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834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docx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游戏与观察

教师在儿童游戏时应有的观察视角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教育中,怎样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直以来在操作的层面上仍欠缺具有实际意义的探讨。

尽管人们早已认识到游戏对儿童的生活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让儿童在游戏中或通过游戏学习是学前教育的基本理念,但实际上还客观存在着诸多对儿童游戏的认识与实践方面的误区,其中尤为突出的是缺乏对儿童游戏的深入了解。

这种理论上和口头上重视游戏,实践中却轻视和忽视游戏,特别是缺乏真实了解儿童游戏的能力的现象已然成为学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瓶颈,成为实施教育部最新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绊脚石。

那么,有关“教师从什么视角观察儿童游戏”这样一个命题,就自然地摆在了面前,成为现实而紧迫的研究内容。

因为我们觉得:

没有好的观察,妄论好的指导。

事实上,当我们走进幼儿园的游戏现场,首先遇到的问题是:

老师们不知道或者是不完全知道在儿童游戏时自己应该去看些什么。

表现为:

“无视”儿童的游戏——没有看见那些儿童游戏时真正需要教师关注的内容;“弱视”儿童的游戏——看不清儿童游戏时的真实面貌;“浅视”儿童的游戏——只能简单地看到儿童游戏时的一些表象;“短视”儿童的游戏——急于想看到儿童通过短时间内的游戏就获得某项成功;“偏视”儿童的游戏——总是偏向于看儿童在游戏中的认知与技能方面的发展。

凡此种种,都使得教师对于儿童游戏的观察和了解流于形式、表层、片面,无法真正看懂儿童的游戏并理解游戏的真谛。

因此,我们尝试从下面这“两个看点”着手,帮助教师提升观察、了解儿童游戏的能力。

一看

是否是儿童的“真游戏”

儿童自己的游戏才是“真游戏”。

如果老师们能在儿童游戏中看到下列几方面的特质,那么你就可以确定自己找到了真正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游戏。

1是真心想玩的

儿童的游戏总是自成目的的,他们会源于自己想玩、爱玩、好玩、开心等目的而开展各种游戏。

所以教师在观察儿童游戏时,首先要注意区分哪些是孩子们自己想要玩的游戏,哪些是加入了成人要求与设计目的的游戏,还给儿童自由游戏的可能性。

【案例】L园大一班的小王老师发现:

在户外体能游戏活动中,喜欢玩汽车轮胎的孩子似乎越来越少了。

她百思不得其解,就求助于教研员。

通过现场观察,教研员发现小王老师在堆放汽车轮胎的场地边,设置了三张“玩轮胎示意图”:

第一张图示上画着一个蝌蚪人抱起一只轮胎;第二张图示上画着一副平放的木梯子,梯子的一端架在一只轮胎上;第三张图示上画着一个蝌蚪人从架着轮胎的木梯子上跑过去。

看着这三张图,教研员心里有了底。

通过和小王老师交流,她明白了正是由于这三张老师规定玩法的图,造成了孩子们日益不喜欢玩轮胎。

当她听从建议果断地撤下图示,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后,欣喜地发现喜欢玩轮胎的孩子渐渐地又多了起来。

在很多幼儿园中,我们几乎随处都能看到一些老师对儿童游戏目的的随意干扰甚至是破坏,殊不知这种貌似“好心”的做法,结果却常常是“不得好报”。

因此,在观察中当我们发现上述不当做法时,应及时予以纠正,尊重、理解并支持儿童游戏的自我目的性,让儿童真的有可能玩自己想玩的游戏。

2是真情投入的

事实上,没有哪个儿童抗拒得了游戏的“诱惑”。

如果我们观察到的是儿童的“真游戏”,你便会看到他们是那样积极主动地投入于那些他们自己真正想玩的游戏之中。

这时的儿童常常会表现为情绪欢快而愉悦、行为专注而持久、互动频繁而丰富等,甚至会“沉醉”其中而一时之间不再想做其他的事情。

【案例】z园为中、大班的小朋友在上午9:

3o~10:

00之间安排了“自主点心”的环节,让孩子们在这个时间段的活动中可以自主喝牛奶、豆浆和吃饼干。

一天,中三班的孩子们正在这个时段进行游戏活动。

张老师注意到小男孩豆豆挂着一只“照相机”,一直忙着给“顾客”们拍照片,似乎忘记去吃点心了。

就走过去提醒豆豆:

“快去吃点心吧!

