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10196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docx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

安徽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2012年10月

目录

前言3

一、基础分析3

(一)资源素材3

(二)市场空间4

(三)业态结构4

(四)资本基础5

(五)区域格局5

(六)分析结论6

1、机遇与挑战并存6

2、创新发展的路径7

3、坚持旅游创新发展10

二、创新发展框架11

(一)总体思路11

(二)创新方向11

1、发展生产型旅游服务,拓展产业新空间11

2、提高服务散客意识,增强旅游服务深度11

3、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促进特色要素发育12

4、提高旅游配套水平,增强综合带动功能12

5、促进休闲产业发展,拓展旅游发展空间13

6、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形成资本新优势13

7、探索新体制新机制,塑造创新发展环境13

三、创新发展重点14

(一)业态创新14

1、主题酒店14

2、自驾车旅游服务15

3、会展奖励旅游服务16

4、差旅管理服务17

5、旅游传媒17

(二)产品创新18

1、生态观光旅游18

2、文化体验旅游18

3、休闲度假旅游20

4、夜景体验旅游20

5、康体运动旅游21

6、会展商务旅游21

7、工业旅游22

8、自驾车旅游22

(三)新技术应用23

1、网络信息技术23

2、旅游营销创新24

(四)目的地创新25

1、创新示范城市25

2、产业融合创新27

3、旅游产业聚集区27

四、发展措施28

(一)加强组织领导28

(二)加大政策指导29

(三)重视市场培育30

(四)推进人才建设30

(五)实施联动合作30

安徽省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规划

前言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和产品建设为抓手,以培育市场主体为重点,坚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统筹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旅游经济强省和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在国际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充分利用安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区位优良、市场潜力巨大、旅游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通过提高对旅游创新的重视程度,加强政府统筹,尊重市场主体,采用新型科技,推进产业融合,整合各类要素,打造新型品牌等手段,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旅游产业体系创新建设,使创新成为推动安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提升安徽旅游业整体素质的新途径,创造安徽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模式。

一、基础分析

(一)资源素材

安徽全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数量众多。

根据《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安徽旅游资源主类拥有率为100%,亚类拥有率在80%以上,基本类型拥有率在50%以上。

以黄山、西递、宏村、九华山、天柱山等为代表的世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5A级旅游景区等,均是代表中国水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资源,形成了高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集群。

安徽省的整体生态环境条件较好。

皖南区域有“风光秀丽”的两山一湖、“山水画廊”新安江、“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牯牛降国家自然保护区;皖江城市带有“八百里黄金水道”皖江;合肥经济圈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巢湖、“中国七大基因库之一”的大别山;皖北区域有“河湖交错”的淮河湿地等。

安徽是一个文化大省,覆盖了从传统文化到现代时尚等多种文化类型。

皖南主要是徽文化、佛教文化和文房四宝等传统文化;皖江城市带旅游区主要是铜文化、钢铁文化、码头文化等产业文化和黄梅戏等戏曲文化;合肥经济圈主要是诗词文化、军事文化、红色文化等;皖北主要是丰富的历史和民俗文化等。

在资源的组合度上,安徽的人文、生态资源相结合,山、水、文、城、乡、泉资源等聚散有度。

尤其是在皖南区域,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深厚的人文遗产相交融,在合肥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和皖北等区域,也存在不少生态人文魅力兼具的资源富集区,有利于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

(二)市场空间

安徽省毗邻的长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重要消费市场,并通过立体交通网络与环渤海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紧密连接,为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旅游市场客源和合作发展空间。

“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5%和29%,增幅居中部第一,旅游接待总人数于2009年成为全国第14个过亿人次省份。

2010年,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1.5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150.6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9.38%。

2010年全省入境游客接待数量在全国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8位跃升至第12位,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分别由全国第21位、第17位和第18位,均跃升至第14位。

在中部六省中,2010年,入境游客接待数量位居第一位,旅游外汇收入居第二位。

在旅游目的上,海外游客以观光休闲为主,国内游客以观光休闲、商务会议、探亲访友为主。

在旅游组织方式上,国内游客多以个人或亲友组织进行。

在旅游时间上,近年来过夜游客比重有所增加,平均停留时间有所延长,但一日游仍占很大比重,说明在旅游产品结构转型方面加大力度。

在消费结构上,购物、餐饮、住宿、游览为最大的四项支出,其次为长途交通和娱乐,旅游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娱乐性消费相对较低,仍有优化空间。

