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972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城子夏日有感.docx

江城子夏日有感

野菊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释

未与:

不给。

不追求被文人赏识。

糗粮:

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况:

何况,更不肯。

政:

通“正”。

缘:

因为。

《野菊》赏析:

首联,用典写野菊不与骚人作糗粮,不随流俗,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情致;颔联,写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颈联:

天晚在半山腰看到野菊,抛开一切也要采摘一枝,表现诗人对野菊由衷的喜爱之情。

尾联:

你们(野菊)应该会冷笑东篱下的它们(菊花),居然还要去讨求陶渊明的恩宠。

这是作者借野菊自示清高,超凡脱俗,孤芳自赏的一种手法。

总之,本诗托物言志,借写野菊表明自己孤芳自赏,不愿供他人观赏,不为他人嫁衣裳的清高的志趣。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

即吴淞,江名。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尾联便写夜宿枫桥,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赏析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早晨的路上,细雨潇潇,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大雁从头顶飞过,抛下几声急促的鸣叫,是啊,都已经深秋了,大雁怎会不急?

可是我,远望归家的路,却遥遥不可及。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诗人的观察由远及近,鸟儿因为船猛地退了一下而急急地躲避,鱼儿因为船桨的晃动而惊得跳散了开去。

诗人触景生情,像这样颠簸流离的旅程何时才能结束呢?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孤舟是承载着作者的所见所闻,是整首诗的线索。

今夜要在哪里投宿呢?

最佳地点当然是张继曾经投宿过的、并留下著名诗篇的枫桥了。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答案】江南水乡风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清晨的路上,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空气中有着几丝清冷,正是江南水乡黄叶翻飞的季节。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双调碧玉箫关汉卿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①飞。

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②。

恨天涯锦字③稀,梦才郎翠被知。

宽尽衣④,一搦⑤(nuó)腰肢细;痴,暗暗添憔悴。

秋景堪题⑥,红叶满山溪。

松径⑦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⑧,有白衣劝酒⑨杯。

官品极⑩,到底成何济⑾?

归,学取渊明⑿醉。

作品注释

①柳绵:

柳絮,柳花。

苏轼《蝶恋花》: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②帘外晓莺啼:

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③锦字:

用锦织成的字。

窦滔的妻子苏蕙曾织锦为回文寄给他,后因以指情书。

晁补之《回文词》:

“织成锦字纵横说,万语千言皆怨别。

”④宽尽衣:

柳永《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说因离别而相思,因相思而消瘦。

⑤一搦(nuó):

一握,极言其腰肢之细小。

《韩非子·二柄》:

“楚灵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人。

”后因以细腰形容美人。

⑥堪题:

值得写,值得描画。

⑦松径:

指隐居的园圃。

陶渊明《归去来辞》: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又《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见下句。

⑧泼醅(péi):

没有漉过的酒。

李白《襄阳歌》: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泼醅。

⑨白衣劝酒:

陶渊明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了很久,正苦无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使白衣送酒至,渊明乃就酌,烂醉而归。

白衣,给官府当差的人。

⑩官品极:

最高的官阶。

⑾成何济:

有什么益处。

济,益处。

⑿渊明:

晋陶潜的字,他是我国四、五世纪时的著名诗人。

他过不惯官场的生活,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写了一篇《归去来辞》,就挂冠而归了。

翻译:

秋景色美入诗入画,漫山遍野,山涧溪水所见都火红枫叶。

松林路偏僻宁静,十适合归隐。

大地一片金灿灿菊花,我还可以在此建屋,筑上竹篱,让菊花盘绕开放。

我想象这里的生活:

空闲时,正要端起光洁酒杯斟满家酒开怀畅饮。

会有纯朴百姓前劝酒。

官场上,官职达高了又有什么益处呢?

