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19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师生通用.docx

新疆兵团第二师华山中学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师生通用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A.戏谑(xuè)供养(gōng)幽咽(yè)委曲求全(qū)

B.列观(guān)瞋视(chēn)槁暴(gǎo)功名利碌(lù)

C.暮蔼(ǎi)寒暄(xuān)监生﹙jiàn﹚人烟阜盛(fù)

D.朔漠(shuò)商贾(jiǎ)逡巡(qūn)望风披靡(mí)

2.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守或匪亲或:

倘若因为长句,歌以赠之长句:

指七言诗

B.孰计议之孰:

仔细以手抚膺坐长叹坐:

徒,空

C.不爱珍器重宝爱:

爱惜生非异也生:

资质、禀赋

D.君子不齿齿:

并列赵奢之伦制其兵制:

统领、统率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孰能讥之乎其可怪也欤其皆出于此乎

B.斧斤以时入山林徒以口舌为劳以勇气闻于诸侯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乃设九宾礼于庭.不拘于时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因击沛公于坐因遗策

4.下列加点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宁许以负秦曲 ②圣益圣 ③舍相如广成传舍 ④孔子师郯子

⑤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⑥卒廷见相如 ⑦毕礼而归之 ⑧尊贤而重士

⑨且庸人尚羞之 ⑩王无罪岁

A.①⑦/③⑤⑥/④⑨/②⑧/⑩B.①⑦/⑤⑥/④⑨/②⑧/③⑩

C.①⑦⑨/⑤⑥/④/②⑧/③⑩D.①⑦/⑤⑥/⑨/②⑧/③④⑩

5.找出下列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

A.申之以孝悌之义非抗于九国之师

B.求人可使报秦者铸以为金人十二

C.句读之不知何以知之

D.君既若见录臣诚恐见欺于王

6.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琵琶行(并序)》用反衬手法来表现琵琶女的“凄凉”,用昔日的年轻貌美衬托现在的年老色衰;用昔日的门庭若市衬托现在的独守空船;用昔日的“欢笑”衬托如今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托孤寂伤感的情怀。

B.《马嵬》中“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

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C.《咏怀古迹(其三)》是组诗,共五首,文中选的是第三首作者借王昭君的事迹,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万几宸翰之宝”中“宸翰”是指皇帝的笔迹。

“宸”即北宸,就是北极星,代指皇帝;“翰”是指墨迹、书法。

B.《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得名于宋朝的朱熹。

C.“上卿”是战国时最高的官阶,周朝除天子外,管制大体上分为卿士、诸侯、卿大夫。

D.西汉的司马迁写作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与《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合称“前四史“。

8.下列关于《红楼梦》1-24章中的内容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宁府的焦大从小跟着宁公贾演出兵打仗,因对宁公有救命之恩,府中上下人等对他倒也另眼相看。

焦大喝醉了酒,就无人不骂,把宁府内见不得人的事儿也抖落出来。

贾蓉忍无可忍,令人将他捆了,众小厮用土和马粪塞了焦大的嘴。

B.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C.第三回中说林黛玉在贾府“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因为当时她父母已双亡,寄人篱下。

D.薛姨妈带着儿子薛蟠、女儿宝钗到金陵城投奔亲戚,贾政母子留他们住在梨香院,薛蟠也很乐意住在此处。

不上一月,贾宅中有纨绔习气的子弟,引诱得他比以前更坏了。

他从此打消了移居之念。

二、现代文文本阅读(本题共4道小题,前两题各2分,后两题各3分,共10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9-12题。

(文段一)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

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

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

(文段二)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

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选自鲁迅《祝福》)

9.下列选项中对文中画线句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凡是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不如干脆死去,使讨厌见他的人不再见他,这对别人或对他自己,也都还不错。

B.祥林嫂这个无所依靠而活不下去的人死了,讨厌见她的人不会再见到她了,这对别人和对自己,也还都不错。

C.这是愤激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D.这是激愤而沉痛的反语,表现了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鲁四老爷的憎恨。

10.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寓意是()(2分)

A.“祝福”是全文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始终。

B.“祝福”为塑造祥林嫂的性格提供了典型环境。

C.祥林嫂出现在祝福之夜,亦死于祝福之夜,突出了主题,又使文章结构严谨。

D.题目是“祝福”,内容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富人的“福”与穷人的“苦”两相对照,深化了小说主题。

11.“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作者以这样的语言收束全文,你如何理解?

(3分)

12.如何理解作品中“我”这个人物形象?

请结合文段分析。

(3分)

三、古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道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3-16小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

“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

“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由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一日,帝从容问:

“蔡京何如人?

”对曰:

“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

“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

”曰:

“八千缗。

”蒙叱曰:

“安有更革而吾不知!

”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

“侯蒙亦如是邪?

”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

“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

“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

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

“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②子玉:

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是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拜,指授予官职。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左迁,指贬官、降职。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蒙晓之曰:

“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二)诗歌阅读鉴赏(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17-18。

狂夫①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②娟娟净,雨裛③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

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②筿:

xiǎo,小竹,细竹。

③裛:

yì,通“浥”,沾湿。

1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暗示诗人操守。

“即”字有知足意味,有此清潭,又何必“沧浪”呢?

B.这是一个斜风细雨天气,光景饶有情趣:

翠竹轻摇,带着水光的枝枝叶叶明净悦目;细雨出落得荷花格外娇艳,而微风吹送,清香可闻。

C.颔联对仗工整,“含”“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

“含”字感情色彩很浓,有小心爱护意味;“裛”字尽显轻柔,有“润物细无声”之感。

D.颈联写严武音书断绝,作者失去了经济支持,饥饿波及幼子,以致形于颜色,则家人忍饥挨饿的情形可以想见,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E.尾联“填沟壑”本为悲哀之事,而诗人却能以“疏放”的态度对待,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世俗中人耻笑其“老来更狂”。

18.本诗塑造了“狂夫”怎样的形象?

主要运用哪种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

(三)、理解性默写(本题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