”豆豆头也不抬地说:

“等一等,我还没有拍完呢。

”张老师微笑着继续提醒:

”时间快到了,点心要收起来了。

快去吧!

”“哦——”豆豆微微一怔,马上冲向点心区。

只见他左手一把操起牛奶盒准备向杯子里倒牛奶,右手直接伸向装着饼干的盘子。

见此情景,张老师急忙提醒:

“豆豆,你还没有洗手呢!

”听到张老师的声音,他的右手在离饼干很近的地方一下子停住了,回过头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那多浪费时间呀!

”“不急不急,还有好一会儿可以玩呢。

”张老师安慰他。

“嗯——”豆豆有些不情愿地赶快去洗手了,望着他急匆匆的背影,张老师若有所思地笑了。

我想,案例中张老师在微笑中流露出的是对儿童在游戏中那份真情投入的善意理解,也是对自己能观察到儿童“真游戏”的一丝欣喜吧。

所以,在观察儿童游戏时,教师应注意了解他们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是否是积极主动的,因为只有那些属于孩子自己的游戏,才可能赢得他们全身心的真情投入。

3是真正开放的

在儿童的“真游戏”中,玩什么、用什么玩、和谁玩、怎么玩等等都会是生成而开放的。

当你尝试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之内的游戏,就有可能看到孩子们几乎是在不自觉中不停地转换游戏的内容、材料、伙伴、过程等。

于是,你可能每一次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游戏,都是你不能预先完全知晓的游戏。

【案例】w园芽芽班(小班)的孩子们正在玩户外大型玩具,一开始许多小朋友都只是利用大型玩具上的设施玩一些攀登、溜滑、钻爬等游戏。

过了一会儿,小男孩甲拿着一根不长的粗管子,爬上了大型玩具上层的“回”型通道,他站在那里朝着通道中间形成的空处,一边双手紧握水管向下做喷水状,一边大声叫喊:

“着火了!

着火了!

”路过的两个小男孩乙和丙显然被他的游戏吸引了,于是这俩人上来就争着拽走了甲手中的那段管子,也玩起了“救火”的游戏。

甲生气地在一边呆呆站着想了一下,就用双手做出握管子状,接着玩“救火”游戏。

这时,几个女孩子走过他们的身边,看见他们玩得那么卖力,就“不满”地说:

“好了,好了,新娘子的衣服都弄湿了。

”原来,这几个小女孩在通道上正玩着“新娘走秀”的游戏,她们觉得男孩子们“喷”出的水太多会弄湿新娘美丽的花裙,于是要求他们停止游戏。

听到女孩子们的话,小男孩甲不再“喷水”,转而凑近“小新娘”们的身边,开始观赏她们的走秀……

在观察儿童的游戏时,教师不难发现:

孩子们并非只会玩那些我们预想到他们会玩的游戏。

正如案例中所呈现的那样,当我们以为户外的大型玩具只是孩子们进行体能类游戏的活动场所时,你却真切地看到他们在这里玩起了角色扮演等其他类别的游戏;并且在这一游戏中他们的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等也不断地自然生成和变化着。

其实,儿童自己的游戏就是这样自然流变的。

4是真实体验的

可能有的教师在心底里还难于理解儿童对于游戏的“痴迷”。

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喜欢游戏呢?

这确实是需要我们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尝试去解开的疑问。

当我们努力透过那些纷繁的、虚拟的游戏情境去了解儿童在游戏中的真实体验时,也一定会从中逐渐体悟到他们为何对游戏会有这样一份独特的挚爱。

【案例】在一次对大班儿童的游戏观察中,我们走进了H园的“石头游戏屋”。

孩子们利用各种各样的石块玩着各自钟爱的游戏,他们有的在用大石块垒高搭石屋,有的在光滑的鹅卵石表面用颜料涂涂画画,还有的把不同大小的石块依次排成了一排……这时,屋角的一位小女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把许多大小不同的石块进行组合后堆放在一个又一个简易餐盘中,口中还念念有词,忙得不亦乐乎。

我走近她的身旁,微笑着轻声问:

“忙什么呢?

”她扬起一张兴奋的脸,好看的眼睛里满是笑意,大声地回答:

“做菜呀!

”“是吗?

”我略做惊讶状接着问:

“做啥呢?

