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1050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docx

电大现代文学简答题大全

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

《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

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

(说出三位作家即可)

2.闻一多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了诗论《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

请简要说明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主要内容。

A.“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B.“绘画美”是诗的用词要做到有画面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C.“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均齐。

3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几类?

这几类诗歌创作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

A.徐志摩的诗歌在内容上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对理想的追求;二是对现实的不满;三是对爱情的歌唱。

B.这三类诗歌创作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理想的热烈追求是徐志摩诗歌的主要内容,也是他的诗魂。

C.对现实的不满是因为理想得不到实现,而对爱情的歌唱,又多半是借情诗表达自己的理想。

4.1949年以前的周作人散文创作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1918—1927年可以看作前期。

请简要说明周作人这一时期散文创作的主要特点和收获(各举一例即可)。

A.有一部分属于新文学理论建设的文章,如《人的文学》、《论小诗》、《美文》等。

B.大部分是杂文,既有批判揭露性的,也有与“现代评论派”进行交锋的,如《碰伤》、《我们的闲话(二十六)》、《拜脚商兑》、《上下身》、《“先进国之妇女”》、《奴才礼赞》、《传单抄本》等。

C.记叙抒情类的小品散文出现稍晚,彻底破除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且名篇甚多,如《故乡的野菜》、《苍蝇》、《乌篷船》、《谈酒》、《初恋》、《山中杂信》等

5、以《天狗》为例,简要说明《女神》是怎样讴歌个性解放思想的。

50--53页

6、有人说《莎菲女士的日记》预示着"新女性"自我意识的真正确立还需要经过相当漫长的路程。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其主要原因。

112页

7、在1942年以后的解放区小说中,短篇小说的创作形成了哪两种不同的类型?

它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这两种类型在50年代形成了两个什么流派?

25页最后一段

8请从文体和文体特征两个角度,简要说明鲁迅在散文创作领域举足轻重的地位。

A.从散文文体的角度来看,鲁迅既是杂文的奠基者,又是散文诗的鼻祖。

B.从文体特征的角度来看,鲁迅在“闲话体”和“独语体”这两种散文作中都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

9.田汉早期的剧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A.田汉早期的剧作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构建了“艺术家”和“漂泊者”两组形象系列。

B.田汉早期剧作中的“艺术家”大多是歌女、乐师、诗人、作家或学生、编辑、画家、演员,这既与作者熟悉的生活经历有关,更在于作者借助这些来倾注自己的理想,这些人物大都年轻、正直、善良,怀抱理想、热爱艺术、追求真诚的爱,但又孤独、受社会压迫,生活与爱情遭受磨难。

C.而另一类浪迹天涯的“漂泊者”,成为剧作探求人生的哲理与诗意的表现的载体,增添了作品感伤性的历史内涵和美学价值。

10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之蕴含何在。

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

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

强起来罢!

”的呼吁。

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

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

11.赵树理对中国传统小说的结构方式、叙述技巧、表现手法进行了扬弃和改造,创造了一种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A.在扬弃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的前提下,保留了情节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对传统小说以及说唱文学的优点进行了充分的吸收和创造性的转化,比较好地适应了广大农村民众的阅读欣赏习惯。

B.将描写情景融化在叙述故事中,在故事情节中展现人物性格,少有心理描写;叙事风格明快,简约。

C.小说的语言是在北方农民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质朴明快、简洁生动且富于幽默感。

12、   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扬骚、任均等,总会机关刊物为《新诗歌》,该会主张诗歌创作抓住现实,歌唱反帝抗日的民众的高涨情绪,提出“诗歌大众化”的口号。

1935年,基于形势,提出“国防诗歌”的口号,抗战爆发后中国诗歌会自动解散。

13、   问题小说:

从1919年下半年到1922年这段时间,文坛上出现了一股问题小说的创作热潮,以小说来讨论与解答社会与人生问题,重要作品有胡适的《一个问题》、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

四、 简答:

14、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

答:

要点:

郁达夫小说的重要特征是:

(!

