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469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docx

专题一产业发展研究

 

专题一:

产业发展研究

目录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2

(一)吉林市产业现状概况2

(二)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区位分析4

(三)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问题特征分析5

二、主导产业选择7

(一)区位熵分析7

(二)主导产业选择7

三、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8

(一)精细化工产业8

(二)碳纤维产业13

四、产业发展对策14

(一)精细化工产业发展方向与对策15

(二)精细化工产业发展途径16

(三)碳纤维产业发展方向与对策18

(四)碳纤维产业发展途径18

(五)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向与途径19

五、产业发展布局研究19

(一)吉林市主要工业用地布局分析19

(二)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用地布局优化22

一、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吉林市产业现状概况

吉林市作为吉林省第二大中心城市,在吉林省乃至整个东北三省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吉林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居吉林省第二位,东北地区第七位。

具体见表1-1。

表1-1吉林省各地级市经济情况

城市

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

全市

市辖区

全市

市辖区

全市

市辖区

长春市

28485627

20533771

37753

56787

15

12.37

吉林市

15004776

8316415

34583

45296

16.5

16.6

四平市

6585947

1737496

19468

24727

19.3

19.5

辽源市

3361820

2025790

27160

42416

22.8

19.17

通化市

5180017

1939646

22820

43007

15.3

10.9

白山市

3566348

1890411

27495

31865

21.5

26

松原市

9008304

3501639

31421

44324

14.01

8.37

白城市

3533626

957591

17404

18821

17.98

16.6

资料来源: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0

吉林市在东北三省这个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指数为0.301591,排名第七,排名第一位的是沈阳经济指数为0.984309,而长春的经济发展指数为0.606097排名第四位;吉林市社会发展指数为0.276723排名第六,排名第一位的是沈阳,其社会发展指数为0.999922,而长春排名第四社会发展指数为0.605615;在整个东北三省区域中,吉林市的生态发展指数为0.306352,排名第一位的是辽宁省的葫芦岛市,其生态环境发展指数是0.854938,长春则排名第17位;吉林市的经济建设指数为0.081414排名13,排名第一的沈阳则为0.994763,长春排名12位,基础设施建设指数为0.100039。

经过50年的发展,吉林市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已经成为以化工、电力、汽车等行业为主,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201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0.6亿元,增长12.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96.0亿元,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710.2亿元,增长14.4%。

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1.4:

49.3:

39.3调整为10.8:

49.8:

39.4,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1478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6263美元。

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26亿元,可比价增长14.2%。

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4.7亿元,增长23%。

工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25.4亿元,增长12.4%。

2010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4.7亿元,同比增利11.2亿元。

其中:

化工行业盈利6.3亿元,同比扭亏增盈10.8亿元;冶金行业盈利1.4亿元,同比减利2.3亿元;化纤行业亏损0.4亿元,同比减利增亏3.1亿元;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盈利6.1亿元,同比增利3.8亿元。

全市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65.1,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

总资产贡献率12.5%,增加0.1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1%,同比增长3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3.6%,下降1.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7次/年,同比增加0.4次/年;成本费用利润率2.9%,增长0.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2860元/人,同比增加47631.9元/人。

2010年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49.5亿元,同比增长37.4%;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亿元,同比增长16.4%;实际利用内资47.2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725万美元。

目前,在该区形成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中,除了吉林化纤、吉林康乃尔化工集团、吉林燃料乙醇、娃哈哈、伊利、德国巴斯夫、美国嘉吉、意大利蒙特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云集之外,尚有一批投资额度高、未来产出大、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已经启动。

表1-22010年吉林市四城区和二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单位:

指标

昌邑区

龙潭区

船营区

丰满区

高新区

经开区

地区生产总值

989066

990680

788426

1031206

720113

128.07

第一产业产值

88843

141590

73374

62971

0

11494

第二产业产值

405666

420075

322922

663527

83.47

621317

第三产业产值

494557

429015

392130

304978

44.6

87302

规模企业单位数(个)

102

88

75

124

113

71

规模工业增加值

273970

161263

212151

461200

598400

495103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2129000

2269844

1910000

1570122

1790770

1627210

全口径财政收入

115100

975319

131057

67615

184935

73634

财政支出

77510

73244

70506

69816

91138

29682

(二)

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区位分析

(1)吉林省经济区层面

图1-1吉林经开区在吉林省的区位分析

吉林经开区

吉林省地处我国边疆内陆地区,既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国家粮食主产区。

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吉林省经济发展迅速,2009年实现7278亿元,年均增速15.4%,“东北现象”得以彻底破除。

但是由于产业结构、地缘、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吉林省经济外向度偏低、城镇化动力不足、“三农”问题突出。