”“萝卜炒鸡蛋!

”她不假思索地说。

“啊?

这菜我可从来没有吃过。

”我也紧跟着来了这么一句。

小女孩一瞬间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朝我闪闪眼睛,放低了声音小声道:

“是假假的呀!

”“嗯。

”我也朝她眨了下眼睛,郑重地应了一声,仿佛这成了我们俩人之间的一个小秘密。

上述案例中的女孩子虽然知道自己做出的菜肴是“假假的”,但丝毫不影响她对于游戏的投入。

究其原因,虽然儿童游戏时的内容可能是假想的、游戏的情境可能是虚拟的、游戏的行为也可能是假扮的,但是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体验却是如此的真实。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儿童在游戏中的兴奋、快乐、自豪,甚至还有那么一丝狡黠与促狭,其实,他们正在向你宣告:

“我是在玩!

”“可真好玩!

二看

是否在游戏中“真成长”

游戏对于儿童来说不单是从中获得愉悦的感觉这样单一,他们更是通过游戏获取各方面粗浅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成长。

所以,教师在观察时还要看他们是否在游戏中真正地得到了发展。

1是自主学习的

我们知道,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游戏就是儿童独特的学习,他们在游戏中自由探索、自我体验、自然交往、自主成长着。

因此,教师需要十分注意地观察儿童是否在他们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中有自主学习的可能性。

【案例】在一次B园中班儿童的建构游戏中,我们观察到刚开始时孩子们或独自一人、或三两结伴,简单地搭着积木。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名小女孩站起来提议说:

“我们搭一个游泳池好吗?

”见小伙伴们反应不大,她继续提议:

“我们搭一个很大的游泳池,可以从很高的台子上跳下来!

”这么一说,马上引发了周围几名儿童的兴趣,于是他们就一起干了起来。

但是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

怎么在一个很大的游泳池里搭出很高的跳台?

孩子们反复尝试,通过不断争论、协商、调整,最终用长方形的积木横竖间隔依次延展摆放,并逐渐围合成一个圆形的游泳池,然后把竖着的那些积木当成柱子,在柱子上面用较长的木板进行连接,再往上不断垒高,就搭出了两层跳台。

看到自己搭的“游泳池”这么大、“跳台”那么高,孩子们高兴得在池子里跳进跳出,争着玩起了“高台跳水”的游戏。

在上述案例中,孩子对于自己的游戏首先具有很好的自我构想,当“一起搭一个很大的游泳池和很高的跳台”这一提议得到众多伙伴的认同后,孩子们自然聚合在一起,共同尝试完成这一游戏构想;接着他们又通过实践操作、相互协商不断调整策略,克服搭建中遇到的延展围合和依次垒高的困难,终于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游戏构想。

因此,儿童在这里不仅享受到了游戏的快乐,更是通过游戏自主学习,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

2是累积递进的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小步递进的累积效应。

它并非简单地追求让儿童通过活动产生即时的学习效应,也不是“功利”地只是在特定的时候向儿童传递特定的知识与技能,而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儿童有可能获得聪明智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有关的知识技能是在潜移默化中自然习得的,是通过儿童自己逐步积累经验,在小步递进中产生的自我发展效应。

【案例】s园新增添了好玩的“树屋”。

一天,大班的一群小朋友想要不走树屋的楼梯而是自己想办法爬上去,教师就对孩子们“勇攀树屋”的游戏进行了连续观察。

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并非马上就能完成这个任务,从产生这个游戏想法到具体地在游戏中实践再到最后终于获得成功,前前后后竟然折腾了十多次。

在初始的几次游戏中,孩子们每次都会先找来一张桌子靠在树屋边,再找些砖块、饼干盒、木头积木等较为低矮的材料叠放在桌子上,然后上去踩着尝试攀爬上树屋,但是每一次他们都发现自己搭出的架子还不够高,爬不上去。

“怎么才能搭得高一些呢?

”孩子们通过思考发现,要把低矮的材料更换成高一些的材料。

于是,在接下来的几次游戏中,小椅子出现了。

孩子们在桌子上安放了一张小椅子,椅子上再放些低矮的材料,搭出的架子就增高了一截。

可他们再次尝试后发现,架子不仅不够高,还晃悠悠地挺危险。

“怎么才能搭得更高更稳一些呢?

