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7178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docx

煤矿企业建设单位业绩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单位业绩报告

 

2020年3月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单位业绩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为证照齐全有效的合法生产矿井。

根据企业发展需要,拟对********进行升级改造,将矿井生产能力由21万吨/年提升为30万吨/年。

根据建设项目安全核准的相关要求,我公司编制提交建设单位业绩报告如下:

1企业基本情况

1.1地理位置

********位于四川省***县先锋硫煤矿区新塘矿段第38—55号勘探线之间,地处******,矿区面积2.0132Km2。

***县先锋硫煤矿区新塘矿段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东端55线与新华矿段分界,西端38线与周家矿段分界,东西长3.4Km,南北宽约6Km,面积约24Km2。

本矿东西向长度范围与新塘矿段基本一致。

矿井主井口位于***县城255°方向,直线距离约26km。

矿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

东经104°57′43″北纬28°13′31″。

矿山有2.5km简易公路与***县至珙县的公路相接,北东距***县城古宋公路里程约70km,西至珙县火车站45km,详见交通位置图。

1.2建设单位性质及生产能力

根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30万吨/年以下煤矿分类处置方案》的通知(川应急[2020]31号)精神,********规划为独立升级改造矿井。

矿井生产能力目前为21万吨/年,拟升级改造为30万吨/年。

1.3证照情况

********证照齐全、合法有效。

证照情况如下:

采矿许可证:

证号****,登记开采B4、B3煤层,允许开采标高+910~700m,面积2.0132km²。

有效期:

2020年2月26日至2021年2月26日(短延)。

由1~17个拐点圈闭。

安全生产许可证:

(川)MK安许证字〔2018〕******,有效期:

2018年4月10日至2021年4月9日。

营业执照:

注册号*****,有效期:

2009年7月13日至2029年2月13日。

矿长安全资格证:

证号*****;有效期:

2018年11月28日至2021年11月28日。

1.4煤矿开办历史

********是按川办函[2007]16号文件,由“***县黄家沟硫铁矿煤矿”和“***县****有限责任公司(黄家沟井)”整合后组建的矿井。

矿井资源整合后,设计生产能力21万吨/年,于**年**月启动建设,**年**月通过竣工验收并投产。

2矿井灾害类型

2.1瓦斯

********为高瓦斯矿井,2018年矿井瓦斯涌出量测定结果:

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6.7m3/min,相对涌出量为14.49m3/t;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4.04m3/min,相对涌出量为8.74m3/t。

根据矿井初步设计和安全设施设计要求,********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管理。

2.2煤层自燃倾向性和煤尘爆炸性

根据四川省科源工程技术测试中心2018年1月检测鉴定结果,B4、B3煤层自燃倾向性分类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

根据四川省科源工程技术测试中心2018年1月检测鉴定结果,B4、B3煤层无煤尘爆炸性。

2.3地质条件

2.3.1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珙长背斜南翼中段,属单斜构造,地层总体倾向210º,倾角平缓,一般为10~15°,平均倾角为12°。

区内次级褶皱不发育,断层少且规模小。

矿区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

2.3.2地层

矿山及邻近分布有二叠系下统茅口组、二叠系上统宣威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嘉陵江组地层,其上还有第四系的残坡积层。

现由老至新将各组岩性特征分述如下: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1m):

灰~深灰色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夹遂石结核,下部含钙质泥岩及炭质条带,地层厚312m左右。

与下伏地层栖霞组整合接触。

于矿山北部外围大面积分布。

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

分布于矿区北东部边界内及其附近,岩性为灰、深灰色粘土岩、泥岩、粉砂岩,夹细粒岩屑砂岩及煤层、炭质泥岩,上部夹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硫铁矿层。

含煤3~12层,其中可采煤层两层(B3、B4),局部可采煤层1层(A1),全组地层厚146.79m左右,与下伏茅口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根据含煤及含矿性将该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其中第一段(P2x1)为含硫段,底部为硫铁矿粘土岩,上为菱铁质粘土岩、粘土岩,A1煤层局部可采,该段厚3.38~6.48m,平均4.79m;第二加三段(P2x2+3)为含煤段,岩性为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粘土岩夹细粒岩,顶部赋存可采煤层两层(B3、B4),该段厚约99.94~112.18m,平均厚106m;第四段(P2x4)为深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及生物碎屑灰岩,含多层煤线,产动物化石,不含可采煤层,厚31.96~39.52m,一般36.0m。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

