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946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docx

采区设计编制指南试行

采区设计说明书提纲

前言

简要说明矿井概况、矿井生产布局现状及其对本采区的接续要求。

简要说明本设计的主要内容:

采区生产能力;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单翼或双翼采区、单层或联合布置,采区上下山数目及位置,采区车场形式;采区主要硐室;采区主要设备;采区内设计采煤工作面(走向或倾向)数目及开采顺序;工程量及工期。

列出本采区设计的主要依据:

经批准的矿井设计或改扩建设计、水平延深设计、区域设计等(编制单位、批准时间),经批准的地质说明书(编制单位、批准时间),采区设计任务书或委托书,有关的矿压观测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

 

第一章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采区概况

一、采区位置与范围:

描述采区位于井田的具体位置,开采范围(边界)、走向及倾斜长度、上下水平标高,开采煤层数等。

二、采区四邻及地面情况:

详细描述周围临近采区或矿井、煤层开采情况,描述采区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地面建筑物和重要设施(如铁路、公路、桥梁、村庄、建筑物、高压线路、河流、湖泊、水库、堤坝等)。

三、开采对地面的影响:

描述采区开采对地面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设施的影响程度。

插图:

井上下对照图。

第二节煤系地层与煤层

一、煤系地层:

描述煤系地层的层序、厚度及产状变化情况。

二、煤层:

描述可采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煤层稳定性及可采范围;描述采区范围内煤层产状(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描述煤层结构(夹矸)、层理、节理、裂隙等构造特征,硬度(f)、容重;各煤层层间距及其变化规律。

三、煤层顶底板:

描述煤层顶板(伪顶、直接顶、老顶)、底板(直接底、老底)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强度(硬度)、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对开采影响。

四、煤种、煤质:

描述煤的牌号、煤质(灰分、含硫、发热量)及用途等。

插图:

综合柱状图。

可采煤层特征表

煤层

编号

煤种

灰分

硫分

发热量

(MJ)

倾角

(°)

厚度

(m)

层间距

(m)

容重

煤层

结构

稳定

分类

直接顶

直接底

第三节地质构造

一、断层:

描述采区内断裂(断层、裂隙)的发育特点和规律,断层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的破坏和对开采的影响。

二、褶曲:

描述采区内褶曲的发育特点和规律,褶曲性质、产状及其对煤层和开采的影响程度。

三、其它:

描述砾岩层、陷落柱、风氧化带、火成岩侵蚀、冲刷带等地质情况。

断层特征表

断层名称

性质

走向(°)

倾向(°)

倾角(°)

落差(m)

对回采的影响

第四节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

描述影响采区开采的含水层特征、充水条件及其与地表水的联系。

二、隔水层:

描述隔水层分布发育情况及变化规律。

三、断层与陷落柱含水导水性:

描述影响采区开采的断层与陷落柱的含水、导水性。

四、四邻涌水积水情况:

地面水体情况,邻近老空积水及小煤窑涌、积水情况,钻孔的封孔质量及含水情况。

五、采区涌水量预计:

根据以上情况,结合临近生产区域实际涌水量,预计本采区最大和正常用水量。

第五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一、瓦斯:

预计采区瓦斯涌出量及其变化规律,确定瓦斯等级,瓦斯突出危险性。

二、煤的自燃:

描述煤的自燃倾向性和自然发火期。

三、煤尘爆炸性:

描述煤尘爆炸指数。

四、地温:

描述地温情况。

五、地压:

描述地压、煤岩冲击倾向性。

第六节储量计算

一、各煤层走向长、倾斜长、煤层厚度、容重等。

二、各种煤柱留设:

描述各种煤柱的留设依据及其宽度。

三、分煤层分块段的储量情况(工业储量、煤柱损失、设计可采储量、采区回采率等)及汇总表。

四、储量计算图。

注:

储量计算参照《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执行;采区回收率厚煤层不应小于75%、中厚煤层不应小于80%,薄煤层不应小于85%。

采区工业资源/储量表

煤层编号

块段编号

地质资源量(万t)

探明资源量331(万t)

控制资源量332(万t)

推断资源量333(万t)

工业储量(万t)

111b

2M11

小计

2S11

122b

2M22

小计

2S22

K值

333K

合计

采区可采储量表

煤层编号

块段编号

工业储量(万t)

永久煤柱(万t)

设计资源量

(万t)

保护煤柱(万t)

采区回采率(%)

设计可采储量(万t)

