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4572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丁玲作品的研究.docx

丁玲作品的研究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理论学习、实习实践以及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处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获得青海民族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起探讨、工作的同学对本论文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毕业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毕业论文作者完全了解青海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

特授权青海民族大学可以将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以供查阅和借阅。

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之一,丁玲的一生颇引人关注,从一个沐浴着五四个性主义光芒成长起来的青年女性到历经沧桑、暮霭沉沉之年仍坚持创作的老作家,她的名字连同她的作品一样在文艺界不断的掀起波澜,丁玲的作品大多喊出了旧时代的苦闷,并且由于她自身具有一定的生活历练,使得她的作品始终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支持,不论是早期的“莎菲”,还是左联时期的“丽嘉”等,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因此对于丁玲作品的研究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

为了能够更加详实具体的对丁玲及其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将针对丁玲的作品进行一个系统的研究,并以其作品的创作时间为轴,深入研究其作品的创作个性以及作品语言等,以期从中分析出丁玲创作的意图以及作品的美学意义和文学意义。

关键词:

丁玲;作品;研究

 

Abstract

AsoneofthemostfamouswritersinthehistoryofmodernChineseliterature,DingLing'slifeisquiteinteresting,oldwriterfromashoweroffivefourpersonalityshineupyoungwomentothevicissitudes,duskisfallingyearstillinsistonwriting,hernamewithherworkakindofliteraryandartcirclesinthecontinuouswaves,DingLingworksmostlyoutofoldtimes,depressed,andbecauseshehassomeexperience,makeherworksarealwayssubjecttoloveandsupportthevastreaders,whetherearly"Sophia",or"theleftistperiod"andsoon,areglaringuniquesplendor.SoforthestudyofDingLing'sworkshasneverinterrupted.Inordertobemoredetailedandhavea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ofDingLingandhisworks,concrete,thispaperwillstudyasysteminDingLing'sworks,andworkswiththecreationoftheaxisoftime,in-depthstudyofitscreationindividualityandlanguage,inordertoanalyzethecreationofDingLingfromtheintentionandworksaestheticmeaningandliterarysignificance.

Keyword:

DingLing;researchwork;

 

引言……………………………………………………………………………5

1丁玲作品研究………………………………………………………………5

1.1早期作品研究……………………………………………………………5

1.2延安时期作品研究…………………………………………………………7

1.3五十年代及以后作品研究…………………………………………………7

1.4晚期作品研究………………………………………………………………8

2丁玲作品创作个性的研究…………………………………………………8

3丁玲作品的语言研究………………………………………………………10

4总结…………………………………………………………………………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引言

在丁玲出踏入文坛的时候,就引发了人们“惊为天人”的感叹,到了20世纪的30年代,丁玲大胆的笔触和酣畅淋漓的描写虽然继承了“五四”时期冰心、淑华女士等这些女作家的反叛和抗争封建专制的精神,但其笔下一些典型形象却给人更加耳目一新的感觉,并超越了冰心等“五四”女作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历史的发展这一亘古不变的客观规律,由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审美需求与观念也在逐渐转变着,但不可否认的是,丁玲的作品大多喊出了旧时代的苦闷,并且由于她自身具有一定的生活历练,使得她的作品始终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支持,《莎菲女士的日记》曾使她誉满全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赢得了赞誉,她重返文坛的《杜晚香》时至今日仍然流光溢彩。

可以说,她的文学作品均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可以说,丁玲为我国的文学事业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是我国文学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因此,对于丁玲文学作品的研究之于我国文学发展来说是极具意义的。

1丁玲作品研究

1.1早期作品研究

丁玲是从1927年开始创作的,直到她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笔耕不辍地为我国的文学贡献着力量,丁玲的一生共发表了小说、散文、报告文学以及通讯近300万字,然而,最能代表她创作实力和成绩的还是小说这种文体,巧合的是从1927年到1929年间的丁玲早起作品中,大多以小说为主,而更为巧合的是,因受时代的影响,丁玲在这个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大多以女性问题为主。

1927年,年仅23岁的丁玲先后在《小说月报》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梦珂》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这些作品获得了读者的认同以及许多学者的赞扬,茅盾先生就曾在《女作家丁玲》中对《莎菲女士的日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

“莎菲女士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创伤的青年女子在性爱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

在《梦珂》中,丁玲以一个熟知女性心理的身份写出了单身女子在洪流涌动的年代既要求生存又要求尊严的种种努力,然而,经历过毫无温情可言的姑母家的生活,了解了毫无追求的同龄人思想以及目睹了种种虚假的感情之后,尊严也只是对新生活向往的一种假想而已了。

最终,梦珂带着疑问与无奈向现实妥协,也正因为这妥协表达出了梦珂对于现实有了清醒的认识;《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用自暴自弃的外表表达了对生活的坚固信仰的一个人物形象,她从软弱的苇弟、迷惑的凌吉士以及庸俗的毓芳云霖中脱离出来,表明了自己的清白高傲且不流俗。

1929年,丁玲以瞿秋白和王剑虹的感情生活为题材创作的长篇小说《韦护》发表,在否定了无政府主义的同时,表明了对共产主义的肯定,同时也标志着丁玲的思想开始向革命化过渡了。

随后,丁玲的作品《水》、《一九三0年春上海》等也越来越多的被读者所认同,甚至有学者认为《水》有着新小说的萌芽,而茅盾则认为,《水》这部文学作品“无论在丁玲个人,或者文坛全体,这都表示了过去的‘革命与恋爱’的公式已经被清算!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段时期丁玲创作的作品,从《田家冲》到《水》,再从《法网》到《夜会》等,都有刻意回避生活矛盾与现实迷茫的迹象,也因此,这一时期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性格较为单一片面,较于之前少了思想个性与探索精神。

