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10106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docx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最新】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科学技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下列技术或工艺中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量子技术的信息传输B.石墨转换石墨烯

C.机器人踢球D.太阳能发电

2.2019安徽两会提出“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立法,打造生态文明安徽样板”。

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  )

A.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将废旧电子产品深埋在偏僻土壤里消除污染

C.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

D.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到江河里

3.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图中m值为14

B.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g

C.铁原子中质子数是30

D.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亚铁离子

4.“检测土壤浸出液的酸碱性”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土壤加水搅拌B.

过滤

C.

检验酸碱性D.

测定pH

5.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

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芒果苷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422g

C.芒果苷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

D.每个芒果苷由48个原子构成

6.如图是甲转化为丙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B.丙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

C.转化②是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以达到保鲜目的

B.糖类、油脂两种营养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则不能

C.维生素可以起到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夜盲症

D.日常生活中用含碳酸钠的发酵粉来焙制糕点

8.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溶液关系B.

构成物质的微粒

C.

六大营养物质D.

物质分类

9.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小木条变成黑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向燃着的纸箱浇水

火熄灭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C

将装有40mL氧气的注射器,端口密封,挤压活塞

气体被压缩

氧气分子体积变小

D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B.BC.CD.D

10.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C.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D.从20℃降温到t℃,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比乙小

二、填空题

11.春天来了,小张同学和小伙伴们一起骑着单车去踏青。

经过本次踏青之旅,同学们对化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踏青所用物品中,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属于合金的是_____。

(2)野餐中,折叠椅支架使用铝合金,是利用其_____性质。

(3)经过一条清澈的小溪,小军取了少量溪水,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荡现察到_____现象,说明该溪水为硬水。

(4)同学们带了便携式燃气灶,其燃气主要成分是洁净能源丁烷(化学式C4H10),其充分燃烧生成两种常见氧化物,请写出丁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三、实验题

12.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_____。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O2,写出实验室用此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装置④收集氧气,验满的操作是:

_____。

(3)收集H2应选用装置_____(填“④”或“⑤”)。

(4)利用如图⑥所示装置(集气瓶中预先装满CO2气体)来验证CO2的性质,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足量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的变化现象是_____。

四、流程题

13.如图表示实验室用稀H2SO4、CuO、Fe粉三种物质,制取铜的两种实验方案。

(1)若按方案1制取铜,步骤I的反应类型是_____。

步骤II反应的现象是_____;

(2)若按方案2制取铜,步骤I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步骤II的实验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_____。

(3)两种方案比较,方案_____更好,理由是:

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小华同学无意将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

对此他产生疑问:

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新盐和一种常见的液体氧化物。

NaHCO3在50℃开始分解。

(实验探究)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NaHCO3溶液

NaOH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现象Ⅰ

无明显变化

产生气泡

加入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Ⅱ

加入CaCl2稀溶液

无明显变化

溶液变浑浊

溶液变浑浊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1)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发生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实验过程

(实验探究)证明反应生成了新盐

(2)分析:

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是_____(填物质名称)。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

(3)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方案有问题,其理由是_____。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

(交流反思)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4)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

15.同学们对市场上烧烤花蛤用的“锡纸”产生了浓厚兴趣。

查阅资料获知:

市售锡纸也称作铝箔、铝箔锡纸等。

那么“锡纸”中的金属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结合金属的颜色、活动性、价格等因素。

猜想:

可能是锡、铝、镁、铁、中的一种。

(查阅资料)金属锌似晶体状,室温下,锌较硬且相当脆;氧化铝的熔点2054℃;

(初步探究)同学们结合金属的主要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序号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1

_____

无明显现象

金属不可能是铁

2

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锡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锡纸”条熔化但没有滴落,也没燃烧。