为此吉林省提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统筹发展,以此破解发展问题,吉林经开区作为吉林省“三化”统筹的重点项目,凭借优越的区域条件,形成立足长吉,服务全省农业产业化基地,依托哈大轴线、珲乌轴线,将吉林省东、中、西部纳入辐射范围,带动长吉一体化区域工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人口的就地转化,缓解就业压力,以此提升吉林省工业化、城镇化水平。

(2)长吉一体化经济区层面

长吉一体化区域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城市规划区和九台市、永吉县全境以及公主岭市范家屯镇。

该区的汽车产业和石化产业等传统产业基础雄厚、实力强劲,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

近些年,区域经济发展活跃,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农副产品加工、光电子、冶金、建材、中医药等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国内地位显著提升。

随着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纳入国家战略,该区作为长吉图先导区的核心腹地和引擎的地位日益显现。

目前长吉地区仍处于极化阶段,为工业化加速时期,经济规模偏小,城市职能分工明确但产业协作较少,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形成,但尚未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明晰城镇群以及完善的一体化制度安排和协调性机构与组织,城市的一体化进程仍处于市场主导的初级阶段。

因此长吉地区需要政府的前期主导,通过继续强化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大项目和赋予部分重要城市职能带动周边地区和新城的开发,以培育现状发展缓慢的周边城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形成诱导机制培育市场,进而实现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一体化进程。

吉林经开区

图1-2吉林经开区在长吉一体化区域位置

长春将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打造成为长吉图开发的核心与重点,积极对接长吉产业带的建设,使长东北其成为长吉一体化的先行先试区、三化统筹的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同时打造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空港经济区,重点突出外向型和高端型职能。

吉林市围绕长吉一体化,打造吉林北部工业新区和吉林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主要发展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等低碳和高新技术产业,积极促进化工与汽车产业衔接发展,同时重点推动吉林北部工业新城(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吉林高新北区),为全省产业发展和为长吉一体化创造的项目切入点,完善一体化的空间架构,丰富一体化产业平台,填补主城与卫星城之间的生态空白,为一体化区域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活力创新空间。

综合以上分析,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吉林省哈大发展轴与珲乌发展轴的交汇处,是吉林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重点区域,该区域北临哈尔滨经济区、南接沈阳经济区,东衔图们江国际口岸经济区,是吉林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协作的重要平台,是构建大图们江国际经济贸易区的重要节点。

吉林经开区对长吉一体化区域而言,位于长吉北部产业发展轴线上,其交通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已经使其成为长吉一体化区域内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业密集区,可以预见随着长吉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成为长吉一体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柱与平台,吉林省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问题特征分析

1、产业结构趋于重化和大型化

依据吉林市目前的产业发展基础经开区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吉林康乃尔化工集团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以吉林化纤集团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和以吉林燃料乙醇、哇哈哈集团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产业等几大支柱产业,而且各支柱产业各产业内部都有一定的产业关联度和与一定的上下游产业发展空间,这些产业对经开区的快速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析经开区产业结构可以看出,此类产业对能源、用地、资本的要求较高,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对自然环境和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产生一定影响,往往一个项目投产运营需要占地数十公顷,用电量和耗水量十分巨大,纵然吉林市各类能源储备丰富,环境承载力较强,但集中高强度的工业开发将对经开区的发展与运行产生巨大压力,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能源、交通等领域,属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产业间关联度与耦合度较低

由于东北地区远离国内主要消费市场,经济外向度不高,没有形成类似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电子、纺织等各类轻工业出工加工的外贸经济格局,因此各类工业企业主要为各门类的上游产业,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以化纤行业为例,经开区尚未建立起“化工原料—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纺织服装”的产业链条,尚未把石化、化纤和纺织服装行业核心能力和技术专长同有利于其发展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推进产业聚集和升级。

从目前中国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产业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拓展,附加值较高的电子消费品、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加工已经转移至内陆的西安、成都、郑州等具有科技发展优势和人力资本优势的中西部城市。

吉林市作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具投资潜力的城市之一,其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已经充分显现,使得经开区在区域竞争发展的格局中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因此,经开区应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将精密电子、精细化工、纺织等下游产业作为经开区产业的增长点,创造其发展环境,逐步将其培育为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3、生产服务型产业缺失

分析目前产业门类与结构可以发现,经开区作为综合性大型国家级产业开发区,产业以重工业为主,第一、第三产业微乎其微,开发区内尚未有一家可为经开区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服务型企业,在物流、资源、金融等配套服务方面尚属空白,究其原因,一是经开区属于独立于吉林市的飞地型开发区,以独立发展工业为主,相关配套服务均依托于主城区;二是经开区发展时间较短,产业间关联度不高,各大型企业均形成相对独立的小型园区,难以统一调配统筹。

