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74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docx

第15讲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至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施工质量管理

本章历年考情:

本章近三年平均分值约24分,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案例题。

具体情况如下表:

章目

年度题量与分值

单选

多选

案例

合计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分值

第一章

2011

3

3

1

2

20

25

2010

0

0

2

4

12

16

2009

1

1

0

0

30

31

平均

1.33

2

20.67

24

本章重点:

1.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定

2.道路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3.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1K420080市政公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1K420081掌握质量计划编制注意事项

一、编制原则

(一)质量保证计划应由施工项目负责人主持编制,项目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施工生产负责人应按企业规定和项目分工负责编制。

二、质量保证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明确质量目标

(二)确定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

(三)质量管理措施

(四)质量控制流程

1K420082掌握质量计划实施要点

一、质量计划实施

(一)基本规定

2.项目负责人对质量控制负责,质量管理由每一道工序和各岗位的责任人负责;并按规定保存控制记录。

3.承包方对工程施工质量和质量保修工作向发包方负责。

分包工程的质量由分包方向承包方负责。

承包方对分包方的工程质量向发包方承担连带责任。

分包方应接受承包方的质量管理。

4.质量控制应实行样板制和首段验收制。

施工过程均应按要求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

隐蔽工程、指定部位和分项工程未经检验或已经检验定为不合格的,严禁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三、质量计划的验证

(一)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具有资质的质检人员进行内部质量审核,验证质量计划的实施效果,当存在问题或隐患时,应提出解决措施。

1K420083掌握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措施

一、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要求

(一)项目部进场后应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现场和周围环境调研和详勘。

(二)在调研和详勘基础上,针对工程项目不确定因素和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质量影响分析和质量风险评估。

(三)在质量影响分析和质量风险评估基础上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质量保证计划。

二、施工准备阶段质量管理内容

(二)技术管理的准备工作

1.施工合同签订后,施工项目部及时索取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指定专人管理并公布有效文件清单。

2.熟悉设计文件。

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由有关人员参加的对设计图纸的学习与审核,认真领会设计意图,掌握施工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并应形成会审记录。

3.编制能指导现场施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主要(重要)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和质量保证计划。

4.根据施工组织,分解和确定各阶段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措施。

5.确认分项、分部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与验收程序、内容及标准等。

(三)技术交底与培训

1.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方全体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

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后持证上岗。

3.对包括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特殊工种资格进行确认,无证或资格不符合者,严禁上岗。

1K420084掌握施工过程的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一、施工质量因素控制

(一)施工人员控制

(二)材料的质量控制

1.材料进场必须检验,依样品及相关检测报告进行报验,报验合格的材料方能使用。

2.材料的搬运和贮存应按搬运储存有关规定进行,并应建立台账。

3.按照有关规定,对材料、半成品、:

构件进行标识。

4.未经检验和已经检验为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构件和工程设备等,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或拒绝验收。

5.对发包方提供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工程设备和检验设备等,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和验收。

6.对承包方自行采购的物资应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证。

(监理工程师见证取样并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三)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1.应按设备进场计划进行施工设备的调配。

2.进场的施工机械应经检测合格,满足施工需要。

3.应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资格进行确认,无证或资格不符合者,严禁上岗。

4.计量人员应按规定控制计量器具的使用、保管、维修和验证,计量器具应符合有关规定。

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二)特殊过程控制

1.对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计划规定的特殊过程,应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进行控制。

2.对特殊过程的控制,除应执行一般过程控制的规定外,还应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专门的作业指导书。

3.不太成熟的工艺或缺少经验的工序应安排试验,编制成作业指导书,并进行首件(段)验收。

4.编制的作业指导书,应经项目部或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执行。

1K420090城市道路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1K420091掌握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一、石灰稳定土基层

(一)材料

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塑性指数大于4的砂性土亦可使用,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2.宜用l~3级的新石灰,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磨细生石灰,可不经消解直接使用,块灰应在使用前2~3d完成消解,未能消解的生石灰块应筛除,消解石灰的粒径不得大于10mm。

