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160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四川省德阳市中江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在专用答题卷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2B铅笔在专用的机读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按要求涂黑。

一、基础题

1.选出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

A.长篙(hāo)  漫溯(sù)  彷徨(páng) 挥斥方遒(qiú)

B.河畔(pàn)  青荇(xìng)  颓圮(jǐ)   浪遏飞舟(è)

C.阙秦(quē) 失其所与(yù)  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

D.舵手(duò)   憧憬(chōng) 火钵(bō)  残羹冷炙(zhì)

2.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 )

A.仇怨 迷茫 哀怨 冷漠   B.笙箫 意气 斑澜 凄惋

C.窗扉 苍茫 青苔 天伦   D.保姆 踟蹰 涌现 沉淀

3.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漫江(满江)碧透  ②凄婉:

形容声音凄切婉转。

 

③惆怅:

伤感,愁闷,失意。

④彳亍:

走走停停的样子。

⑤怅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⑥峥嵘岁月稠(平常) 

⑦忸怩: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意思。

 ⑧激扬(激动)文字

A.①④⑤⑥⑦ B.①②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⑦ D.①④⑤⑥⑧

4.依次填在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么多年来,没有任何人帮助,服侍瘫痪的父亲,照顾幼小的弟妹,杨林支撑着这个贫苦的家。

②国家也好,群体也好,个人也好,要有尊严与实力,即有了的精神与能力,才能有与他国、他群、他人“对话”与“叫板”的资格。

当然,这不是心血来潮用事可以实现的。

③小华的宽容,小林的热情,小冰的细心,渐渐了晓岚的冷漠和孤僻,她变得开朗、乐观、合群了。

A.独立独力义气溶解B.独力独立意气融解

C.独力独立意气溶解D.独立独力义气融解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C.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D.近年来,人们购买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热情蔚然成风,主要是因为国产品牌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可能与某些国际品牌多次发生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事件有关。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

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

D.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7.填入下面这则新闻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但是,没有人会喜欢只有灰色的世界。

__________,这也就是和谐。

①这世界充满生命活力,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灰色只有在和其他色彩搭配时,才能显示它的普适性,显示它的高贵和纯粹。

③也正因为有了思想的高贵、纯粹,纷繁的世界才不至于俗不可耐。

④多彩保证了活力,而灰色提升着品位。

⑤因此,灰色又必须链接多彩的世界。

⑥正因为有了生活的五彩缤纷,理论的灰色才不显得死寂;

A.①②⑤⑥③④  B.②⑤①⑥③④  

C.②⑤①④⑥③  D.①②⑤④⑥③

8.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它成于唐,盛于宋。

B.我国诗歌分为古诗和现代诗(自由诗)两大类,古诗是指“五·四”新文化动以前的用文言旧体形式所写的诗歌,如唐诗、宋词等。

现代诗歌也叫新诗或自由诗,是用白话、新体所写的诗。

《沁园春·长沙》属于古诗。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按鲁史《春秋》顺序编写的,因此又称《左氏春秋》。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9.下列诗句都是描绘秋景的,与《沁园春 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下列对《再别康桥》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实写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表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出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B.第二节描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的眷恋和感伤、绝望之情。

C.诗的第三节写康河中的水草可爱的情态,而“甘心”二字又写出了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

C.全诗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其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11.对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拟人、反复)

B.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排比)

C.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排比、反复)

D.大堰河/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长大了的/你的儿子/我敬你/爱你!

(呼告)

二、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完成12——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

“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2、下列各项当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D失其所与,不知

13、下列各项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余郑以为东道主B行李之往来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

依附一个同时又依附另一个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

驻扎

C既东封郑封:

边境

D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

尚且

15、下列对文章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深明大义,虽然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在国难当头之时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出城劝说秦王退兵。

B.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虽然目的是求和,但绝不露出一点乞怜相,他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头头是道,使人信服。

C.秦王信服烛之武的一个原因是烛之武处处为秦考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度,接着分析秦晋的利益关系,最后分析存郑的好处,利害关系明了,推心置腹,不由秦伯不动心。

D.烛之武充分利用秦晋的矛盾离间双方,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必将犯秦,秦伯对此不能不存戒心,这也是秦伯退兵的一个原因。

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共105分)

三、

16.翻译下列句子。

(10分)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

(4分)

(2)夫晋,何厌之有?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6分)

17.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6分)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

“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倾注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2).联想与想象是诗歌的两只翅膀。

