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1151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docx

智拓精文高中化学实验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实验总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

(1)计算;

(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

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

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

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

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

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所用仪器:

(由步骤写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注意事项:

(1)容量瓶:

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2)常见的容量瓶:

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计算溶质质量时用500mL和250mL计算。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

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一只手的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

向沸水中滴加少量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

①先煮沸,②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离子方程式:

Fe3++3H2OFe(OH)3(胶体)+3H+

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三、焰色反应:

1、步骤:

洗—烧—蘸—烧—洗—烧“洗”用稀盐酸

2、该实验用铂丝或光洁无锈的铁丝、镍、钨丝;

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

4、Na,K的焰色:

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元素,可能有K元素。

四、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

Fe2++2OH-=Fe(OH)2↓4Fe(OH)2+O2+2H2O=4Fe(OH)3

3、注意事项:

(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

(2)胶头滴管须插入试管底部;(3)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少量煤油、苯或植物油等(以防止Fe2+被氧化);(4)实验后立即用盐酸、蒸馏水洗净滴管。

或用改进装置如右上图所示。

五、硅酸胶体的制备(了解):

1、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

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

3、化学方程式:

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强酸制弱酸)。

4、Na2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六、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

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稀硝酸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2、SO42-的检验:

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

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

七、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2、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氨气与空气对流)。

3、验满: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

明氨气已收集满;

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4、干燥方法:

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

5、装置图:

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

拓展:

浓氨水(或浓铵盐溶液)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八、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

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

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故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实验现象:

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

3、实验关键:

①氨气应充满;②烧瓶应干燥;③装置不得漏气。

4、实验拓展:

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九、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现象:

加热之后,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

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

十、铝热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

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2、实验现象:

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2Al2Fe+Al2O3

4、注意事项:

(1)要用打砂纸磨净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用两张圆形滤纸叠制均为四层,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

(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

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人受伤。

十一、中和热实验(了解):

1、概念: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意:

(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

对应的方程式:

H+(aq)+OH-(aq)=H2O(l);△H=-57.3KJ/mol[H2SO4和Ba(OH)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一样]

(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负号,说放出热量即可。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

(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OH-稍稍过量的方法。

(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因中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4)至少测6次温度。

十二、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

(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

c酸V酸=c碱V碱。

2、要求:

①准确测算的体积;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使用:

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指示剂用2~3滴;⑤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⑥滴定管必须用溶液润洗,锥形瓶不能润洗。

4、操作步骤(以0.1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①查漏、洗涤、润洗;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③滴定: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5、注意:

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十三、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

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

2NaCl+2H2O2NaOH+H2↑+Cl2↑

2、应用: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2H2O2OH-+H2↑+Cl2↑,

阴极产物是H2和NaOH,阴极被电解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

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

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离子交换膜法)

十四、电镀:

(1)电镀的原理:

与电解原理相同。

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

(2)电镀池的组成:

待镀金属制品(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

M–ne-=M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n++ne-=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

十五、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

Cu-2e-=Cu2+

阴极(纯铜):

Cu2++2e-=Cu

(2)问题的解释:

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

十六、石油的分馏:

原理:

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锥形瓶,铁架台

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十七、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1、实验步骤:

2、通常用“加NaOH水溶液,加热,加足量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

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AgNO3只能与X-产全AgX沉淀,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转变为X-,再根据AgX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稀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

十八、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制取原理:

C2H5OHCH2=CH2↑+H2O

2、液液加热型,与实验室制氯气制法相同。

3.浓硫酸的作用:

催化剂、脱水剂

4.注意事项:

①乙醇和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

3;

②向乙醇中注入浓硫酸;边慢注入,边搅拌;

③温度计水银球插到液面以下;

④反应温度要迅速升高到170℃;

⑤该实验中会产生副产物SO2,故检验乙烯时,一定先用碱液除去SO2,再通入KMnO4或溴水。

⑥混合液中要加沸石或碎瓷片,防止暴沸。

5.本反应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C2H5OHCH2=CH2↑+H2O

C2H5-OH+HO-C2H5C2H5OC2H5+H2OC+2H2SO4(浓)CO2↑+2SO2↑+2H2O

十九、乙酸乙酯的制备

注意事项:

1、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和乙酸的混合液(浓硫酸不能最先加入);2、低温加热小心均匀的进行,以防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剧烈沸腾;3、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