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99583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台山实习报告.docx

云台山实习报告

云台山实习报告

太原科技大学

环境与安全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

班级091401班

姓名李小飞

学号200923030114

指导老师高淑琴

 

云台山实习报告

一、前言

9月18号到24号期间,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指导下在焦作市云台山景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这次实习的主要目的和要求是:

我们要通过对以前学过的生态学和地质学两门课程的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了解和认识云台山地区的地质结构、生态环境和生物群落。

全班分为三组,我属于第三组,我们组的成员有:

郭文帝、莫小川、潘瑞芬、张英英、李伟、李小飞、李云霄、刘天灏、朱志业、隋大伟、徐良、彭小伟。

实习日程及安排:

18号从学校出发,19号到达云台山景区的住所。

19号下午对住所周边的一块田地和丛林进行了第一次样方调查。

20号我们游览红石峡、子房湖、潭瀑峡、泉瀑峡、猕猴谷,了解云台山的地质成份和构造及近距离观察猕猴种群的生活习性。

21号我们游览茱萸峰和万善寺,了解云台山的植物种类和采集其植物标本。

22号休息一天。

23号游览云台山百家岩,在其中进行第二次样方调查。

24号回到学校。

二、实习内容

1、云台山地质学实习报告

摘要:

云台山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北部的太行山南麓,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中部分界线上。

主要以云台山园区的构造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幽谷清泉地貌为特征。

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中崖,谷中谷、崖台梯叠的“云台地貌”景观。

其本质是以地壳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奇特地貌,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

主要实习地点:

红石峡、子房湖、潭瀑峡、泉瀑峡。

关键字:

第一、二阶梯地质地貌地壳作用新构造运动 

正文:

1.1地貌形态和特点:

云台山地貌是在古老稳定地块的基础上,经长期垂直运动,保留了巨厚水平岩层,新构造运动影响形成高角度正断层和多组垂直节理裂隙,在重力、流水、冰冻作用下,形成残丘(峰)、原面、断崖长墙、肩阶、宽谷、围谷、瓮谷、谷中峰丛、峰墙、峰林,及隘谷、障谷、巷谷、线谷,侵蚀阶地和沉积阶地,和间其间的溶洞、钙华悬泉、瀑布、跌水等呈层带状组合的一样个性鲜明的特殊地貌形态。

以单面山体地貌和断崖飞瀑和幽谷清泉为特征。

核心地带面积约80平方千米。

园区内地貌复杂,地势起伏大,中山、低山丘陵和山前缓倾斜冲洪积平原,山地由于受强烈的侵蚀切割,地形破碎,多具深沟峡谷、悬崖峭壁、连绵起伏,为典型的构造剥蚀地貌。

园区内,群峰耸峙、直插云端,山势雄特、拔地通天,断崖飞瀑、幽谷清泉,潭池辉映、峰异石奇,生态植被、点缀群山,人文景观、历史久远,古生物化石、竞相争艳,地质遗迹、丰富多样,矿产资源、种类齐全。

这里出露有形成于距今约14至3亿年间的完整地层剖面;有太古宇—早元古界基底、还有典型的构造遗迹;尤其是新构造运动遗迹,遍布园区各处,十分典型。

始于23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使得云台山区进一步抬升形成现今的地质地貌景观。

1.2形成的因素:

①长期稳定发展的中朝克拉通为地质公园奠定了基石。

②新结构运动的快速差异升降运动,形成云台地貌的根本。

③流水和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是景观形成的雕塑师。

1.3形成过程:

25亿年以上地质演化。

发生在25亿年前太古代末期的嵩阳运动,陆壳生长形成“萌地台”,形成了区内的结晶基底。

中元古代,本区整体升降开始,在下降时期曾为滨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陆源矸屑沉积,形成了温盘峪、百家岩一带的石英岩状砂岩。

中生代后期,随着太平洋板块向亚洲板块的俯冲和相互作用,至早白垩纪晚期,华北板块东部大规模的带状裂陷和隆起,形成东亚型裂谷系。

受此结构作用,公园内形成了裂谷背景下的峡谷群及峰墙纵横、崖墙环抱、谷中崖、谷中谷的奇特地貌。

2、云台山生物学实习报告

摘要:

云台山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生物群落多种多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气候宜人。