金属不可能是_____

(深入探究)同学们对于“锡纸”到底是什么金属,进行了深入的实验探究。

(1)第一组同学将“锡纸”条卷成和铁钉一样粗细,先在20%的盐酸中浸泡至产生较多气泡,再取蒸馏水清洗,然后浸在蒸馏水中备用。

浸泡在盐酸中目的是_____。

(2)将打磨后的铁钉和备用的“锡纸”条分别放入到装有5mL15%的稀盐酸中(如图所示)。

观察到“锡纸”条表面产生的气泡速率比铁钉快。

(实验结论)制作“锡纸”的金属是_____。

写出“锡纸”条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交流与反思)

(3)“锡纸”在酒精灯上加热,“锡纸”熔化但没有滴落的原因是:

_____。

(4)第二组同学,将备用的“锡纸”条放入到装有硫酸锌溶液的试管中。

一段时间后,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同学们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①反应速率较慢,生成物太少;②_____。

(5)同学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将3克烘干的备用“锡纸”片放入装有硫酸锌溶液的试管中,5分钟后,取出“锡纸”片,洗涤、烘干、称量。

反应后金属质量范围是_____。

六、计算题

16.现有7.5g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2.2g。

(友情提示:

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发生反应)。

求出:

(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_____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A、量子技术的信息传输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A不正确;

B、石墨转换成新物质石墨烯,是化学变化,选项B正确;

C、机器人踢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C不正确;

D、太阳能发电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选项D不正确。

故选:

B。

【点睛】

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

2.D

【解析】

【分析】

A、根据防治白色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选项A错误。

B、废旧电子产品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埋在偏僻土壤里,选项B错误。

C、全面关停所有化工企业是不现实的,选项C错误。

D、工业废水处理后排放到江河里,选项D正确。

故选:

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防治白色污染、水体污染等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A

【分析】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C、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判断。

D、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乙图中m值为26﹣2﹣8﹣2=14,选项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选项B错误。

C、由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铁原子中质子数是26,选项C错误。

D、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是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是铁离子,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C

【分析】

根据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判断正误。

【详解】

A、土壤加水搅拌需要将土壤放于烧杯内,然后向烧杯内加水,并且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错误;B、过滤是分离颗粒大小不同的混合物的方法,过滤时要注意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上方的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错误;C、在使用胶头滴管滴加试剂时,不能将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部,否则会污染试剂,操作不正确,正确;D、通常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方法是:

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或白瓷板上放一片pH试纸,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相应的pH,错误。

故选C。

5.C

【解析】

【分析】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详解】

A、芒果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A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错误;

C、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

(1×18):

(16×11)=228:

18:

176,可见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选项C正确;

D、芒果苷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D错误。

故选:

C。

【点睛】

此题是对化学式意义的考查,重点是从宏观与微观进行的设计,抓住化学式反映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6.A

【分析】

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由微粒的构成和变化可知,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是:

2H2S+3O2

2SO2+2H2O、SO2+H2O2═H2SO4。

【详解】

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①中甲和O2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

3,选项A错误;

B、丙为H2SO4,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选项B正确;

C、转化②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

D、由微粒的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A。

【点睛】

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能够考查知识运用能力。

7.D

【分析】

A、根据甲醛有毒进行分析;

B、根据人体的供能物质来分析;

C、根据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分析;

D、根据盐的化学性质分析。

【详解】

A、甲醛有毒,能使蛋白质变质,不能食用,选项A错误;

B、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是人体三大供能物质,选项B错误;

C、维生素A缺乏使人患夜盲症,选项C错误;

D、碳酸钠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作发酵粉焙制糕点,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8.A

【详解】

A、饱和溶液可能是浓溶液,选项A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选项B错误;

C、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选项C错误;

D、氧化物指的是含两种元素,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氧化物不包括酸,选项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溶液的关系,构成物质的微粒,六大营养物质物质的分类、反应类型、元素含量,反应实质粉末的知识,比较简单。

9.D

【分析】

A、根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选项A错误。

B、向燃着的纸箱浇水,利用的是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灭火的原理,选项B错误。

C、将装有40mL氧气的注射器,端口密封,挤压活塞,气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受压后,分子间隔变小,选项C错误。