按照规划,到2015年,全省年接待入境游客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到2020年,全省年接待入境游客达到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500亿元,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省区市中的排位进入到前五位,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超过20%。

(三)业态结构

从产品类型来看,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谱系相对比较完整,涵盖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山岳旅游、乡村旅游、都市旅游、会展旅游等主要的旅游产品品种,基本能满足各类游客的需求。

但同时在有些旅游产品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如主题公园、文化演艺、汽车旅游等方面实力不强,与周边的江苏浙江等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产品的地域分布来看,基本与“南热、中温、北冷”的旅游格局相吻合。

皖南旅游产品谱系较完备,且品质较高,具有很好的市场效应。

皖中的旅游产品相对完整,但产品品质以及市场影响力等不及皖南。

皖北旅游产品主要以观光为主,以文化旅游、湿地旅游、乡村旅游等为主要品种,在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目前产品建设仍很不完善。

从业态类型上看,芜湖方特欢乐世界、黄山猪栏酒吧和徽韵演艺等都是近年来兴起的新业态。

但与旅游业态发展形势来看,安徽旅游业态的类型还相当单薄,没有形成一个类型比较齐全的业态,如在自驾游、温泉旅游、会展旅游、奖励旅游、修学旅游、度假旅游等方面还比较欠缺,或者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气候。

从业态类型分布来看,皖南的旅游业态类型相对丰富,皖北地区则相对匮乏。

(四)资本基础

安徽省旅游发展的资本构成比较复杂,主要有政府、企业、个人三大投资主体,基本与旅游产品结构和市场开放度相关。

政府作为投资主体,主要投资保护性利用开发的旅游项目以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

目前形成了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方特欢乐世界等为代表的旅游景区群,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为代表的旅游目的地群,以黄山旅游集团、安徽省旅游集团、九华山旅游集团、天柱山旅游集团和古井酒店集团等为代表的旅游企业群。

安徽省的两大旅游企业安徽省旅游集团和黄山旅游集团对省内不少旅游景点及项目进行投资开发,中坤集团投资开发的西递宏村、祥源集团投资的齐云山、华强集团投资的方特欢乐世界等。

总体看,投资主体越来越多元化,活跃了旅游投资市场。

政府对各类投资给予了较好的优惠政策,为开发者、投资商提供了便利。

安徽旅游产业投资在资本构成及投资规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例如资本机构还比较单一,对外资吸引力度有限,项目投资规模偏小,投资环境有待优化。

(五)区域格局

从安徽省旅游业相关资源、市场、产品、业态和资本等分析可知,安徽旅游的产品和业态在种类上基本齐全,但发展程度不均,且南北差异较大。

皖南和皖江城市带的旅游发展相对成熟,在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引领着全省旅游的创新发展。

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实现旅游与特色产业融合化,旅游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深化旅游企业集团培育。

合肥经济圈旅游区处于整合提升阶段,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是旅游发展创新的先导区,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实现旅游与特色产业互动化,旅游资源的产品化,加快推进旅游企业集团发育。

皖北旅游区需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夯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在产品和业态创新发展方面缩小与其他区域的差距,积极探索符合皖北资源特色的创新之路,需要关注的重点是实现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创新型利用,休闲旅游产品的普及化,旅游服务要素完善与线路打造,尽快培育旅游企业集团。

全省各地非常支持旅游业,但政策和措施局限于各自行政区划,区域旅游协作的紧密化程度不高。

尤其是跨区域旅游产品,包括省内的“两山一湖”、池徽古道、八公山等,跨省的长江水道、淮河、黄河故道、新安江、徽杭古道、大别山等,尚未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

省内市与市之间、省内与省外之间,在市场整合、产品开发、服务衔接等方面的无缝化、便利化程度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六)分析结论

1、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国把扩大居民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把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积极发展旅游业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安徽省也把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和加快旅游强省建设作为“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

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认识,促进思想解放,加大统筹协调,凝聚发展合力,营造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安徽省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深入实施“861”行动计划,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完善港口和机场布局。