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森林植物资源较丰富,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1300余种。

现有植被为天然次生栓皮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云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使公园内保存和生长了一些如白鹤松、大国榉等古老树种及竹林等特殊植物,太行猕猴等保护动物。

有些特殊植物和动物还成为在中国北方生长和分布的北界,因此,具有重要保护价值。

期间,我们到猕猴谷看到了野生的太行猕猴,在茱萸峰搜寻和采集了其植物并做了标本。

这天的实习让我们更切实际的了解了其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还有其外貌特征。

主要实习地点:

猕猴谷、茱萸峰。

关键词:

自然资源植物资源落叶阔叶混交林 保护动物

正文:

2.1动植物概况:

云台山生物多样性丰富,植物资源与动物资源多种多样。

维管束植物有124科401属660种,其中蕨类植物14科19属27种、裸子植物4科7属10种、被子植物106科375属623种。

在这些科属中,木本植物有70科150属220多种。

保护区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阉叶林,现多为次生性麻栎林、栓皮栎林等以及混有亚热带树种的盐肤木、黄槽、黄连木林、枫香、黄连木、黄檀林、黄枪、黄连木、短柄袍林,赤松林和竹林等。

云台山植物区系既有它的独特性(280万年前与大陆一直隔离,其中保留了相当的亚热带成分),又有它的过渡性(气候、地理上均有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性质)。

在整个区系中温带区系成分占主要地位,又渗入了亚热带、热带区系成分。

云台山地处我国沿海南北的中间地带,是多种候乌迁徙的必经之路和停歇站。

据统计,保护区鸟类达到20目40科128种。

2.2植物种类及特征:

云台山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森林植物资源较丰富,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1300余种。

现有植被为天然次生栓皮栎林为主的落叶阔叶混交林。

我们21号游览了茱萸峰,在登峰的路途中我们搜寻找见了很多种植物,为此我们均做了植物标本登记和取样,目的是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其植物。

2.3植物标本列表:

栓皮栎:

落叶乔木,树皮深灰色,纵深裂。

由于韧皮发达,老干树皮厚,剥下可用于软木塞、绝热、隔音和绝缘材料。

木材坚硬,纹理直,结构粗,为优良木材树种。

高达25米;木栓层发达,树皮深纵裂,黑灰色。

叶互生;宽披针形,长8-15厘米,宽3-6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芒状锯齿;叶背灰白,密生细毛。

壳斗碗状,径2厘米,包坚果2/3以上,苞反曲;坚果球形,直径1.5厘米,顶圆微凹。

主要分布:

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等省区。

朴树:

落叶乔木,茎皮的造纸和人造棉原料,果皮可榨油,树皮及叶入药。

红豆杉:

常绿乔木,小枝秋天变成黄绿色或淡红褐色,叶条形,雌雄异株,种子扁圆形。

种子用来榨油,也可入药。

红豆杉,属浅根植物,其主根不明显、侧根发达,高30m,干径达1m。

叶螺旋状互生,基部扭转为二列,条形略微弯曲,长1-2.5cm,宽2-2.5mm,叶缘微反曲,叶端渐尖,叶背有2条宽黄绿色或灰绿色气孔带,中脉上密生有细小凸点,叶缘绿带极窄,雌雄异株,雄球花单生于叶腋,雌球花的胚珠单生于花轴上部侧生短轴的顶端,基部有圆盘状假种皮。

种子扁卵圆形,有2棱,种卵圆形,假种皮杯状,红色。

其中茱萸峰的此株红豆杉树龄有1400年,是我国最北界最大会的一株。

黄连木:

漆树科落叶木本油料及用材树种,冬芽红色。

各部分都有特殊气味。

其树冠开阔,叶繁茂而秀丽,入秋变鲜红色或橙红色,。

分布北自黄河流域,南至两广及西南各省均有;常散生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其中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

黄栌:

灌木,叶倒卵形或卵圆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叉开;叶柄短。

圆锥花序被柔毛;分布地区:

中国西南、华北和浙江。

侧柏:

常绿乔木,小枝植展扁平,叶鳞片状,果球近卵形。

木材坚硬细密,可供建筑和家具等用,根、皮、叶和枝可入药。

君迁子:

落叶乔木,可高达20m。

树皮灰黑色,深裂成方块状,桨果近球形至椭圆形,幼时橙色,后为蓝黑色。

花期为5-6月,果期10-11月。

材质坚重,可做家具、文具等。

果实可生食或酿酒、制醋。

种子入药,树皮、树枝可提取栲胶。

辽东栎:

落叶乔木,可高达15m;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幼枝无毛,灰绿色;花期4-5月;坚果卵形,果熟期为9-10月。

材质坚硬,耐腐蚀,供建筑、器具、车轴等用。

种子含淀粉,可酿酒;树皮可治疗腹泻、痢疾等。

3、云台山生态学实习报告

摘要:

云台山位于我国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中部分界线上,由于其地理位置,所以其植被特征分明。

它直属温带夏绿阔叶林,冬季云台山季相一片枯黄。

到了早春,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生长,出现春季返春季相。

盛夏秋初,水热充沛,植物繁茂生长,百花盛开,色彩丰富,出现美丽的夏季季相。

秋末,植物开始干枯休眠,呈红黄相间的秋季季相。

森林覆盖率达75%。

通过对云台山两天时间的游览和观察,我们了解了云台山的生态环境现状,森林植物资源较丰富,以华北植物区系为主,约有1300余种。

景区内植被繁茂,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景区有四季长流的瀑布、溪潭,有峰、岭、台、峡谷、盆地、溶洞等齐全的地貌景观。

云台山生态完整,景观原始,气候独特,水源丰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是原始生态游的好去处。

关键字:

原始森林生态环境生物群落

正文:

3.1云台山的地理气候条件:

云台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云台山森林公园为修武县国营林场锯齿山林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的南端,焦作市东北38公里的修武县岸上乡境内。

地理坐标为东经113o11/-113o23/,北纬35o25/-35o28/之间。

北与岸上乡的辽河村为邻,南与岸上村相接,西临纸坊沟,东毗古洞爻。

南北长3.1公里,东西宽2.6公里。

它所在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

四季分明,气候差异大,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天干旱风霜多,夏日炎热雨充沛;秋季晴天日照足。

受海拔高度和山势起伏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局部山地与整体气候差异明显。

园内岩石以奥陶纪的石灰岩为主,页岩、砂岩也有分布。

土壤有棕壤、褐土两大土类。

质地为轻壤,多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pH值6.5—7.0。

因植被盖度较大,土层较厚,阳坡约厚30—50厘米,阴坡40—70厘米,腐殖质层一般厚5—15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肥力较高,适于各种树木花卉的生长。

因此,造就了云台山丰富的生态环境。

3.2生物群落外貌和结构:

植被类型为温带夏绿阔叶林,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成层结构明显,乔木层组成单纯,优势种为壳斗科的落叶乔木,其次为桦木科、槭树科、杨柳科的一些种,灌木层鞍发达,草本层也鞍茂密,构成群落的乔术树种,都是冬季落叶的阳性阀叶林树种,林下的灌木也为落叶种类,草本植物在冬季多以宿根或种子越冬。

整个群落在冬季处于休眠状态,春季进入花期,夏季生长茂盛,秋季群落果实、种子成熟。

群落的垂直结构具有三个非常清楚的层次: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藤本和附生植物极少。

各层植物冬枯夏荣,季相变化十分鲜明。

乔木层:

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

其中以柿子树和核桃树较为常见。

层概度可达60%以上。

灌木层:

生长在乔木下面,形成地面植被的主体,大多一米至三米,层盖度可达85%以上。

而草本植物种类繁多占据植物种类的大部分,其层盖度高达95%以上,生长茂盛,围绕在灌木层的周围。

3.3样方调查数据:

植物野外样地调查表:

第一次调查采样数据: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

群落名称

草本及乔木

室外编号

1

记录者

郭文帝

日期

9月19号

室内编号

1

样地面积

1×1米

地点

云台山黑石岭周边草地

海拔高度

600米

坡向

东南方向

坡度

10°

群落高度

5~60cm

总盖度

70%

主要层优势种

猪毛蒿

群落外貌特点

猪毛蒿:

双子叶植物纲菊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或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有浓烈的香气。

主根单一,根状茎粗短,常有细的营养枝,枝上密生叶。

一般高40-130厘米,红褐色或褐色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

小地形 :