岩性为灰绿色薄至中厚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及泥质灰岩。

本段平均厚95m,分布于矿区北东部。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二加三段(T1f2+3):

岩性为紫红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互层,夹灰紫色中~厚层细粒长石岩屑砂岩,本段厚185m,矿山的北东部及中部大面积分布。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四段(T1f4):

灰绿色夹暗紫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等,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本段平均厚93m,分布于矿山中部。

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第五段(T1f5):

以紫红色泥岩及灰绿色砂岩为主,夹紫灰色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及少量生物碎屑灰岩薄层,本段平均厚98m,分布于矿山中南部。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一段(T1j1):

上部灰色、黄绿色中厚层状石灰岩,间夹薄层泥质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下部紫灰色泥岩;中下部夹紫色钙质泥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本段平均厚161m,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及南东部。

第四系残坡积层:

成份以砾石、砂土、亚砂土及粘土为主,厚度0~5m。

2.3.3可采煤层

矿区批准开采B4、B3煤层。

B4煤层:

俗称“上连炭”,为本区稳定可采煤层。

位于宣威组二加三段顶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上距第四段底界(K7标志层)2.73m,下距B3煤层平均间距2.73m,煤层厚0.97~1.40m,平均1.19m。

一般含1~2层夹矸,夹矸一般位于煤层中部或下部,夹矸厚0.01~0.14m,岩性为炭质泥岩或高岭石粘土岩,其中一层为褐灰色高岭石化晶屑凝灰岩,具砂状结构,易于识别,厚度属较稳定煤层。

煤层顶板为深灰、灰黑色炭质泥岩、泥岩或砂质泥岩,含动物化石碎屑或个体,含黄铁矿较多;底板多为深灰色粘土岩或砂质泥岩,含灰色肾状菱铁矿结核。

B3煤层:

俗称“中连炭”,为本区稳定可采煤层。

位于宣威组二加三段顶部,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上距B4煤层平均间距2.73m,煤层结构单一,不含夹矸,煤层厚度0.71~1.12m,平均厚为0.87m,属较稳定型煤层。

直接顶板为深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局部为粘土岩,不含动物化石,含灰色肾状菱铁矿;底板为灰色、浅灰色粘土岩,以含黄色球粒状粗晶菱铁矿结核或团块为特征。

2.4水文地质

2.4.1地表水

本区属高中山地貌,岩溶发育,加之地形切割强烈,沟深坡陡,地表径流不发育,无常年性地表水体存在,只在非可溶岩地区发育一些小溪。

大气降水在矿区内沿近东西向分水岭为界,多沿斜坡经冲沟汇入沟谷后排泄。

2.4.2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

  ********出露地层由老至新有:

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3x)含煤地层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粘土岩等互层夹细砂岩、生物碎屑灰岩,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泥质石灰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和三叠系下统铜街子组(T1t)石灰岩及第四系全新统(Q4)坡残积层。

各岩层含、隔水特征如下:

1、碳酸盐岩类岩溶含水层:

********范围内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三叠系下统铜街子组第一段(T1t1)属此类含水岩层:

在此区该含水层岩溶十分发育,在地表多见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及溶沟、溶脊等岩溶地貌形态;在地下则以岩溶洞穴和岩溶管道为其特点。

大气降水通过地表洼地、漏斗、落水洞等汇入地下,然后沿着地下洞穴和管道集中汇流最后在低洼处以岩溶大泉(或暗河出口)的形式流出地表补给地表河溪。

2、层状碎屑岩类构造裂隙含水层:

分布于********范围内的P3x4、T1f1-3等层状碎屑岩就属这类含水岩层,主要以构造裂隙含水为主,钻孔抽水试验,其单位降深涌水量在0.0089~0.174L/s·m(渗透系数为0.02688~0.7481m/d)之间,富水性弱~中等。

主要由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但由于该两含水层出露于煤矿区北侧的反向斜坡中、上部及分水岭地段,大气降水容易顺坡向形成地表迳流流出区外,故地下水的补给资源量较少。

所以该两含水岩层的富水性较弱。

该两含水层均位于可采煤层B4的开采疏干范围之内。

故常将此两层合并组成一个统一的含水岩组,是B3+4煤层开采中矿坑充水的唯一含水岩组。

3、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

分布于********范围内的P3x1-3和T1f4+5为风化带网状裂隙含水层,但含水十分微弱,而P3x1-3中粘土岩占的比重较多,其裂隙经水浸泡后容易膨胀闭合,成为比较稳定的隔水岩层。