尤其是高铁、高速、航空和港口构成的立体交通体系,将有效提高安徽旅游的可进入性和集散能力,为旅游目的地发展和产品建设创造更加优良的条件。

长三角城市群、大武汉城市圈等安徽重点客源市场,依托强大的经济实力,将国际化、城市化、后工业化与旅游发展有机融合,旅游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旅游产品更新和旅游服务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以迪斯尼乐园、台儿庄运河古城、大同古城、欢乐谷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旅游项目正在推进,这对安徽保持和扩大这些地区的旅游客源以及形成旅游分工格局构成巨大压力。

中部六省均把旅游业作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虽然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但在客源市场上与我省重合度高,同样受益于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等重大机遇,都在转变旅游发展方式,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培育多元化旅游产品,创新发展体制和机制,加快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山东、河北等省也在采取各种方式,发挥各自优势,利用多方资源,进一步提高旅游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2、创新发展的路径

(1)需求增长拉动创新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涵盖不同层面的广泛出游人群必然产生多种多样的需求。

旅游本身就是一个求新、求异的体验过程,旅游创新的产生,实际上就是旅游行业不断研究游客新需求,不断开辟产品细分市场的过程。

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高,旅游需求旺盛,对旅游创新尤其是新产品的需求处于前列。

长三角地区居民视野宽,文化素质较高,对于常规性旅游方式的兴趣在逐渐减弱,这需要有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与之对应。

上海等城市有很多外籍人士,这部分人本身就构成了对于新产品的庞大需求。

一些外国旅游者到安徽来主要是体验多彩的文化遗产,但也有相当多的游客存在一些我们不易观察到的潜在需求。

例如,俄罗斯人很相信中医,他们认为到中国来度假应该当作一次中医保健和疗养的过程。

天柱山创造的“旅游+保健”康疗产品就满足了这种需求。

在省外游客中,有相当比例的为重游者,他们希望体验新的、不断变幻着的安徽。

归根结底,需求都是旅游创新的根本基础。

安徽应主动研究旅游者的需求,根据需求发展那些已经初露端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但尚未形成气候的旅游业态。

(2)市场竞争催生创新

旅游业相对来说技术壁垒较低,更容易陷入同质化的低层次竞争之中。

研究显示,在大众旅游市场,主要产品越来越相似,游客更多的是基于交通便利性、低廉的价格来做出选择,从全国范围看,各个景区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近年来旅游从业者正在试图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以期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形成旅游创新,进而开创一片蓝海。

以“农家乐”这种最适宜城市居民短距离度假产品为例,近年来各地纷纷开展“农家乐”,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缺乏特色,形式单一,制约着进一步的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很多地方实施创新,例如,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国际驿站、养生山庄、休闲农庄、旅游观光示范园、乡村酒店、满乡篱园、生态渔村、山水人家”等8个乡村旅游新型业态的标准,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标准。

这种突出差异化,提升郊区民俗游的规模和质量,抢占细分市场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源于市场竞争的压力。

未来旅游业的竞争将从单纯的旅游企业竞争转变到旅游目的地之间的竞争。

安徽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来丰富目的地内容,通过创新来改造传统旅游业,通过新老结合,来创造新优势,赢得日趋激烈的旅游目的地竞争。

(3)投资多元推进创新

未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使得各个领域的投资商都在寻找机会进入旅游业。

一些传统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都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指向了旅游业。

这些企业并非传统旅游企业,因此他们更能够发挥自身的资金优势、营销优势,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实施旅游创新。

更为重要的是,非传统旅游领域的投资商更能“跳出旅游看旅游”,更能突破固有的旅游发展模式。

同时伴随投资的更为多元,旅游业同其他行业的交叉的程度将更为频繁,这也是促进旅游创新的重要渠道。

安徽毗邻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资金非常充裕。

对于安徽旅游发展而言,缺少的不是资金,而是好项目。

从服务业的发展看,混业经营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比如美国运通,实际上就是把旅游和金融两大服务业结合起来,开辟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安徽需要加快其他领域资金向旅游业的进入,通过新型资本的进入,形成增量收益,增加投资回报。

(4)科学技术带动创新

科技革命对旅游的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工具制造和生产、运营管理与服务、环境与能源利用、游客行为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为旅游产业创造巨大的增长空间,同时也会创造出无数的新业态。