湿润草地

植被环境:

草本植物丛生还有部分单一灌木,乔木

分层及分层特点

4

榆树

高度

150、70

盖度

25%

竹节草

高度

50、28、16等

盖度

30%

狗尾巴草

高度

30 

盖度

2% 

猪毛蒿

高度

10、16、19、35、55等 

盖度

50%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土地营养较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与当地农作物相伴生的各种昆虫组成食物链 

地被物情况

主要为农作物 

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

黑石岭村庄周围 

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

此群落受人为影响程度十分严重,主要为农耕 

群落动态

很少有其他群落的入侵,群落结构十分稳定 

第二次调查采样数据: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

群落名称

草本及乔木

室外编号

2

记录者

郭文帝

日期

9月19号

室内编号

2

样地面积

1×1米

地点

云台山黑石岭山地

海拔高度

600米

坡向

西南方向

坡度

15°

群落高度

5~137cm

总盖度

99%

主要层优势种

榆树

群落外貌特点

榆树:

落叶乔木,单叶互生,缘多重锯齿,在干瘠之地成灌木状,幼树树皮平滑,灰褐色或浅灰色。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

小地形 :

湿润山地

植被环境:

草木从生

分层及分层特点

4

榆树

高度

137、52、32等

盖度

75%

蒿草

高度

32、28、16等

盖度

25%

狗尾巴草

高度

27、35

盖度

5% 

猪毛蒿

高度

16、24、33、

45等 

盖度

35%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土地营养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各种昆虫和谐共生

地被物情况

植物覆盖密度大,种类多 

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

云台山大部分山地

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

此群落主要受人为践踏,但影响很小 

群落动态

很少有其他群落的入侵,群落结构十分稳定 

第三次调查采样数据: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

群落名称

草本及灌木植物

室外编号

3

记录者

郭文帝

日期

9月23号

室内编号

3

样地面积

1×1米

地点

黑石岭附近西边山地

海拔高度

447米

坡向

东南方向

坡度

28°

群落高度

3-121cm

总盖度

95%

主要层优势种

黄花蒿

群落外貌特点

黄花蒿:

一年生草本;植株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

根单生,垂直,狭纺锤形;茎单生,高100-200厘米,茎下部叶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花深黄色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

小地形 :

湿润山地

植被环境:

草木丛生

分层及分层特点

4

黄花蒿

高度

30、45

70、120等

盖度

50%

燕麦草

高度

105、121等

盖度

35%

猪毛蒿

高度

5865

盖度

20% 

蒲公英

高度

3,5,10等 

盖度

10%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土地营养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

地被物情况

植物覆盖密度大,种类多

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

云台山黑石岭以西部分山地

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

基本不受人为影响

群落动态

群落结构稳定 

第四次调查采样数据: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调查表

群落名称

草本及灌木植物

室外编号

4

记录者

郭文帝

日期

9月23号

室内编号

4

样地面积

1×1米

地点

云台山百家岩

海拔高度

600米

坡向

东南方向

坡度

15°

群落高度

13-121cm

总盖度

75%

主要层优势种

竹节草

群落外貌特点

竹节草:

多年生禾本植物,茎柔弱,节上生根,匍匐地面,叶披针型或卵型,花蓝色。

小地形及样地周围环境

小地形 :

草地

植被环境:

草本植物

分层及分层特点

3

竹节草

高度

45,35,22等

盖度

75%

绿蒿

高度

57,65,72等

盖度

35%

马齿觅

高度

14,17,28等

盖度

12% 

突出的生态现象

土地营养丰富,空间内资源能量充沛,

地被物情况

植物种类比较单一

此群落还分布于何处

百家岩周围

人为影响方式和程度

人为践踏,但程度并不严重

群落动态

很少有其他群落的入侵,群落结构基本稳定 

 

三、实习体会:

一周的实习时间,也称得上是一周的旅游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不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实际的运用运用,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还欣赏到了美丽宏壮的风景,感受到大自然无所不能的创造能力。

学习环境科学已经二年了,两年中,我们上了生态学等课,熟识了什么是样方调查等。

很简单的一个事,但当我真的去动手做了,却无从下手。

通过这次实习,我认识到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

有句话说的好,实践才是硬道理,确实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