我决定归隐,学习陶渊明归隐田园,躬身自食、以醉解忧。

赏析

关汉卿,性格刚直不阿,不屈伏于权贵。

壮年,为了寻找生活出路,曾彷徨一段时间,寄情诗酒,消极颓废。

随着年龄的递进和现实的磨炼,终于以笔为武器,创作戏曲和散曲,揭露社会黑暗,同情下层人民。

并与艺人合作,发展戏曲与歌曲艺术。

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看到刘一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安有功的陈强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

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安心腹人物王伟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

这些黑暗现象,使关汉卿感到失望。

一反常态抒己怀

这首小令描写了秋山景色的绚丽宜人,诗人游山的待酒豪兴和由此而生的归隐之叹,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污浊现实的不满。

开篇首句,即豪情满怀,气盖全篇;一连四句,展现出秋山壮丽景色。

作者一反诗词中草木摇落,红衰翠减,肃杀凄凉的悲秋情调,而以乐观豪情去写秋景的磅礴绚丽和沛然生机。

且景中寓情:

红叶、山溪,皆林泉之士所爱,红叶可题诗,可烧火煮酒;山溪可酿酒,又可供垂钓。

苍松、黄菊,凌霜傲雪,经久不凋,象征超尘拔俗,志法行芳,而为陶潜所赞。

凡此皆为下文“学渊明醉”铺垫。

而“堪题”、“偏宜”,赞美之情亦溢于言表。

四句写得有声(溪)、有色(红、黄〕、有态(满、绕);景致描绘又极有层次:

一二句写全景,是出乎其外,三四句写局部,是入乎其内,绘出一幅绚丽多娇的秋山图。

五六句写开怀畅饮的豪兴。

值此绚丽宜人的秋景,正该让清樽斟满,开怀痛饮;难得与一伙布衣朋友相聚,正可举觞相劝。

清樽、泼醅、白衣、酒杯,这些意象,又隐含着安贫乐道,浮云富贵,笑傲王侯之意。

末尾四句一转,正面抒发不屑仕进的归隐之情:

出仕做官,纵然品级升到极限,最终能会有什么救助呢?

意即亦无济于事的。

故不如学陶渊明归隐,以醉销忧。

 

这一年的冬天,他的上司派来一名官员来视察,这位官员是一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县城的地界,就派人叫县令来拜见他。

关汉卿得到消息,虽然心里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马上动身。

不料他的秘书拦住关汉卿说:

“参见这位官员要十分注意小节,衣服要穿得整齐,态度要谦恭,不然的话,他会在上司面前说你的坏话。

一向正直清高的关汉卿长叹一声,为了一家人的饭碗,他只好忍下去。

当那位官员一走,他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下,便携夫人一起出去游玩,散散心。

那正是个金风玉露的季节,关汉卿虽然心里仍有点郁闷,但看天气大好,便载酒游山,只见漫山遍野,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状如云锦彩霞,宛如熊熊红火。

杜牧曾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的确,这火红的枫叶,比起那万紫千红的春色怕也毫不逊色罢。

那山溪的泉水,淙淙作响,清浅澄澈,倘喝上一口,定然清香扑鼻,令人心醉。

那苍劲的青松,在草木摇落中显得愈加挺拔苍翠。

漫步于苍松之下的小径上,尤觉神清气爽,高洁宜人。

再看大地,金灿灿的菊花正迎霜表露盛开,宛如团团黄金锦绣,盘绕菊园。

关汉卿不禁雅兴大起,对着夫人吟唱起陶渊明对菊花赞美的诗句:

“凌霜珍异类,卓然见高枝。

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关汉卿的夫人如痴如醉地听着丈夫在吟唱,不知丈夫的心里已慢慢起了变化。

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色彩鲜艳明丽;清浅的山溪,幽邃的松径,氛围清新秀美。

关汉卿看着远处的菊花,想起了自己最近的遭遇,低低地说:

“老婆,漫山遍野,山涧溪水中所见都是火红的枫叶,大地一片金灿灿的菊花,是多么赏心悦目啊!

”关汉卿的夫人点点头,表示同意。

关汉卿接着说:

“松林中的小路偏僻又宁静,十分适合归隐啊,我还可以在此建一间小屋,筑上竹篱,让菊花盘绕开放。

我想像陶渊明那样,让我想象在这里的生活情景,空闲时,端起光洁的酒杯斟满家常酒,开怀畅饮,酒喝完了就会有纯朴的老百姓前来劝酒。

那该是多么美好啊。

夫人现在才知道原来丈夫是想辞官回家,这可大事啊,急忙说:

“且慢啊,你归隐了,我们一家该怎么办啊?

没了收入,我们吃什么啊?

关汉卿仍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没听到夫人的声音,自顾自地说:

“官场上,官职达到最高了又有什么益处呢?