(三)施工

1.控制虚铺厚度,确保基层厚度和高程,其路拱横坡应与面层要求一致。

2.碾压时压实厚度与碾压机具相适应,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土2个百分点范围内,以满足压实度的要求。

3.严禁用薄层贴补的办法找平。

4.石灰土应湿养,养生期不宜少于7d。

养生期应封闭交通。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

(一)材料

1.应采用初凝时间应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

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贮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土的均匀系数不得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

3.粒料可选用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矸石、粒状矿渣等材料;用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用作底基层粒料最大粒径: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得超过37.5mm;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得超过53mm。

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规范要求。

碎石、砾石、煤矸石等的压碎值: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与底基层不得大于30%;其他道路基层不得大于30%,底基层不得大于35%。

4.集料中有机质含量不得超过2%;集料中硫酸盐含量不得超过0.25%。

(三)施工

1.宜采用摊铺机械摊铺,施工前应通过试验确定压实系数。

2.自拌合至摊铺完成,不得超过3h。

分层摊铺时,应在下层养护7d后,方可摊铺上层材料。

3.宜在水泥初凝时间到达前碾压成活。

4.宜采用洒水养护,保持湿润。

常温下成活后应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路面层。

三、石灰工业废渣(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也可称二灰混合料)

(一)材料

1.石灰要求同石灰稳定土。

2.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的烧失量宜小于或等于10%。

3.砂砾应经破碎、筛分,破碎砂砾中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7.5mm。

(二)拌合运输

1.宜采用强制式拌合机拌制。

2.应做延迟时间试验,确定混合料在贮存场(仓)存放时间及现场完成作业时间。

3.应采用集中拌制,运输时,应采取遮盖封闭措施防止水分损失和遗撒。

(三)施工

1.混合料在摊铺前其含水量宜为最佳含水量±2%。

摊铺中发生粗、细集料离析时,应及时翻拌。

3.应在潮湿状态下养护,养护期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少于7d。

采用洒水养护时,应及时洒水,保持混合料湿润。

4.采用喷洒沥青乳液养护时,应及时在乳液面撒嵌丁料。

5.养护期间宜封闭交通。

需通行的机动车辆应限速,严禁履带车辆通行。

四、质量检验

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质量检验项目主要有:

集料级配,混合料配合比、含水量、拌合均匀性,基层压实度、7d无侧限抗压强度等。

1K420092掌握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一、行业标准

(一)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外观质量要求是:

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掉渣、裂缝、推挤、烂边、粗细料集中等现象;用10t以上压路机碾压后,不得有明显轮迹;接缝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二)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项目:

压实度、厚度、弯沉值、平整度、宽度、中线高程、横坡、井框与路面的高差等八项。

(教材不完整,加2项:

即中线偏位、抗滑,其中压实度、厚度、弯沉是主控项目)

二、国家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

(一)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过程质量检查项目:

外观、接缝、施工温度、矿料级配、沥青用量、马歇尔试验指标、压实度等;同时还应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等外形尺寸。

(二)城镇道路沥青混合料路面竣工验收应检查项目:

面层总厚度、上面层厚度、乎整度(标准差口值)、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压实度、弯沉值等;抗滑表层还应检查构造深度、摩擦系数(摆值)等。

1K420093掌握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

本条文介绍了现浇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一、材料与配合比

(一)原材料控制

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等级宜不低于32.5级。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含化学成分、物理指标),并经复验合格,方可使用。

不同等级、厂牌、品种、出厂日期的水泥不得混存、混用。

出厂期超过三个月或受潮的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耐久、洁净的碎石、砾石、破碎砾石,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宜使用人工级配,粗集料的最大公称粒径,碎砾石不得大于26.5mm,碎石不得大于31.5mm,砾石不宜大于19.0mm;钢纤维砼粗集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9.0mm。

3。

宜采用质地坚硬、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验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

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

淡化海砂不得用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5.钢筋的品种、规格、成分,应符合设计和国家标准规定,具有生产厂的牌号、炉号,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并经复验(含见证取样)合格。

钢筋不得有锈蚀、裂纹、断伤和刻痕等缺陷。

6.传力杆(拉杆)、滑动套材质、规格应符合规定。

胀缝板宜用厚20mm,水稳定性好,具有一定柔性的板材制作,且经防腐处理。

填缝材料宜用树脂类、橡胶类、聚氯乙烯胶泥类、改性沥青类填缝材料,并宜加入耐老化剂。

(二)混凝土配合比.