作者由上阕秦皇岛外白浪滔天、一片汪洋之景,联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3分)

答:

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的部分。

(每空1分)(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沁园春•长沙》)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走尽这雨巷。

(《雨巷》)

(4)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5)我挥一挥衣袖,。

(《再别康桥》)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18分)

传奇女子——林徽因

柳已青

①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

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使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为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④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他们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

可是她又活了10年,支撑她的其实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激情、是一种灵魂在飞扬。

⑤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张爱玲,我觉得林徽因可爱得多。

不论是生命的境界,还是生活的足迹,林徽因是一个完整的女人,为人妇,为人母,为人友,她的才华和境界,在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

如果说没有林徽因家的沙龙的培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

如果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

张清平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

梁思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

他们一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他的夫人。

相比较,张爱玲尽管有才气,但她终是一个异数,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连爱情、生活都有一种决绝,而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

⑥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

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张清平这样评价林徽因:

“她的生命中有病痛,但没有阴暗;有贫困,但没有卑微;有悲怆,但没有鄙俗。

19.简要概括林徽因让人敬佩的原因。

(2分)

20.文中说: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花”指什么?

“树”又指什么?

结合文章中林徽因的经历,谈谈她在这一成长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6分)

21.文中将林徽因与张爱玲对比,她们之间有哪些不同?

(4分)

22.林徽因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从她身上你学到了哪些?

请结合自身经历简要叙述。

(6分)

五、语言运用(6分)

23.《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金柳”“青荇”“青草”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

(不少于50字)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六.作文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有酸甜苦辣。

我们每一天都能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形形色色的事。

一件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可以扭转一个人生命的航向。

请以“改变”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不少于8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二(45分)

1.D(A项中的“篙”读“gāo”;B项中的“圮”读“pǐ”;C.“共”读gōng)

2.B(“斑澜”改为“斑斓”)

3.C,解析:

“稠”的意思是“多”;“激扬”的意思是“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4.B(独立:

在经济、政治、尊严、能力等方面能够自主、自由,不依赖,不受控制和制约。

独力:

依靠独自的力量完成,没有帮助的人。

义气:

讲道义.重情分,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

意气:

这里是指由于主现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溶解:

固体物溶化、分解在液体中。

融解:

融化消解,常指某种情绪。

5.C(A耳濡目染:

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所以应为“耳熟能详”。

B休戚与共:

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患难与共)。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这个成语不能用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上。

C运筹帷幄:

泛指筹划决策。

符合语境意思。

D蔚然成风:

形容一种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不能形容热情)

6.C(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熟记六大类病句类型及其典例,读书看报、听新闻以增强语感是解答此题的不二之法。

A.成分残缺,在“有关部门要”后添加“有”,才能与“……的态度”呼应、搭配。

B.句式杂糅,“的构成是由……组成”将两种句式混杂在了一起,可去掉“的构成”或“由……组成”三个字,保留一种说法即可。

D.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将“自改革开放以来”提前至“成都”前,“推进和发展……进程”应为“推进……的发展进程”)

7.B。

语段主要内容是色彩的和谐。

突破点:

注意形象到理论,由自然到人文的顺序。

④是总结句,与“这也就是和谐”相连。

8.B(《沁园春·长沙》形式上是古体——词,内容上是描写新生活,语文教学界规定这类诗为新诗。

9.D D项中的诗句与《沁园春 长沙》的意境都比较壮美,都表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而A、B、C三项表现的意境则比较感伤肃杀。

10.B 第二节没有表达感伤、绝望之情。

11.A A项,所用修辞无“拟人”。

12、A13、D14、C封:

使……成为边境15、A“毫不犹豫”错误

三、16.

(1)越过别的国家(晋国)把远方的国家(郑国)当作边邑,你是知道它的难度的。

怎么能用G灭亡郑国的方式而使邻国的土地增加呢?

(2)晋国,有什么能够满足的呢?

已经在东边把郑国作为自己的边疆,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疆,如果不侵损秦国,他将从那里取得他想要的土地呢?

17.

(1).概括描写了壮阔的海景。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表达了诗人面对了风雨中的海天莫辨、浩茫混沌的景象而产生的(对人生、对命运)的茫然感。

(2).联想到一千多年前曹操登碣石山观海的历史往事和那首《观沧海》诗。

会产生这样的联想,主要是由于都是望眼前的大海。

18.