”他们继续反复尝试。

最终搭出了这样的架子:

搬来两张桌子做基座——在扩大的底层桌子上面放四张小方凳——方凳子上再放两张小椅子——最后再往小椅子上放了一块大积木。

孩子们小心地踩着这个四层高的架子,终于稳稳地攀爬上了树屋。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们的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每一次的游戏中他们也并非都循序渐进地表现出比上一次更进步,其中的某次游戏甚至会不如前一次或是总在原地停止不前。

但观察儿童“勇攀树屋”的全过程,教师会发现正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游戏中,孩子们自己慢慢地积累相关经验,终于摸索着逐渐搭出了既高又稳的攀爬架,在游戏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是整合提升的

有些教师总是习惯于只看儿童在游戏时的语言表达是否丰富、动手操作是否熟练、交往互动是否频繁等一些容易被观察到的、外显的表现;或者是只愿意去观察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某一项学习成果。

其实,儿童在游戏中所得到的收获不单是多层面的,也是多方面的。

因此教师在观察儿童游戏时,要尝试多角度、全方位地收集相关信息,关注他们通过游戏是否能够获得整合的提升。

【案例】一次,小班孩子F和几个小朋友一起玩“娃娃家”的游戏。

只见F走到两位正在厨房里做饭的小朋友身边说:

“今天有几个人吃饭啊?

”可是,那两个孩子由于正忙着自己的事情,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都没有理F。

F觉得很无趣,表情尴尬地走到一边。

这时,他像是想起了什么,伸手在自己的裤兜里掏出一个玩具手机,然后对着手机打起了电话:

“喂,你好!

我请你吃饭好吗?

”“对,对对,到我家来吃饭!

”“再见!

”一番忙碌的对话后,F笑眯眯地收了电话,高兴地抱起一个娃娃,继续他的游戏,就仿佛之前的不愉快从未发生过。

这时,同在娃娃家的另一名小男孩显然被F之前的那通电话吸引了,就慢慢靠近他,在一旁轻轻拍了下F的肩膀说:

“哎,你的电话响了。

”F稍稍愣了一下,随即有些不太情愿地掏出手机,干脆地对着手机说了一句话:

“喂,你打错了!

”就重新又玩起了自己手中的娃娃。

透过这个案例,我们引导教师不单要看到小男孩F有哪些丰富的语言表达,更要看到他是如何运用情境性的语言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单要看到F在游戏中如何使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玩具手机,更要看到正是在这样的操作中他所表现出的丰富的游戏假想和扮演水准;不单要看到F在游戏中与同伴的两次游戏交往过程,更要看到在此过程中他是如何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以及灵活转换活动注意力的。

在这样的观察中,教师将会了解到儿童在游戏中是整合地自然拓展经验、发展能力的。

总之,只有通过重点帮助广大幼儿园和教师明确:

当儿童游戏时,应该从上述两大看点去认真观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儿童游戏的价值;才有可能真实提升了解和解读儿童游戏的能力;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儿童的游戏做出适宜而有效的导引。

同时,我们也期望因为有了教师对儿童游戏的深入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支持孩子们通过更高质量的游戏,在幼儿园中确保自己享有独特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差异性的真实、健康、快乐、智慧的成长。

精选阅读在游戏中教师应观察什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

”幼儿在游戏的时候,其经验往往是最综合的,不会出现语言、社会、认知、动作等领域的割裂或具有孤立的单一性。

”由此,我认为,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应做到全面、整体,以全方位地分析、了解儿童,获取儿童发展水平的第一手资料,为促进儿童发展找到切入口。

一、从一个游戏行为看到多个领域的目标和表现

从一个游戏行为看到多个领域的目标和表现,要求教师在熟悉、理解《指南》的基础上,对五大领域的目标要求进行融通,在具体情境中分析,以整体的眼光看待,以做到全面的观察、分析儿童,并作出客观积极的评价。

西西的“雨伞”

中一班活动区的美术角正在开展绘画雨伞的活动,西西和身边的小朋友一样,兴致勃勃地提起笔来,在纸上勾画出了伞面的样子。

当她抬起头来张望的时候,她忽然发现身边的小朋友画的伞面和自己的不太一样。

小朋友画的都是三角形的伞面。

而她画的是缺了一个角的方形伞面。

她开始左顾右盼,再也下不了笔。

过了好半天,小朋友们已经开始用油画棒给画好的雨伞涂颜色了,西西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

见老师正走过来,她举起手中的画纸说:

”给我换一张纸吧!