1.混凝土配合比在兼顾经济性的同时应满足抗弯强度、工作性、耐久性三项技术要求。

二、拌合与运输

(二)运输

1.配备足够的运输车辆,总运力应比总拌合能力略有富余。

2.城市道路施工中,一般采用混凝土罐车运送。

3.运输车辆要防止漏浆、漏料和离析,夏季烈日、大风、雨天和低温天气远距离运输时,应遮盖混凝土,冬季要保温。

三、常规施工

(二)振实

1.宜采用专业振实设备。

2.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防止过振。

(三)做面与养护

1.混凝土板做面前,应做好清边整缝、清除粘浆、修补掉边、缺角。

2.做面时严禁洒水、撒水泥粉,抹平后沿横坡向拉毛或压槽。

3.混凝土强度完全达到设计强度时,才允许开放交通。

1K420094掌握冬、雨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雨期施工质量控制

(一)雨期施工基本要求

1.加强与气象台站联系,掌握天气预报,安排在不下雨时施工。

2.调整施工步序,集中力量分段施工。

3.做好防雨准备,在料场和搅拌站搭雨棚,或施工现场搭可移动的罩棚。

(针对水泥砼路面)

4.建立完善排水系统,防排结合;并加强巡视,发现积水、挡水处,及时疏通。

5.道路工程如有损坏,及时修复。

(二)路基施工

1.对于土路基施工,要有计划地组织快速施工,分段开挖,切忌全面开挖或挖段过长。

2.挖方地段要留好横坡,做好截水沟。

坚持当天挖完、填完、压完,不留后患。

因雨翻浆地段,要换料重做。

3.填方地段施工,应按2%~3%的横坡整平压实,以防积水。

(三)基层施工

1.对稳定类材料基层,应坚持拌多少、铺多少、压多少、完成多少。

2.下雨来不及完成时,要尽快碾压,防止雨水渗透。

3.在多雨地区,应避免在雨期进行石灰土基层施工;施工石灰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时,应采用排除表面水的措施,防止集料过分潮湿,并应保护石灰免遭雨淋。

4.雨期施工水泥稳定土,特别是水泥土基层时,应特别注意天气变化,防止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

降雨时应停止施工,已摊铺的水泥混合料应尽快碾压密实。

路拌法施工时,应排除下承层表面的水,防止集料过湿。

(四)面层施工

1.沥青面层不允许下雨时或下层潮湿时施工。

雨期应缩短施工长度,加强施工现场与沥青拌合厂联系,做到及时摊铺、及时完成碾压。

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应勤测粗细集料的含水率,适时调整加水量,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雨期作业工序要紧密衔接,及时浇筑、振动、抹面成型、养生。

二、冬期施工质量控制

(一)冬期施工基本要求

1.应尽量将土方、土基施工项目安排在上冻前完成。

2.昼夜平均气温连续lOd以上低于-3℃时即为冬期,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时,混凝土施工应按冬期规定进行。

3.在冬期施工中,既要防冻,又要快速,以保证质量。

4.准备好防冻覆盖和挡风、加热、保温等物资。

(二)路基施工

1.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方式开挖冻土,挖到设计标高立即碾压成型。

2.如当日达不到设计标高,下班前应将操作面刨松或覆盖,防止冻结。

3.室外平均气温低于-5℃时,填土高度随气温下降而减少,-5~一IO℃时,填土高度为4.5m;-11~-15℃,高度为3.5m。

4.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路基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料填筑。

次干路以下道路填土材料中冻土块最大尺寸不得大于lOOmm,冻土块含量应小于15%。

(三)基层施工

1.石灰及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粒料、钢渣)类基层,宜在临近多年平均进入冬期前30—45d停止施工,不得在冬期施工。