我敬佩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羡慕他有这种勇气,我决定归隐,学习他归隐田园,躬身自食,以醉解忧。

关汉卿的夫人一听就知道他又在官场上受气了,因为像这种辞职回家的话,关汉卿不知讲过多少次了,只好安慰他。

他想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却欲哭无泪,他想对着苍天大喊,却无法喊出声音,他紧闭双目,静静地坐着,但他仍是个比较理智的人,自知身处官场的黑暗,为了全家人他必须忍耐,最终他想出了一个可以自我慰籍的办法,他决定以笔为武器,创作戏曲和散曲,揭露社会的黑暗,同情下层人民。

想到这里,他仿佛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看着秋景如画,顿生灵感,欣然而叹《秋景堪题》了。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贺铸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解句:

似乎在说,什么地方飞来的白鹭哟,怎么刚呆了一会儿就走了

解说

贺铸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是孝惠后的族孙,且娶宗室之女。

但他秉性刚直,不阿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郁郁不得志。

这种秉性,这种身世际遇,使他像许多古代文人一样,建功立业的胸襟之中,常常流走着痛苦、孤寂、无奈的波澜。

这种心绪时时反映在他的词作中,《南歌子》便是一例。

此词以常见的写景起手,抒写了作者自己超脱尘世的恬淡自然的心境。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

上片描绘出一幅闲适恬淡、生机勃勃的夏日风景图。

词人独立庭院,点点疏雨在池塘中留下了微微的涟漪,轻风拂面而来。

周围树木成阴,枝头上黄鹂婉转啼鸣,一只不知从何处飞来的白鹭,落在池畔,迟迟不愿离去。

词人观疏雨、沐轻风、听黄鹂、友白鹭,怡然自得,其乐陶陶。

(2)词的下片一连写了士大夫消夏乐闲的哪四件生活琐事?

在作者笔下,这些事似乎都有一种和韵事格格不入的苦涩味,与上片大异其趣,请简要分析。

答案:

写了饮酒、下棋、睡觉、题诗四件生活琐事。

饮酒而“易醉”,下棋而敌手“难逢”,字里行间蕴含着的仍然是一种百无聊赖的心绪;夏日长长,无所事事,最适合于睡觉,作者自我解嘲;睡起题诗,则只能“自题”自赏,自取其乐。

透露着作者孤寂落寞、知音难求的情怀和无所事事、壮志难酬的痛苦。

《水调歌头·平山堂

(1)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

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

(2)。

芦叶篷舟千里,菰菜莼羹(3)一梦,无语寄归鸿。

醉眼渺河洛(4),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瞑,敛眉峰。

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5)。

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

天地一孤啸,匹马(6)又西风。

注释译文

(1)平山堂:

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2)螺红:

红色的螺杯。

(3)菰菜莼羹:

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4)河洛:

黄河与洛水之间的地区。

此处泛指沦陷于金兵之手的土地,故词人有遗恨在焉。

“夕阳”这既是诗人眼前的景象,又是南宋小王朝的象征。

“遗恨夕阳中”是一句多么沉痛、深刻的警句呵!

(5)两仙翁:

指欧阳修与苏东坡。

(6)匹马:

有作者自喻意。

原文译词

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

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

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

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

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

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

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概说

方岳,安徽祁门人。

生于南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绍定5年(1232)登进士第,做过吏部侍郎和饶、抚、袁三州知州等官。

从这首词中看,他是有收复中原之志的。

全词表现了一种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赏析

本词一开始,就展现了一幅江南的秋景: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寥寥两句,就把江南秋日雨天和晴天的特色呈现于读者眼前。

以“碧”形容秋雨,这是词人的独创,一则写出江南的秋日依然一片青绿,连下的雨都映成碧绿的颜色,二则写出秋雨过后,山色、田野都变得更绿,仿佛为碧绿的雨丝染过似的,这就自然引出“山色倚晴空”这样的晴昼景色。

南国的秋并不如北国那样凄凉萧索,但词人的愁情却弥漫在“江南江北”,这就表明他的愁不是由自然景色引起的一般性的悲秋,而是另有原因。

“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

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

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

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

这就是有点有染的写法,即先说明性质,然后再表现内容。

“芦叶蓬舟千里”三句,写词人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

“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

“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

“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

相传张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

“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

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

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

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一句,意思是醉酒后的词人双眼朦胧,河洛一带渺不可及,而遗恨于夕阳之中,这不是其字面意思,实质上它抒发的是词人为中原沦落,未能收复而遗恨。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

