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教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16641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基础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会计基础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会计基础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会计基础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会计基础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基础教案1.docx

《会计基础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基础教案1.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会计基础教案1.docx

会计基础教案1

第一章总论

教学目标:

1、本章主要了解会计的产生发展和会计的基本职能,

2、熟悉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掌握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其内容。

教学重点:

1、会计的概念、特点;

2、会计的职能、任务、目标。

教学难点:

1、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2、会计核算的方法;

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渊源。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三、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1、会计的产生的基本动因

 会计是经济经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而发展的。

 是人们对生产活动进行管理的客观需要

2、会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古代会计

②近代会计

③现代会计

3、我国会计发展的简况

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结绳记事”等原始计算记录的方法。

1西周时代(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

出现“会计”名词和会计机构。

《孟子正义》一书将会计解释为: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西周王朝建立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门管钱粮赋税的官员,并建立“日成”、“月要”、“岁会”等报告文书,初步具备了旬报、月报、年报等会计报表的作用。

2春秋战国时代

已经有了比较系统地反映经济出入事项的会计记录,即会计籍书、会计簿书,

会计记录有了一定的格式和固定的记录符号,即、“出”和“入”

3西汉时代

中式会计的单式记录法已经有了明显的轮廓。

西汉官厅创产的“上计簿”,确定了中式会计报告的基本形式

4唐宋两代,创建和运用“四柱结算法”: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含义相当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

四柱之间的关系:

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5明末清初,在“四柱结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龙门账”:

将全部账目划分为“进”、“缴”、“存”、“该”。

这四者分别指收入、支出、资产、负债(含业主权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进-缴=存-该。

“四脚账”:

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来账,下格记去账。

上下两格相等,这种检查账目的方法称为“天地合”

6进入20世纪西方会计传入我国

借贷记账法的产生和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方法最早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产生。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卢卡·巴其阿勒)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中系统地阐述了借贷记账法。

这种方法开始广为流传。

辛亥革命以后,我国会计学家积极引进西方会计。

⑦我国建国以来,制定了分行业的会计制度,1985年公布了《会计法》。

1993年又进行了修订。

2000年7月,对《会计法》作了全面的修改和补充。

1992年11月,我国公布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

1998年以后,又陆续公布了若干具体会计准则。

2000年12月29日我国公布了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

2006年2月我国公布了38个具体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元月1日实施。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目标:

掌握会计的定义。

并了解其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

教学过程:

一、会计的含义

  通过对会计产生和发展的阐述,可以看出,会计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它为管理提供经济信息,从数量和价值两个方面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同时它还直接履行着管理的职能。

会计的基本概念可以表述为: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

1实物计量单位:

如吨、米、台、件等

2劳动计量单位:

如工时、工日等

3货币记量单位:

如人民币、美元等

2、会计对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的核算和监督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连续性:

是指会计对每笔经济业务所作的反映,必须按照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自始至终不可间断,任何单位从筹建到撤消的全过程中都不可能中断会计工作。

系统性:

就是指进行会计处理时必须采取一整套专门方法,对各种经济活动时行科学的归类、整理和记录,最后提供系统化的数据和资料。

全面性:

是指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之记录,并说明其来龙去脉,不能任意取舍,更不能遗漏。

综合性:

是指必须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对不同种类、不同名称、不同量度的物资耗费,以及再生产过程中错综复杂的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提供反映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各种总括价值指标。

3、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必须以凭证为依据。

会计对任何经济活动的记录,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会计凭证,并按有关规定对凭证进行严格的审核。

只有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进行会计工作的依据。

综上所述: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专门的方法,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核算和监督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是会计工作的主要特点。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的基本职能;

教学目标:

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和监督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的核算职能。

教学方法:

启发示、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会计的基本职能

(一)、会计职能的涵义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二)、会计的基本职能

   马克思对会计的职能所作的科学的概括是:

“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其中“过程的控制”是指监督职能,“观念总结”是指反映职能(核算职能)。

(三)核算:

1、定义:

反映职能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企业内部和外部单位及个人提供财务信息。

2、分类:

从核算的内容来看,它包括:

记账、算账、报账、用账

从核算的时间来看它包括:

事前核算、事中核算、事后核算

3、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资本、基金的增减

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其它需要办理会计核算的事项

(四)监督:

1、定义:

