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朗诵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1915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朗诵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歌朗诵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朗诵教案.docx

《诗歌朗诵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朗诵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朗诵教案.docx

诗歌朗诵教案

艮山口小学朗诵组教案

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讨论交流为主,多媒体教学,配以幻灯片,背景音乐等。

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

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

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

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

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

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活动:

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3.组织班级交流。

1)学生活动:

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

三、重放配乐朗诵,学生比照自己,有感情地跟读。

1)跟读。

2)教师小结:

诗歌是激情的产物,不是带着强烈感情的人是朗读不好诗歌的。

要有感情地朗读好诗歌,我们必须做到以下两点:

正确理解诗歌主题,深入体会诗人情感;采取多种朗读手段,充分调动自身激情。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四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

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教学后记: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前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重点:

1、学习诗歌朗读的节奏,朗读与背诵这首诗。

2、体味分析这首诗的意蕴,体会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诗人豁达的心胸和对友情的珍惜。

教学方法:

导读讨论

教学手段:

录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学生自由说出学过的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诗,教师做简要总结:

我国古代描写很多写朋友之间亲密友情的诗歌,而且非常优秀,至今仍然是人们交友的一笔宝贵财富。

今天先来学习一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简要介绍王勃,侧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抽三个学生试读,教师纠正(注意节奏)后学生自读三分钟准备背诵。

3.抽查背诵三人后齐背。

4、理解诗意: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抽样回答:

A、根据注释试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

(豁达)

C、谈谈你对"海内存知巳,天涯若比邻"两句的体会。

(友情)

5、自由发言:

学过本诗后你有何感受?

(根据学生情况,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进行一下说话训练。

6.小结节奏和押韵。

7.齐背一次结束本诗。

三、配乐朗诵。

1、配乐师范读。

2、指生配乐朗诵。

3、集体配乐朗诵。

四、本课总结:

以诵读为主,通过反复的朗读和背诵,来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为了训练优生的赏析能力,同时训练说话能力,也安排了对诗的感受的分析。

  

教学后记:

 

三、《我爱你,妈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且会背诵诗歌。

2、理解重点词句,感悟文章内容。

3、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如:

看拼音识字、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猜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齐读、师生互读、配乐读等形式让学生感情读诗歌;通过感情朗读、抓重点词句、续写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过程:

一、介绍生活中妈妈关爱我的小事。

  在本节课之前,我已经安排学生门搜集回忆妈妈在生活中关爱我的小事,所以在本接课开始,我先让学生在组内,班上介绍妈妈关爱我的事情。

(这样,用学生所熟知的事情来引入本课的学习,就一下子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见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感悟文章的内容,为下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下了铺垫。

二、初读诗歌。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随文识字。

3、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4、小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朗读情况。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诗歌,其他学生边读边想这篇诗歌主要讲什么?

 2、自己读,再思考这个问题。

四、配乐诗朗诵。

1、师配乐范读。

教学后记: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读。

四、《元日》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过年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

2、朗读诗歌,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自学提出疑问通过各种方式的以读悟情。

2、指导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1、春节的传说故事2、各地过年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你喜欢过年吗?

我国传统的过年是哪一天呢?

你想知道年是怎么来的,过年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吗?

2、阅读《过年的来历》

3、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过年的来历。

4、你觉得过年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5、学生交流。

6、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很注重过年。

这节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安石所写的七言绝句《元日》,看看古人是怎样过年的。

二、自学古诗

1、回忆学法:

我们要学会一首古诗你有什么基本办法呢?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理解意思——展开想象)

2、你们有信心读准、读懂古诗吗?

三、学习古诗,交流。

1、你读准了吗?

2、你知道古人怎样过春节的吗?

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呢?

燃爆竹饮屠苏迎红日换新符

3、要读懂古诗还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4、你还有什么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吗?

告诉大家,让大家帮帮你。

5、在大家的帮助之下,是不是都理解了古诗了呢?

请你试着把古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自己说——指名说

6、理解古诗可以把用在两部分间加上自己的话。

使意思表达更通顺。

闭眼听老师范读,在头脑中想象,你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7、小结:

多喜庆,多热闹呀。

能把这首古诗的热闹和喜庆通过读表现出来吗?