”老师发现了西西的困难,一边迅速给她换了一张崭新的画纸,一边握着她的手,引导她在纸上画下了”有三个尖尖角”的三角形的伞面。

西西再次左看看右看看,好像在比对自己画得是否和小朋友一样。

得到确认后,她才又提起笔来,从三角形的顶尖位置开始,往下画直线(伞架)。

她连续画了三条直直的线,伞的轮廓基本上成型了。

她再一次停下来.看了看旁边已经快涂完颜色的同伴,然后在放油画棒的篮子里挑了一支蓝色的笔,沿着画好的轮廓线涂抹起来。

她涂得很仔细,涂到伞尖又细又窄的地方,她放慢了速度,尽量保证不涂到边线外。

然后她又换了黄、粉两种颜色,依次把伞面都涂上了颜色。

等她再次抬起头,发现身边的孩子们也都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西西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在以上被视为艺术领域的典型活动场景中,如果我们仅只从艺术的目标出发,可能会形成该儿童未能达到中班”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的印象,但回想西西画出的缺了一个角的方形伞面的细节,不也在提示我们西西可能在”感知形状及空间关系”上存在差异吗?

这一数学领域的目标,期望中班幼儿达成”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的目标。

还处在中班上期阶段的西西暂时还不能达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西西能够较快缓解自我的消极情绪,主动以”换一张纸”的方式向老师寻求帮助,说明其在社会性发展中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表现出中班幼儿在健康领域下的”情绪安定愉快”的特点。

而她勾勒伞架时熟练画出的直线线条,也比较符合中班幼儿”手的协调灵活”的表述。

这也是健康领域的目标之一,观察孩子在绘画时的动作姿势,对照语言领域”写写画画时姿势正确”的目标,其实西西都能较好地达成。

由此,当我们放宽自己的视野,将五大领域进行融通,我们就能形成对幼儿现有发展水平更全面、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既看到幼儿的长项,又发现幼儿的弱势,只有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为幼儿带来更有效的发展。

二、从多个游戏行为中看到同一个领域的同一条目标

从多个游戏行为中看到同一个领域的同一条目标,是要求教师能够将目标与幼儿的多种行为建立联系,排除偶发、临时的干扰,对幼儿的某一发展水平作出更中肯、客观的评价。

成成和他的小玩具

进入小班,配合”能熟练用勺子吃饭”的要求,老师也有意识地投放了相应的材料帮助幼儿练习。

久久使用的不是吃饭用的小勺,而是老师添饭用的大勺,和大勺对应的是彩色塑料的海洋球。

久久需要从大篮子里舀一个海洋球放到废旧的蛋槽里,并作颜色对应的摆放。

只见久久拿着大勺的中部,很灵活地从篮子里舀起一个黄色球,他慢慢将手停在空中,顺势低头看了一眼蛋槽中的颜色标识,然后不紧不慢地放低手,一转手腕,黄球稳稳地放入了一个同样标有黄色小圆点记号的格子里。

他一直目不斜视地依次舀球、比对、放入,顺利完成了这个练习。

今天,久久选择了娃娃家的活动。

他一进入区域里,就快速走到挂有标志的地方,取下扮爸爸的头饰,戴在头上,并开始为娃娃”做饭”。

他很熟练地拿起盘里做食物用的胶泥,两手用力地捏,把胶泥捏成了条状,然后又放到桌上一阵搓,条状变得更加细长了。

久久张开手掌,使劲压了压,再从胶泥的一端慢慢往里卷,嘴里自言自语地说:

”花卷好了!

美术角里投放了画彩虹的材料,彩虹一层一层,既要注意颜色的鲜亮搭配,还要保证颜色饱满,不涂到轮廓线外面。

久久先挑了红色的油画棒,从最底下的一层开始涂。

因为每一层的间隔只有成人的食指宽,所以久久涂得小心又仔细。

特别是画到边缘的地方,他把画纸转来转去,好像在寻找最方便把握的角度去完成,再来回画了好几遍,终于把颜色涂得又饱满又平整。

以上三个活动,从三个方面,共同反映出了久久小朋友手部动作发展的全面信息。

从三个不同视角的观察发现,久久能够较好地胜任舀球、团泥、涂色等活动,展现出对不同游戏材料的熟练操作与把控,其小手肌肉动作的发展协调灵活。

面对像久久一样发展较好的幼儿,教师应该从材料投放、游戏玩法及内容设置等方面进行思考、调整,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三、从不同个体的游戏行为看到同一目标下全班整体的发展