2.水泥稳定土(粒料)类基层,宜在进入冬期前15~30d停止施工。

当上述材料养护期进入冬期时,应在基层施工时向基层材料中掺人防冻剂。

3.级配砂石(砾石)、级配碎石施工,应根据施工环境最低温度洒布防冻剂溶液,随洒布,随碾压。

(四)沥青混凝土面层

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在低于5℃时禁止施工。

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在施工温度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粘层、透层、封层禁止施工。

2.必须进行施工时,适当提高拌合、出厂及施工温度。

运输中应覆盖保温,并应达到摊铺和碾压的温度要求。

下承层表面应干燥、清洁、无冰、雪、霜等。

施工中做好充分准备,采取“快卸、快铺、快平”和“及时碾压、及时成型”的方针。

(五)水泥混凝土面层

1.搅拌站应搭设工棚或其他挡风设备,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5℃。

2.当昼夜平均气温在5~5℃时,应将水加热至60℃后搅拌;必要时还可以加热砂、石但不应高于40℃,且不得加热水泥。

3.混凝土拌合料温度应不高于35℃。

拌合物中不得使用带有冰雪的砂、石料,可加防冻剂、早强剂,搅拌时间适当延长。

4.混凝土板弯拉强度低于1MPa或抗压强度低于5MPa时,不得受冻。

5.混凝土板浇筑前,基层应无冰冻、不积冰雪,摊铺混凝土时气温不低于5℃。

6.尽量缩短各工序时间,快速施工。

成形后,及时覆盖保温层,减缓热量损失,使混凝土的强度在其温度降到0℃前达到设计强度。

7.养护时间不少于28d。

三、高温季节施工

(一)水泥路面高温施工的规定

1.气温高于30℃,混凝土拌合物温度在30~35℃、同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应按高温施工季节的规定进行。

2。

应避开高温施工季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板。

(二)高温施工的规定

1.严控混凝土的配合比,保证其和易性,必要时可适当掺加缓凝剂,特高温时段混凝土拌合可掺加降温材料(刨冰,冰块等)。

尽量避开气温过高的时段,可选晚间施工。

2.加强拌制、运输、浇筑、做面等各工序衔接,尽量使运输和操作时间缩短。

3.加设临时罩棚,避免混凝土面板遭日晒,减少蒸发量。

及时覆盖,加强养护,多洒水,保证正常硬化过程。

1K420095熟悉压实度的检测方法与评定标准

本条文介绍了道路施工的压实度检测方法及压实质量评定标准。

一、压实度的测定

(一)路基、基层

1.环刀法

适用于细粒土及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的路基检测湿(质量)密度和压实度。

2.灌砂法.

在所测层位挖坑,利用灌砂测定体积,计算密度。

适用于土路基压实度检测;不宜用于填石路堤等大空隙材料的压实检测。

在路面工程中也适用于基层、砂石路面、沥青路面表面处置及沥青贯人式路面的压实度检测。

3.灌水法

在所测层位挖坑,利用薄塑料袋灌水测定体积,计算密度。

亦可适用于沥青路面表面处置及沥青贯人式路面的压实度检测。

4.核子密度仪检测(教材错误,应该放在路基及基层检测手段中)

检测各种土基的密实度和含水量,采用透射法测定;检测路面的密实度和含水量时采用散射法。

(二)沥青路面

1.钻芯法检测

现场钻芯取样送试验室试验。

试验室进行马歇尔击实试验。

1K420100城市桥梁工程质量检查与检验

IK420101掌握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事故预防措施

二、孔口高程及钻孔深度的误差

(一)孔口高程的误差

孔口高程的误差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地质勘探完成后场地再次回填,计算孔口高程时疏忽而引起的误差;二是由于施工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废渣的堆积,地面不断升高,孔口高程发生变化造成的误差。

