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951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docx

浅谈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是现代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增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中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众多的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和实践上,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积累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实践经验。

然而,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思想的研究和探索却不多,且大多仅从一定角度和层面展开,尚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针对这样一种现状,笔者在坚持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本文认为,以人为本是指一切活动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动力,以人为依据,以人为根本,以人为中心。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重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个性,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力量,激发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素质,着眼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一切工作都必须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以人为本思想的现象分析

(一)教育目标偏颇

1、忽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目标上重视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差异,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导致学生的主体精神受到抑制,其独立思维、创造意识、批判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统一的要求和进程中被忽略了。

2、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并内化为自身素养的能力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忽视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认识,甚至人为地拔高、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水平。

目标过大、过高,偏离学生的发展实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规定的教育内容,难以内化成为其自身的行为动机和思想政治道德素养。

(二)教育内容滞后                    

1、教育内容抽象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原则要求上,缺少针对各类不同时期和不同层次学生思想实际的具体要求,仅仅从高远的、单一的道德理想出发,内容空洞抽象,始终停留在理论和抽象的层面。

2、教育内容更新相对滞后

应景式的教育内容过多,追求近期效果,许多反映时代风貌和当代中学生精神发展需求的内容又未能及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操作性难度增大,大大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可实现性。

(三)教育方式呆板

1、思想政治教育注重说理,忽视践行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简单,强调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思想政治教育成了教师的“语言独白”和“单向说教”,命令多于说服,斥责多于宽容,禁止多于疏导,理论多于践行。

2、忽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唯智倾向,偏重于纯粹的知识灌输,把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作为育人的根本途径,忽视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方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得不到根本性地提高。

3、思想政治教育成了他律教育而非自律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试图以片面的外部思想道德灌输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其灌输模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机械地执行。

由于缺少学生的内悟、反省、自律的内化过程,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转化为学生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和行为的转变,实际上成了他律教育而非自律教育。

(四)教育评价片面

1、老师仅以分数给学生定格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唯分数论,甚至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思想品德的优劣,这种重智轻德的做法,使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无足轻重,学生只重视书本知识,忽视品德的养成,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质意义被大大削弱。

【1】

2、忽视定性评价和过程评价

长期以来,中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只重定量评定,忽视定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对成千上万个性不一、禀赋各异的学生的评价总是整齐划一,忽视其个性的主动发展,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千差万别的不同个体,评价的目的基本上是为了将学生分类定等。

在评价过程中不能有机地结合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及终结性评价,在评价方式上不能整合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而成了机械的加减分操作,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以人为本思想现象的原因分析

(一)应试教育是根本原因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而应试教育是唯分数论的教育。

在新形势下,应试教育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应试教育存在诸多弊端,并具有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偏重统一要求,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政治科分数依然是检验政治课教学的唯一标准。

这种单一的学习评价方式必定造成学生向单一方向发展。

如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是却缺乏把政治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能力。

政治课遵循着高度统一、高度标准化的教育模式,因而把学生的个性牢牢地套住,阻碍着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不利于学生特长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2、偏重智育,忽视德育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主渠道,这一点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都再清楚不过了。

可是由于应试的需要,却往往又把它当作一般的智育课来对待。

“上课记条条,复习背条条,考试考条条”,只重视学生对这门课的知识掌握的考核。

①正因为如此,一个时期以来,在校中学生出现了“信仰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不关心国家前途命运,轻视劳动和劳动人民,不珍惜劳动果实等现象,这都和学校忽视德育、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有关。

[2]

3、偏重校内教育,忽视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但在实际政治教学中,许多老师把学生“锁定”在校内,不愿组织学生外出参加社会实践,生怕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会放飞学生的心,回学校后很难把心思收回来专心搞好学习。

社会实践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其实,学生只要在社会实践中和不同的个人、集体相接触,才能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判断能力,培养感情、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

(二)教育者的整体素质现状是主要原因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处于主体地位。

所以,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高低,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关键性的影响。

1、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偏差

由于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知识的缺乏,带来了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偏差甚至对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空白。

这些认识问题包括: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思想政治教育施教的方式方法、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等等。

这使得教育者不能运用相关的知识分析受教育者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各种社会问题、人生问题,不能够做出圆满的回答。

这也使得学校不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资源,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2、某些教育者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欠缺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重视群众威信,学生也总是“度德而师之”,教育者重要的风度,就是“师表之风”。

但是,由于市场经济最大利益化的驱动,使一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追逐名利而淡漠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职业道德。

表现在工作上,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深,不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只是一味地应付。

