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2107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docx

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枯谒冲锋枪/冲击波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倒胃口/倒栽葱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迫击炮/迫切性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空白点/空城计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以逸待劳分庭抗理信口雌黄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和颜悦色见微知著推心置腹

C.突如其来接踵而至精妙绝伦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休戚与共不知所终估名钓誉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

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C.演讲是一种艺术。

演讲中势如破竹的滔滔雄辩,侃侃而谈,未必能赢得高明的听众。

D.水面镶嵌在高峡深谷中,平滑得像绸缎一般,稍微抖一抖,波纹便荡漾起来,精致且迷人。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考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动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配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

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如:

《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

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识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数字海洋

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是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

建设数字海洋,就是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实现海洋信息化。

在科学家们看来,数字海洋是通过立体化、网络化、持续性的全面观测海洋,获取海量数据来构建一个虚拟的海洋世界。

它能够将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要素数据变成人类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工具;并通过对当前海洋景观的直接表达和对未来海洋场景的预测、预现,促使人类对海洋开发利用的方式更趋合理。

数字海洋建设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

一是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

对海洋的立体观测包括空间观测,即利用各类遥感新技术,对海面及海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洋特性进行全面观测,海面观测,即由海面观测网对海洋实行全天候观测;海底观测,即由海底工作平台等智能终端组成海底观测网,对海洋深处的各种海洋要素数据进行精确而持续的采集。

现代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使得这种立体观测能够长时间持续进行。

二是信息网格集成。

数字海洋通过网格技术协同数据采集、集成信息处理、统一运行计算,使网络上的所有资源合力工作,从而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海洋活动中的各种复杂计算,建立功能强大的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实现对海洋的深入精确认识。

三是知识综合应用。

不同用户对海洋信息的需求和应用不尽相同。

建设完整的数字海洋体系,必须在海量信息集成平台上,搭建公共性强、综合性广、功能齐全的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按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各家共用的理想目标。

不同用户既可从中获取各自所需的专业信息,又可根据自身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二次开发。

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

首先,海洋是一个变化复杂的整体,仅仅依靠海洋观测站等传统方式,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往住是有限的、滞后的,缺乏对海洋变化过程的了解。

数字海洋的数据立体实时和持续采集,以及信息网格集成,使科学家能够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实现人类对海洋认识的质的飞跃。

其次,现代海洋管理凶括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三类海洋行政管理。

数字海洋的应用可以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例如在维护海洋权益寿延年,数字海洋的实时立体观测体系,能够对我国沿海200海里内的经济专属区海域进行全天候无遗漏的实时监测,任何违反我国法律的海洋活动,都将在第一时间内被反映到我国海监指挥中心,以便及时形成维权决策,确保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犯。

最后,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二疆土,以获取和控制资源为目标的海洋开发历来是沿海国家的重点发展战略。

数字海洋具有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可以具体的海洋开发项目提供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能用来对项目的需求、效益、成本,以及对周边海域的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方案。

这既避免了海洋开发的盲目性,也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6.下列对“数字海洋”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全面、持续地观测海洋,从而采集到有关海洋世界的各种数据。

B.数字海洋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对海洋信息综合厂里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一个虚拟海洋世界。

C.数字海洋拥有海洋化学、生物、物理等有关海洋世界的多种信息,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服务。

D.数字海洋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现实的海洋世界,还可以根据有关需求预测未来海洋世界的状况。

7.下列有关数字海洋建设内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和能源技术,建立海面观测、海底观测的完整的立体观测体系,进行数据采集。

B.通过信息网络集成来建立各种应用与决策模型,完成传统方式无法完成的各种复杂计算。

C.建设基础海洋信息服务平台和产品开发的综合应用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进行二次开发。

D.建设数字海洋要注意完整性,以实现海洋信息的一次采集、一次集成、统一开发和各家共用。

8.下列对“数字海洋建设带来了人类认识、管理、开发海洋的一场革命”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建设数字海洋使人类以全新的方式观测海洋、获取信息,为人类深入地认识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通过数字海洋建设,采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处理观测数据,科学家实际掌握海洋变化过程就能成为现实。

C.建设数字海洋适应了时代需要,通过实现海洋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完成了海洋管理任务。

D.通过数字海洋建设所提供的有效手段,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更趋合理,从而保障海洋的可持续发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海洋之所以能对未来海洋场景进行预测、预现,与它强大的信息集成和综合展示功能有关系。

