一倍,由原来的24条(2n)变成了48条(4n),成了四倍体植株。
该4n的植株与原来的2n植株( )
A.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的染色体是同源的
B.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可以杂交产生后代
C.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之间存在地理障碍
D.不属于同一物种,因为二者杂交的后代是不育的
解析 物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出可育的后代。
4n的植株与原来2n植株杂交后代是3n植株,细胞内含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不能繁衍后代。
答案 D
11.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C.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D.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
答案 A
12.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物种的形成有异地物种形成和同地物种形成两种方式
B.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障碍
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
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解析 东北虎和华南虎是一个物种中的不同亚种,它们之间可以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没有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C
13.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A.表现型B.基因型
C.不利变异的基因D.肽链结构
解析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个体的表现型。
答案 A
14.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在有毒农药的长期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解析 A项中长颈鹿的长颈是生物变异产生的性状,并非其努力吃树叶牵拉的结果,即使是由于其吃高处树叶,牵拉伸展颈项与前肢而使上述器官变长,这种后天获得的性状也是不遗传的。
B、D项都是指环境促使生物产生的变异向适应环境方向发展,显然这不符合变异是不定向的观点。
答案 C
15.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物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 )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
解析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
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单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答案 C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水库里全部的鱼构成一个种群
B.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C.自然界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着,基因频率的变化是导致基因库变化的原因
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
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鱼是一类动物,不是一种生物,所以A错误。
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即种群基因库是由每一个个体的全部等位基因组成,但一个个体并不能包含该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所以B错误。
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除此之外,还有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所以D错误。
答案 C
17.下列有关种群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内,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基因频率可以世代相传
B.达到遗传平衡的种群内,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基因型频率可以世代相传
C.突变、自然选择等均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D.随机交配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解析 在一个足够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是由基因频率决定的,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
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和自然选择。
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
答案 D
18.同源器官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一项重要概念,它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下列不属于同源器官的是( )
A.人的手臂和蜻蜓的翅B.海豚的鳍肢和鸟的翼
C.蝙蝠的翼手和熊的前掌D.鱼尾和牛尾
解析 根据题干中的定义可以判断出A项错误。
答案 A
19.有翅昆虫有时会出现残翅或无翅的突变类型,这类昆虫在正常情况下很难生存下去。
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这些突变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从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淹死。
这个事例说明( )
A.突变多数是有害的
B.突变多数是有利的
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并不是绝对的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是绝对的
解析 基因突变具有多害少利性。
有翅昆虫突变成残翅或无翅类型,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变异类型因不能飞行,活动范围小,在生存斗争中处于劣势。
但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这一特定环境中,残翅或无翅类型的昆虫因不能飞行而避免了被风吹到海里,更容易活下来。
这一事例说明,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 C
20.一个自然种群中,假设由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组成,其中AA占30%,aa占20%,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30%B.45%
C.50%D.55%
解析 该种群中AA、Aa、aa的频率分别为30%、50%、20%,所以Pa=20%+1/2×50%=45%。
答案 B
21.玉米的黄粒(R)对白粒(r)是显性。
现将纯合的黄色玉米和白色玉米杂交,得F1全是黄色,F1的黄色玉米自交得F2。
让F2的黄粒玉米之间随机交配,则其子代F3中黄粒与白粒玉米的比为( )
A.1∶1B.2∶1
C.3∶1D.8∶1
解析 解此题用基因频率的方法计算就简单多了。
在F2的黄粒玉米中,基因型RR占
,Rr占
,所以在群体中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有两种,即R和r,其中含基因R的配子比例为
,含基因r的配子比例为
;雄配子中含基因R的配子比例为
,含基因r的配子比例为
。
由于F2的黄粒玉米之间随机交配,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可以用下表表示:
黄粒F2的配子
雌配子R(
)
雌配子r(
)
雄配子R(
)
RR(
)
Rr(
)
雄配子r(
)
Rr(
)
rr(
)
从上表可得出子代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黄粒(RR、Rr)
,白粒(rr)
。
答案 D
22.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
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
AA为25%、Aa为50%、aa为25%,但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个体。
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你认为下列哪种变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
A.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
B.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的
C.基因型aa在逐渐下降的同时,Aa也在下降
D.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
解析 在生存斗争中,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低于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故其容易被淘汰,则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高;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因而基因型为AA和Aa的比例逐渐增加。
答案 D
23.已知人眼的褐色(由A决定)对蓝色(由a决定)为显性。
在一个1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000人,褐眼的有7000人且其中显性纯合子有2000人。
那么这一人群中,A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7和0.3B.0.50和0.50
C.0.45和0.55D.0.55和0.45
解析 褐眼的有7000人且其中显性纯合子有2000人,即AA=2000人,那么杂合子Aa=7000-2000=5000人。
蓝眼的有3000人,即aa=3000人。
根据基因频率概念,可得知:
A%=
×100%=
×100%=45%,a%=1-A%=1-45%=55%。
答案 C
24.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
A.增加、减少B.减少、减少
C.减少、增加D.增加、增加
解析 由于aa的植物繁殖成功率低,因此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会减少,A基因频率会增加。
答案 C
25.某大型封闭种群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30%,A占60%(没有自然选择和突变),则( )
A.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B.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A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C.自交三代后种群中AA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D.随机交配三代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
解析 自交过程,每代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随机交配达到遗传平衡,每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B错误;自交若干代,纯合子不分离,杂合子后代则同时形成等量AA,aa,如此A基因频率不变,但AA比例不断增加,C正确;随机交配达到遗传平衡,每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发生改变,D错误。
答案 C