如果你觉得读不足以把热闹和喜庆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

自己读——指名读——全班读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教学后记: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五、《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诵读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的文学长河中,有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唐诗。

有成就的诗人更是数不胜数,孟浩然就是其中的一个。

以前,学过几首孟浩然的诗,谁来背一下?

  2、学生背诵《春晓》、《宿建德江》。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浩然的另一首诗《过故人庄》

二、学文

 1、请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

    请学生朗读,明确要求。

 2、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交流

 

(1)指名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的事。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4)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教学后记: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六、《妈妈的爱》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妈妈的爱》这首诗,那妈妈的爱到底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二、合作探究,深入学诗。

 1、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

通过读诗歌,你懂得了什么?

并划出有关词句,不懂的地方用问号做上标记。

(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

2、让学生读后把自己读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不懂的问题小组内的同学帮助解决。

都不能解决的在全班交流,讨论完成。

(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见解的机会,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3、教师深入到各小组巡视指导。

4、集体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集体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作相机的引导,重点抓住五个来体会“妈妈的爱。

5、质疑,集体交流解决。

 学生把在小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班上共同解决。

教师随机引导。

6、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全会到了妈妈不仅关爱我们身体的冷暖,更关心着我们思想上的成长与进步。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

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这种深厚的感情来试着读一下这首儿歌。

三、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教学后记你: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七、《望洞庭》

刘禹锡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二、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

河南洛阳人。

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

  全诗大意: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三、感悟诗境。

  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

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反馈:

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5、教师追问:

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

  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

  1、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高低起伏。

  2、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

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结构。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教学后记:

 

八、《少年行》

王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描绘的火热劳动场景及对劳动者不辞辛苦的赞美。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少年行》。

王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

(1)想要学好古诗,必须先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2)点名读,教师指导。

(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语气。

(4)再指名读,齐读。

2.理解古诗:

一二句“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新丰的美酒一斗值十千钱,咸阳游历四方的少年游历很多年。

①新丰:

在今陕西临潼(tóng)县西北,是出产美酒的地方。

斗(dǒu)十千:

一斗酒值十千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形容酒的名贵。

斗是古代的盛酒器,后来成为容量单位。

②咸阳:

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游侠(xiá):

游历四方的使客。

少:

读shǎo。

三四句“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与君相遇意见如故,愿与君喝一杯。

将马栓在酒楼边上的柳树下。

③意气:

指两人之间感情投合。

④系(xì)马:

拴马。

三、背诵古诗。

同桌合作背诵古诗。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教学后记: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九、《出塞》

王昌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之后,谈谈对题目的理解。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

1、师创设情景:

(音乐起)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

 

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五、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教学后记:

 

十、《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能通过朗读、绘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以前学过李白的诗吗?

谁来给大家背一首呢?

(如:

《静夜思》等)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

  2、解题:

    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可以根据课本上的注释或课外资料来理解)

    敬亭山:

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

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

诗人独自一人坐敬亭山上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呢?

让我们读读古诗。

    生齐读──抽生读──再齐读(把古诗读正确、流利,并在读中感知古诗大意。

) 

三、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

常说“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介绍写作背景。

学生结合背景资料理解:

  (为以后学生学习利用背景资料理解课文埋下伏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教学后记:

 

十一、《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范成大极其“田园诗”与前朝的田园诗的异同。

2、进一步了解朗读诗歌的技巧,通过朗读和语言的品位欣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学生的古代诗歌的阅读鉴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

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

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

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

(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

(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教学后记:

 

十二、《夏日绝句》

李清照

教学目标:

  

1、培养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2、了解诗词大意,能有感情朗诵诗词,背诵诗词。

  

3、培养学生的爱国激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介绍作者背景。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一首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赞叹项羽是个英雄,宁死也不愿苟且偷生。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作者背景: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

早期词风清丽婉约。

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慷慨悲愤之情。

   

 二、赏析《夏日绝句》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

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三、诵读古诗。

  

1、小组交换赏析,组长记录学生的赏析或评价,大家动手把有价值的见解综合成一篇赏析文章。

  

2、全班交流。

    

3、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句?

为什么?

  

四、配乐朗诵诗歌。

1、师配乐范读。

2、指生配乐读。

3、配乐师生齐诵。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