4、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

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el)和洪冲积物(Q4apl),这类岩层零星分布于坡脚和沟谷中,富水性微弱。

2.4.3矿井涌水量

根据********《水患现状调查报告》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矿井正常涌水量138.6m3/h,最大涌水量206.8m3/h。

2.4.4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根据********《水患现状调查报告》和《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矿井水患危险性为Ⅲ级。

3安全生产业绩

3.1矿井现状

3.1.1矿井开拓开采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

形成“三进一回”四个井筒通达地面,(即:

+851m主平硐、+851m副平硐、+851m人行平硐、+875m回风平硐)。

布置有主暗斜井(兼一采区运输上山)、副暗斜井(兼一采区轨道上山)、人行暗斜井(兼一采区人行上山)和回风斜巷。

采区主要巷道均布置在煤层顶板岩层中。

全矿井划分1个水平2个采区,即+720m水平。

目前开采一采区。

矿井目前布置一个机采工作面(7413工作面)、一个备用工作面(7412备用工作面),目前全矿仅有一个煤巷掘进工作面(741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

3.1.2矿井通风系统

1、矿井通风方式及方法

矿井采用分列式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

2、矿井主要通风机安装及运行情况

矿井在+875m回风平硐建有主要通风机房,安装有FBCDZ№19/2×132—6I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通风机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电机功率均为2×132kw,电机额定电压380V,电流2×98A,矿井通风阻力为910Pa;矿井等积孔为2.04m²。

可用风机反转方式实现矿井反风。

主要通风机防爆门、反风门及相关附属装置均完好可靠。

主通风机采用双回路供电,配备了专职司机进行24小时值守。

风机房按规定安装了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矿调度室。

风机房有通矿调度室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3.1.3提升运输系统

1、煤炭运输

7413采煤工作面,工作面运输采用一台SGZ-630/150型刮板输送机,配合采煤机采煤后转运至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运输巷采用一台SGB-630型转载刮板运输机转载到7413运输巷皮带运输机,再经过7413运输巷皮带运输机转运至+740m运输石门皮带运输机再转运到+740m煤仓,最后通过一采区运输上山至地面储煤场。

2、掘进煤(矸)运输

741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采用ZWY-80/30.75G挖掘式扒渣机将煤、矸装入矿车,再通过蓄电池电机车牵引至+740m车场,再由副暗斜井绞车提升至地面。

3、人员运输:

矿井在人行暗斜井内安设RJY37-12/650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

3.1.4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现开采水平为+720m水平。

井下涌水汇集于+720m水平水仓后机械抽排至+851m主平硐水沟自流出主井;另设+810m临时水仓,用于雨季临时排水。

+851m主平硐水沟规格为350×300mm。

+720m水平设主、副水仓,水仓有效容量1200m3,其中主水仓720m3,副水仓480m3。

水泵房双回路供电,二趟φ159×4.5mm管路,MD85-45×4型水泵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流量为85m3/h,扬程为180m,配套电动机型号为YB2-280S-2型(75kW,660V,2950r/min)。

+810m临时水仓有效容量850m3。

双回路供电,二趟φ159×4.5mm管路,250S65型水泵3台(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流量为485m3/h,扬程为65m,配套电动机型号为YB2-280S-2型(132kW,660V,2950r/min)。

3.1.5压风系统

矿井空气压缩站设于+851m副平硐附近,标高为+851m。

压缩空气站内现有3台LGJ-20/8G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正常生产与发生救灾事故时均2台空气压缩机工作,1台备用。

LGJ-20/8G型空气压缩机参数为:

Q=20.0m3/min,P=0.8MPa,N=110kW,U=380V。

空压机自带启动装置。

现有1台C-3.0/0.84型储气罐、1台C-2.0/0.84型储气罐。

井下供气主管选用φ133×4mm的无缝钢管,采掘工作面支管选用φ76×3.5mm的无缝钢管,其余支管均选用φ57×3.5mm的无缝钢管。

3.1.6供电系统

矿井主井地面10kV变电所采用两回10kV电源线路供电,其中一回路供电电源引自丁心35/10kV变电站,从该站以10kV的LGJ-95mm2型架空线接入该10kV变电所,线路长约4km;二回路供电电源引自周家10kV变电所,从该站以10kV的LGJ-70mm2型架空线接入该35/10kV变电站,线路长约3.5km。

