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docx
《推荐学习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荐学习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
专题06古代诗词鉴赏
【考向解读】
从体裁上看,所选诗歌体裁以唐宋诗词为主,名家非名篇作品和非名家的名篇作品成为考查热点。
近几年虽未涉及曲的考查,但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题材上看,写景诗、咏物诗、羁旅诗、送别诗等写景抒情言志类诗歌成为命题首选和考查重点。
从涉及的考点看,近几年都直接考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形象和语言的考查往往融合在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命题热点突破一】评价诗歌思想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例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
【1】耿:
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
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
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A。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了解诗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方法技巧】提炼情感主旨“3步走”
第一步,抓住诗题,确定诗歌题材,初步感知诗歌情感。
第二步,借助描写的景物和典型的意象,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所要表现的思想情感和主旨。
【变式探究】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望江怨·送别
[清]万 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青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
[注] ①杪:
树梢。
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
请结合全词分析。
【解析】第一步,要理解词中某句话的含意,一般需要准确理解句中的关键字,理解本句的关键
【答案】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词人在友人离开后,仍立在江头痴痴远望,夕阳将落,有人催词人回家,词人却以“还有
一竿高”为由,“责怪”那人这么“早”就催他回去。
一个“怪”字将依依不舍之情推向顶峰。
全词情景交融,含蓄淡雅,不言离别,而离别之情溢于言表。
【命题热点突破二】评价作者观点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真正要求作出评价的不多,即使是涉及这一层面,其设题点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也多是开放性的题目,考生可任选一个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例2、【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第一问:
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
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1)“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
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诗句。
作者在诗题后的小序中说“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这就是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杨亲爱自己之意,盛赞晁、杨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与开头所写霸陵呵夜事形成鲜明的对照。
其中“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一语,上应“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句,表现了作者宠辱不惊、无所悔恨的坚强自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一句,借汉言宋,感慨极深沉,讽刺极强烈。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方法技巧】评价观点态度“3步走”
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
提炼观点一定要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
第二步,结合词句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原
词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来阐述理由和原因。
第三步,分析评价时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具体剖析。
【变式探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5分)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理解“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的感情,可以抓住词句中的关键词“送”
【答案】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命题热点突破三】鉴赏诗歌形象
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情感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诗歌,首先必须把握古诗歌的形象。
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主要从以下4大角度命题: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例3、【2016年高考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
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
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1分)
A.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
B.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
C.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
D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
(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5分)
【答案】
(1)D
(2)D
(3)【答案】示例:
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
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
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
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解析】
(1)本题选D项。
古诗词中的对仗,要考虑到词性、平仄等因素。
A项中“白雪”与“清江”,词性相对,颜色“白”对“清”,名词“雪”对“江”。
B项中“诸弟”对“一身”,“诸”“一”都是数字相对。
C项中“供多病”与“答圣朝”动宾结构相对。
D项中“极目”与“萧条”词性不相对。
因此选D项。
【考点定位】正确识记古诗词中的对仗知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本题选D项。
题干要求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指向明确,首先从题目“野望”思考起,A项中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
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
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
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
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
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
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
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
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方法技巧】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
试加以分析。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试加以概括(或分析)。
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
(二)技巧点拨
1.鉴赏方法
(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其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
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
(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答题步骤
步骤一:
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
步骤二: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
步骤三:
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变式探究】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5分)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
楚天阔处数峰青。
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
