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0948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docx

地理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

哈六中2018届高二地理(文科)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1-20每小题1分,21-40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项供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这四省区按自西向东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②④③①

2.下列山脉既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又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的是

A.秦岭B.太行山C.阴山D.大兴安岭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图甲)”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图乙)”,完成第3~4题。

3.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

A.冀B.鄂C.甘D.吉

4.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

B.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

C.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

D.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

读2011年我国冬小麦收获期分布示意图,回答5~6题。

5.为监控焚烧作物秸秆着火点的分布,应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PSB.RSC.GISD.GPRS

6.2011年6月11日,焚烧作物秸秆的着火点较多的省份可能是

A.闽B.赣C.吉D.豫

下图为某区域的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图,每个小方格表示实际长宽各100米,图中r表示河流,t表示林地,h表示住宅,f表示水田。

方格中数字2表示相同的海拔高度。

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流向是自西南向东北B.图中住宅易受到滑坡、泥石流影响

C.该区域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D.图中森林覆盖率为8%

8.下列有关地理信息技术运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运用GIS,可以监测河水是否淹没到住宅

B.图中海拔高度的测量主要运用RS技术

C.运用数字地球可以对该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立体的、动态的显示

D.运用GPS可以监测该区域林地的砍伐情况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若一架飞机从A点起飞,沿最短的航线到达B点,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一直向东       B.一直向西

C.先向东北再向东南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10.与A点关于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40°N,80°E)B.(40°S,80°W)

C.(40°S,80°E)D.(40°S,100°W)

人们通常以经度0°,北纬38°为极点,将陆地相对集中的半球,称为“陆半球”,另一半球为“水半球”(如图:

P点为“陆半球”的极点所在经线,阴影代表“陆半球”)。

据此回答11~12题。

11.“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38°N,0°)B.(38°S,0°)

C.(38°N,180°)D.(38°S,180°)

12.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A.经度0°向西至20°W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D.20°W向东至90°E

读下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②点的位置是110°E,10°SB.④点的位置是40°N,100°E

C.⑥点的位置是135°W,70°ND.⑧点的位置是100°E,50°N

14.下列关于两点之间相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点在②点的西北方向B.②点在④点的西南方向

C.⑤点在⑥点的正南方向D.⑦点在⑧点的西北方向

读下图,回答15~16题。

15.若一架飞机由右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其飞行方向是

A.一直向正东方向B.一直向正西方向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D.先向东北,后向西北

16.若一架飞机由图中①地经②地飞往③地的过程中,途经的大洲和大洋依次

A.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B.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C.太平洋—亚洲—印度洋D.印度洋—非洲—大西洋

读“所给经纬网图”,回答17-19题。

17.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有关该图中两点间实际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A.AD等于DEB.DE等于BC

C.AB是AD的2倍D.BC是AD的四分之三

18.关于图示中甲乙两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区域实际面积相等

B.乙区域实际面积是甲区域的2倍

C.甲区域比例尺大于乙区域

D.乙区域比例尺大于甲区域

19.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d1和d2,则

A.d1和d2相等

B.d1约为d2的一半

C.d1约为d2的1.5倍

D.d1约为d2的两倍

2016年7月13日韩国宣布韩美双方决定将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系统)部署在韩国东南部的星州郡。

中方表示:

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

中方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

完成20-21各题。

20.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²,在比例尺1:

10000000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

A.2cm²B.20cm²C.200cm²D.2000cm²

21.右图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图A放大成图B,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

A.比例尺变为1:

20000000B.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C.每点代表2000人D.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下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等,读后回答22~24题:

22.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3.关于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均为东北高西南低B.反映的区域面积甲图最大

C.反映实际地形最详细的是丁D.甲图的比例尺是丙图的3倍

24.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丙>甲>乙>丁

C.丁>乙>甲>丙D.丙>丁>甲>乙

下图为“我国东北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

米)。

读图,完成25~26题。

25.若由图中甲山峰至乙山峰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则其中最低处的海拔可能为(  )

A.300米B.351米C.231米D.289米

26.图中①②③④四条虚线处可能有河流发育的是(  )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读某地区等高线(单位:

米)示意图,完成27~29题。

27.图示区域最高处与乙村的高差可能为

A.600米B.900米

C.1000米D.1200米

28.下列地点位于①处视野范围的是

A.③镇、乙村B.Ⅰ山山顶、②镇

C.④镇、Ⅱ山山顶D.甲村、Ⅰ山山顶

29.为了将⑤地的铁矿运到③镇附近加工出口,图中M、N、P、Q四条公路线设计合理的是

A.M线B.N线C.P线D.Q线

下图是某地地形图,MN、PQ是地形剖面线。

①、②是水库,若从中选择一个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地,其条件是自流引水且工程建设费用最小。

完成30~31题。

30.M→N、P→Q对应的地形剖面图和应选择的水库分别是

A.甲、乙;①B.乙、甲;②C.甲、乙;②D.乙、甲;①

31.Z村拟建一座玻璃温室大棚和一家污水处理厂,应依次布局在

A.③④B.④⑤C.⑤⑥D.③⑥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单位:

米),完成32~33题。

32.关于图中所反映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中河流的流向为从东北流向西南后再向南

B.甲丙两地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海上日出

C.①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比②地多

D.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可接近200米

33.当地为发展旅游业,打算修建一条直达山顶(492m处)的观光索道,最合适的选线是

A.从乙处到山顶B.从甲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D.从丁处到山顶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34~35题。

34.该地丘陵的主体走向为(  )

A.西北—东南走向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D.南北走向

35.该地为发展旅游业,欲在某山峰处建一座“望江楼”,最合适的地点是(  )

A.甲B.乙C.丙D.丁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L为河流,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36~37题。

36.图中河流L的流向为()

A.从东流向西B.从西南流向东北

C.从西流向东D.从东北流向西南

37.若X数值为500米,图中Y和A的数值可能是()

A.600550B.600450C.400550D.400450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

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

图4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4和材料回答38~40题。

38.图4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A.甲B.乙C.丙D.丁

39.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40.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A.西北高东南低B.东高西低

C.中间高四周低D.南高北低

二、综合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计40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1:

2011年6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新疆北坡地区列入18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7月27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规划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2:

下图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1)简述该区域城镇分布特征及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2)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疆吸引大量内地人口迁入。

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这样认为合理吗?

试说明理由。

(4分)

 

(3)试分析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的优势条件。

(4分)

 

(4)根据A(塔里木盆地)地区的优势自然地理条件,推测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工业部门有哪些(3分)?

 

42.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3分)。

(1)判断河流自A点至B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分)

 

(2)甲地由于城镇规模扩大,需修建一水库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用水,坝顶海拔为500米,请在图上合适位置标出大坝,并说明理由。

(5分)

 

(3)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高,请说明原因(4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黄土高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图(下图)

材料二明清以来,黄土高原地区人口有了很大增加。

大量人口向长城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迁移,有一部分人口向黄土高原的山地移民。

据记载,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北部长城沿线植被为草原和荒漠草原。

(1)阅读图乙,简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点。

(3分)

 

(2)说出秦汉时期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有何特点。

(4分)

 

(3)根据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推测秦汉到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变化?

(5分)

 

高二文科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C

C

B

D

A

C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D

C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