B.开发海洋资源与保护海洋环境并不存在矛盾,因为数字海洋可提供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海洋的最佳方案。

C.海洋资源受海洋权益保护,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就是维护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我们应当具有这种意识。

D.只有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整个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也才会有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孟德传

[宋]苏轼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

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祐中,戍秦州。

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自念:

“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

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

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

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

“凡猛兽类能识人气。

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

“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

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

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

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

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改动)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

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

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

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庶几:

差不多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

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

(3分)

(2)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

(3分)

(3)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4分)

15.填空。

(6分)

(1)古代作品中写山水之胜的,有《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________________”,还有《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写秦朝暴政的,有《过秦论》中的“于是废先王之道,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果是19世纪_____________(国别)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4)我国现代小说中,祥林嫂、翠翠、方鸿渐依次是《祝福》、《边城》、《__________》中的主人公。

五、(18分)

(注意: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

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

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

一句话,它打通与你天然的界限。

②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而喜欢反射的光。

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阴下光波的流动。

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清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

③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

在太阳下是那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

其实,雪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

特别是新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湿润而匀净,使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暖。

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前的枝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幽静。

④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般的素净。

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像的世界放大了。

我们想像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的放大?

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睛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坠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⑤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影响了态度。

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合一般的向内收敛。

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近了,留不得一分想像的距离。

而一切文艺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堆拢,而是事物经过个性的溶冶、范铸出来的作物。

强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们的个性。

⑥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

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

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

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

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

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

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

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

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⑦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

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辉,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

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改)

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

(3分)

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②段为例,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

(6分)

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更为生动?

请联系第④、⑤段作简要分析。

(5分)

19、在第⑥、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4分)

六、(12分)

20、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

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幸福”的理解。

要求:

①符合人物的思想性格。

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30字。

(4分)

示例:

《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说:

我的幸福就是金子,守住金库的钥匙,就守住了我的幸福。

(1)《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说:

我的幸福就是

(2)《荷花淀》中的水生说:

我的幸福就是

21.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

要求:

①合原意。

②超过30字。

(4分)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

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基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楷草并列的地位。

2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学样拟编辑出版诗歌征文集。

现有两个备选书名《献给母亲的歌》和《山河岁月欢乐颂》,你喜欢哪一个?

请写下你喜欢的书名并说明理由。

(4分)

我喜欢的书名:

《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

23.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60分)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

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2.C3.B4.D5.D

二、(12分,每小题3分)

6.A7.D8.C9.B

三、(9分,每小题3分)

10.D11.C12.B

四、(24分)

13.(10分)

(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

(2)张安道正好执掌秦州,孟德托言有病,得以脱离军籍成为老百姓。

(3)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

14.(8分)

(1)(4分)

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4分)

上句着眼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呼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15.(6分)

(1)①郁乎苍苍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③焚百家之言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3)法国

(4)《围城》

五、(18分)

16.(3分)

①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

②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

17.(6分)

①选用了诸如“山阴水曲”、“阴翳”、“枝叶扶疏”、“清虚”、“清晖”等有关文言色彩的词语,格调典雅。

(或:

在用词上使用了对比手法,如“强烈”与“清淡”、“敞开”与“隐约”、“中午的骄阳”与“落日的古红”等成对的词语并举,使语言繁富而典雅。

②句式上长短相间,以长句为主,且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③使用排比,如接连使用了三个“不喜欢……喜欢……”,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或:

多处直接引用了古典诗文名句,如“晨光之熹微“残夜水明楼”、“明月照积雪”,使语言具有古典韵味。

18.(5分)

①月下梅花因光色幽暗而比晴雪梅花更显空蒙灵动。

②因为幽光能激发人的想象,人的想象被放大,人格也被放大,更富有情思。

③因为光度影响了态度,月光与日光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的。

19(4分)

1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2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3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生姿,富有变化。

六、(12分)

20.(4分)

答案示例:

(1)(玛蒂尔德说:

我的幸福就是)钻石项链,拥有了钻石项链,就拥有了我的幸福。

(2)(水生说:

我的幸福就是)家乡白洋淀,保卫了白洋淀,就保卫了我的幸福。

21.(4分)

答案示例:

王羲之变革了楷书,发展了草书,确立了行书的地位。

22(4分)

答案示例一:

我喜欢的书名:

《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

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直抒胸臆,情真意切。

答案示例二:

我喜欢的书名:

《山河岁月欢乐颂》

理由:

山河是祖国的代称,岁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的共同心声。

七、(60分)

23.(60分)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