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867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重点1 泌尿系统学习资料.docx

内科学重点1泌尿系统学习资料

 

内科学重点1泌尿系统

总论

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掌握常见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熟悉肾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及熟悉防治原则。

一.肾脏的主要结构

1.肾单位:

1.1肾小体

1.1.1肾小球:

毛细血管壁由血管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构成

(1)内皮细胞:

抗凝、抗血栓、合成基底膜和血管活性物质

(2)基底膜:

带有负电荷,维持正常结构,固定邻近细胞和构成滤过屏障

(3)脏层上皮细胞:

防止中、大分子量蛋白质漏出

(4)系膜组织:

毛细血管间,支撑、修补、调节、清洁作用

1.1.2肾小囊

1.2肾小管:

近端小管、细段、远端小管和连接小管

2.肾小球旁器

3.肾间质

4.血管和神经

二.肾脏的功能

1.滤过:

GFR:

肾小球滤过率

2.重吸收和分泌

(1)重吸收:

主要在近端小管

(2)渗透压梯度形成:

主要靠髓袢和髓质

(3)调节终尿成分:

远端小管尤其连接小管(醛固酮作用于此)

3.内分泌

(1)血管活性肽:

调节肾的血流动力学和水盐代谢,包括肾素、血管紧张素、前列腺素、激肽等

(2)非血管活性物质:

1,25-(OH)2D3和EPO

三.检查手段

1.尿检

1.1蛋白尿:

每日>150mg或者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试验阳性(微量蛋白尿30-300mg)

1.1.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

如剧烈运动,一过性,不超过(+)

(2)体位性:

多见于成长期青少年(<1g/d)

1.1.2肾小球性蛋白尿

(1)选择性蛋白尿:

以白蛋白为主的中小分子蛋白,肾小球滤过膜受损,滤出超过小管吸收,病变较轻。

(2)非选择性蛋白尿:

病变加重,排泄如IgG等大分子蛋白

1.1.3肾小管性蛋白尿:

β微球蛋白和溶菌酶等微小蛋白,重吸收障碍。

1.1.4溢出性蛋白尿:

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大量溶解,多发骨髓瘤轻链蛋白等大量滤出超过重吸收阈值。

1.2血尿

(1)镜下血尿:

每HP>3

(2)肉眼血尿:

1ml血/1L尿,外观洗肉水样,血样或者酱油样

1.3管型尿:

蛋白质或细胞成分在小管内凝固

1.4白细胞尿:

>5/hp白细胞

1.5脓尿:

就是白细胞尿

1.6菌尿:

培养菌落计数>10^5/ml

2.滤过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GFR正常值100±10ml/(min·1.73m2)

3.影像学检查

4.肾活检

四.常见肾病

1.肾病综合征:

各种原因所致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和高脂血症

2.肾炎综合征:

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表现

3.无症状性尿检异常;轻中度蛋白尿和血尿,不伴水肿和高血压,多种原发肾小球疾病和肾小管-间质疾病

4.急性肾衰竭综合征(acutekidneyinjury):

各种原因,48h内血肌酐升高>26.4μmol/l或者较基础值升高>50%或者尿量<0.5ml/(kg·h),持续超过6h。

急性肾衰是AKI的严重阶段

5.慢性肾衰竭综合征(chronickidneydisease):

肾小球滤过率<60超过三个月。

临床表现主要是消化道症状、心血管症状以及贫血、骨病等

五.诊断:

病因、病理、功能和并发症

六.防治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去除诱因,避免肾毒性药物,健康生活和合理饮食

2.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

(1)免疫原因:

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

(2)非免疫因素:

RAAS系统阻滞剂

3.合并症和并发症治疗

4.肾脏替代治疗

4.1透析

(1)腹膜透析

(2)血液透析

4.2肾移植

5.中西医结合

肾小球病

掌握肾小球病分类:

现行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及病理分类。

掌握原发性肾小球病的发病机理。

掌握急性、慢性和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理和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掌握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分类、临床表现和诊治原则。

熟悉急进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五种主要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

熟悉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了解肾小管疾病分类和间质性肾炎病因.