纵观国内较为成熟的经济开发区如沈阳经济开发区、北京经济开发区、上海经济开发区均已摆脱了独立发展,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向具有生产服务、科技研发、现代人居的综合化新城方向发展,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吉林经开区也应未雨绸缪,重点考虑物流、科技研发、科技农业服务等具有地方特色第三产业的发展,为经开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导产业选择

(一)区位熵分析

本研究采用区位熵这一指标定量分析和选取吉林市工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产业。

所谓的“区位熵是指区域中某部门的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区域总就业人数或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同类比重之比”,它能够较有有意义地衡量某一个区域内一些产业的专业化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选取2006年和2011年《吉林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的35个工业(不包括烟草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工业),计算其相对于整个吉林省的区位熵,选取2005年和2010年吉林市区位熵均大于1的产业。

表2-1区位熵大于1的产业门类分析比较表

产业门类

2005年区位熵的数值

2009年区位熵的数值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1.189703

1.245989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2.694392

3.30166

非金属矿采选业

1.57477

2.597185

食品制造业

1.008505

1.96324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4.494297

3.976287

化学纤维制造业

4.397803

4.813099

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工业

1.807763

1.293862

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工业

2.82362

3.13134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1.06453

1.942932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1.76544

2.027397

(二)主导产业选择

吉林市的产业构成和区位熵情况基本上反映出吉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与经开区相关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均表现出较高的区位熵,说明以上产业在吉林省具有较高地位,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与其他地区同行业相比优势度较为明显,可以将其着力培育为主导产业。

吉林市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产品制造业的的区位熵均大于或接近4,远远高于其他产业,是我省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

优势产业独大,导致吉林市的产业结构固化现象有所发展。

在吉林市的工业结构内部,重型化特征非常明显,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工业等重化工业一直为吉林市的支柱产业,轻工业产值仅仅占吉林市工业总产值的26.1%。

约占吉林市工业50%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其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高技术含量的下游产品都在外地,本市几乎没有。

虽然重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规模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力,而且重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轻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有着较高贡献率,但是重化工业比重大,特别是基础原材料产品多、初级产品多的现状,也带来了工业增加值低、产品附加值低企业效益差、市场波动大的突出矛盾。

因此,发展下游产业和高端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化学工业领域内的精细化工产业,新材料工业领域内的碳纤维产业都是产业中新兴且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代表性产业。

三、特色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精细化工产业

精细化学品的概念是相对大宗化学品而言的,一般是指生产、消费的吨位比较少,品种系列多、更新换代快、加工精细、具有专用性能,且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化学品。

国外亦有把化学品分成四大类:

通用化学品,如硫酸、烧碱、烯烃、芳烃;差异性通用化学品,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等;精细化学品,如有机中间体、医药和农药原药等;专用化学品,如农药制剂、医药成药、助剂和水处理剂等。

我国和日本把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统称为精细化学品。

精细化学工业是生产精细化学品工业的统称,简称为精细化工。

1、国际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上精细化学品大体可分成45-50个门类、十几万个品种。

2003年,全世界化工产品销售额已达1.9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销售额为650亿美元,年增长率约5%;专用化学品的销售额3320亿美元,占17%,其中医药中间体在精细化工市场中占主导地位,达49%,农化化学品中间体占20%。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药工业的前景将更加光明,目前世界医药产品市场规模已超过400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

精细化工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化学工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提高精细化率。

所谓“精细化率”是指精细化工产品销售额占全部化工产品销售额的比例。

精细化率反映了一个国家化工行业或企业的化学工业的精细化水平水平。

通常,精细化率高的国家或企业,其化学工业特别是化工深加工水平也比较高,而且一般来说,这些国家、行业或企业的精细化工的发展速度高于化学工业整体的发展速度。

精细化率增长情况:

发达国家80年代为45%-55%,90年代达到55%-63%,21世纪初期将达到60%-67%。

世界精细化工最发达的要算美国、德国和日本,其产品产量分别居世界第一、二、三位。

世界精细化工主要厂家是几家有名的大化工公司,如美国杜邦公司、德国拜耳集团及日本的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等,这几家大化工公司的精细化率都超过了50%。

2003年,世界前三位的专用化学品销售额:

美国为1250-1300亿美元,欧洲为1000-1050亿美元,日本为600-650亿美元,三者总销售额占全世界专用化学品销售额的77%左右。

当前,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国际竞争日益剧烈,精细化工生产更集中、更专业化。

如:

DYSTAR垄断了纺织用染料;罗门哈斯、BASF、罗纳三家公司垄断了医药、食品和饲料等大量使用的维生素;诺华、孟山都、杜邦等垄断着农药。

世界领先精细化工企业普遍加大了产品的科研开发和应用研究力度,尤其是在生命科学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机合成,试验速度大大加快,成本降低,大大节省了开发费用。

预计未来5年,全球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市场将以年均3%-4%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以上。

发展较快的领域有:

原料药、酶制剂、特殊聚合物、纳米材料、分离膜、特种涂料、电子化学品和催化剂等,但农药、染料和纺织化学品将呈下降趋势。

2、国内精细化工发展趋势

我国精细化工经过50年的努力,已取得很大成绩。

精细化工企业总数已达11000家,总产值1200亿元。

许多精细化工产品(染料、农药等)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有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能满足国内需求。

新领域精细化工迅速发展壮大,其产值已占精细化工的一半以上。

我国精细化工率现在已接近40%。

一些门类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如染料,2004年产量已达到59.8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染料的出口量22.7万吨,也占世界第一位;农药,2003年产量达86.3万吨,居世界第二位;涂料,2003年产量为241.5万吨,居世界第二位。

我国染料生产企业现在约500多家,产品品种超过1200种,常规品种700-800种。

染料、颜料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染料和颜料出口国。

我国化学农药生产企业近2000家,其中原药生产的企业400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50家),加工和分装企业约1600家。

原药品种约250种,各类制剂1000种以上。

农药生产顺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实现持续高速增长,而且出口前景很好。

新领域精细化工已初具规模。

目前,我国已建成新领域精细化工技术开发中心10个,生产新领域精细化工的企业约4500家,年生产能力1500多万吨,产品品种11000多个,年产值1200多亿元。

3、吉林市发展精细化工产业现状及比较优势

吉林市精细化工产业与国内东部和南部相比还较落后。

吉林市是国内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化学工业基础也较好,但其加工深度、精细化率却很低;产品品种虽不少,但技术含量较低,没有形成规模;化学工业的加工深度不够,专业水平较低;投入少,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开发和创新体系;精细化工企业布局分散,没有形成产业聚集、信息和技术优势;同吉化公司相衔接的下游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力度不够,没有形成成熟的产品链;同精细化工产品相关联的下游消费企业,如:

纺织、电子、汽车等产品消化能力不够,制约了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达到一定规模的精细化工生产企业少,吉林市精细化工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中油吉林石化公司、吉化集团公司和星云工贸等几家公司。

吉林市发展精细化工产业有以下优势:

(1)原料优势

吉林市及其周边地区石油、天然气和玉米资源丰富,为我市发展石油化工、天然化工和生物化工提供了原料保证。

根据预测,石油资源量为33.46亿吨,天然气资源为3040亿立方米。

此外,吉林市油页岩资源丰富,油母页岩初步探明蕴藏量174.5吨,占全国探明储量的1/2以上,居全国第一位,目前除有少量开发利用外,绝大部尚待开发。

吉林地处我国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常年产量1800万吨左右,商品量在10万吨以上,2005年,玉米产量达2500万吨。

吉林市化工产业经过50年的发展,以“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投资建设的染料、石、化肥等项目为基础,现已形成包括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在内的产品系,成为我市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化工企业200余户,其规模企业50余户,拥有在国内同行业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型骨干企业。

吉化股份集团两大公司共有156种化工产品,主要为石油制品、基本有机原料、合成材料、精化学品等。

地方化工企业生产的产品覆盖基本有机原料、化肥、农药、涂料、染料及间体、合成材料、专用化学品、日用化学品、医药及中间体等10余个领域,共有2多种产品牌号。

全市化工产品中的ABS、乙二醇、苯胺、AES、醇醚、丁辛醇、醋酸、酐、苯乙烯、丙烯腈等多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首位。

吉林市地方利用吉化原料进行下游延伸加工的规模以上企业有24户。

由此可以看出,吉化公司产品结构的特点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比例偏高,约占60%,利用这些基本有机原料进行产品精深加工应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围绕原料优势发展下游产品精细加工的空间还很大,涉及的产品门类也很广。

(2)技术优势

石油化工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必须靠技术强力支撑。

吉化公司研究院,是中国石油集团的重点科研机构,吉林石化的科研主体。

该院下设高分子合成研究所、有机硅研究所、石油化工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所、分析测试研究所、设计所、化工科技信息所、ABS研发中心、碳纤维研究所、环境保护研究所、中试开发中心等11个科研单位。

该院曾为我国石油化工技术进步创造许多科技成果。

还有新组建的中国石油集团精细化工技术中心,是化工领域高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开发力量;中国石油集团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