教育是在幼儿现有经验、能力与新经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观察的目的就是要了解儿童当前学习与发展的状况,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

因此,观察、了解儿童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

作为教师,除了对幼儿个体的关注外,还应该对班上每个幼儿做出全面的观察了解。

形成完整的图像,以发现幼儿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了解班级幼儿的整体发展状况,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一班的巧面馆

根据健康领域动作发展目标3中,对小班儿童”能用剪刀沿直线剪,边线基本吻合”的要求,小一班开设了”巧面馆”的活动区内容,老师在长条形的白纸上勾画出细细密密的直线线条,鼓励幼儿沿线剪出一根根长长的”面条”来。

轩轩、丹丹等几个幼儿来到该区域,对这一新投放的材料产生了兴趣。

孩子们看了看上面的线条,拿起剪刀不假思索地剪起来,有的歪歪扭扭,有的随意自由,好像没有一个人关注到老师在纸面上的隐性指导。

第二次活动时间,老师特意提醒参与该区活动的幼儿们沿纸上的线条剪,但相同的情况几乎出现在每个幼儿身上。

通过对幼儿剪纸动作的观察,和对剪出的”面条”的对比,教师意识到,班级多数的孩子对这一活动都存在一定困难,其原因,一方面是纸张上的线条过密,孩子的动作精细度还达不到;另一方面,教师提供的纸张过长,幼儿无法做到连续不断地剪完。

之后,老师调整了材料,增加了线条之间的宽度,减少了纸张的长度,再次邀请幼儿用剪纸的方式给跳舞的娃娃制作”头发”和”裙子”,这下,多数的孩子都能完成,幼儿的兴趣得到满足,同时更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和自信。

从对不同幼儿个体的观察,教师发现了带有普遍性的共性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反思,对班级幼儿”沿直线剪”的整体发展水平做出了正确的评估和判断,由此做出的调整,既解决了幼儿的困难,也更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需求。

观察,帮助我们了解幼儿,为介入和指导游戏提供了依据,它开启了我们走进幼儿、了解幼儿的广阔视野,让幼儿的学习看得见。

但观察不是简单地用《指南》中的目标去评判、千预儿童的行为,我们更应该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能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计划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观察什么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尝试、发现与表现。

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因此游戏的世界是一个真正的童心世界。

正因为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游戏才被看成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是衡量幼儿发展的标尺。

所以,不仅幼儿需要游戏,作为教师也更需要理解幼儿的游戏,看懂幼儿的游戏行为。

对幼儿游戏进行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游戏行为的关键。

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教师可以获取关于幼儿游戏的丰富信息:

幼儿喜欢的游戏类型,幼儿喜欢的玩具和游戏设备,幼儿喜欢的游戏空间,幼儿乐于参与的游戏主题,幼儿与同伴、教师互动的方式以及有关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认知与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信息。

材料的投放是否恰当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所用玩具和物品的总称,也称为玩具材料。

它是儿童游戏的物质基础,离开了它,游戏难以进行。

因此,教师要正确恰当地投放游戏材料。

游戏实录一:

两天前参观了平行班的游戏后,马茹芸和张子琪就提出在理发店的边上再开一个美容院。

今天她俩把桌子当美容床,拿出昨天收集到的美容小工具开始为客人服务。

只见她们两个人,一人找工具,一人为颜廷筠服务:

先用粉扑为她朴粉,又拿出眉笔、口红为她画眉毛、涂口红。

当张子琪从美容箱里拿出面膜纸递给马茹芸后,马茹芸拿在手上反复地看了又看后,又还给了张子琪,说:

“我要镜子。

”然后接过镜子对颜延筠说:

“好了,你觉得好看吗?

”颜廷筠看了看镜子,笑嘻嘻地拿出银行卡,刷卡离开了。

游戏实录二:

今天马茹芸和张子琪又一起做美容师了,只见她们一个为王佳怡按摩,一个为王佳怡敷面膜,忙得不亦乐乎!

教师分析:

在美容院的游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投放了粉扑、口红、眉笔和面膜等游戏材料。

其中的粉扑、口红、眉笔,幼儿在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