一、分类

(一)临床分类: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型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症状性血尿和蛋白尿、肾病综合征

(二)病理分类:

轻微肾小球病变、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病变、弥漫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增生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型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

二、发病机制(免疫为始,炎症介质进展,其他为辅)

(一)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

(1)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CIC):

系膜区和内皮下

(2)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GBM上皮细胞侧

(3)自身抗体:

典型的少免疫沉积型肾小球肾炎

2.细胞免疫:

亦可发挥重要作用

(二)炎症反应

三、分述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

β溶血链球菌感染后,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者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

2.病理:

(1)大体:

体积正常或增大

(2)光镜:

内皮和系膜增生为主,急性期可有炎症细胞浸润,间质浸润水肿

(3)免疫病理:

IgG和C3颗粒状,毛细血管壁、系膜区

(4)电镜:

驼峰状,肾小球上皮细胞下

3.临床表现(本病可以自己恢复)

(1)尿异常:

血尿、轻中度蛋白尿和红细胞管型

(2)水肿

(3)高血压:

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

(4)肾功能异常:

一过性

(5)充血性心衰:

急性肾炎综合症期

(6)免疫学异常:

1初期C3和总补体下降,8W内恢复正常

2抗“O”阳性

4.诊断

(1)诊断:

链球菌感染1-3w,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甚至心衰,C3总补体下降,8W恢复。

(2)鉴别诊断:

1)急性肾炎综合症起病的

1病毒感染:

通常症状较轻,不伴血清补体降低

2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常伴肾病综合征并且没有自限性

3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3正常,没有自限性,IgA可升高,进展快

2)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进展快,常短期内发展为肾衰,重症者需要肾活检

3)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

肾活检明确诊断

(3)肾活检指标:

少尿一周以上或者进行性少尿肾功异常;病程超过了两个月没有好转的;急性肾炎综合症伴有肾病综合征

5.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低盐饮食,肾功不全时考虑限制蛋白摄入量,少尿者注意水的摄入量

(2)治疗原发感染

(3)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4)透析:

少数急性肾衰者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1.病因:

多为免疫介导,少数急性发展来

2.病理特点:

(1)大体:

肾缩小,皮质薄

(2)光镜:

最终都可以发展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相应肾单位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3.临床表现:

多样性,共同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血尿

(1)早期:

非特异性表现,可无任何症状

(2)进展为肾功下降

(3)最终发展为肾衰

4.诊断:

尿检异常,伴或不伴水肿及高血压病史三个月以上,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都要考虑此病。

5.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特异性实验室检查鉴别

(2)ALPORT综合征:

青少年,可有多系统损害,家族史(XD遗传)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4)原发高血压肾损害:

现有高血压,后有肾损害,并且伴有高血压的其他并发症

(5)慢性肾盂肾炎:

有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并且有影像学检查的异常

6.治疗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限盐利尿

(2)限制食物中蛋白和磷摄入量

(3)糖皮质激素

(4)避免肾损害的因素:

感染劳累妊娠和肾毒性药物

(三)急进型肾小球肾炎

1.病理:

(1)大体:

肾脏体积可增大

(2)光镜:

大量新月体形成,早细胞晚纤维

(3)电镜:

仅II型系膜内和内皮下致密物沉积

(4)免疫:

I型IgG、C3光滑线条状沿着毛细血管壁分部;II型IgG和C3颗粒状沉积在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III型基本没有

(5)分型:

I:

抗GBM;II:

免疫复合物沉积或者原位免疫复合物沉积;III少免疫复合物

2.临床表现:

II多见,I好发中青年,II、III中老年男人

前驱感染,起病骤急以急性肾炎综合症为主,早期就少尿或者无尿,进行性恶化成尿毒症。

四、肾病综合征

(一)病因

1.原发性

(1)儿童:

微小病变性肾病

(2)青少年: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性肾病,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3)中老年:

膜性肾病

2.继发性:

呵呵

(二)分类

1.微小病变型:

(1)光镜:

小球基本正常,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

(2)免疫:

阴性

(3)高发:

儿童高发,男多

(4)电镜:

广泛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5)特点:

激素治疗有效

(6)肾病综合征,发病后可以自发缓解

2.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1)光镜:

局灶性阶段性肾小球硬化,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

(2)免疫:

IgM、C3受累节段团块状沉积

(3)电镜:

肾小球上皮足突广泛融合,基底膜塌陷,系膜基质增多,电子致密物沉积

(4)好发:

青少年男性

(5)大量蛋白尿和肾病综合征

3.膜性肾病

(1)光镜:

肾小球弥漫病变,早期嗜复红小颗粒,后面钉突形成。

(2)免疫:

IgG和C3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沉积

(3)电镜:

GBM上皮侧整齐电子致密物排列,广泛足突融合

(4)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5)起病隐匿,多镜下血尿,一般没有肉眼血尿

4.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1)光镜:

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

(2)免疫:

IGA或者IGM、igg沉积,都可以伴有C3,颗粒状

(3)电镜:

系膜区电子致密物

(4)好发于青少年,可有上感史

5.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1)光镜:

系膜细胞和机制弥漫重度增生,可以插入肾小球基底膜和内皮细胞之间,“双轨征”

(2)免疫:

IgG和C3颗粒状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沉积

(3)电镜:

系膜区和内皮下电子致密物

(4)治疗困难,几乎都有血尿

(5)青壮年男性,上感史

(三)诊断

1.是否肾病综合征

2.确认病因

3.判定有无并发症

(四)并发症

1.感染:

呼吸道、皮肤、泌尿道

2.血栓栓塞并发症:

(1)血液浓缩高脂血症

(2)白蛋白低肝脏代偿合成大量凝血蛋白

(3)血小板激活,利尿剂和糖皮质激素加重高凝

3.急性肾损伤(有效血容量不足)

4.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

(五)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给予优质蛋白0.8-1g/d,热量充足126-147kj/d·kg;水肿时低盐饮食

2.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ACEI和ARB);降脂治疗

3.抑制免疫和炎症反应

(1)糖皮质激素:

起始足量,缓慢减药,长期维持

(2)细胞毒性药物:

协同激素治疗

1环磷酰胺:

代谢产物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

骨髓移植和中毒性肝损害

(3)环孢素:

选择性抑制T细胞

(4)麦考酚吗乙酯(MMF):

抑制鸟嘌呤核苷酸经典合成途径

4.中医药治疗

5.并发症防治

五、IgA肾病

1.临床表现:

最容易产生血尿的,最常见的症状也是血尿。

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

六、间质性肾炎

1.病因:

(1)急性:

多种药物(抗生素,磺胺,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惊厥要)

(2)慢性:

中药,西药(镇痛药和环孢素A),重金属,放射线,其他

2.病理:

(1)急性:

间质水肿,弥漫淋巴单核浸润,小管上皮空泡颗粒变性。

免疫荧光多阴性

(2)慢性:

肾脏猥琐,间质大片纤维化,小管大片萎缩,小球缺血硬化

3.临床:

(1)急性:

全身过敏现象,尿化验异常(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和蛋白尿),肾功能损害

(2)慢性:

隐匿。

七、肾小管疾病分类:

1.低血钾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钙磷代谢障碍

2.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碳酸氢根离子吸收障碍

3.高血钾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AG正常高氯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尿路感染

(一)掌握尿路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根据、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传染途径、与感染有关因素,以及复发和再感染的区别。

(三)熟悉尿路感染的主要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概述

(一)病因:

最常见大肠埃希菌,而后克雷伯、变形杆菌、柠檬酸杆菌等

(二)感染途径:

1.上行感染:

大部分,从尿道上行(性生活,医源性操作,生殖器感染,尿路梗阻等)

2.血行感染:

少见,多由于慢性疾病或者免疫抑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3.直接感染:

泌尿系统周围的器官和组织感染

4.淋巴道感染:

盆腔和下腹部器官感染

(三)感染相关因素

1.机体防御功能

2.易感因素:

尿路梗阻;免疫低下;膀胱或输尿管反流;神经源性膀胱(长期尿储留);妊娠;性别和性生活;医源性;泌尿系统结构异常;遗传因素

3.细菌的致病力

二.临床表现

(一)膀胱炎

1.尿频尿急与尿痛

2.感染中毒症状(体温不超过38)