丁心35/10kV变电站和周家35/10kV变电站均并入当地电网,矿井的双回路供电电源稳定可靠。

1、中央变电所

中央变电所电源来自地面主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高压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正常情况下分列运行。

中央变电所内设7台PJG型高压隔爆配电装置,其中进线开关2台,联络开关1台,馈出开关4台。

所内设1台KBSG500/10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和1台KBSG500/10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供+720m水泵房设备用电。

所内低压馈出线均装设带选择性漏电保护的KBZ型或KJZ型馈电开关,达到对660V系统的绝缘检测及漏电保护。

2、一采区变电所

一采区变电所双回10kV电源来自中央变电所10kV不同母线段,高压母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正常情况下分列运行。

采区变电所内设9台PJG型高压隔爆配电装置,其中进线开关2台,联络开关1台,馈出开关6台。

所内设2台KBSG500/10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负荷率为34%,保证系数为2.94),其中1台工作、1台备用,供井下采掘设备用电。

另设2台KBSG-1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作局部通风机专用变压器,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实现双风机双电源,并能互相切换。

工作面采煤机和工作面刮板运输机采用KBSGZY-315/10/0.69kV型矿用隔爆移动变电站供电。

另设2台KBSG-100/10/0.69kV型矿用隔爆干式变压器作井下移动瓦斯抽放泵专用变压器。

所内低压馈出线均装设带选择性漏电保护的KBZ型或KJZ型馈电开关,达到对660V系统的绝缘检测及漏电保护。

7414运输巷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分别由一采区变电所一母、二母线供电,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投切。

井下采掘工作面低压供电系统设有“三大”保护。

3.1.7瓦斯抽采系统

地面建有永久瓦斯抽放站,站内安设2台2BEA-403型水环式真空泵,配套电机功率132(KW),最大标况流量89.5m³/min,安装有DN250mm抽采主管800m,DN150mm抽采主管1600m,DN110mm抽采主管长600m;均按规定安装有放水箱、除渣装置和瓦斯流量计量监控装置,目前矿井瓦斯抽采混合流量20-40m³/min,瓦斯浓度27~35%,系统运行稳定、可靠,能满足矿井瓦斯抽采的需要。

3.1.8瓦斯灾害防治和防灭火现状

1、瓦斯灾害防治

矿井建立有地面固定瓦斯抽采站,矿井设计顶板或底板瓦斯抽采巷,采用顶板或底板穿层钻孔预抽瓦斯的措施及顺煤层钻孔预抽瓦斯措施。

2、防灭火现状

矿井建立有完善的消防、防尘洒水系统,各井巷及各采掘工作面等作业地点,铺设防尘洒水管路,并安设支管和阀门、喷雾装置等对易产尘地点进行喷雾降尘,安装的喷嘴供水喷雾不小于4L/min,作业时进行喷雾降尘以控制各产尘点的粉尘。

矿井对生产中的明火(明火、矿灯、电焊、气焊、火炉、电炉等)、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安装运转不良,爆破材料等进行严格管理,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3.1.9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及设备

1、安全监控

矿配备KJ90X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设分站12台,各类传感器180台。

能实现对矿井安全生产的各种环境及生产工况监测、显示、存储、报警、打印等功能。

2、压风自救

详见3.1.5。

3、通信联络系统

矿井调度室安装KTJ-101型程控调度交换机1台,容量60门。

采区通讯干线选用MHYAV32-50×2×0.8型通讯电缆,接至调度电话机的支线选用MHYBV-1×2×7/0.28型通讯电缆。

在中央变电所、上下车场、避难硐室、消防材料库、采煤工作面上下安全出口、掘进工作面、煤仓等处均设调度电话机,其型号为KTH本安型矿用电子电话机。

矿井安装有KT338型矿用广播通信系统,该系统由地面交换机、广播主机、电源避雷器、光纤收发器、KXY12矿用本质安全型音箱、KDW127/12B矿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稳压电源、KJJ12矿用本质安全型网络交换机、煤矿用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煤矿用聚乙烯绝缘编织屏蔽聚氯乙烯护套通信电缆、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组成。

4、人员定位

矿井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由主机、识别卡、位置监测、其他定位装置、电缆等部分组成。