断层

防水

井田境界

地面建筑物

其它

小计

工业场地

井筒

主要巷道

小计

合计

第七节存在的问题与处理意见

叙述本采区勘探程度、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设计和开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章采区巷道布置

第一节设计方案

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开采技术条件、采煤方法、机械化装备水平及矿井设计方案等因素,提出两个以上技术上可行、并且符合国家煤炭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采区设计方案,分别进行简要叙述。

一、方案一:

简要叙述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采区上下山在采区中的位置、单翼或双翼采区、单层或联合布置;采区上下山数目、层位、长度、断面及支护形式等;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布置;采区运输方式、设备;采区内各煤层区段划分(沿走向或倾向、数目)、工作面长度、层间联络方式、开采顺序等;工程量及工期。

(一般情况下将主导方案作为第一方案)

二、方案二:

要求同方案一,可以只叙述与方案一的不同点。

三、方案三:

要求同方案一,可以只叙述与方案一的不同点。

插图:

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剖面图(所有方案)

第二节方案比较

对上述方案从经济和技术两个方面进行全面比较,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最优方案作为主导方案。

一、经济比较:

主要对开拓和准备巷道费用、设备和材料费用、经营费用进行比较。

对表格比较内容和结果进行文字说明。

设计方案经济比较表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数量

投资

(万元)

数量

投资

(万元)

数量

投资

(万元)

井巷工程 

采区大巷

 

 

 

 

 

 

总回风巷

 

 

 

 

 

 

采区运输上山

 

 

 

 

 

 

采区轨道上山

 

 

 

 

 

 

采区回风上山

 

 

 

 

 

 

采区上部车场

 

 

 

 

 

 

采区中部车场

 

 

 

 

 

 

采区下部车场

 

 

 

 

 

 

采区煤仓

 

 

 

 

 

 

采区变电所

 

 

 

 

 

 

采区泵房水仓

 

 

 

 

 

 

 …

 

 

 

 

 

 

小计 

 

 

 

 

 

 

设备与材料

皮带运输机

 

 

 

 

 

 

绞车

 

 

 

 

 

 

水泵

 

 

 

 

 

 

排水管路

 

 

 

 

 

 

供水管路

 

 

 

 

 

 

压风管路

 

 

 

 

 

 

供电设备

 

 

 

 

 

 

电缆

 

 

 

 

 

 

 …

 

 

 

 

 

 

小计 

 

 

 

 

 

 

经营费用

提升费

 

 

 

 

 

 

运输费

 

 

 

 

 

 

通风费

 

 

 

 

 

 

排水费

 

 

 

 

 

 

巷道维护费

 

 

 

 

 

 

 …

 

 

 

 

 

 

小计 

 

 

 

 

 

 

百分比 

 100

 100

 

 

 

 

合计 

 

 

 

 

 

 

注:

表中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增减。

二、技术比较:

主要对采区的通风、运输、供电、排水等生产系统进行技术合理性比较,充分考虑生产能力、施工难易程度、工期、回采率、管理复杂程度及安全性等,确保系统简化畅通、安全可靠。

详细叙述各方案的优缺点。

三、综合结论:

用简洁的文字综合以上经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推荐为主导方案。

技术经济比较表

方案

技术比较

经济比较

优点

缺点

优点

缺点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第三节采区巷道布置

一、开拓准备巷道布置:

详细叙述选取的主导方案的开拓、准备巷道的布置方式。

①采区大巷、总回风巷布置:

分别详细叙述采区大巷、总回风巷的层位、开门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②采区上下山布置:

分别详细叙述采区运输上下山、轨道上下山、回风上下山的层位、开门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③采区上、中、下部车场布置:

分别详细叙述采区上、中下部车场的形式、层位、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④采区主要联络巷布置:

分别详细叙述采区主要联络巷的层位、位置、方位、坡度、长度等。

⑤采区主要硐室布置:

分别详细叙述采区煤仓、变电所、水仓及泵房等的层位、位置、方位、坡度、长度、容量等。

二、采煤工作面布置

详细叙述采区内各煤层工作面布置情况,包括各煤层区段沿走向或倾向划分、数目、区段煤柱的留设,工作面长度、推进方向及长度,层间联络方式、不同煤层上下两个工作面的巷道错距等。

三、采区工程量

统计采区开拓巷道、准备巷道(硐室)、回采巷道(首采面)工程量,并区别岩性(全岩、全煤、半煤岩)。

采区巷道工程量一览表

序号

巷道

名称

性质

断面形式

支护方式

面积(m2)

工程量(m)

坡度(º)

