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103840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9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案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认识运动的描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课外的拓展学习了解运动的有关知识,感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精彩纷呈的特技运动效果。

重点

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让学生阅读课本图1.2-1“形形色色的运动”,观看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

让学生想想看,这些物体是运动的吗?

根据什么说这些物体是运动的?

由此引入这一节的学习。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机械运动

让学生讨论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讨论,提出如下问题:

①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②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驶有什么不同?

③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

这些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总结:

夜空中的彗星、飞奔的猎豹、缓慢爬行的蜗牛、奔驰的火车、天上飞的飞机……这些运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7,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都市中人流的移动、大自然中江河的奔流、浩瀚太空中天体的运动、令人震撼的地壳运动等都是机械运动吗?

总结:

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过渡:

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典例解读

【例1】以下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一二·九运动

B.电梯上升

C.飞机的飞行

D.正在下沉的潜水艇

【解析】判定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要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其他的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上升的电梯和飞行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下沉的潜水艇相对于水面,位置时刻都在发生变化,所以都属于机械运动。

一二·九运动属于历史运动事件。

【答案】A

(二)参照物

1.概念

问题探究:

既然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在做机械运动,可为什么我们还常说××物体是静止的呢?

如黑板是静止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等等。

讨论:

我们常说物体静止也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如果都运动,我们也不容易为物体定位了,我们说房屋、树木静止,是因为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它在某一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即它相对于旁边的房屋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时,我们也常看它与其他物体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平时说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都是以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而言的。

总结:

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播放视频:

观察哪辆列车在运动?

它们是以什么物体做参照物来研究的?

2.特点

问题:

(1)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只有一个吗?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状况一定相同吗?

分析:

当观察一小汽车在公路上驶过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选地面为参照物,也可以选路边的房屋为参照物,还可以选树木为参照物,它们都能得出汽车是运动的结论,所以对某一运动状况的判断,所选的参照物并不只有一个。

如果我们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如选汽车司机的靠椅,则会判断小汽车是静止的,所以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物体运动情况不一定相同。

典例解读

【例2】机场周围不允许有鸟类飞行,以免撞毁飞机,这是因为(  )

A.以地面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B.以机场内步行的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C.以停在机场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D.以正在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解析】鸟类飞行时,若以飞行的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具有很大的能量,足以撞毁飞机,因此D选项正确。

【答案】D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问题探究 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示的对话。

为什么同一个人(乘客)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司机、路旁的孩子们)来说,得到的运动情况截然不同,是由于两个不同的观察者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乘客的运动情况。

问题分析:

孩子们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认为汽车、司机、乘客前进得快;司机以汽车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乘客都没有动。

提问:

你认为课本图1.2-4运水稻的车辆的运动情况怎样?

(1)选取地面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运动的;

(2)选取收割机为参照物,运水稻的车辆是静止的。

教师总结: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为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讨论:

描述课本图1.2-5的各种物体的运动状况。

典例解读

【例3】在观光电梯上,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长沙市区的美丽景色。

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解析】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

【答案】C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定义,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充分体会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

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2.质量相等的水、硫酸、酒精(知ρ硫酸>ρ水>ρ酒精),分别装在规格相同的A、B、C三个试管中,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  )

A.A中装的是酒精B.A中装的是硫酸

C.B中装的是酒精D.C中装的是水

3.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

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4.下列做法中,属于红外线技术应用的是

A.照相机用滤镜来照相

B.用验钞机来辨别钱币的真假

C.用家中电视机的遥控器来控制电视的音量和频道

D.医院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6.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只乒乓球,桌边有一平面镜,当乒乓球在桌面向平面镜滚动时,它在镜中的像沿竖直方向运动,由此可判断平面镜与水平桌面的夹角是

A.30°B.45°C.60°D.90°

7.塑料袋属于非晶体.高压输电线路上飘挂的塑料袋会影响输电安全,供电部门利用“激光炮”向塑料袋发射激光,使塑料袋熔化,达到清除目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塑料袋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B.塑料袋熔化过程中需要吸热

C.激光具有能量D.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105km/s

8.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9.在探究海波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其温度﹣﹣时间的图象如图,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在BC时间段,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海波在这一时间段没有吸收热量

B.海波属于晶体

C.在第10分钟,海波处于液态

D.海波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超声波与次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二、填空题

11.甲、乙两金属块质量之比是5:

3,体积之比是2:

1,则密度之比是________,若把甲金属块截去一半,那么甲、乙剩余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

12.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__(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如图是小刚用镜头焦距为5cm的照相机拍摄的晶莹剔透的露珠,镜头到露珠的距离至少要大于________cm.当照相机的镜头正对露珠从50cm处向20cm处移动过程中,则像的大小将逐渐________.

13.《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

“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在钱随水光而显现矣.”如图所示,把硬币放在容器底A点处,人眼从P点“远视若无”,这是因为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_____.,加适量的水,人眼从P点处恰好看到硬币的像在B点处,则用激光笔从P点向____点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硬币.

14.摄氏温标是这样规定的,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_____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_____℃,我们美丽的库尔勒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__________。

15.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从声音的特征上是指________,“引吭高歌”的“高”从声音的特征上是指________。

16.小明站在电梯里,电梯以1m/s速度匀速向上运行,通过6m的路程需_____s,他相对于电梯是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三、计算题

17.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5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22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20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

(3)若用一辆最多能装载110kg的手推车把这堆稻谷从晒谷场搬运到谷仓,至少要运多少次?

18.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辟岭,爆破时工人在钻孔内装好炸药,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

(1)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则引火线能燃烧多长时间?

(2)工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炸药爆炸之前跑到500m外的安全地带?