3.腹部不适

(二)肾盂肾炎

1.急性

(1)感染与中毒症状:

通常弛张热超过38,寒战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

(2)泌尿系统:

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下腹部痛腰痛等

(3)体格检查:

除了发热、心动过速和全身肌肉压痛外,可有肋脊角压痛或输尿管压痛,肾区叩击痛

2.慢性:

复杂,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

可转为慢性肾衰或者急性发作

(三)无症状细菌尿

长期无症状,只有培养显示尿细菌阳性

(四)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管时或拔出四十八小时之内的尿路感染

三.实验诊断根据

(一)尿检

1.白细胞排泄率:

3小时尿液,正常<2*10^5/H,>3为阳性,介于其中可疑

2.细菌学检查(清洁尿液)

(1)涂片计算十个视野细菌数,取平均值,大于一有意义

(2)细菌培养:

两次同一菌种>10^5/ml确诊,10^4-10^5可疑,以下为污染

3.硝酸盐还原实验:

过筛实验,大肠杆菌

4.常规:

尿液混浊,可有异味。

白细胞、血、蛋白(微量)。

5.其他

(三)血液检查

1.血常规:

感染血象:

白细胞升高,核左移,中性粒多,血沉快

2.肾功能:

受损时可疑滤过率下降,血肌酐增高

(四)影像学检查:

急性期不宜造影

四.鉴别诊断

1.尿道综合征:

尿检无菌

2.肾结核:

刺激征更明显,一般抗生素治疗无效,抗酸杆菌

3.慢性肾小球肾炎:

双侧,小球功能更差,明确的肾炎综合征的病史

五.诊断:

结合临床表现,尿液改变和尿液细菌学检查

定位诊断:

1.临床表现:

上全身重,下膀胱刺激征重

2.实验室检查:

(上尿路)

(1)膀胱冲洗后尿培养阳性

(2)尿沉渣白细胞管型

(3)尿NAG升高,微球蛋白升高

(4)尿渗透压降低

3.慢性肾盂肾炎:

结合影像和肾功

六.治疗

1.一般治疗:

多休息多喝水,多排尿;注意发热者补充营养,碱化尿液。

2.抗感染治疗:

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首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用的抗生素;选用肾毒性小的药物;单一药物治疗失败或者严重感染要联合用药;不同类型的感染要注意不同治疗时间

3.再发和重新感染

(1)再发:

六周后,同样的菌种

(2)重新:

治疗后症状消失,阴性,停药六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和上次不同

急性肾功能衰竭

(一)掌握其治疗原则

(二)熟悉其临床表现特征,包括非少尿型

一、概念:

多种病因导致的肾功能短时间内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1.肾前性:

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血流灌注不足:

血容量减少,有效动脉血循环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

2.肾性:

肾实质损伤

3.肾后性:

急性尿路梗阻

三、临床表现

1.起始期:

肾实质还未收到明显损伤,可没有明显的表现

2.维持期:

亦称少尿期。

患者少尿或者无尿,GFR持续低水平。

部分患者不表现为少尿,预后较好。

各系统皆可有表现:

(1)神经系统:

尿毒症脑病。

意识障碍,谵妄,昏迷,抽搐,躁动各种

(2)循环系统:

高血压和心衰。

亦可表现为心律失常

(3)消化系统:

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消化道出血。

(4)血液系统:

轻度贫血、出血倾向

(5)呼吸系统:

由于循环负荷过重导致急性肺水肿

(6)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高钾和低钠血症

3.恢复期:

亦称多尿期。

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直到完全恢复的时间短。

此期少尿病人可以表现出多尿,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以上。

持续1-3w,逐渐恢复。

四、检查

1.血液:

血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轻度贫血,血钾升高,血钠降低,PH降低

2.尿液:

可有蛋白尿,小分子为主,有管型和少量红白细胞

3.影像学:

超声可确定梗阻

4.肾穿:

排出肾前和肾后因素之后,可明确肾性AKI的原因

五、治疗

1.纠正导致急性肾衰的病因

2.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PS:

高钾血症(>6.5mmol/l)的处理

(1)葡萄糖酸钙10%10-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

(2)静脉点滴5%碳酸氢钠或者11.2%乳酸钠100-200ml

(3)50%葡萄糖溶液50-100ml加6-12u胰岛素缓慢静脉注射

(4)口服聚磺苯乙烯

(5)以上措施无效者血液透析

3.营养支持

4.防治并发症

5.肾脏替代治疗

透析指征:

(1)高血钾6.5以上

(2)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15

(3)容量负荷过重对利尿剂无效

(4)心包炎和眼中尿毒症脑病

慢性肾衰竭

(一)掌握尿毒症的临床症状,并熟悉其产生原理.

