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668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9.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docx

山东省青岛市高考统一模拟检测历史试题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高考5月统一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

2021.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甲骨文“德”字没有“心”符,时人尊崇天命,认为一切都是神意赐予的结果;西周金文的“德”字加入了“心”旁,将人的行为和思想联系起来,由此产生了以德配天的政治法律观念。

这说明西周

A.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B.实行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天命观中蕴含民本思想D.君权神授的观念已消失

2.秦统一后将故六国统治阶层及家眷进行迁徙,状况如下。

秦政府此项措施旨在

王族

从人

从人家眷

赵王迁房陵

原迁巴县盐,后改为洞庭郡

不明

代、齐

齐王迁共县

不明

原迁巴县盐,后改为洞庭郡

魏、楚

魏豹之兄魏咎迁为家人

巴县盐

洞庭郡

A.瓦解旧势力巩固国家统一B.延续国家分封统治的传统

C.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与开发D.迁徙人口促进民族的交融

3.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劳动力数量密切相关。

下表为唐初(639年)和唐中期(742年)江南部分地区的人口变化统计表。

这反映了

州名

户数

口数

639年

742年

增长率(%)

639年

742年

增长率(%)

苏州

11859

76421

544.4

54471

632655

1061.4

杭州

30571

86258

182.2

153720

585963

381.2

台州

6583

83868

1174.0

383

48

1282.0

温州

42814

241694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B.沿海经济发展更迅速

C.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D.税制改革使人口增长

4.王安石曾提出“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特别强调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但从变法结果看,“用人不当”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变法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B.治国理念实现需要精准施策

C.新旧党争影响变法措施实施D.后世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

5.《红楼梦》第一回,有僧、道和一块顽石对话的场景。

渴求“补天”的顽石,全然不顾道家佛学的本来面目,张口称赞二位先师“必有补天济世之才,利物济人之德”。

这反映了作者

A.试图挽救没落的封建制度B.受到空疏学风流弊的影响

C.认同儒家济世安民的传统D.迎合底层民众的审美情趣

6.近代以来,我国蚕丝业中的投机行为严重。

以上海为例,大量缫丝者在打算从事生产时,只是向厂主租赁车间与设备,有时还租用商标、戳记。

由于租期很短,缫丝者对自己购买机器、厂房不感兴趣。

该现象会导致

A.民族资本主义急剧衰落B.蚕丝业对外竞争力下降

C.近代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小农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7.有学者在评论近代某派别时说,“他们可谓是在反传统的形式之下捍卫传统”,最终“思想回归保守,被历史的激流甩在身后”。

以下属于该派别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C.君主立宪D.民主科学

8.1900年7月,美国总统麦金莱在写给光绪帝的信中表示:

“我们派部队到中国的目的,是从严重危险中营救美国公使馆。

……同时,本政府在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后,将乐于以此目的为陛下进行友好的斡旋。

”美国总统此举旨在

A.保障美国公民在华利益B.维持与清廷的良好关系

C.获取对华侵略优势地位D.美化其侵略扩张的行径

9.史学界围绕“中共一大”开幕日期展开多次讨论,下表列举了部分观点。

据此可以得出

出处

观点

当事人回忆

7月1日(张国焘和李达);7月10日左右(包惠僧)

共产国际档案

大会预定6月20日召开,但各地的代表直到7月23日才全部到达上海,大会才开幕

《中国社会科学》刊载文章

从代表行踪、从可以借助的间接事件、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三方面考证,认为一大的开幕日期是7月23日

A.当事人回忆更接近史实B.史学研究依赖原始档案

C.国家刊物最具有权威性D.历史研究需要多重考证

10.下表为1985年和1998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这一变化说明

A.国有经济活力下降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D.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11.古雅典人认为,为了博得诸神欢心,人类就应该奉献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和强健的体格。

要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经过一系列的身体训练,并在奥林匹克竞技中体现出来。

这一观念

A.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树立了宗教神学的权威

C.适应了寡头政治的需求D.推动了人文观念的发展

12.1624年英国出台法案规定,任何涉及专利问题的侵权都可以向王室法庭或者是财政署普通法庭起诉,如果在诉讼中获得成功,胜诉方可获得高额补偿。

该法案

A.反映了当时英国技术的先进B.成为了工业革命的直接动力

C.鼓励了民众技术革新的热情D.推动了工业技术的加速传播

13.1916年,英国《国土保卫法》细则增加条款认定:

发现信鸽死亡或者不能飞行,未及时将信鸽移交或者送交附近的军事哨所或警察局,且未提供信鸽被发现的地点属于犯罪行为。

由此推知当时英国

A.通过立法手段保护生态环境B.现代通信手段未应用于军事

C.重视提升民众国家安全意识D.人们渴望结束战争赢得和平

14.斯达汉诺夫运动是苏联在1935年发起的一场社会主义竞赛的群众运动。

档案记载,在部分煤矿部门中,工人如果产出达到标准产出定额的110%就可以得到双倍的基础工资,如果超出产出定额的110%则会被支付三倍的基础工资。

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已阻碍了经济的发展B.采用经济手段来提高生产的效率

C.尝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节市场D.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5.1986年,G7财长(美、英、日、法、西德、意、加)在东京召开会议,并达成如下协议:

七国相互之间对汇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利息率、失业率、财政赤字、外贸差额以及储备状况9个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监督”和“政策协调”。

这反映了

A.贸易保护主义B.经济重心转移

C.经济区域集团化D.国家调节国际化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3分,共55分。

16.(14分)大禹神话产生于口耳相传的时代,文字的产生记录下了各个时代神话的发展变化过程,流传至今。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作品