四、实验题

19.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如图所示,是实验中使用的天平。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的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橫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右”或“左”)调节。

(2)如图所示,是小李同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情况,他的错误是:

___。

(3)小王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操作: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B.用量筒量出部分盐水的体积V

C.将量筒内的盐水倒入烧杯内后,用天平测出烧杯中盐水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会导致所测量盐水的密度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因为:

_____。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是15.00cm。

(2)实验前,在摆放凸透镜、蜡烛和光屏时要求三者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同时注意将(填“凸透镜”、“蜡烛”或“光屏”)摆放在另外两个元件的中间。

(3)如图乙所示,若想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个位置中的__________位置。

(4)通过实验小明明白了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一次他在给兄弟班级照毕业像时,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观景框内,他应将照相机(填“靠近”或“远离”)被拍照的同学,这样才能在观景框内看到全班同学清晰的画面。

(5)小明进一步学习知道了眼球的成像原理。

一束来自远处的光经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矫正方法是戴一副由(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

2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_________放置一块透明玻璃板。

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该同学应在玻璃板_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_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_________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_________。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___(填“A”或“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小华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安装实验器材时,如图甲,应按照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请指出图甲中的操作错误:

_____。

(2)实验中,小华观察到水在沸腾前的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a,b所示。

表示沸腾时气泡上升情况的是图_____。

(3)为了说明水的沸腾过程是否需要吸热,应_____,观察水是否沸腾。

(4)小华完成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并作出了如丙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他发现温度计示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填字母)。

A.整个过程酒精灯火焰忽大忽小,放热不均匀

B.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开始要加热石棉网和烧杯,后来水温较高时散热变快

23.探究声音的特性:

①如图,把倒尺紧按在桌面上,拨动其伸出桌面端,听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实验发现,音调由_____决定,钢尺伸出桌面端越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_____。

②如图,轻敲一音叉后,再重敲此音叉,发现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变_____。

同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得更远,说明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有关。

24.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则小球从D点运动到F点的路程为cm,该过程的平均速度为m/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C

C

B

A

D

A

A

二、填空题

11.5:

65:

6

12.会聚10变大

13.沿直线传播B

14.冰水混合物100零下4.7摄氏度

15.音调响度

16.静止

三、计算题

17.

(1)9×10-3m3

(2)1.1×103kg/m3(3)50次

18.

(1)120s;

(2)能

四、实验题

19.零刻线处右测量时调节平衡螺母偏小把水倒入烧杯时,量筒中会有水残留

20.

(1)焦距

(2)凸透镜(3)C(4)远离(5)前;凹

21.竖直前面反射相同完全重合B

22.自下由上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壁b停止加热C

23.频率长低强振幅

24.00;0.2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明每天测量同一个鸡蛋的质量,再把鸡蛋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后,取出放好。

下表是他记录的部分数据及现象(鸡蛋的体积保持不变)。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鸡蛋的密度一直在变大

B.第70天受到的浮力最小

C.从第29天到58天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一直在变大

D.第58天受到的浮力与第70天受到的浮力相等

2.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

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

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

3.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图。

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A.若蜡烛放置在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4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实像

D.若要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可以把蜡烛放置在15cm刻度线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凡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物、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

B.凡是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物、像都在凸透镜的同侧

C.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

D.凸透镜所成的虚像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

5.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应选择较薄的玻璃板

B.实验时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C.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A前应先点燃B

D.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6.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A.立竿见“影”B.毕业合“影”C.湖光倒“影”D.形“影”不离

7.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图表示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料是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变成液体的

B.冬天雪后常常在雪地里撒盐,是因为撒盐后降低了雪的熔点,使雪尽快熔化

C.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形成的

D.电视机遥控器发出红光,从而遥控电视机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可以测月亮和地球间距离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二、填空题

11.一块质量为20g的冰化成水,质量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化成水后,水的体积为_______cm3。

12.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方飞过已知湖里水的深度为5m,当小鸟距水面6m高时,小鸟经湖面成的像距小鸟_____m.小鸟在向湖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某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在放映电影时,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变大些,电影放映人员应使放映机_____屏幕(填“远离”或“靠近”),并把镜头与电影胶片的距离_____一些(填“增大”或“减小”)。

14.如图,小明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后,可以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

白霜的形成是_____现象。

由此想到寒冬玻璃上的“窗花”出现在_____(选填“室内”或者“室外”)

15.先后两次以不同的力度敲击同一个鼓面,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调节小提琴琴弦的松紧,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以上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6.如图所示,向右作直线运动的小车,通过AB、BC、CD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都是0.5s,则小车做的是_____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已测得每小格是2米)

三、计算题

17.一块碑石体积为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水,然后将这块岩石样品完全浸没水中,此时,水面升高到150mL,求:

(1)计算这块碑石的密度;

(2)计算这块碑石的质量。

18.汽车从A站出发,以90km/h的速度行驶了20min后到达B站,又以60km/h的速度行驶了10min到达C站,问

(1)AB两站相距多远?

(2)汽车从A站到C站的平均速度?

四、实验题

19.小明用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老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左端,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_______)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D.向右移动游码

(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

测量步骤如图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

(填字母代号)。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

老醋的密度是______㎏/m3。

20.小民和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探究: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像距和焦距之间的的关系时,他们先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然后三次改变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并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测量出三次实验中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实验中收集的数据如下表:

(1)分析实验数据,小民他们得到的实验结论应该是:

________.

(2)实验中,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光屏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________cm至________cm之间移动时,在某一位置上光屏会出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立的、________的________像.

21.如图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明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来进行实验。

(2)在玻璃板前面放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是为了确定像的______并比较像和物的_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______像。

(4)小明将蜡烛A置于玻璃板前5cm处,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A与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cm。

22.小晴和小雨分别用甲、乙两套装置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1)组装器材时,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应适当将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下”)调整.

(2)调整好器材,用完全相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