例如,互联网技术与旅游结合所形成的在线旅游,声光电技术在各类科技馆的大量应用形成了科普旅游,载人航天技术与旅游结合形成太空旅游等。

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新技术的代表。

当信息通过数字网络变成数字化和通讯化时,一个新的世界就展现出来了,不同形式的信息被合成、创造,深刻影响商务和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

产业的边界被打破,工作的方式被改变,交流的时空被转换,使工作、生产、生活、娱乐等方面的形态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对经济运行和旅游运营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

随着网络带宽的增长、无线互联网的成长,包括数据、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媒体等多媒体和各种信息的传播更为方便快捷,各种新机会将梦幻般地增长,也为各种新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5)产业融合促进创新

随着旅游产业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拓展,产业融合进程日益加快,产业边界也日益模糊,旅游与农业、工业、科技、娱乐、会展、房地产、医疗等多个行业的融合日益加速。

产业融合、多业共生是旅游业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态势催生了很多旅游创新的涌现,如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旅游娱乐业、会展旅游、旅游房产等,说明旅游与相关产业混业发展的潜力。

例如山东蓬莱,投资商在葡萄庄园建五星级酒店,把一二三产业融合起来,拓展了经营空间,形成了跨产业经营模式。

芜湖的方特欢乐世界,将文化产业与娱乐、酒店等要素融汇在一起,通过第三产业内部的融合,形成了安徽旅游业的新亮点。

旅游与文化、工业、农业、金融、保险等产业的融合都有助于旅游创新,其中与服务业的融合是主要方式。

安徽应积极探索产业融合和资源整合,通过融合性创新来调整优化旅游产业结构。

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契机,以整合城市资源为抓手,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信息、文化、体育、科教、商务会展等相关行业的融合发展,全面推进旅游产品、配套、服务等的升级。

除了已经开展的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等业态外,还可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业、旅游信息业、旅游教育业、体育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相对较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

(6)分工细化推动创新

服务外包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方面,企业自己承担的服务可以外包出去,给旅游业带来机会,比如差旅管理服务。

另一方面,旅游业内部的一些服务也可以外包,从而延长产业链条,比如旅游目的地营销等。

例如,随着户外旅游迅猛发展,旅游装备业作为一个新业态,从特种制造业中脱颖而出。

单就户外运动装备来看,全球户外旅游、露营用品销售增长率已远远超过体育用品,许多业内人士测未来五年中国户外用品产业增速将达到50%以上。

这为旅游装备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从安徽的发展情况看,结合丰富的户外运动资源,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可以引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旅游装备业,构建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7)产业升级加速创新

安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

从产业性质上看,当前安徽旅游业中的传统服务业色彩依然非常浓厚,这与安徽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安徽旅游业本身升级为新兴现代服务业,也就成为一个必然而紧迫的任务。

从历史看,安徽旅游成在观光;从发展看,将来可能败也在观光。

固守以观光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一是安徽的优势不能全面发挥,二是不能对应市场的深度需求,三是难以适应变化,四是不符合安徽长远发展的方向,五是附加值低。

因此,从战略角度来看,安徽文化旅游的基础不能动摇,但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升级,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品,谋求新发展。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大潮中,商务旅游开始全面发展,都市休闲正在产生,乡村旅游已经摆脱了传统观光模式,文化旅游创新之风也已开始。

安徽必须借产业升级促进旅游创新,打开旅游发展的新空间。

3、坚持旅游创新发展

在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背景下,在转变增长方式、培育新兴产业的发展要求下,各省区市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

安徽旅游业将面临“不进则退、不快则退、不好则退”的激烈竞争局面。

这种竞争,既存在于客源市场层面,也存在于旅游投资层面,既存在于利用外部资源层面,也存在于留住内部资源层面,将影响安徽旅游业在区域分工中的地位。

应加快旅游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由注重规模扩张向扩张规模和提升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增加产业功效。

巩固观光旅游基础,积极发展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推动旅游产品多元化发展与旅游目的地建设。

放宽旅游市场准入,消除所有制歧视,积极利用海内外资本发展旅游业,提高旅游产业的资本集中度、技术密集度和知识聚集度。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优化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消费快速增长。

应按照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市场主体发育,全面推进旅游业改革开放。

顺应现代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打破旅游产业传统边界,通过要素链接与相关产业相互渗透。