其对策是认真校核原始水准点和各孔口的绝对高程,每根桩开孔前复测一次桩位孔口高程。

(二)钻孔深度的误差

有些工程在场地回填平整前就进行工程地质勘探,地面高程较低,当工程地质勘探采用相对高程时,施工应把高程换算一致,避免出现钻孔深度的误差。

另外,孔深测量应采用丈量钻杆的方法,取钻头的2/3长度处作为孔底终孔界面,不宜采用测绳测定孔深。

对于端承桩钻孔的终孔标高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为准,不宜以固定孔深的方式终孔;因此,钻孔到达桩端持力层后应及时取样鉴定,确定钻孔是否进人桩端持力层。

三、孔径误差

孔径误差主要是由于作业人员疏忽错用其他规格的钻头,或因钻头陈旧,磨损后直径偏小所致。

对于直径800—1200mm的桩,钻头直径比设计桩径小30~50mm是合理的。

每根桩孔开孔时,应验证钻头规格,实行签证手续。

四、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一)主要原因

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

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

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4.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二)控制钻孔垂直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

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

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

发现钻孔偏斜,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

5.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

五、塌孔与缩径

(一)主要原因

塌孔与缩径产生的原因基本相同,主要是地层复杂、钻进速度过快、护壁泥浆性能差、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混凝土等原因所造成。

(二)预防措施

钻(冲)孔灌注桩穿过较厚的砂层、砾石层时,成孔速度应控制在2m/h以内,泥浆性能主要控制其密度为1.3~1.4g/cm3、黏度为20~30s、含砂率≤6%,若孔内自然造浆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用加黏土粉、烧碱、木质素的方法,改善泥浆的性能,通过对泥浆的除砂处理,可控制泥浆的密度和含砂率。

没有特殊原因,钢筋骨架安装后应立即灌注混凝土。

六、桩端持力层判别错误

持力层判别是钻孔桩成败的关键,现场施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对于非岩石类持力层,判断比较容易,可根据地质资料,结合现场取样进行综合判定。

对于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或中风化岩的桩,判定岩层界面难度较大,可采用以地质资料的深度为基础,结合钻机的受力、主动钻杆的抖动情况和孔口捞样进行综合判定,必要时进行原位取芯验证。

七、孔底沉渣过厚或灌注混凝土前孔内泥浆含砂量过大

孔底沉渣过厚除清孔泥浆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外,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

要准确测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应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取孔内钻杆长度+钻头长度,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3处。

在含粗砂、砾砂和卵石的地层钻孔,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

当采用正循环清孔时,前阶段应采用高黏度浓浆清孔,并加大泥浆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

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把孔内泥浆密度降至1.1~1.2g/cm3。

清孔整个过程应专人负责孔口捞渣和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时对孔内泥浆含砂率和孔底沉渣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较多,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黏度和稠度偏小,砂粒悬浮在孔内泥浆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八、水下混凝土灌注和桩身混凝土质量问题

(一)初灌时埋管深度达不到规范要求

规范规定,灌注导管底端至孔底的距离应为0.3—0.5m,初灌时导管首次埋深应不小于1.Om。

在计算混凝土的初灌量时,除计算桩长所需的混凝土量外,还应计算导管内积存的混凝土量。

(二)灌注混凝土时堵管

1.灌注混凝土时发生堵管主要由灌注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混凝土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混凝土配制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

2.灌注导管在安装前应有专人负责检查,可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查,检查项目主要有灌注导管是否存在孔洞和裂缝、接头是否密封、厚度是否合格。

3.灌注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5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p的1.3倍。

4.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在灌浆设备的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取大值。

隔水栓应认真细致制作,其直径和椭圆度应符合使用要求,其长度应≤200mm。

5.完成第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灌注混凝土,若因故推迟灌注混凝土,应重新进行清孔。

否则,可能造成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下沉而使孔底沉渣过厚,并导致隔水栓无法正常工作而发生堵管事故。

(三)灌注砼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1.主要原因:

(1)混凝土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混凝土过早结块,当混凝土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时,结块的混凝土托起钢筋骨架;

(2)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混凝土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混凝土逐渐升高,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

(3)混凝土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太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

2.预防措施:

除认真清孔外,当灌注的混凝土面距钢筋骨架底部lm左右时,应降低灌注速度。

当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中医中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