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1053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 精品.docx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鲁教版高三《人文专题1区位》精品

区位专题

一基本点

(一)区位概说

1区位:

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指某地理事物的位置或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不同的主体事物其主要的区位因子是不一样的,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

就工业区位而言,由于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生产技术进步以及生产中的物耗水平和投入比例的变化,在区位选择中的原料、能源、运输等区位条件的地位相对下降,相反,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地区科技教育水平、市场、信息通达度等区位条件地位大大提高;一个地方的区位条件也是可以改变的,如政府政策的支持、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另外,一个地方的区位优势只是一种比较优势,并不是绝对性的。

2区位分析基本原则:

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即以经济效益为主(追求利润=产出-投入的最大化),兼顾社会效益(促进就业、社会进步、区域均衡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和生态效益(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甚至提高环境质量);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的原则。

抓住主要因素的原则(一般3~5点)。

3一般特点:

人类活动都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三大因素影响。

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技术条件是保障,而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差异: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动植物,因此自然条件的影响较突出。

工业的成本高,污染重,故经济因素、劳力和技术因素与环境因素更明显,自然因素影响很小。

城市是第二、三产业人口聚居地,逐渐形成和发展演化,所以适合生活、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不断变化是其特征。

交通线的建设目的性强,并要安全、省工、高效,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对线路选择的决定性更突出,同时直接受自然条件中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的制约和影响,技术的保障作用也很明显。

(二)农业区位分析

1农业:

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通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物质产品。

空间上的地域性(因地制宜)和时间上的季节性与周期性(不违农时)是其突出特点。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属静态因子(可能性),是可以加以改造和灵活利用的;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饮食偏好等)是发展变化的,因而对市场指向的现代商品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很大(决定性)。

2某种农产品的区位分析:

结合区域地理知识,从其生活习性入手,主要考虑对自然条件的要求。

【注意】粮食作物:

小麦(冬小麦、春小麦)、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

纤维类(棉花、亚麻、黄麻、桑蚕、柞蚕)、糖料类(甘蔗、甜菜)、油料类(大豆、花生、油菜)、饮料类(茶叶、咖啡、可可)、热带农产品类(天然橡胶、油棕、剑麻、金鸡纳霜等)的习性与主产区,以及水果、蔬菜、花卉、乳肉禽蛋等城郊型农业、饲养牛、羊、马、骆驼等畜牧业的区位因素。

3区域农业区位分析: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7种);中国、世界某区域农业发展区位条件,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

一般要求全面(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分析,列出主要的有利因素与限制性因素;城郊型农业区位的选择,主要考虑地价(租)与运输的影响,单位面积产值高的集约型农业接近城区,离城市越远,经营越粗放。

4农业发展新动向: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变化,农业产值结构中畜牧业比重会上升,发达国家畜牧业比重一般超过种植业。

②生产集约化:

依靠资金、技术的大量投入来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如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设施农业、节水农业、通过生物工程改良品种等③经营专门化和地域专业化:

由于交通运输和冷冻保鲜技术的发展,世界大市场正在形成,促使区域优势产品的规模化生产④生产社会化:

农工商一体化,有利于农产品深加工和保证市场销路⑤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

现代农业在获得高效高产的同时,也带来能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于对自身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关心,一种既强调水土资源的保育和生态平衡的管理,又能生产出自然安全农业品(有机、绿色食品)的有机农业应运而生。

生态农业就是有机农业在我国的一种发展形式,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方向。

生态农业的内涵是: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原则指导下,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种植业与林、牧、渔业,发展农业与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我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辛店洼的鱼塘-台田模式、北京留民营“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等。

(三)工业区位分析

1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工业生产除采掘业(必须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外,一般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小,土地和水源为一般工厂所必需。

有的工厂,对环境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如集成电路厂需要洁净的空气,酿酒厂对水质要求很高;经济因素――原料、动力、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地价、社会协作等,工厂倾向于设在成本低而收益大的地区。

不同的工业部门,主导因素不同,布局趋向也就不一样。

(见人文地理知识总结);社会因素――国家政策(促进就业、社会进步、区域均衡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等;环境因素――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污染严重的工厂,要根据风向和水流方向合理布局。

城市工业微观布局的基本原则:

主要考虑地价、交通运输条件以及对城区环境的影响,规模大、污染严重的工厂,应远离城区;规模小、几乎无污染的工厂,可以布局在城区内;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卫生防护带(绿地、大片的水面)隔离。