发挥旅游业对金融保险、商贸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产业的促进作用,推进旅游业和工业、农业、文化、体育、教育等领域的互动发展。

加大现代科技成果运用力度,提升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

推进节能环保,降低旅游生产单位能耗、减少单位碳排放量,发展低碳旅游。

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形势,安徽旅游业应紧紧把握“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两条主线,坚定信心,正视差距,以更宽的视野、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举措,加快旅游创新步伐,在全国旅游分工格局中争取有利地位,加快实现建设全国旅游强省的目标。

二、总体框架

(一)总体思路

立足安徽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需要,“跟随创新”、“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相结合,通过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加大、加快、加深对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力度,推动旅游资源的创新利用,培育和引入旅游战略投资,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以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方式,以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培育为重点,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切入点,以皖南、皖江、合肥经济圈和皖北四大片区的统筹发展为核心,加快构建智慧旅游体系,通过旅游产品、服务要素和业态体系的创新,促进旅游目的地转型,增强安徽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二)创新方向

1、发展生产型旅游服务,拓展产业新空间

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产型旅游服务业,实现旅游业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将目标市场从单纯的瞄准旅游消费个体到面向企事业单位。

第一,发展奖励旅游。

遵循奖励旅游的一般规律,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重点,把安徽建设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奖励旅游目的地;以上海等长三角出游市场为主要目标,加大传统旅行社开发奖励旅游市场的力度,培育新兴的奖励旅游公司。

第二,发展差旅管理。

以合肥、安庆、芜湖等城市为重点,通过加快企事业单位的差旅活动的服务外包,形成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差旅管理公司。

第三,发展商务会展旅游。

发挥合肥、黄山等城市的区位优势,增加国际会议数量,提高展会层次,推进旅游企业开展商务旅行服务和会展服务,培育商务会展旅游公司,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第四,发展旅游传媒业。

开发专业的旅游电视频道,扶持面向主要客源市场的旅游杂志、书籍的出版,支持各旅游媒体开发能体现安徽旅游特点的新栏目,高度重视旅游网站这种新型传媒的作用,形成新兴的旅游传媒领域。

2、提高服务散客意识,增强旅游服务深度

更加重视对于旅游散客市场的开发,通过更好地满足散客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来提升旅游发展的水平。

第一,加强数字旅游建设,适应散客旅游发展需要,培育一批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有竞争力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

第二,探索旅游散客公共服务外包之路,在推动旅游市场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位散客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第三,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将服务重点从团队服务向散客服务转移,在为散客服务中开辟新的旅游市场。

3、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促进特色要素发育

注意旅游产品的精致化、细节化和特色化,提高旅游要素自身的吸引力,进而通过旅游产品和要素的全面提升推动安徽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第一,完善自驾游服务体系。

以旅游标准为手段,推进汽车旅馆、汽车营地建设。

加强公共服务和配套体系建设,推动汽车租赁业发展,培育有竞争力的汽车旅游品牌。

第二,加快主题酒店的建设速度。

充分发挥安徽的文化优势,推动酒店市场的不断细分,形成主题酒店的密集区,引领主题酒店发展潮流;同时形成一批面向高端市场的顶级主题酒店。

第三,积极开发旅游新产品,创造旅游新方式。

以安徽的资源和市场为依托,优化科技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修学旅游、博物馆旅游、温泉旅游的经营方式,提高市场竞争力。

第四,发展体育旅游。

以合肥经济圈为重点,积极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逐步形成以旅行社为赛事门票销售重要渠道的经营方式,促进参观体育赛事与其他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

第五,发展旅游演艺业。

以黄山、池州、安庆、合肥、芜湖等城市为重点,开发若干浓缩安徽元素的大型演艺节目,使之成为游客了解安徽文化的窗口。

第六,提高旅游购物水平。

开发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品,优化旅游购物环境,建设以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旅游超市,建设旅游商贸区和形成一批特色旅游购物街。

4、提高旅游配套水平,增强综合带动功能

立足安徽的优势资源,发展面向全国的为旅游提供配套服务的新型企业,占据旅游配套体系垂直分工的高端。

第一,发展旅游金融保险。

促进金融业、保险业同旅游业的融合,提高旅游结算、外出旅游的便利程度,增加旅游保障水平。

以合肥市、黄山市和池州市为重点,发展数家旅游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