D、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10.B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

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说明甲是b,乙是a。

【详解】

A、20℃时,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错误,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选项A错误;

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正确,因为乙是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甲大;选项B正确;

C、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错误,甲增大,乙不变;选项C错误;

D、从20℃降温到t℃,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甲比乙小错误,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1.纯棉垫子不锈钢拉杆(或铝合金支架)质轻浮渣多,泡沫少2C4H10+13O2

8CO2+10H2O

【分析】

(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

(3)根据硬水的检验方法来分析;

(4)根据物质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分析解答。

【详解】

(1)不锈钢、铝合金属于合金;塑料、尼龙属于合成材料;纯棉垫子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

纯棉垫子;不锈钢拉杆(或铝合金支架);

(2)铝合金质轻,使用起来比较轻便,所以折叠椅支架使用铝合金;故填:

质轻;

(3)取了少量溪水,向其中加入肥皂水、振荡现察到浮渣多、泡沫很少现象,说明该溪水为硬水,故填:

浮渣多,泡沫少;

(4)丁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填:

2C4H10+13O2

8CO2+10H2O。

【点睛】

生活处处有化学,学会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2.锥形瓶2H2O2

2H2O+O2↑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⑤先变大后变小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装置确定反应原理、根据氧气性质确定验满方法;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2)用①②③组合可制备O2,适合固液常温型的药品制取,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则集满;

(3)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⑤;

(4)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瓶内压强降低,气球变鼓,再加入足量盐酸和生成的碳酸钠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瓶内压强升高,气球变小。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3.置换反应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有水珠出现CuO+H2SO4═CuSO4+H2O漏斗II安全、节能

【分析】

(1)步骤I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步骤II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2)步骤I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条件、操作是否安全方便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1)步骤I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步骤II是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步骤II反应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有水珠出现。

(2)步骤I是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H2SO4═CuSO4+H2O。

步骤II的实验操作是过滤,步骤II的实验操作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

(3)方案1中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需进行加热,两种方案比较,方案II更好,理由是安全、节能。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掌握酸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产生气泡Ca(OH)2+Na2CO3=2NaOH+CaCO3↓碳酸钠氯化钙溶液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取少量反应物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反之则没有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分析】

由表知,碳酸氢钠和氯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加入氢氧化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又由表知,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微溶物,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证明溶液中有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有,否则无。

【详解】

(1)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表中的现象Ⅰ为产生气泡;

现象Ⅱ是产生白色沉淀,这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2NaOH+CaCO3↓。

故填:

产生气泡;Ca(OH)2+Na2CO3=2NaOH+CaCO3↓。

(2)NaHCO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新的盐是碳酸钠;

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氯化钙溶液。

故填:

碳酸钠;氯化钙溶液。

(3)有同学提出上述实验方案有问题,其理由是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形成沉底沉淀;

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

取少量反应物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反之则没有。

故填:

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会生成氢氧化钙沉淀;取少量反应物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碳酸钠生成,反之则没有。

(4)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实验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故填: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5.把磁铁靠近“锡纸”镁除去表面的氧化膜铝2Al+6HCl=2AlCl3+3H2↑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熔点高不能熔化,形成膜兜住液态铝“锡纸”条放入硫酸锌前被氧气氧化3g~10.83g

【详解】

[初步探究]

把磁铁靠近“锡纸”,无明显现象,说明不是铁;

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锡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点燃,“锡纸”没燃烧,说明不是镁,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序号

实验方案

现象

结论

1

把磁铁靠近“锡纸”

无明显现象

金属不可能是铁

2

用坩埚钳夹取打磨后的“锡纸”条,放在酒精灯上点燃。

“锡纸”条熔化但没有滴落,也没燃烧。

金属不可能是镁

(1)浸泡在盐酸中目的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故填: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2)观察到“锡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