2工业的集聚与分散:

许多工厂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空间联系)、生产协作(生产联系、投入-产出联系)或交流信息(信息联系)而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从而形成工业地域。

集聚的好处是:

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工业分散的原因有三种情况:

①老工业区工业过度密集,地价、工资上涨,资源紧张、污染严重,促使新的工厂到其他条件较适合的地区发展②电子元器件厂(技术密集型)和电子装配厂(劳动密集型)之间,由于布局趋向不同而发生分散③跨国公司在全球寻找最优区位,复杂产品如汽车的生产,整车厂与众多的配件生产厂家形成了一个全球一体化生产网络。

3区域工业区位分析:

传统工业区――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新兴工业区――意大利型新工业区、高技术新工业区(临空型),见人文地理知识总结。

某地区工业区位分析,一般从经济地理位置、资源配置、交通条件、市场容量(人口数量、消费能力)、科技教育、劳动力价格、数量与素质、政府政策、工农业基础等方面入手,分析其突出的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从而提出合理的发展方向,具体内容见中国、世界地理知识总结。

4全球分工与产业转移:

①产品生命周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

在新产品阶段,需要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保证新产品开发)、良好的通讯接触条件(联络消费者与生产者)以及较高的消费水平(提出对新产品的需求)。

这些条件要求,使得新产品的发明和生产出现在主要发达工业国(如美国)的都市中心;在成熟产品阶段,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已经实现部分标准化,企业便会选择在他国直接投资生产。

由于在该阶段产品的市场主要在发达国家,其直接投资的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在标准化产品阶段,产品完全定型,生产技术标准化,企业会趋于把生产和装配业务转移到劳动力成本很低的发展中国家,并在这些国家进行专业化生产。

产品生产区位转移的结果,使得初始发明此产品的国家变为该产品的进口国。

②当代国际分工中,科学技术因素所起作用大大加强,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在这种分工体系中,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

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是农矿原料等初级产品的主要产地。

但不少国家在工业化道路上已有不小进展,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有较大发展。

少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已建立了一些先进技术产业部门。

③后进国家的产业发展是按“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

产业发展的次序一般是从消费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从农业到轻工业,进而到重工业的不断高级化过程;另一个是产品不断从粗制品向精制品转化,最终就使产业结构趋向多样化和高级化。

④20世纪50年代,劳动密集型工业首先从欧美转移到日本,60年代又转移到亚洲“四小龙”,80年代,随着“四小龙”产业结构升级,又向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转移,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我国,如电子装配、普通服装、包带、制伞、制鞋等。

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工业呈现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从南方向北方转移的趋势。

我国不少乡镇企业都是利用劳动密集的优势发展起来的。

另一些操作复杂的劳动密集型工业位于技术劳动力丰富的发达国家。

例如,高级手表工业在瑞士,高级时装工业在纽约、巴黎、伦敦等。

这些国家或城市并不存在工资低的优势,但由于持续创新,却保持较高的利润,经久不衰。

⑤污染工业(包括工业垃圾)的转移:

由于发达国家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各国各地区均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并开始执行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工业化刚刚起步的国家,则环境质量标准设定的较低,污染物排放成本低。

由此导致了一些发达国家的传统污染型企业为了逃避自身国家严格的环境标准,而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环境破坏。

(四)交通区位分析

1交通线的区位分析:

交通线的建设一般投资大,主要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

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2交通站点的区位分析:

①长途汽车站:

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②港口: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服务范围)、城市依托,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自然条件――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的条件、近岸水深、陆地建筑条件、水源等③航空港:

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3城市交通的规划:

①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和郊区的联系;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缓解对市中心的压力,扩大市中心区的交通容量;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的路程。

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

②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和工厂区、机关区相互接近,但商业服务区和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③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与市内道路相分离④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

(五)商业区位分析

1商业从事商品流通或提供劳务服务,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产业活动。

影响商业网点的区位因素有:

自然环境条件、交通条件、商品生产能力、腹地条件(范围、人口密度、消费水平)。

2城市商业中心的布局:

①商业街:

市场最优原则――城市几何中心处,人流、物流汇聚(CBD)就;交通最优原则――市区边缘交通干道沿线,大型超市或批发市场②商业小区:

建在居民小区内,满足居民日常所需。

(六)旅游业区位分析

1旅游活动包含三要素:

旅游者(主体)、旅游资源(客体)和旅游业(媒介)。

旅游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密切相关。

目前,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旅游业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外汇收入、满足人们的休闲求知需求以及增进理解、扩大科技文化交流等。

由于旅游业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被称为“无烟工业”,所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第三产业中处于支柱地位。

2旅游区的区位分析:

①游览价值:

旅游资源的质量(优质、独特,具备较高的审美或历史文化价值)、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②市场距离:

与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经济距离(旅行所需的时间和费用)越长,吸引的游客越少。

旅游地的最优吸引半径是有限的③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直接影响游客的数量④地区接待能力:

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关系到服务质量高低和盈利水平⑤环境承载量:

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容人量,超过环境承载量会对旅游资源和背景环境产生破坏,使旅游环境恶化,如果达不到承载量,会造成资源浪费。

(七)城市区位分析

1城市区位的宏观分析:

城市是从事第二、三产业人口的聚居地,人口高度密集,是一定等级区域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区域的缩影和焦点。

自然环境优越、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城市密集。

而城市的具体地址,易出现在一些特殊的节点位置上,如交通枢纽、港口、河口、河流汇合处、矿区附近、区域的重心位置等。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人文因素有资源、交通、政治、科技、旅游、宗教、军事等,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城市的影响不同。

2城市内部的微观布局:

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主要受经济和环境因素影响,如交通、地租(由距市中心距离和通达度决定)、河流流向(地形地势)、风向等,形成以中央商务区为核心的城市地域结构(其余的影响因素有历史、社会、行政等)。

一般而言,城市中心是中央商务区,这里交通便捷,人流汇聚。

其余的商业区则位于交通干线两侧或街道路口,有的大城市还会出现几个副中心;住宅区位于中央商务区周围,并且有明显的分化:

高级住宅区往往位于地势高、上风处、环境优美的城市外缘,接近文化区,而低级住宅区往往与工业区相连;工业区一般位于市区外缘,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还需要考虑风向和河流流向问题,但无污染的高科技工业区,可考虑接近高教园区。

(八)区域发展规划:

综合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人地关系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扬长补短――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治理、资源开发、发展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人口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建设、区域合作、对外开放。

二典型例题

1“都市农业”是一种隶属于都市、服务于都市的全功能性大农业,它在给都市提供物质食品的同时,又提供“精神食品”(观光、娱乐、休闲……)。

根据“都市农业”的特点,在“都市农业”模式的3个农业圈中,布局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农业文化园②休闲农庄③禽蛋蔬菜基地

B.①禽蛋蔬菜基地②农业文化园③休闲农庄

C.①休闲农庄②城市绿化带③农业文化园

D.①农业文化园②禽蛋蔬菜基地③休闲农庄

2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图该城市人口100万以上,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5°26′。

据此完成1—2题。

 

1)计划在①②③④待开发土地新建一些工厂,从环境效益考虑,其中不合理的工厂是()

A.①处建皮革厂B.②处建酿造厂C.③处建电视机装配厂D.④处建棉纺织厂

2)该城市郊县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方向,合理的是()

①利用当地气候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业及其相关的加工工业

②从城市近郊向外形成蔬菜(乳肉禽蛋)、小麦(棉花)等农业基地

③扩大原有工业基地的规模,大量吸收劳动力

④发展小麦、花生等加工工业或利用城市协作条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乡镇企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3读山西省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西省某些地区生产的苹果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

试对山西省发展苹果生产的条件进行评价,并简

述其意义。

(2)近年来云冈石窟有的雕像腐蚀剥落严重,试说明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试根据山西省的资源优势确定该省的经济崛起战略。

(4)针对该省存在的生态问题,应如何进行生态建设和修复?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①、②两地河流落差不可能为

A.1100米B.900米C.700米D.500米

(2)图中乙中南部地区最突出的生态问题是,简述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及改善当地生态问题的具体措施。

分析该地建立立体农业生产体系的自然、人文原因及意义。

(3)描述图乙中③—②段的河流特征。

(4)下表是重庆和长沙的气温资料,据图5分析甲、乙两地一月气温差异及原因。

地点

重庆

长沙

一月均温(℃)

7.9

4.7

(5)据图5甲分析重庆市的区位优势。

(6)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中部崛起能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证。