(1)万类霜天竞自由。

(2)粪土当年万户侯。

(3)到了颓圮的篱墙。

(4)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5)不带走一片云彩。

四.19.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意对即可,酌情给分)

20.“花”指年轻的林徽因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花一样,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树”指历经生活艰难,成熟坚强的林徽因。

(2分)具体体现:

  ①作为母亲的林徼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②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

  ③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微因一家颠沛流离、贫病交加,靠典当度日,她却坚毅地开始了撰写《中国建筑史》和《图像中国建筑史》的巨大工程。

  ④1945年美国专家给她检查身体,说她不会活过五年了,她能够支撑下来活到现在已经是个奇迹,可是她又活了10年。

(每点1分)

21.①生活足迹不同:

林徽因和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她家的文学沙龙里曾高朋满座,群星璀璨,她人生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完美的;张爱玲的文学才华深得人们的喜爱,但爱情生活并不美满。

(4分)

②精神境界不同:

林徽因始终有一种光辉,温暖人心,;而张爱玲带着一种偏执、阴冷之气。

(2分)

22.①求知好学,“腹有诗书气自华”②执着坚毅的事业追求③顽强不屈的直面人生困境④追求至真至纯的人生境界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得6分。

如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赋分。

五、23.示例:

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六、作文

23.例文:

改 变一考生

一个人,一件事,足以改变一个人。

——题记

残叶纷飞,离乱一秋,朝零夕落,旧情难舍。

一年风雨任平生,独留青冢怜孤魂,又是一年断肠处,泪满裳。

清明时节,并无雨纷纷。

扫墓,忆伤。

二叔带着我踏上那一方墓地,他心情分外沉重。

绿草丛中已然踏出一条小径,我们沿路过去,来到了奶奶长眠的地方。

一年的风吹雨淋使得那土堆显得更加破败。

不知何时曾有草种“安家”,现在已长得郁郁葱葱了。

我们的眼睛湿润了,只是尽量掩饰那偷偷落下的泪珠。

唯有二叔,扑通一下,双膝着地,任泥土的气味浸透衣服……

那是去年冬天的事了。

纵然时间肆意冲刷,那一天也是刻骨铭心的一天。

去年冬季的一天,奶奶被确诊为癌症。

家里人预备着给奶奶动手术。

可那天晚上二叔出去鬼混了,医药费也被他带走了。

一家人焦急地等他,直到凌晨两点多,躺在病榻上的奶奶还不时地问“老二有没有回来”“是不是出事了”等语。

门终于开了,一个大醉汉进来了,是二叔。

一看便知道又去花天酒地了。

爸爸质问二叔:

“钱哪去了?

”“花了!

”二叔也很干脆。

爸爸一把揪住他的衣领骂道:

“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那是妈看病的钱……”二叔傻笑了一阵,破口骂道:

“那老东西早死早好,害我到世上来受罪,还浪费钱给她看病?

二叔的眼睛一直不太好,因眼病也生了心病,他恨奶奶没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旁的奶奶心如刀绞,淌着泪勉强说道:

“儿啊,别吵了,反正都快死了,还看什么病呢?

别为我这把老骨头伤了你们兄弟情谊!

可二叔还在一旁骂个不停,爸爸忍不住了,动手甩了二叔一巴掌:

“你这个狼心狗肺的东西,当年要不是妈把你从桥上捡回来,你还有今天……”

奶奶急得吐血,训斥道:

“你怎么可……可以说出来……”

二叔愣住了,不愿相信自己听到的是真的,可听到奶奶吃力地讲完当年那段故事,刚才暴跳的他不得不冷静下来,他哭了,他无法面对以前的种种“罪孽”。

可等他悔悟过来的时候,奶奶却已眼角挂着泪珠,永远地闭上了眼。

给奶奶收拾东西时发现了一张字条,是给爸爸的。

爸爸是长子,奶奶吩咐那笔手术费留给二叔治眼睛,而她自己会在家人带她去看病前结束生命。

嘱托爸爸一定要好好照顾二叔。

一个个嘱托,都带有真情。

后来,二叔远去深圳搞运输,没几年,就成立了运输公司,当了经理。

事业有成之后,很少回来。

今年清明时节,二叔回来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奶奶修了坟,上了香。

二叔的下跪,也许是真情的最好诠释。

年年雨横风狂,唯有青冢独在,泪落无痕。

刻骨铭心的一个人,一件事,它改变了一个人,它更震撼了一批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