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对其主体的经营活动按照会计的目标进行调整,使之达到预期的目的。

2、会计监督的具体内容:

1通过会计的业务工作把好关口。

2通过财产物资管理,从中发瑞账实是否相符,在账务处理上有无弄虚作假问题

3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3、按照《会计法》规定,会计监督分为:

单位内容会计监督、国家会计监督、社会会计监督

4、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牵制

2重要事项的监督的制约

3财产清查制度

4内部审计制度

会计两个基本职能的关系:

核算是基础,监督是保证。

两者相辅相成,密切结合。

二、会计的其他职能:

预测、决策、控制、分析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的目标;会计的任务。

教学目标:

理解会计的任务和目标。

教学方法:

讲授式

教学过程:

一、会计目标

1、会计目标的含义:

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会计主要通过提供有关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来发挥其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因此会计目标决定于会计住处使用者的需要。

2、会计的总体目标:

提高经济效益

3、会计的具体目标:

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是通用需求。

《企业会计准则》提出的三大会计目标:

①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②会计信息应当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需要

③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4、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

国家,外部各单位、投资者、债权人、债务人、替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

单位内容的领导者、管理者。

二、会计的任务

1、会计任务的含义:

指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和监督所应达到的目的和要求。

2、会计任务闻决于经济管理的要求,并受会计对象特点的制约。

会计的基本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

①正确、完善、及时地记录和反映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

②维护财经纪律,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③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对象概念,分类和具体说明;

教学目标:

理解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会计对象

1、会计对象的含义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2、会计的一般对象

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3、会计的具体对象

会计的对象(资金运动)涉及面很广,必须对它进行分类,这种类别在会计上称为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有六大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其中前三者为资金的静态表现,后三者为资金的动态表现。

4、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是资金的运动方式。

资金从货币形态再会到货币形态的过程,称为资金循环;周而复始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二、资金的运动的具体内容:

工业企业是生产我销售产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物资作为其物质基础,这些财产物资的货币表现(包括货币本身)称为资金。

在工业企业存续期间,资金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形成资金运动。

其具体形式包括:

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主要有:

①接受投资的资本(股本)

②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的借款③发行债券取得的资金。

2、资金周转

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经过供、产、销三个具体过程,使资金从货币资金依次经过储备资金形态、在产品资金形态、成品资金再回复到货币资金形态的资金运动过程,称为资金循环;

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资金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3、资金退出

资金退出的主要有:

①分红及上缴国家税金是资金退出企业的主要内容。

②另外,企业归还借款、偿还其他他债务也会使资金退出企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具体的会计要素;

教学目标:

了解会计要素的定义和分类。

掌握会计具体要素中的资产和负债

教学重点、难点:

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含义

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作的分类。

又称为会计报表要素或财务报表要素。

(二)会计六大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前三者称为静态要素(资产负债表要素)

 后三者称为动态要素(利润表要素)

二、具体会计要素

(一)资产

  ①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经济利益。

②资产的分类:

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A、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

B、非流动资产是指不符合流动资产定义的资产,或者是超过一年变现、耗用的资产,通常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其他财产。

a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投资、债券投资和其他投资;b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c无形资产是指可供企业长期使用、无实物形态而有较高价值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誉等。

③资产的特征:

A、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B、 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

C、 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D、 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②负债的分类:

按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长期负债”。

  A、流动负债是指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

B、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③负债的特征

A、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时义务;

B、清偿负债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C、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教学目标:

掌握各要素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概念:

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2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A、实收资本(或股本):

实收资本是交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实收资本按照投资者的主体不同分为国家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和外商资本。

B、资本公积:

是指所有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的由全体所有者共同享有的资本,包括: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接受捐赠资产、法定资产重估增值和外币酱折算差额等。

C、盈余公积:

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将企业实现的部分利润留存于企业所形成的公积金。

D、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税后利润扣附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后的余额。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四)收入

①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以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②收入的特征:

••     收入从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     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     收入的形成总是伴随着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③收入要素的构成: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的收入。

(五)费用

①费用的概念:

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②费用的特征:

ØØ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ØØ费用的发生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

ØØ费用的发生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六)利润

利润的概念: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1、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方法;

2、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具体的七种方法;

2、理解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教学重点难点: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一、会计方法是反映和监督会计对象,完成会计任务的手段。

二、会计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三者之间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会计检查是会计核算的必要补充。