)淡化情节,强烈的主观抒情,以主人公的感情起伏发展为主线,组织篇章,在叙事结构上散文化。

(2)明显的自叙传性质。

大胆的自我暴露,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小说专注于故事而忽视心灵挖掘的状况。

(3)大胆揭示病态心理,忧郁感伤的抒情格调。

小说的主人公大都是有着严重抑郁症的“零余者”,小说充满了感伤、颓废之气。

15、《骆驼祥子》的悲剧意义

答:

作品通过祥子的生活理想的破灭和美好性格丧失的悲剧的描写,揭示了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原因。

祥子的悲剧深刻说明在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处于社会底层的任何人若想逃避政治倾轧和经济掠夺的厄运,实现个人奋斗的理想都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虽然改变了谋生方式,但是他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农村小生产者的狭隘意识。

这种封闭的思想意识和盲目的个人奋斗是走不通的。

祥子的悲剧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黑暗社会中的普通遭遇。

因此,作品也揭示了下层贫民在不公道社会中的窘迫境遇,有力地控诉了那个黑暗的社会。

16、萧红小说的散文化特色

答:

要点:

(1)萧红的作品没有惯常的结构,没有贯穿始终、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带有散文式的自由、洒脱的特点。

(2)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个人生片断和一幅幅生活场景,不

着意于人物性格的刻画,而是精心选择故事片段和细节来做某些方面的突出描写

(3)注重渲染气氛和营造意境

(4)描写语言常常饱含着诗意,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三、           解释:

17、现代诗派: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20年代创作象征诗和新月诗起步的一批年轻诗人,由于艺术上纷纷成熟,先后发生了新诗创作转向走入了现代诗派的行列,现代派诗产生初期以其代表诗人戴望舒的诗艺发生变化为发生发展的标志。

1932年5月,戴望舒与施蛰存、杜衡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杂志,施蛰存在《现代》上说“现代中的诗是纯然的诗,而且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辞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实际上是现代诗派的宣言。

《现代》是现代诗派独立与成熟的园地,1937年,现代诗派进入极盛期,其诗既借鉴法国象征派诗的表现手法,也吸收古典诗词的意境,形式上主张自由诗。

代表诗人除戴望舒外,还有施蛰存、卞之琳、何其芳、废名、林庚、金克木等。

18、新感觉派小说:

这是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的小说流派,20年代末30年代初产生于上海文坛,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蛰存、穆时英、叶灵凤等,这个流派是在日本新感觉派影响下形成的,强调依靠直观来把握事物,追求新的感觉和对事物新的感受方法,大胆进行小说文体和技巧的革新,用快速节奏来表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着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的意识和无意识进行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极力捕捉新奇感觉、印象,把人的主观感受投射到对象中去。

新感觉派创办了《无轨列车》、《新文艺》等刊物。

四、           简答:

19、简述《子夜》中吴荪甫的形象及典型意义。

答:

吴荪甫是茅盾长篇小说《子夜》里的中心人物,一个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首先小说提供了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的英雄形象。

作家成功地刻画了吴荪甫不是一般的都市里的资本家,而是留过学且有一套欧洲资本主义管理方法的新型实业家。

他自信果敢、沉着干练,兼并小厂、处理益中信托公司,似乎为民族工业振兴带来了希望。

但是,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下,面临买办资本家赵伯韬的直接压迫,无论是办实业还是投机公债市场,他都屡遭失败,性格上又暴露出虚弱、悲观,乃至企图自杀等弱点。

吴荪甫再有魄力和才能,也摆脱不了当时多重社会矛盾的挟制。

这是一个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形象。

其次,吴荪甫形象的塑造充分表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身上多重的思想性格特征:

一方面具有竭力发展民族工业,对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不满的民族性,另一方面具有对工农阶级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和仇视的反动性;一方面具有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度和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具有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的凶残性。

吴荪甫的性格刻画,将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的生存、抗争予以生动地展示。

吴荪甫被买办资本家所压迫使人同情怜悯,有胆识地开创民族工业使人敬佩,但他残酷剥削压榨工人、仇视农民革命则使人憎恨。

这一形象包容了当时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特征:

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20、巴金小说创作在题材和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何鲜明特色。

答:

前期创作主要有两大题材:

一是以《灭亡》为起点的探索青年革命道路的题材;二是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题材。

在后阶段,前期的两大题材都有继续表现,但社会革命题材越来越少,而对家庭题材越来越表示关心。

人物塑造方面,前期创作多是探索革命道路,献身社会的青年英雄,他们热情、勇敢,富有反抗精神、献身精神,闪耀要着理想光彩。

后期多是没有英雄色彩的凡人小事,写普通人物的甜酸苦辣,小人物平庸、懦弱,毫无动人的灵光,他们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善良人。

21、中国现代诗歌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是什么?

