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0431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docx

第二章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教案

第二章提高道德素质键全道德人格

教学目的:

着重帮助大学生认识道德的本质、功能及其历史发展,认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

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和历史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难点:

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什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基本原则?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问题探索:

什么是道德?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道”一般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引申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规范;“德”即得,东汉时刘熙对德的解释是“德者,得也,得事宜也。

”意思是说,“得”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合适,使自己和他人都有所得。

许慎对“德”的解释是:

“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已也。

”这也就是说,“德”就是一个人在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时,一方面能够“以善念存诸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这就是“内得于已”;另一方面,又能够“以善德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也就是“外得于人”。

这说明,一方面“德”是一种行为活动,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德”是一种得益行为,使利益有所得为德,使利益有所损为非德或缺德。

德,为力,为得,为内而行于外。

把“道德”两字连在一起用,始见于荀子《劝学》篇:

“故学至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可见,道德从它的原始规定和后来的使用来说,就包含着道德意识、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等广泛内容。

它既是一种善恶评价,又是一种行为标准。

在现代社会中,道德这个概念的科学涵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的要求表现为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二是个体的内在约束力——表现为内在个人品质(人格)规范;三是表现为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特殊方式。

我们可以给道德以定义: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意识形态,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念来维持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评价人们的行为,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道德也是人们发展自己的一种特殊力量和方式。

道德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表现为善恶对立的社会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一)道德的起源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了一个自动装置一旦侦测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马上就会有水喷向笼子而这五只猴子都会一身湿。

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当然,结果就是每只猴子都淋湿了

之後每只猴子在几次的尝试後,发现莫不如此

於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

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把其中的一只猴子释放,换进去一只新猴子A

这只猴子A看到香蕉,马上想要去拿

结果,被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一顿

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猴子A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他去拿香蕉

A尝试了几次,虽被打的满头包,依然没有拿到香蕉

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

後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释放,换上另外一只新猴子B

这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

当然,一如刚才所发生的情形,其他四只猴子海K了B一顿

特别的是,那只A猴子打的特别用力(这叫老兵欺负新兵,或是媳妇熬成婆)

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的很惨,只好作罢

後来慢慢的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

但是他们都不知道为什麽,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猴扁

这就是道德的起源

道德的起源探讨与本质把握;

1.道德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

⑴神启论(基督教):

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神的设定和上帝意志的决定。

⑵理念论(西方柏拉图、中国宋明理学):

认为道德起源于既定、至高的理念和精神,个体在于分有或者符合于既定的理念。

⑶先验论:

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天性,把道德归结于人先天具有的某种善性良知和善良意志,是人生而有之的心理品质习性,

⑷本能论:

把人类的道德说成是动物的合群感或社会本能的简单延续和复杂化;认为道德源自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情感或欲望,是本能性的身体反应倾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社会现象,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而且只能从人类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本身去探讨道德的起源。

首先,道德萌发于人类早期的劳动和简单交往。

其次,道德形成于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只要形成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一定会产生道德,社会关系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随着发展又从风俗习惯中分化出来。

(二)道德的本质

1、道德本质是由一定经济关系反映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经济决定道德。

①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③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

④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和引导、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对经济关系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2)道德的本质和特征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能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

它集中表现为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主要功能有:

①道德的认识功能,即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往往借助于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帮助人们认识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通过增强义务感与责任感,正确选择道德行为,塑造道德价值。

②道德的调节功能

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

社会舆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活范围内或在相当数量的人群之中,人们对某种事件、现象、行为等进行有意识的传播,或自发产生的情绪、态度和看法。

社会舆论是道德评价的最重要手段,它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榜样的示范,以及人们关于道德的内在信念来实现的。

人们通过社会舆论,使自己明辨是非,提高抑恶扬善的能力,从而坚持或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向。

传统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和积累起来的一种稳定的民族情绪和社会心理,成为人们世代相沿习以为常的习俗和惯例。

表现为:

行为习惯或思维模式,即人们以一种特有的传统心理和观念去看待道德行为中的人和事,判断其行为的善恶,从而达到评价和调节行为的目的。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评价为善的,是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的,就会受到鼓励,让更多的人效仿。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被评价为恶的,非正义的,不道德的,就会受到谴责,使这种行为得到纠正和制止。

内心信念----是指人们对某种道德理想、道德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正确性、正义性和崇高性的笃信,以及由此产生的履行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

内心信念是通过日常所说的良心来发挥作用的,其表现为:

一是对自己的正确行为加以肯定,从而得到自我满足的安慰;二是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加以否定,从而在良心上感到不安和羞愧。