三、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经济业务进行完整、连续和系统的记录和计算,为经营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所应用的方法,一般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报表编制的分析利用等七个方面。

①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归类、反映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②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③填制会计凭证

在会计核算中要以会计凭证作为记账的依据,填制会计凭证是可以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和可靠,审查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的一种专门方法。

会计凭证是交易或事项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对每一项交易或事项填制会计凭证,并加以审核,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并明确经济责任。

④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是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记录交易或事项的一种专门方法。

⑤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一定的成本对象,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归集,以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⑥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物盘点、账面核对以及对各项往来款项进行查询、核对,以保证账账、账实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编送财务会计报告是定期总括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种专门方法。

七种会计核算方法按其运用程序来说,填制和审核凭证是首要环节,登记会计账簿是中间环节,编制报表是最终环节。

 以上各种专门方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相互联系,紧密结合的,必须一环扣紧一环,才能保证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布置作业:

1、计核算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2、什么是会计?

其特点是什么?

3、会计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4、我国会计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教学目标:

掌握并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教学重点: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教学难点:

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过程: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也称会计假设。

它是对会计领域里某些无法正面加以论证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常的情况和趋势经过逐步认识所作的合理的判断。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内容。

一、会计主体

1、定义: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

会计主体假设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一个会计主体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它独立地记录和核算企业本身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核算、反映企业投资者或者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

2、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对等的概念,一般产来法律主体必然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任何企业,不论是独资、合伙、还是合资,均为会计主体;但是只有经过法律合法注册的企业才能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企业应当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一般情况下,应当假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不考虑停业破产、清算的因素,使之对资产能够按照历史成本计价和折旧,费用能够定期进行分配,负债能够按期偿还,否则正常的核算就无法进行。

本前提的主要意义在于:

它将一系列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建立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即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上。

三、会计分期

5、企业在持续经营期间,为了定期确立收入、费用和利润,定期确立资产存量、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必须等距离地划分为一定期间,以便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和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6、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其起讫的日期按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以货币计量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统一地表现为货币运动,能全面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我国,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对于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择其中某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的

1、会计核算原则的分类

2、真实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教学目标:

掌握并理解这些原则

教学重点:

全都是重点

教学难点:

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真实性2.相关性3.可比性4.一致性5.及时性6.明晰性

(二)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7.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8.历史成本9.权责发生制10.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

(三)修订性原则

11.谨慎性12.重要性13.实质重于形式

二、介绍各个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反映完整、资料可靠。

客观性原则包括下面三层含义:

一是会计核算应当真实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是会计核算应当准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

三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应具有可验证性

(二)、相关性原则

是指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满足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即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所有者、股东等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了解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等。

(三)、可比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在掌握这一原则时,要把握住它两层含义:

一是它要求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这是形成会计资料可双性的前提;

二是要求设计的会计指标体系应当口径一致,经便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

(四)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

是指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一致性原则并不否认会计主体必要时对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作适当的变更。

如果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或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的

1、计核算原则的分类

2、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

教学目标:

掌握并理解这些原则

教学重点:

全都是重点

教学难点:

权责发生制

教学过程

一、会计核算一般原则

(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

1.真实性2.相关性3.可比性4.一致性5.及时性6.明晰性

(二)确认、计量要求的原则

7.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8.历史成本9.权责发生制10.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

(三)修订性原则

11.谨慎性12.重要性13.实质重于形式

二、具体会计原则

(五)、及时性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

因此要求:

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

二是要求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力求讲究时效,促使有效地利用会计信息。

(六)、明晰性原则

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使用者理解和利用,对于报表中难以用数字明确的问题,应当用文字加以说明。

在具体的实务工作中,坚持晰性原则要注意三方面:

一是会计记录上应当准确清晰

二是要在填写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时必须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梦,文字摘要完整;

三是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七)、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原则

是指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在同一会计期内入账。

在会计核算中坚持配比原则,使各会计期间的收入与相关的费用在同一期间内相互配合进行记录和反映,有利于正确确定和评价各期经营业绩。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按实际发生的和影响的期限来确认企业的收支和收益。

凡是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日常所说的应收应付制。

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对应的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按照货币资金的收付日期确定收入、费用归属期。

凡属本期收到的收入,都作为本期收入;凡属本期支付的费用,都作为本期费用。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中的

3、会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