(二)掌握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尿毒症的诊断依据和治疗原则。

(三)熟悉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腹膜透析)及肾脏移植的原理、疗效和适应证。

一、概述:

1.定义:

各种原因导致的肾脏结构或功能损害,或者不明原因的GFR下降超过三个月,即为慢性肾损伤。

2.分期:

1期:

gfr≥90。

缓解症状,保护肾功

2期:

gfr60-89.延缓进展,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3a:

45-59

3b:

30-44延缓进展,评估和治疗并发症

4:

15-29重度降低综合治疗,透析前准备

5:

<15或透析如尿毒症需替代治疗

二、病因

1.病因

(1)糖尿病肾病

(2)高血压肾动脉硬化

(3)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4)肾间质疾病

(5)肾血管性疾病

(6)遗传性肾病

2.危险因素

(1)渐进发展:

高血压,高血糖,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吸烟

(2)急性加重:

1累及肾脏的疾病复发或加重

2有效血容量不足

3肾脏局部血液供应减少

4严重高血压未控制

5肾毒性药物

6泌尿系统梗阻

7其他:

如感染、高钙血症、肝衰竭心衰等

三、发病机制

1.慢性肾衰竭进展机制

(1)残余肾单位高滤过状态

(2)肾单位高代谢

(3)肾组织上皮细胞表型转化

(4)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作用

(5)其他:

如细胞凋亡和醛固酮也有一定作用

2.尿毒症症状的发生机制

(1)肾脏排泄功能障碍导致内环境紊乱

(2)尿毒症毒素毒性作用

(3)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四、临床表现

1.酸碱平衡紊乱和水电解质失衡:

(1)代谢性酸中毒:

轻中度肾衰时为肾小管性代谢性酸中毒;重度肾衰时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

(2)高钾血症

(3)低钠血症

(4)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

一般在后期才会出现

(5)高镁血症:

常为轻度,无明显症状

2.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

早期有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晚期有谵妄,昏迷等意识障碍表现。

可出现各种感觉异常,并可有肌肉兴奋性增强。

3.消化系统:

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甚至胃肠道出血

4.循环系统:

常可因为水钠储留而导致高血压,左心衰以及其他继发改变

5.呼吸系统:

因为尿毒症毒性物质可以造成肺水肿

6.血液系统:

出血倾向和贫血

7.骨骼系统:

可有肾性骨营养不良

8.代谢紊乱:

(1)糖代谢:

糖耐量减低和低血糖

(2)高脂血症:

多轻到中度高甘油三脂

(3)维生素代谢紊乱

(4)蛋白质:

常有氮质血症

五、鉴别诊断

1.肾前性氮质血症:

有效血容量补足48-72小时后即可恢复

2.急性肾损伤:

根据病史和影像学表现鉴别。

六、治疗

1.早期慢性肾脏病对策:

坚持病因治疗;避免和消除会损伤肾脏的因素;阻断或抑制肾损害的发展途径;保护健存肾单位。

2.慢性肾衰竭的药物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治疗高血压;治疗贫血;纠正低钙、高鳞和肾性骨营养不良;防止感染;控制高脂血症;其他

七、透析

1.血液透析

(1)原理:

半透膜。

(2)适应症:

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

药物或毒物中毒。

难治性充血性心衰和急性肺水肿急救。

眼中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治疗:

注意抗凝(肝素),透析充分KT/V1.2-1.4

2.腹膜透析

(1)原理:

自身腹膜作为半透膜

(2)急慢性肾衰竭;心血管状态不稳定,明显出血倾向者;血管条件不佳或其他原因不能血透

3.肾移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