26.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那么决定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方向的是( )
A.遗传B.变异
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
解析 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 D
27.在美国的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136只受伤的麻雀,把它们饲养起来,结果活下来72只,死去64只。
在死去的个体中,大部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中,各种性状大都与平均值相近。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变异等于死亡
B.自然选择不会改变物种
C.偏离常态型的变异个体易被淘汰
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
解析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种协调关系,一旦发生变异,偏离了常态,将使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协调关系遭到破坏,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因而被淘汰。
答案 C
28.使用某种农药防治某种农业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
原因是(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B.害虫对农药逐渐适应
C.农药刺激害虫产生了变异D.农药对害虫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某种农业害虫本身可能存在着抗药性个体,在没有使用农药前,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很低,在使用农药后,不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很难生存并繁殖后代,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因此抗药性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具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逐渐增多,药效越来越差。
答案 D
29.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的解释( )
A.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是相同的
B.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保持不变
C.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便很快形成不同的物种
D.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
解析 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同,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微小变异的不断积累,逐渐形成不同的物种。
答案 D
30.对于人和大猩猩的骨骼可以说明( )
A.同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
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C.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
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
解析 生物的统一性有不同的层次,人和大猩猩属于个体层次。
答案 C
31.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
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
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
解析 病毒在使用疫苗之前就已经产生突变,A错误;病毒抗性的提高是疫苗选择的结果,B错误;病毒的抗性是突变产生的,不是生殖隔离造成的,C错误;在疫苗选择作用下,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D正确。
答案 D
32.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
,AA和aa的频率均为
。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隔离 ②发生了基因突变 ③发生了自然选择 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②③⑤D.④⑤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在连续自交4代过程中,只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没有发生基因频率的变化,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答案 D
33.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新的生理功能B.出现新的形态结构
C.出现地理障碍D.形成生殖隔离
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形成生殖隔离。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4分)
34.(12分)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黑腹果蝇的野生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等位基因统称为种群的________。
经观察,该种群中果蝇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是在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___,通过有性生殖中的________而产生的,使种群中产生了大量的可遗传的________,其产生的方向是________,其来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为AA(灰身)的有35只,基因型为Aa(灰身)的有60只,基因型为aa(黑身)的有5只,请问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b)为隐性基因,在该种群中每2500只果蝇中才有一只白眼果蝇,那么白眼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假定残翅(v)的基因突变率为10-5,由于在正常环境条件下,残翅果蝇难以生存,结果长翅果蝇(V)类型个体逐渐增多,V基因频率也随之升高,经过许多代后,长翅类型为该种群中常见类型,与其他突变类型相比,残翅个体数要少得多,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种群基因库的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不同的生物个体通过有性生殖使体内的基因进行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基因重组)形成新的基因型,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除上述两因素外,还有染色体畸变,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因突变,因为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基因。
(2)利用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
AA基因型频率为35%,Aa基因型频率为60%,aa基因型频率为5%,所以A基因频率为35%+
×60%=65%,a基因频率为5%+
×60%=35%。
(3)根据遗传平衡定律(p+q)2=p2+2pq+q2=1,由题意可知:
隐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为
,即q2=
,所以b基因频率为q=
=2%。
(4)题中事实说明对生物个体来讲,不利变异的个体会被环境逐步淘汰,即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答案
(1)基因库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变异 不定向的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畸变
(2)65% 35% (3)2%
(4)残翅在正常环境下是不利变异,经长期的自然选择而不断被淘汰,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5.(6分)生物的相似性与相异性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生物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作为生物统一性的证据,而生物的相似性可体现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结构、分子组成等层次上,以下是用于研究相似性的几组生物。
试写出它们的统一性层次。
(1)人和大猩猩的骨骼标本可用于研究________层次上的统一性;动物、植物、真菌永久装片可用于研究________层次上的统一性;人、酵母菌、细菌形成的细胞匀浆可用于研究________层次上的统一性。
(2)进化论先驱达尔文通过长期观察生物的相似性与相异性揭示了生物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本质:
他认为,同一物种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作用可形成另一________;而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________的统一模式。
答案
(1)生物体 细胞 生物大分子
(2)物种 结构和功能
36.(9分)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了人工动植物育种的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优良的新品种。
这一过程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1)某农民在水稻田中发现一矮秆植株,将这株水稻连续种植几代,仍保持矮秆,这种变异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期。
(2)我国科学家通过航天搭载种子或块茎进行蔬菜作物的育种,用空间辐射等因素创造变异,这种变异类型可能属于______、______。
与诱变育种方法相比,DNA重组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3)若以某植物抗病高秆品种与感病矮秆品种杂交,选育抗病矮秆品种,其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该植物具有3对同源染色体,用杂种一代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其单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遗传物质)完全来自父本的概率为________。
(4)“人工进化”和自然界生物进化一样,它们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
(2)基因突变 染色体畸变 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3)基因重组 1/8 (4)基因频率的改变
37.(7分)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实验方法如下图:
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下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________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________点。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________,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________(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