“苹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

“苹洲”是长满苹草的洲渚;苹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将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

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

作者遥想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黯然神伤扼腕叹息。

“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

“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

这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永恒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烈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

其情其景,是够令人感伤的。

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

念奴娇⑴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⑵,过张宽夫园待月⑶。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⑷。

客有孙彦立,善吹笛。

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⑸。

断虹霁雨⑹,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⑺。

桂影扶疏⑻,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

万里青天,姮娥何处⑼,驾此一轮玉。

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⑽?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

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

老子平生⑾,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⑿。

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⒀。

词句注释

⑵永安:

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西长江边上。

诸生:

一作“诸甥”。

此据《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一改。

⑶张宽夫:

作者友人,生平不详。

⑷金荷:

金质莲花杯。

⑸文不加点:

谓不须修改。

⑹断虹:

一部分被云所遮蔽的虹,称断虹。

⑺山染句:

谓山峰染成青黛色,如同美人的长眉毛。

⑻桂影:

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

扶疏:

繁茂纷披貌,意为枝叶繁茂。

⑼姮娥:

月中女神娥。

汉时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

一轮玉:

指圆月。

⑽醽醁(línglù):

酒名。

湖南衡阳县东二十里有酃湖,其水湛然绿色,取以酿酒,甘美,名酃渌,又名醽醁。

⑾老子:

老夫,作者自指。

⑿临风笛:

一作“临风曲”。

⒀坐来:

马上。

霜竹:

指笛子。

《乐书》“剪云梦之霜筠,法龙吟之异韵。

白话译文

雨后新晴,天边出现一道彩虹,万里秋空一片澄明。

如秀眉的山峦经过雨水的冲刷,仿佛披上了新绿的衣服。

月中的桂树还很茂密,怎么能说今夜的月色不明亮呢?

万里的晴天,嫦娥在何处?

她驾驶着这一轮圆月,在夜空驰骋。

月光寒冷,为谁照射在这坛美酒上?

一群年轻人伴我左右,在微凉的晚风中踏着幽寂的小径,走进长满林木的张家小园,畅饮欢谈。

让我们斟满手中的金荷叶杯,虽然离家万里,可是把酒畅饮的欢聚时刻实在难得。

老夫我一生漂泊,走遍大江南北,最喜欢听临风的霜笛。

孙郎听后,微微一笑,吹出了更加悠扬的笛声。

概说

此词上片写众人赏月的情景,下片抒写月下游园、欢饮和听曲之乐。

全词意气纵横,情怀激荡,于壮阔的形象中勃发出一种傲岸不羁之气,充分显示了作者不惧人生坎坷、世事艰险的旷达胸怀,反映出其宠辱不惊、坐看风云的人生态度。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早年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诗以杜甫为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论,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在宋代影响颇大。

又能词。

兼擅行书、草书,为“宋四家”之一。

著有《豫章集》《山谷集》。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⑴

其一

野水参差落涨痕⑵,疏林欹倒出霜根⑶。

扁舟一棹归何处⑷?

家在江南黄叶村。

其二

人间斤斧日创夷⑸,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⑹,何人解作挂猿枝。

词句注释

⑴李世南:

字唐臣,安肃(今河北徐水)人,工画山水。

⑵落涨痕:

涨水后水落留下的痕迹。

⑶欹倒:

倾倒。

⑷扁舟:

一本作“浩歌”。

棹:

形状如桨的划船用具。

⑸创:

砍掉。

夷:

削平。

指对于林木的伤害。

⑹成:

一本作“会”。

白话译文

其一

曲折的水岸边露出旧日水涨淹没时留下的河床痕迹,稀疏的林木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树根。

一叶扁舟飞快地划着桨,它将要飘去哪里呢?

应该是回到江南的黄叶村。

其二

人们利用斧头常年不息地砍伐山上的树木,再也难见那龙蛇般蜿蜒的百尺身姿。

如果不是这里山险滩急,少人来往,树一旦被砍,就没有人知道,这原是猿猴栖息的树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