答:

尽管现代新诗分明是以“白话”和“外国形式”为主要武器的,但它注定是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土壤之中。

传统诗歌的美学意境,古典诗人的审美修养,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感时忧民、愤世嫉俗的传统精神,更是在很深的层次上对现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无形的巨大影响。

所以,中国现代新诗虽然是在背叛传统中产生,而实际上是在对传统精神的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向前发展的。

22、简述早期象征派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

要点:

象征派在艺术上表现出来的鲜明特点。

第一、   用一种象征的形象和意象来表现自己微妙复杂的内心世界。

传达对外部世界的敏锐感觉和印象。

第二、   运用新奇的想象和比喻,表现微妙的情境。

由于对想象力的强调,象征诗派中经常表现出观念联络的奇特性。

即“通感”方法的运用。

第三、   依靠艺术形象的暗示来表达感觉和情调。

第四、   追求诗歌语言的省略法,也称为“经济”的观念联络。

五、           论述:

(注:

论述题参考答案只提供了主要观点,应自己结合作品实际作分析说明)

23、艾青诗歌创作有哪些特点?

答:

要点:

第一、深挚的情感。

艾青诗中的情感深沉、真挚感人,而且这情感不是他个人的。

在情感背后,我们能感到艾青博大的胸怀和人格的力量;第二、沉郁与明快的风格,抗战前的诗篇风格是沉郁的,成熟期的诗作,沉吟于与明快并存;第三、境界的广阔和意象繁复形象新鲜,蕴涵丰富;第四、强调自由诗体与诗歌语言的散文美。

24、《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各有什么样不同的描写侧重点?

答:

要点:

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全过程,都描写了农民与地主之间你死我活的阶级冲突。

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没有把这一矛盾简单化、概念化,而是着力描写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按照实际生活的状态,充分地写出了农村各阶级阶层之间相互渗透,盘根错节,微妙复杂的往来关系,依次写出了土改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

而《暴风骤雨》把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写成了唯一的矛盾,双方阵线分明,在揭露恶霸地主韩老六为非作歹罪恶累累的同时,写出了一个个渗透着农民的血与泪、仇与恨的悲惨故事,着重表现了土改斗争的尖锐性、激烈性。

在写人物方面,丁玲着重写出土改斗争中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变化的心理历程。

所以,不是简单地歌颂他们的觉醒,在写他们的斗争精神、美好品质的同时,也写出他们在斗争中的内心矛盾和顾虑,以此揭示出农民只有在斗争中不断克服自身思想上的缺点和局限,才能不断觉悟,逐渐成长。

真正翻身做主人,而周立波笔下人物形象表现出典型化、理想化的特点。

地主是典型的恶霸地主,农民英雄是理想化了的农民英雄。

如赵玉林、郭全海等。

大公无私、英勇无畏,迅速成为无产阶级战士,性格较单纯。

性格真正复杂丰满的只有老孙头。

《暴风骤雨》写出鲜明的时代气息与浓郁的地方色彩,生活场景真实生动,尤其是富于农民情趣的幽默活泼的生活细节。

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缺乏这样具体可观的场面、细节,而侧重于人物的心理刻画和复杂性格的描写。

 

25、乡土小说:

所谓“乡土小说”,是指以故乡农村或小市镇的生活为题材,着力于风土人情的描绘,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小说。

乡土小说出现在20年代中期,在鲁迅的直接影响下,加上文学研究会的理论倡导,大批来自农村乡镇的青年破土而出,如蹇先艾、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等,运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去表现乡土题材,真实地展现了农村的衰败,封建旧俗的野蛮愚昧,使中国广大农村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反映。