道德的调节功能,即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的主要形式,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是道德调节所赖以发挥作用的力量,使人们的行为逐步从“实然”向“应然”转化。

在认识功能与调节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如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它们与其他社会手段密切配合,共同发挥了调节作用。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1、影响或促进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与发展。

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都是维护这个社会上的经济制度的。

封建社会倡导“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借以巩固封建制度。

资产阶级兴起后,则抨击了封建道德压抑人性,不合理性,而大力倡导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也是着眼于巩固公有制经济基础的。

2、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3、维护社会生活秩序和稳定。

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

正确化解这些矛盾,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每个人都是处在矛盾之中,面临很多矛盾关系。

如同学之间,6人同处一室,各人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各不相同,矛盾在所难免。

如果大家都能相互体谅,互相尊重,以诚相待,矛盾冲突就会减少;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凡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关系就很难处理,就会矛盾丛生。

推而广之,班级、学校、社会都是一样的道理。

道德在维系社会秩序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道德具有重要的认识功能。

不管是现实生活中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的言行,还是文艺创作中的那些典型,我们看后都会受到极大的感染,它教育我们正确认识各种关系,正确地选择各种行为,成长为有德之人。

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很宽泛的,简单地说,一部分是工具性的,如传授知识、培养技能;一部分是目的性的,即塑造人,使人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

知识技能很重要,这是无可争议的。

但是,知识技能被什么样的掌握,为什么目的服务的问题更重要。

德在人们的全面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人才成长的动力和导向。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社会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形态,与此相适应,出现了道德发展的五种历史类型,即原始社会的道德、奴隶社会的道德、封建社会的道德、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一、原始社会道德表现和特征

1、原始社会道德表现

⑴原始公有制基础上形成起来的,维护氏族公社和部落的整体利益的原始的群体主义是原始道德的最突出特征和德生活的基本原则;

⑵氏族成员之间共同劳动、平等互助、勇敢刚强、吃苦耐劳构成了原始道德的重要规范;

⑶原始禁忌群集时代的习俗或禁忌,客观上成为调节早期人类共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道德规范;

二、奴隶和封建社会的道德

1、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

⑴贯穿着两个社会形态并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道德原则是忠于君主和国家;

⑵维护人身依附和宗法等级关系,是这两个社会所公认的道德要求。

⑶鄙视劳动、歧视妇女、主张男尊女卑也是这两个社会所共有的道德要求。

⑷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争取人身自由,反抗压迫剥削。

⑸赞美劳动、憎恶巧取豪夺,倡导勤劳节俭、忠诚老实、互帮互助等是奴隶阶级和农民阶级道德的重要内容。

2、奴隶和封建社会道德的基本特征

⑴进步与退步并存;提倡的等级制、家长制、愚忠愚孝、轻视人、安于现状、听天由命等思想,象枷锁一样严重地束缚了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及整个社会的向前发展。

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道德成为独立的社会上层建筑成份和意识形态;

⑶政治道德化,道德宗教化。

三、资本主义社会道德

1、资产阶级道德特征

第一,资产阶级从人的本性是自私观点出发,公开直接诉诸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原则。

第二,资产阶级高扬人的尊严,宣扬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并且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

第三,金钱万能、唯钱是图成为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要道德规范。

2、无产阶级道德:

⑴集体主义是无产阶级道德的基本原则;

⑵无产阶级形成了大公无私、英勇斗争、团结互助、不怕牺牲、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等优秀的道德品质。

四、社会主义道德

1、社会主义道德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阶级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指导而培养起来的革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体系;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以推翻资本统治,消除私有制度和私有观念,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公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为奋斗目标的崭新的道德类型。

道德发展的规律是:

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①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促进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②调控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和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③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人类道德发展中的各种类型,都是一定时代特定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由那个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所决定的,有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

作为是那个时代人们对自己的生存境遇、人际关系和人生意义的反思的产物,包含着某些合理的认识和反映社会发展一般要求的积极成分。

这些合理的的认识和积极的成分应该得到重视,使之成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事新的有历史创造的宝贵的思想资源,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的态度和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它的合理性与先进性在于,不仅是适应新的阶段——无产阶级革命要求的产物,也是对人类道德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批判继承的结果。

一方面,与历史上人类道德文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联系,另一方面,又是对历史上已经过时了的道德类型的超越和提升。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华优良道德传统分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和中国革命优良道德传统。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加以发展,就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性。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能够使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具有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能够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促进经济社会更好地地发展;能够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规范。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中华民族的根,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根,是一块永不磨蚀的“胎记”。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公私之辩证”是中国传统道德发展演化的一条主线。