中部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中部地区商品粮基地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5读下面材料和地图,回答有关问题:

“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简称,是指镇江以东,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包括台州共16个城市),以约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的6%,生产出约占全国19.5%的生产总值,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2)我国长江三角洲、美国的五大湖地区、日本关西地区、德国中部及英国中部五大城市群的共同点是A.都位于沿海地区 B.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优势C.都具有相同的规模 D.都具有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

(3)从地理角度分析“长三角”崛起的原因应包括(不少于四点)

(4)在大城市的带动下,江浙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简述发展乡镇企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

(3)请分析90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

(4)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

7图8为庐山1997年旅游客源地的空间分布图(图中数字为各客源地人数占总游客数的百分比,t0为庐山所在位置)。

据此回答

图8

1)对庐山旅游消费市场空间分布特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客源数量规模大,占来庐山旅游总人数的50%

B.从t0→t1再由t1→t2,来庐山旅游的人数总体上随经济距离增加而衰减

C.庐山以东地区的客源市场范围大于庐山以西地区

D.庐山旅游消费市场均匀的分布在以1000千米为最优吸引半径的范围内

2)与黄山风景区相比较,庐山风景区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有

A.山上地域开阔且地势较平坦,夏季接待避暑疗养人员的能力大

B.“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旅游景观的知名度大

C.临长江干流、赣江和鄱阳湖,景区的水路通达度高

D.周边广泛分布花岗岩地貌和喀斯特地貌,地质地貌景观的集群度高

3)杭州某旅行社组团乘火车赴庐山旅游,所经铁路干线为

A.沪杭线B.京广线C.浙赣线D.京九线

8下图是我国某一粮食作物的时空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请判断所种粮食作物是。

(2)当前,该作物在我国集中分布在,原因是

(3)请分析该作物种植空间不断扩大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9图5中的甲和乙两图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及周边地区轮廓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区相同的大宗农产品名称。

并简述两地种植该农作物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异同点。

(2)分析乙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甲地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迅速崛起,请分析其原因。

(4)乙地区河口三角洲在开发和整治中,应如何协调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5)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

简析两海湾易发风暴潮的原因。

10下表为我国三种产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根据所学的地理原理回答:

甲产业

乙产业

丙产业

1990年主要生产省份

上海、广东、北京、天津、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2001年主要生产省份

广东、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

北京(39%)、

广东(26%)

上海(35%)、广东(28%)、江苏(20%)

1)影响甲产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材料的供应B.大量廉价的劳动力C.交通的便利程度D.市场的开放程度

2)决定乙、丙产业集中分布在京、沪、粤三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技术因素D.劳力因素

3)有关甲、乙、丙产业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产业因生产条件在地区优势方面的变化,有从沿海向内地迁移的趋势

B.乙、丙产业布局的集聚效应明显,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C.甲、乙、丙产业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D.三种产业布局的变化体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

11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分析回答:

材料一:

江苏三笑集团创建于20世纪后期,原来只是一个只有几十人的集体小厂,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牙刷行业的排头兵。

该集团为谋求更大发展,拟将企业总部迁往上海。

材料二:

三笑集团产品销售网络图和企业生产信息流程示意图(图12)

技术管理信息

售后服务

客户建议

网上查询

三笑集团

网络销售

货源信息

网上订购

(1)该企业起步于乡镇,其布局最有利的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该集团总部落户上海,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哪些有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信息通信网络的________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从图中分析,

该企业获得信息方式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对该企业的发展主

要是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__和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材料分析,该集团成为国内著名企业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5)我国入世后,对该企业的有利影响主要有哪些?

12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中工业区最有可能是

A.钢铁工业B.石油化工C.机械制造D.大型服装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上这类工业的区位指向变化是

A.指向资源区位B.指向能源区位C.指向市场和港口D.指向高速公路和航空港

1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有“世界工厂”美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

材料一:

GE(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产品流通示意图

GE公司中国企业全球市场

设计产品→按GE要求生产→中国生产电器贴上GE标签

不建工厂质优价廉GE产品保持竞争优势

材料二:

中国制造的电器及中国品牌电器占世界市场份额(见图二)

材料三:

GE公司在中国投资的两个阶段(见图三)

(1)GE公司大量在中国采购电器成品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我们电器生产企业存在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材料三的阶段Ⅱ和阶段Ⅰ比较:

对GE企业而言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而对中国企业将带来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一说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