26、   七月派是国统区著名的文学团体,名字源自胡风在抗战时创办的《七月》杂志,在胡风的努力号召和团结下形成了以《七月》为中心的作家群,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充满探索精神和悲剧命运的进步文学流派。

主张在现实主义旗帜下反映一代人的心理状态,重视描写心理活动与冲突。

诗歌成就最为显著,代表性的诗人如艾青、田间、阿垅、鲁藜、绿原、冀汸、邹荻帆、牛汉等。

诗歌散文化特征明显,形式自由,感情丰富。

小说形象饱满,格调沉重,往往在描写现实生活苦难的同时,交织进作家雄强甚至狂燥的情感,“力压到美”大量高强度的心理描写是他们独特的艺术表现形态,主要作家有路翎、丘东平、彭柏山等。

四、             简答:

27、简述翠翠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

要点:

翠翠是沈从文理想中爱和美的化身与象征。

这是一个天真乖巧纯洁美丽的山村少女,终日与清澈透明的碧溪咀、豁达仁厚的外祖父为伴,养成了活泼机灵善良诚实的性情,她对爱情怀有美好憧憬忠贞不渝的操守。

虽然命运并未给她任何许诺,但她仍一往情深地期待着等候着,充分表现出对爱情的坚贞。

作者通过对翠翠形象的塑造,礼赞了一种最美好最纯洁高尚的人类感情,体现了他对质朴自然的人性美的热烈追求。

 

28、简述艾青诗歌的散文化的艺术追求。

答:

要点:

艾青的诗作都是自由体式。

他的自由体摒弃了早期自由诗的散文化,而追求散文美。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强调诗语言的散文美。

注意从生活中提取丰富、鲜活、变化的语言。

在成熟期的作品中,他的语言更加朴素、亲切、新鲜、干净、凝练,且富有表现力。

二是他讲究诗情内在的律动,把外在音律消融于诗的内在骨骼,把形式积淀到内容中去。

他的诗或长篇或短制,都是章无定节,节无定句,也不拘泥于音韵与顿数,但却具有内在的旋律和节奏。

如《大堰河——我的褓姆》,全诗十三节,节式有长有短,长的一节十六行,短的一节只有四行,每行字数多少不一,多者二十二字,少者每行二字。

全诗不押韵,但每一节首尾句重复,以确定情绪抒发的基调,中间几行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是长句,使情感的抒发形成一种自然起伏的节奏与旋律。

参差中保持和谐,变化中又有统一。

自由诗体在艾青手中灵活多变,走向成熟。

五、             论述:

29、结合《再别康桥》谈谈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与思想内涵。

答:

要点:

徐志摩热烈地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他那活泼潇洒个性及不羁才华和谐地统一,形成了他特有的潇洒飘逸的艺术风格。

如在《再别康桥》这首诗里,徐志摩以无限的眷恋之情,描绘了“康桥”的美丽和清幽,书写了他告别“英国梦”的无奈: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好个一往情深!

康桥的云彩也是值得招手作别的。

诗人别具才情地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诗人不无伤感的情态。

但又是那样洒脱,一种生命复归平静的淡淡喜悦与淡淡忧伤。

其次是独舒性灵,诗人执着追求“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

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契合。

在不经意之中,在灵感袭来的刹那间就抓住了契合点,常出现令人惊叹的神来之笔,情景交融,意象优美。

如诗人描绘了康桥景物的迷人,心头“荡漾”起一阵阵不可抑止的柔情,竟使诗人想化作“一条水草”,永留在他心爱的康桥。

美景与梦幻,虚实相间,空灵、轻快、清新、含蓄,情随景出,出神入化。

再次,诗有“三美”:

诗人能抓住每一首诗的特有的“诗意”,找到相应的诗律。

《再别康桥》格调轻盈柔和,一种无可奈何的梦幻般的情调。

诗行齐整,声调回环往复,语言轻倩柔美,意象明丽流转,富有音乐性与动态美。

30、结合作品,论述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

答:

要点:

鲁迅写阿Q是要画出国民的灵魂来。

阿Q是一个具体的富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住土谷祠,无固定职业,为饥寒所迫、曾参与过盗窃活动。

他的性格有不少矛盾之处,有农民式的质朴、愚蠢,但也很沾了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他常常自欺欺人,但有时也真干实做。

他曾经仇视革命,后来又拥护革命,严于“男女之大妨”,又贸然向吴妈求爱,其性格的本质特征是缺乏理性自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盲目地服膺异己的封建伦理文化,二是本能地适应异己的吃人的社会现实。

他盲目地接受“古圣贤”的道德说教,因而很正统,认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

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

对“男女之大妨”历来非常严,也跟有排斥异端的正气。

尊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圣训,他不只是盲目服膺个别的封建伦理教条,对于整个以等级制度和弱肉强食为特征的封建伦理文化,他在理性上都是认同的。

所以,赵太爷、假洋鬼子打他,他从未想到要反抗。

在审讯时,不自觉地就要跪下。

所以,直至被杀头,还不能觉悟。

阿Q适应当时社会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精神胜利法。

脱离现实,盲目自尊,敏感忌讳,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欺人,在幻觉世界中得到满足。

一贫如洗,却夸耀未曾有过的“先前阔”和不会有的“儿子阔”。

挨打后,说一声:

“儿子打老子”就心满意足的得胜走了,被王胡打了,想通过骂假洋鬼子报仇,被假洋鬼子打了,又以凌辱小尼姑出气,通过精神胜利法,暂时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革命到来时,他在“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的白日梦中,再次获得精神胜利的满足。

鲁迅以辛亥革命来描绘阿Q形象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也表明阿Q式的奴性灵魂和愚昧麻木状态是所有现代改革和革命的巨大思想障碍。

阿Q为摆脱生存环境而作出的“精神胜利”的选择,丝毫不能改变他失败屈辱的生存状态,反使他一次次屈从于现实,并堕入更加绝望的深渊。

所以,阿Q的悲剧不仅揭示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同时也揭示了人类精神的一个侧面,即人的生存困境难以摆脱。

阿Q已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精神胜利法也成为一种人类普通弱点的代表。

31、简析郁达夫小说的基本特征。

32、简析郭沫若《凤凰涅槃》的象征主题。

33、简析戴望舒《雨巷》的艺术特点。

34、《上海的狐步舞》在哪些方面借鉴了电影艺术。

四、简答题

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

《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4分)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

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

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

(说出三位作家即可)

2.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日本东北大学医学部)。

鲁迅为什么选择学医?

又为什么决定弃医从文?

A.鲁迅选择学医,因为他从阅读中得知日本维新大半

发端于西方医学,也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遇到战争则去做军医救护伤员。

B.鲁迅决定弃医从文,缘于在医学课间插播的时事01

性幻灯画片中所见:

日俄战争中,一个中国人为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同胞却麻木地充当看客。

使他认识到思想不觉醒,医好了身体又能奈何?

3.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

(4分)

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弟迁坟,为祖母送葬而遭受流言和冷眼,都是鲁迅自己的遭遇。

C.魏连殳对孩子和青年的殷切关爱和希望,也是鲁迅曾经持有的热烈心态。

(3分)

4.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验远为丰富,他对世道人心的思考,显然要老辣得多。

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接受,则加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韧度。

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

鲁迅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且出版了国人所写的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又广为涉猎世界文学,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借鉴。

(5分)             02

5.《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

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之蕴含何在。

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

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

强起来罢!

”的呼吁。

(5分)

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

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

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

(5分)

6.请说明郁达夫自己对“零余者”这个概念的理解和

他在创作“零余者”形象时所受到的外来文学的影响。

A.在散文《零余者》中,郁达夫自称其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一无所用,是“零余者”,此概念由此而得名。

B.一方面受到了俄罗斯文学中“多余的人”形象系列的影响,表现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面对社会黑暗弊端找不到改造现实的路径的痛苦;(3分)

C.另一方面受到日本的私小说的影响,注重探索 03

人物隐秘的性心理,也不回避性行为的描写。

(3分)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