“公义胜私欲”是道德的根本要求,“公”是作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强调在“义”和“利”发生矛盾时,应当“义以为上”、“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主张“义然后利”,反对“重利轻义”、“见利忘义”。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爱人要从爱旁边的人做起,从爱亲人做起,即孝悌是人之本(孝道),并把这样的爱推广到他人,即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道),能将心比心(恕道)。

立足于自己,承认人的差异,主张“合而不同”,“和为贵”,讲求和睦相处,强调社会和谐,“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谦即自谦,虚以处己;敬即敬人,礼以待人。

谦敬与礼让是联系在一起的,“恭敬之心,礼也”,“凡人炎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同时提醒人们“事思敬”、“不居功”。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诚”即真实无妄,其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己,诚于自己的本性,包括“诚”和“信”两个方面。

亦即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尊重科学,坚持真理,坚守信诺。

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这里讲的“神明”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圣心”是指一种道德境界。

所谓“成德至善”,是说个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由一种较低的境界到另一种较高的境界,不断前进而逐渐趋于“至善”的过程。

——“存之又存,相乃不舍”,逐渐地但无止境地趋于“至善”。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中国历史上的儒、墨、道、法各家都认为,在塑造人格的过程中,最重要是就是奋发向上、切磋践履、修身养性。

此外还有廉洁自律、宽厚待人、艰苦朴素、勤劳节俭、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师敬业,以及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舍生取义、见义勇为、奋发图强等。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自从1919年“五四”运动第一次中西文化大碰撞以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伦理道德文化,以及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伦理道德文化,一直是我们在文化和道德建设上进行战略选择的一个重大而无法回避的问题。

虽然我们作出了正确的分析和回答,但直到现在所谓新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和新复古主义、儒家救国论仍然不绝于耳,成为当今意识形态领域里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必要旗帜鲜明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原则态度,澄清理论是非,扫除思想障碍。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①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之;

②在按社会主义的要求和建设的需要,做好取舍和创造性的转化之;

③要通过分析、鉴别、取舍和改造,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那些反映普遍性、共同性和一般性道德要求,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实践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积极内容。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

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全盘西化的思潮。

这两种思潮在对待道德问题上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从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是复古论还是全盘西化论,都对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道德文化的进步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和道德进步,除了要注意继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和道德的优良传统之外,还必须积极吸收其他民族文明的优秀成果。

在对待其他民族或国家的道德文明成果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第三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炼道德价格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一定的社会系统得以运转、一定的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旧社会的解体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崩溃为先声,新社会的诞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为先导,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往往以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和完善为支撑。

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施加着深刻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整个社会主义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只有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才能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保持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是一个系统的文化体系,它的四个基本内容涵盖了政治、思想、精神和道德等四个文化层面。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凝聚着我国强大的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需要。

先进文化要解决的两大课题,其中之一就是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为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而树立的一面旗帜,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一个多元化的、丰富的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这一最高价值,又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既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价值,又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它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

我们正处在价值观念深刻变革的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的价值内涵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推动力,是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相应的主导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体;(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世纪新阶段“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的科学回答。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键是领导干部,重点是大学生群体。

案例:

“范跑跑”以及匈牙利的裴多菲写的《自由与爱情》,进一步说明“价值观不可直接比较”。

当代大学生的“三观”教育情势较为复杂,原因是:

1、社会越来越开放,相互碰撞的各种观点和思想良莠不齐;2、网络社会信息传播快,越来越难以控制和把握;3、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基本的“三观”已经形成,其改变的难度大于中小学生;4、社会的阴暗面会被大学生放大,使一些学生变得偏激和焦躁,这也成为改变“三观”的不确定因素;5、就业、学业、感情等压力以及校园内个别不公平现象会导致三观受影响;6、宿舍、班级、校园等地域小圈子,还有同学、老师、辅导员等人际小圈子,容易形成交叉影响。

然而,当今大学生“三观”的主流是好的,体现在:

1、普遍赞同和支持改革开放,认同其带来的好处;2、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始终保持,但需要引导;3、求实进取是大学生的主流;4、封建迷信思想较少;5、有正确的善恶判别标准。

胡锦涛同志指出:

“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

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使他们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实践者。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具有一致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相互促进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在相互作用于、相互促进中完善和发展。

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

表现在:

一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促使传统道德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道德建设健康发展。

三是提高了经济效益,使社会主义优越性进一步发挥出来,从而增强了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

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又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的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