备注

岩巷

煤巷

半煤巷

小计

合计

第四节采区巷道断面与支护

一、分别简要叙述设计范围内各类巷道的断面形式、断面尺寸、断面积,永久支护方式、支护参数、支护材料与规格等。

要有支护设计计算及依据。

二、插图:

巷道断面图,硐室平、剖、断面图,采区主要车场平面、断面图

第五节采区巷道施工与工期

一、施工方法:

分别说明设计范围内各类巷道的施工方法(综掘或炮掘、一次成巷或分次成巷),简要说明落岩、装岩等施工机具(名称、型号、数量、简要技术参数等,可列表)。

二、施工工期:

简要说明采区同时安排几个掘进头施工,分别说明各掘进头的接续顺序、施工工艺、月进尺,确定采区施工工期(至首采工作面形成)。

采区施工进度表

施工队伍

工程名称

岩性

掘进方式

工程量(m)

月进尺(m)

工期(月)

第一年

第二年

备注

02

4

6

8

10

12

02

4

6

8

10

12

区队

1

2

3

区队

1

2

3

注:

此表根据情况调整。

 

第三章采煤方法、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开采程序

详细叙述采区内各煤层及同一煤层内的正常开采程序,确定首采工作面、同时回采工作面个数,采煤工作面接续安排等。

第二节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一、采煤方法:

根据煤层实际赋存条件、顶底板岩性、受水威胁程度和技术装备现状确定采煤方法。

二、采煤工艺:

确定采煤工艺方式、采高、循环进度,叙述采煤工作面落煤、装煤、运煤、顶板管理方式(含采空区管理),简要叙述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流程。

三、采煤工作面支护设计计算和支架(柱)选型:

应有详细计算过程,矿压等参数选取应有依据。

四、采煤设备选型:

进行简要计算,选取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破碎机、可伸缩带式输送机、乳化液泵站等设备;描述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设备配置表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主要技术参数

备注

1

采煤机

2

工作面刮板输送机

3

支架

4

转载机

5

胶带机

6

乳化液泵

插图:

工作面支架布置平面图和剖面图,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节采区生产能力

一、工作面生产能力:

确定作业制度,计算、论证采煤工作面生产能力。

二、采区生产能力:

根据同时回采工作面个数、工作面生产能力、掘进出煤量,计算采区生产能力。

第四节采区服务年限

根据采区可采储量、采区回采率、采区生产能力,计算采区服务年限。

 

第四章采区通风系统

第一节通风系统

一、矿井通风现状:

简要说明矿井通风方式、主扇型号、矿井需要风量、矿井实际进风量、主扇排风量、矿井负压等参数。

二、新采区投产后矿井采场分布情况:

简要说明新设计采区投产后矿井生产采区个数、每个生产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个数、掘进工作面个数、硐室个数及其它用风地点。

三、采区通风系统:

用文字叙述从进风井到工作面的采区进风路线、从工作面到回风井的回风路线。

(要求:

采区必须有单独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要采用独立通风,采区变电所必须独立通风;采区进回风上、下山必须贯穿整个采区,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专用回风上、下山,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器设备)。

四、采区通风方式:

说明设计采区采掘工作面通风方式,如采煤工作面采用U形通风方式、上(下)行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供风。

六、采区通风设施:

简要叙述新设计采区投产时采区通风设施的类型、数量、位置。

第二节采区风量计算

一、采煤工作面风量计算

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的气象条件、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炸药量等因素分别进行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100(67)×q×k

式中:

Q—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100(67)—单位瓦斯涌出量配风量(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换算值);

q—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

k—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涌出不均衡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时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和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通常机采工作面可取k=1.2~1.6,炮采工作面可取k=1.4~2.0)。

▲高瓦斯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根据瓦斯抽放后的实际情况计算:

Q=100×q×k×(1-K抽放率)

式中K抽放率—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率,%。

(2)按气象条件计算:

Q=60×70%×Vcf×Scf×Kch×Kcl

式中:

Q—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Vcf—采煤工作面的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从表中选取,m/s;

Scf—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最小控顶距平均值计算,m2;

Kch—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从表中选取;

Kcl—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从表中选取;

70%—采煤工作面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与对应风速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20

20~23

23~26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1.0

1.0~1.5

1.5~1.8

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采高(m)

<2.0

2.0~2.5

>2.5及放顶煤面

采高调整系数(Kch)

1.0

1.1

1.2

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采煤工作面长度(m)

<15

15~80

80~120

120~150

150~180

>180

长度调整系数(Kcl)