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 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解析】“浣溪沙·洞庭”这个题目点明这首词是一首写景词,词人围绕“洞庭湖”这一观赏点,描写
第三句描写近景,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傍晚的洞庭湖的湖面水波平静,显得如此清幽、静谧。
这样夕阳斜照中几组特定的意象——停泊在湖面上的晚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充分地展现了优美的意境,显示出作者流连自然的心态。
【答案】上片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表现出作者留恋自然的心态。
【命题热点突破四】诗歌语言题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通过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分析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
品味关键词、赏析关键句、体会语言风格和赏析诗眼。
例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2分)
骤 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据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请结合诗句简析。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骤雨景象的诗歌,前四句主要描写骤雨的状态,接下来两句交代骤雨中牧童的
【答案】“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
“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变式探究】
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3分)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注],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 “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字的妙处。
【解析】赏析某字的表达效果,首先要解读诗句的内涵。
“常”在诗中是表时间频度的副词,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寒山”“斜阳”景色的习以为常,“偏”在诗中也是副词,表现了诗人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其次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
【答案】“常”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命题热点突破五】体会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就是诗人在遣词造句、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往往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有关。
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不同作品也往往表现出不同风格。
古代诗词的语言风格是多种多样的。
例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解析】这首送别友人的词作是词人经历十年的沧桑后,抒发内心感慨之作,表达出对友人劝勉
通往神秘的“阆苑”,词人身处“滁州”遥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使得词作境界分外开阔,展示了词作的飘逸之姿。
词人以“闻说”二字引入传说,忽又以“楼高”句设想将来友人前途畅达,仕途显贵,也使得本词的语言灵动飘逸,别致脱俗。
词人在描写想象之景时,语言不假雕饰,随心所欲,挥洒自如。
【答案】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方法技巧】
(一)设问方式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词)的语言特色。
2.这首诗(词)的某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词)的风格是……,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前人对这首诗(词)的评价是……,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这首诗(词)是如何体现……风格特点的?
请简要分析。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
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豪迈雄奇、沉郁顿挫、悲壮慷慨、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等)。
步骤二:
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步骤三:
阐述诗中用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命题热点突破六】赏析诗眼
所谓“诗眼”是以人眼为喻,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词句。
具体说来,“诗眼”主要表现为三类字(词):
1.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2.最生动传神的字,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
3.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为主。
赏析“诗眼”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中未涉及考查,属于冷考点,并且和题型一、题型二有交叉之处。
此类题型多以“这首诗(词)的‘诗(词)眼’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或以“本诗某一字统摄全篇,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的方式进行考查。
例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日长简仲咸
王禹偁
日长何计到黄昏?
郡僻官闲昼掩门。
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
风飘北院花千片,月上东楼酒一樽。
不是同年来主郡,此心牢落共谁论。
[注] 本诗作于诗人因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时。
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第二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考生解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指出其诗眼,然后结合注释和全诗内容进行具体说明。
诗
【答案】诗眼是“闲”。
“闲”为一篇之眼目,“郡僻”“昼掩门”对“闲”字作了进一步渲染,后三联也均承此而来。
诗人有志改革反被诬告而获罪,被贬谪到商州,故一“闲”字,凝聚着诗人的不满和惆怅以及苦闷和孤独。
【方法技巧】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请作简要分析。
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为什么?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串全篇的?
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
5.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某句中的某个字的妙用。
6.全诗围绕某字(词)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
(二)答题步骤
步骤一:
指出该字(词)的基本含义。
步骤二:
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词)写了哪些内容。
步骤三:
考虑该字(词)对主旨的表达以及在诗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高考真题解读】
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
【1】耿:
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
【答案】
(1)A
(2)B
(3)相同点:
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
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解析】
(1)此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可根据对诗歌整体内容的感知与理解,抓住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可判断出时间的不同,因此选A。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可根据常见的诗歌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B项,“横笛”“闻声”属于听觉;“红旗”“雪”属于视觉描写,故符合题干要求,所以选B。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可根据两首诗歌的标题、诗歌注释、作者等来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①晁楚老、杨民瞻:
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诗。
(1)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2)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第一问:
霸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
第二问:
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2)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解析】
(1)“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写的是:
李广罢官闲居时,“尝夜从一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根据诗句意思归纳概括。
“桑麻杜曲”指的是杜甫《曲江三章》第三首的“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