在课堂上,很少或根本不讲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爱国主义与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等,即使教材中有这方面的内容不得不讲,也讲得不理直气壮。

对有“个性”的学生,没有耐心,动辄叫家长,要么是驱逐出校园,更有甚者,其言行为学生所不耻,这一部分教师在学生面前和眼里,连最起码做人的资格和威信都没有,更何况“师表之风”。

这难免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尽人意的原因之一。

(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是重要原因

1、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不强,管理不力

社会大环境消极方面的影响,社会不良风气及错误思潮的传播,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对社会环境的治理不力,社会治安的恶化,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的发展;其次,国家法律和政策方面的漏洞及国家机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中的一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不正,污染了社会风气,给中学生做出了负面的榜样;再次,国家对信息管理的措施效率不高,甚至在有些方面无能为力,存在信息管理真空,垃圾信息对学生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所以只有制定出有效的措施来扭转社会风气,消除错误的社会思潮,净化信息环境,才能为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

2、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忽视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

父母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他们待人接物的态度,往往给子女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子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家庭的长期影响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一个人的性格和品行。

但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其交际范围的增大,家庭的影响力在不断地减弱,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对子女的智育发展重视有加,但对孩子的思想发展则关心不够。

在家庭这样的一个重要环境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淡漠,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甚至,在有的家庭中,家庭成员本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就成问题,更不要说去教育自己的子女了。

如何增强家长对子女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落实在行动上就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一)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要解决应试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切负面影响,必须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教育的实际运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关注人及社会的需要,才能还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地位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素质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是教育本质属性的充分体现和必然回归。

素质教育是针对传统教育(尤其是应试教育)提出来的一种现代教育观念,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它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崇高性和至善性。

以人为本是注重弘扬个性教育的一种理念,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人是这种理念的至上目标和终极追求。

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保护人、完善人和发展人则是这种理念的根本内容。

以人为本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

[4]

2、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关键—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根本性地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

只有实行教育体制的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所谓教育体制是指:

建立在一定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基础之上的教育的组织制度。

它体现着教育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决定着教育的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

在现实条件下,只有在教育体制方面实行根本性的改变,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根除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问题;才能使教育的理念、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评估一改过去围绕着“智育”转的事实;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尊重人和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才能在此基础上改进改善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才能真正做到“不拘一格育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位在现实中才能得以复位。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学生为教育过程的主体,视学生为个体的人。

因此以人为本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学内容的取舍、课堂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情感气氛的调度都应体现出鲜明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为根本出发点。

这既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想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2)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教育功能观

美国学者霍华德·加德纳在《心理结构》一书中认为,人类有七种彼此独立的智能,在某些方面比较弱的人,却可能在另一不为人注意的方面具有惊人的潜力。

因而,教育应以开发发展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为主。

也正因为如此,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并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同时,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的能力,撰写调查报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并为社会做贡献的实际能力。

[5]

(3)树立以为学生终生负责的教育质量观

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德育功能,它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品德。

而众所周知,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其一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为学生的终生负责。

树立为学生终生负责的教育质量观,也就是不把考试分数当作教育目的,而是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全面发展即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知识、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等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具体表现有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个性心理品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全面协调发展;第二,既理解与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素质

1、培养现代化的教育意识和全新的教育理念

(1)教育的政治责任意识

中学政治教师必须站在21世纪社会政治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我国要实现21世纪的发展目标离不开高度发达的教育,明确21世纪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国民素质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同时要有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2)教育的育人责任意识

学校教育是以培养人才为使命的,培养人才不是靠行政命令,也不是靠领导的愿望,而是靠教师创造性的劳动。

中学政治教师要为学生的一生着想,要教学生将来怎样做人,增强责任意识;要强化21世纪人才观;要明确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模式的转轨更是对教育人才的挑战。

[6]

(3)要有终生学习的教育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涌现,这就要求中学政治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形成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

(4)要有做“全能型”教师的理念

中学政治教师要以自己从事的核心学科为中心,通过对与之相近、相邻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思考、应用和创新,使他们相互贯通,融为一体,并熟悉和掌握各学科的方法论,从更高一种思想、思维层次进行驾驭统摄和整合的能力。

(5)要有做“开发型”教师的理念

21世纪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以培养人们具有全球开放意识,因此,要求我们21世纪的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是开放型的教师,具有全球意识。

而开放型的另一面就是要求21世纪的政治教师还必须具有开放性思维能力,使自己的知识系统不是封闭的,排斥性的,而是开放的,具有容纳能力的,能够和愿意被更新的,使自己的知识和思维处于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之中。

2、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1)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