0.8

0.8~0.9

1.0

1.1

1.2

1.3~1.4

(3)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

式中:

n—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按炸药量计算:

Q采≥25A(一级煤矿许用炸药)

Q采≥10A(二、三级煤矿许用炸药)

式中:

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

25——每千克一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10——每千克二、三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取上述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

最大风速:

V大=Q/(60×S小)﹤4m/s 

最小风速:

V小=Q/(60×S大)>0.25m/s 

式中:

S小—最小控顶距下的通风断面,m2;

S大—最大控顶距下的通风断面,m2。

(6)根据上述计算,确定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

二、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100(67)qk

式中:

Q——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100(67)——单位瓦斯涌出量配风量,以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或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的换算值;

q——掘进工作面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k——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应根据实际观测的结果确定(掘进工作面最大与平均瓦斯绝对涌出量之比)通常机掘工作面:

k=1.5-2.0,炮掘工作面k=1.8-2.0。

(2)按炸药使用量计算:

Q≥25A(一级煤矿许用炸药)

Q≥10A(二、三级煤矿许用炸药)

式中:

A——掘进工作面一次爆破所用的最大炸药量,Kg;

25——每千克一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10——每千克二、三级煤矿许用炸药需风量,m3/min。

(3)按人数量计算:

Q=4n

式中:

4——每人每分钟应供应的最低风量,m3/min·人;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根据以上计算,选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量验算。

(4)风量验算:

按风速验算:

9S≤Q≤240S(岩巷掘进面)

15S≤Q≤240S(煤巷、半煤岩掘进面)

式中:

9——岩巷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的换算系数

15——煤巷和半煤岩掘进工作面最低风速的换算系数

S——掘进工作面的净断面积,m2

(5)局部通风机选型计算:

局部通风机需要吸风量的确定

Qf=Q×P供

式中:

Qf——局部通风机需要吸风量,m3/min;

Q——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P供——风筒漏风系数,P供=100/(100-送风长度*百米漏风率)。

通风距离(m)

300

300-5OO

500-1000

>1000

百米漏风率(%)

<15

<1O

<6

3~5

根据上述计算的风量要求,对照局部通风机性能参数选择合适的局部通风机和风筒规格,并说明该局扇实际吸风量大小。

(6)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全风压风量计算:

Q全=Qaf×I+60×0.15Shd(无瓦斯涌出的岩巷)

Q全=Qaf×I+60×0.25Shd(有瓦斯涌出的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

式中:

Q全——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全风压风量,m3/min;

Qfmax——选定局部通风机的最大吸风量(井下实测或按局部通风机出厂参数查得),m3/min;

I——掘进工作面同时运转的局部通风机台数;

0.15——无瓦斯涌出岩巷的允许最低风速;

0.25——有瓦斯涌出的岩巷、半煤岩巷和煤巷的允许最低风速;

Shd——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最大断面积,m2。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最终确定掘进工作面需风量。

三、采区硐室风量计算

按采区内各个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来计算

∑Q硐=Q硐1+Q硐2+Q硐3+……+Q硐n

式中:

∑Q硐——所有独立通风硐室需要风量总和,m3/min;

Q硐1、Q硐2、Q硐3、…Q硐n——不同独立硐室需要风量,m3/min,按《生产矿井风量计算办法》计算。

四、其它用风地点风量计算

按《生产矿井风量计算办法》计算。

五、采区需风量:

计算确定采区需风量,并进行风量分配,标注在通风系统图上。

Q区进=(∑Q采+∑Q掘+∑Q硐+∑Q其它)×K区通

式中:

Q区进——采区实际需要总风量,m3/min;

∑Q采——采区内全部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采区内全部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硐——采区内全部机电硐室需要风量,m3/min;

∑Q其它——采区内其它地点需用风量m3/min;

K区通——风量备用系数,取1.15~1.25。

插图:

通风系统图

第三节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按照通风路线顺序,即进风井、主要进风大巷、采区进风巷、采煤工作面、采区回风巷、主要回风大巷、风井等逐段计算其通风阻力,各段风量选取以该地点实际供风量为依据。

求出新设计采区投产和生产最困难时期全矿井通风阻力、矿井风压和矿井等积孔,附通风阻力计算表。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表

时期

节点序号

巷道名称

支护形式

阻力系数()

巷道长度(m)

巷道周长(m)

净断面(m2)

摩擦

风阻

()

风量(m3/s)

阻力()

风速(m/s)

容易

时期

H容易=1.15×∑阻力

困难

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