内容

西周中期燹国国君“燹公”青铜礼器铸《燹公盈铭文》(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神话记录)

“天命禹敷土、唯德民、好明德、忧在天下。

春秋战国时期《诗经·小雅》、《孔子家语·五帝德》、《孟子·滕文公》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南山:

今终南山,今陕西西安市南):

“禹掘地而注之海……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为民父母……兴六师以征不序,四极之民,莫敢不服。

”;“禹疏九河,……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著《史记·夏本纪》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卑宫室,致费于沟减……以开九州(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1)根据材料,概括大禹神话传播的特点。

(8分)

(2)以“大禹神话”为探究主题,对三则史料进行辨析。

(6分)

17.(12分)“她”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明的女性新代词,中国首份妇女画报《解放画报》于1921年7月第13期以后,启用“她”字指代女性和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结合时代背景,对三幅漫画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加以解读。

18.(16分)一般而言,研究两国贸易结构中的产品国际竞争力问题时,国内外学者常使用净出口比率(Ratioofnetexport,RNX)这一指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日两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

(注:

RNX指数越接近于-1,表示中国商品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越强。

反之,RNX指数越接近于1,表示日本商品越具有比较优势,出口竞争力越强。

——摘编自苏国辉李彬《中日贸易关系20年回顾与展望》

提取图中相关领域RNX指数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

19.(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金融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往往是不同国家经济兴衰的过程。

从13世纪的威尼斯……再到如今的亚太地区,这些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都往往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并且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21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显然不同于13世纪的国际金融中心。

虽然国际金融中心漂移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在这些偶然性之中蕴涵着某种必然。

——摘编自吴晓求《历史视角:

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1)在下图中用“→”标注国际金融中心迁移的路线。

(请在答题纸上作答)(3分)

(2)选取上图中的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结合其兴衰史实,论证“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蕴含着某种必然”。

(10分)

 

山东省青岛市2021年高考5月统一模拟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B

C

B

C

C

D

C

D

C

C

B

D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4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3分,共55分。

16.(14分)

(1)特点:

流传时间长;传播载体多样(口耳相传、历史典籍等);传播范围不断扩大;传播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大禹的形象不断丰富;承载着公而忘私、自强不息、民族至上、民为邦本、科学创新等优秀中华文化特质。

(2)史料类型:

甲是出土文献,能证明西周中期出现了大禹神话;乙丙是传世文献,被不断加工、润色。

史料记载者地位、立场:

甲是出土的西周中期礼器铭文,体现的是西周统治者敬天保民和礼治的思想;乙是儒家学派,体现儒家为政以德、仁政的主张;丙是封建史官,体现的是封建统治者的意志和个人的追求。

史料记载内容:

三则史料记载的大禹神话的内容,随着古代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认同感(或中华文化)不断形成的过程。

史料形成的时代背景:

甲是西周宗法分封制、青铜器文明影响下的产物;乙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百家争鸣的产物;丙是汉武帝时全国统一,中央集权发展,儒学独尊时期的产物。

17.(12分)

图1揭露封建社会纲常礼教对妇女的压制,主张妇女冲破封建专制、封建礼教,追求男女平等、人权、民主。

图2倡导妇女要谋求经济独立、接受教育、走向社会。

图3主张妇女应担负起救亡革命、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

北洋军阀时期,中华民族面临内忧外患,救亡与启蒙成为时代主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为妇女解放提供了经济条件。

五四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女性日益觉醒。

总之,《解放画报》将妇女问题与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探讨妇女解放,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8.(16分)

信息:

金属制品、计算机、电视机、通讯器材等领域的RNX指数下降显著,中国具有比较优势。

以汽车为主的传统工业的RNX指数基本持平,日本占优势。

阐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国外先进技术引进、“科教兴国”战略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WTO、中国教育发展等,推动了中国科研能力和企业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放缓。

但是由于工业基础薄弱,现代化科研起步较晚,以汽车为主的传统工业中国竞争力较弱。

RNX指数信息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对日贸易结构的改善,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但在某些领域,我们还需要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

19.(13分)

(1)国际金融中心迁移路线:

威尼斯→阿姆斯特丹→伦敦→纽约

(2)答题事例:

示例一:

威尼斯

意大利的威尼斯地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贸易交汇的要冲,十三、十四世纪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威尼斯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逐步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16世纪末尼德兰、英格兰等北欧国家逐步崛起,威尼斯走向衰落。

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说“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蕴含着某种必然”。

示例二:

阿姆斯特丹

阿姆斯特丹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

在荷兰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后,荷兰商人抓住机遇发展造船业,并迅速加入海外贸易竞争中,成为“海上马车夫”。

新航路开辟,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荷兰创新金融制度,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发行股票。

17世纪开始,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业已经非常发达。

荷兰是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

在三次英荷战争中,被英国战败。

荷兰的商业资本无法对抗英国先进的工业资本。

最终阿姆斯特丹失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说“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蕴含着某种必然”。

示例三:

伦敦

英国较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英镑地位提高,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不愿意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一战前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超越英法。

一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二战后,美元取代英镑,确定了其中心地位,国际金融中心从欧洲转向美洲。

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说“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蕴含着某种必然”。

示例四:

纽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美国在二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地位,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二战后,英国衰落。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家世界货币体系。

美国取得了操纵国际金融的霸主地位。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涨”时期。

美苏争霸,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国的经济实力。

西欧和日本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世界经济格局开始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呈现多元化趋势。

国际金融中心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必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所以说“国际金融中心的漂移蕴含着某种必然”。

说明: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