中学政治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他方面的社会科学知识,这样才能深入浅出地讲解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要掌握本学科前沿的知识,特别要掌握本专业最新知识信息和本专业发展方向。

其次,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几乎涉及整个哲学和社会科学,所以要教好思想政治课,还要掌握丰富的人文知识。

中学政治教师只有掌握比较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知识,才能融会贯通。

一位政治教师如果掌握一些理科知识,他在讲哲学时,举自然科学的例子就会比较熟练,对问题的分析也会比较深刻透彻,并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作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应该广博地掌握一些知识,包括文科、理科、文艺、体育、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7]

(2)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尤其注重掌握心理学知识

系统地掌握教育理论,能帮助政治教师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果;掌握教育理论,还能帮助有经验的政治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并把在实践中积累的教学、教育经验提高到理论的高度。

由于政治教师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因此更要注重掌握心理学知识,这样才能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才能正确地分析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形成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依据和教育措施;才能做好品德不良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学校要培养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创造型人才,而要使学生成为创造型的人才,教师就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特别是中学政治教师,面对相对比较枯燥的学科内容,更要发挥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学政治教师要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另辟蹊径,突破旧的教学观念,使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政治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师对学生在探讨问题、研究问题时出现的偏差,应加以引导和关怀,不要挫伤学生的创造性。

政治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创见,允许学生按着自己的想法去思考问题,去创造性地解答问题。

政治教师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创造性教学方式的过程。

(三)提高社会和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和行动力

1、净化社会环境,提高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

社会环境,作为一个大环境,必须加以净化,不断增强有利环境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减弱乃至消除不良的环境的影响,是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也是在行为上提高社会对思想教育的关注度的重要表现。

(1)改善和提高社会风气

在现实生活中,不良的社会风气对中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要求人们必须改善和提高社会风气。

首先,政府和国家真正关注民众的生活,“以民为本”切实解决百姓的一些实际问题,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其次,大力扶持民间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民众生活,使迷信邪教等无机可乘;再次,改善国家机关中工作人员和官员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真正能做到清正廉洁,工作高效,作风正派,为民众和社会树立一个好榜样。

[8]

(2)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的法治建设

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原则,真正做到“以法治国”。

使“法治”观念深入民心,并在法律的保障下,还社会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

(3)加强受教育者的社区建设

受教育者所活动的“社会环境”,主要是“社区”。

所以加强社区各方面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区。

建立各种由社区居民自愿参加的文化、体育、娱乐、环保、慈善等公益性组织。

引导社区民间组织在社区党组织和居民委员会的领导下,发挥自身优势,丰富中学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对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增强家长意识,提高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和行动力

在家庭环境中,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人物是家长。

在家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过程中,家长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

所以,为了增强学生在家庭中所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影响,身为学生家长的教育者,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1)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并把这种关注度付诸行动

家长要深刻地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

因为对孩子成长的关注,不只是在身体健康基础上智育的成长,同时应把德育放在同智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去关注。

从而使学生在家长的关注下能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得到发展。

同时在增强家庭对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度的基础上,把这种关注度付诸到行动上。

在家庭生活中,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具体来讲就是:

身为学生家长,自己本身就是教育者,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应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来不断地提升自己,只有自己整体素质提高了,才能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孩子受到正面的熏陶。

(2)真正做到关心和爱护孩子

目前,许多学生在家里一般是独生子、独生女,在家中大都是王子、公主的地位和待遇。

这对于中学生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这使学生失去了锻炼和磨砺意志、培养品质的环境和机会。

“暖房里的花总赶不上风霜中的常绿的松柏,闺房中的小姐,高贵人家的少爷就赶不上千锤百炼的勇士。

”②所以,对孩子的关爱是应该的,但过分的关爱只会毁了他们,在家庭中,创造一定的环境,有意去磨砺他们,对他们有百利而无一害,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综上所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而要使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转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根本性地改变现行的教育体制。

同时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素质,不断提高社会和家庭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和行动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注释

①郑丽红.初中思想品德课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研究[D].福州:

福建师范大学,2005.

②何厚美,刘巧侠.教师的魅力源于以人为本[J].山东教育,2002,25:

29-30.

 

参考文献

[1]伍小青.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1:

70-71.

[2]钟芳军.关于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S2:

10-12.

[3]潘志红.我国现代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

河南大学,2006.

[4]张苏敏.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根本[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1:

9-11.

[5]潘汉江.创新素质培养与中学教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1.

[6]杨存礼.浅谈新型中学政治教育的素质要求[J].科技信息,2007,2:

180-181.

[7]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44-346.

[8]徐岚.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D].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200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