矿井现有的KJ251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有“MA”标志),在井下相关位置布置KJ251-F8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分站及KJ251-D矿用本安型读卡器,矿山井下人员携带KJ251-K型识别卡。

能实时统计井下作业人员数量和位置。

5、消防防尘及供水施救

在主井工业场地附近,标高为+890m以上的泉水及溪沟出水处修建集水井,通过集水井汇集各涌出泉水和溪沟水,并分别通过管径为D108×4.5的输水管道将各出水点的原水输送到设在+875m处的600m3高位贮水池,并采用连通管和阀门连接,以保证水池检修、维护时供水的安全),水池中贮水则通过一条管径为D159×4.0的输水管道静压向+851m主井工业场地及井下提供消防防尘及供水施救用水。

矿井共计安装防尘主管、干管、支管12000余米,井下所有巷道均按规定全部安装了防尘供水管路,并分别接入到井下各用水地点(平巷每隔100m设置有一个三通闸阀,皮带运输巷每隔50m设置有一个三通闸,皮带运输机头处设置高压胶管并安设喷雾装置),在避难硐室和各采掘作业地点饮用水处设有供水阀及吸嘴。

6、紧急避险

矿井在+740m标高建有容纳50人永久避难硐室,在+761m标高建有容纳20人临时避难硐室。

3.2矿井近3年生产安全状况

3.2.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情况

********现有7名矿领导,分别为:

矿长1人,党支部书记1人,总工程师1人,工会主席1人和副矿长(生产、机电、安全)各1人。

设置5名专业副总工程师,分管安全、采掘、通防、地测防治水、机电副总工程师各1人。

矿井共20人取得安全生产管理考核合格证。

********下设了9个管理机构分别为:

生产技术科、通风科、机电运输科、安全管理科、调度室、地质防治水办公室、防突办、财务科、供销科;7个基层单位分别为:

采煤队、掘进队、通风队、防突队、抽采队、机电队、运输队。

矿井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共计18名,其中采矿工程师3名、助工2名、技术员4名;通风工程师1名、助工1名、技术员2名;机电工程师1名、助工1名、技术员1名;地测防治水助理工程师1名、技术员1名。

矿井配备特种人员116名,其中安全检查工5人;瓦斯检查工36人;井下爆破工14人;井下电气工9人;电钳工2人;监测电工3人;监测监控工4人;探放水工4人;防突作业工14人;瓦斯抽采工13人;采煤机司机5人;主提升司机7人。

3.2.2制度建设情况

矿井安全规章制度健全,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会议制度》、《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投入保障制度》、《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事故隐患排查与整改制度》、《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安全技术审批制度》、《矿业设备器材使用管理制度》、《矿井主要灾害预防制度》、《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与经济利益挂钩制度》、《入井人员管理制度》、《安全举报制度》、《管理人员下井及带班管理制度》、《矿井其它安全管理制度》(包括16种制度),矿井办理了炸药、雷管等危险物品的使用管理许可证,建立有专门的危险物品安全管理制度等。

矿井安全管理制度健全。

3.2.3安全投入

2017年矿井安全改造项目投入1228.56万元,2018年矿井安全改造项目投入2343.8万元,2019年矿井安全改造项目投入653.17万元,

3.2.4安全管理效果

通过上述煤矿安全改造项目的实施和严格的安全管理解决了矿井“一通三防”等方面存在的重大隐患,实现了各采掘工作面独立通风,通过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验收,从而有效地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了矿井的正常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2017~2019年间,通过实施安全改造,矿井安全生产形式良好;矿井未发生重伤以上事故,实现了零死亡零重伤。

特别是近几年矿井通过“一通三防”安全建设和矿井机械化改造,进一步改造了通风系统和提高了矿井机械化程度。

加大了瓦斯抽采的力度,增加了瓦斯抽采量,建设瓦斯发电站,实现了瓦斯的综合利用,有效地防止了通风瓦斯事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矿近3年安全生产秩序稳定,安全生产状况良好。

3.2.5经济与社会效益

********解决当地民工就业300余人,每年能为民工家庭创收1800余万元、职工“五险一金”400余万元、向国家缴纳税费1000余万元,同时解决了附近村民生活用煤2000余吨,为当地脱贫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较大贡献。

上述内容真实可靠。

********有限责任公司

二0二0年三月三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