1.2延安时期作品研究

1936年,丁玲在被捕三年后终于成功逃出南京并北上延安。

延安的高山黄土和淳朴的民心都为丁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再加上知识分子向工农大众学习的风潮等,初到延安的丁玲创作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东村事件》、《压碎的心》和《新的信念》等一系列代表的新思想与延安文化的小说。

从40年代开始,丁玲又先后创作了《在医院中》、《我在霞村的时候》、《夜》、《“三八节”有感》和《风雨中忆萧红》等诸多作品,透过这些作品,读者们似乎看到那个写梦珂与莎菲时的丁玲又回来了,她又重新开始以自己最擅长的女性视觉对解放区的所见所闻阐述观点,先后塑造了贞贞、陆萍等这些生动的人物形象。

正是延安放松身心的生活使得丁玲显露除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本质。

在《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丁玲描写了一个女人与战争以及传统道德观念之间的种种矛盾,将以往革命题材中的光辉形象彻底颠覆,向读者以及大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背景。

当然,这里的真实也使丁玲受到了批判,并在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丁玲命途多舛的根源,然而却依然不能否认其作品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以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3五十年代及以后作品研究

50年代的丁玲,虽然先后发表了《粮秣主任》、《欧行散记》和《记游桃花坪》等多部作品,但这些作品却都是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任务而创作的,在作品中完全看不到丁玲作品的风格和影子,可以说,这个时期丁玲的创作时处于停滞状态的。

而她在其杂文集《跨到新的时代来》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其中少数是有感之作;大部分是赶任务,被逼被挤出来的。

”也表明了丁玲自身对这一时期的作品也是不满意、不认可的。

然而,面对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丁玲等青年作家必须成为国家意识形态的拥护者和代言人,于是丁玲开始转变,她开始变成一个有着高思想觉悟的作家,积极接受着党和国家的改变并紧跟其文艺路线发展的脚步,改变了自己的写作风格,于是开始有了《田宝霖》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样与其之前作品风格完全不同的文章。

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获得斯大林文艺奖之后,在国外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先后被译成了德、日、波、捷、匈等多国文字发表出版。

除此之外,国外的许多研究者还撰写了多篇论文对其艺术成就和思想理论等进行了论述。

1.4晚期作品研究

丁玲的晚年主要有两部回忆性的作品分别是《魍魉世界》和《风雪人间》,丁玲在写这两部回忆录的时候,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当她回首审视其漫长的创作道路并抚摸自己伤痕累累的回忆时,没有悲伤和怨言,只有革命的豪情壮志,丁玲曾在复出后多次表态“我现在是满腹文章!

”,但真正问世的作品却并不多,而这两部回忆录则成为了她整个晚期的创作代表,这两部作品是她以一名无产阶级文艺作家的身份向党和人民上交的答卷,表达了她追求革命真理与奋斗不息的豪迈气魄。

2丁玲作品创作个性的研究

多年以来,丁玲一直被人归于“革命作家”的行列,这种观念也没什么不对,毕竟丁玲刚开始创作不久就参加了革命,而其大部分作品也确实是以革命斗争为创作背景的,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丁玲的作品还是存在着许多“叛逆”之处的,也正是因为这些独特的个性,使得丁玲的作品在几十年的中国文学史中被人们孜孜不倦的研究着。

早在革命之前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就极具叛逆性的吐露出青年女性对灵肉以及爱情的渴望而颠覆了整个男权世界,就如重磅炸弹一样在旧社会影响颇深的文学界掀起波澜。

这种惊世骇俗的思想描写就已经充分表现出了其作品创作的个性。

而其随后的创作也体现出了其鲜明的独立性和独创性,她认为应该把地主阶级和地主阶级出身的革命战士区分开来,表现出了其注重以阶级斗争的观念分析农村的社会关系却反对唯成分论的独特做法,在写作过程中,丁玲力求使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进行分析创作。

如《田家冲》这部作品描写的就是一个出身于地主阶级的女共产党员在农村革命中所表现出的斗争思想。

到了创作的后期,丁玲的许多作品开始反映新社会的生活,对于这个时期的作品创作,丁玲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她认为革命事业的建设与推进与人民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她在《在医院中》就提出了反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问题。

而且在同一个时期的作品《袁广发》中的袁广发保卫难民工厂历程中也可以看出其反对官僚主义的创作意图,而这中思想和创作意图在当时是并不多见的。

而最为另类的是,丁玲针对土改还创作除了顾涌和黑妮这两个人物形象:

辛苦劳作的顾涌因为土改干部的过“左”以及民众的偏激被划为了富农;和剥削阶级有着血缘关系的黑妮却不属于剥削阶级。

这两个形象的塑造再次印证着丁玲唯物辩证法的创作理念上,尤其是在丁玲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对于文采在土改中的表现以及所作所为等作了生动而细致的描写,如当他作为土改组的组长进村工作时,还没等调查研究就认定骨干分子张裕民“胆子小,有哥老会作风”这一官僚作风,丁玲在作品中给予了充分的曝光。

除此之外,丁玲的创作个性还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她在对冯雪峰以及瞿秋白的历史评价中既肯定了他们纯正的精神品质,又指出了他们的弱点与不足。

所以,丁玲对于复杂社会以及人性的见解是深刻而精准的,她既能抓住各种矛盾的核心,又能从事物的各个方面发现其本质。

这些闪耀着理性光彩的独特思想成为了丁玲创作的独特个性,此外,丁玲丰厚为理论素养也通过其把生活形象转变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体现了出来。

尤其是建国后丁玲的作品,对于主观能动性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更加重视了起来。

3丁玲作品的语言研究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若想研究丁玲的作品就不得不研究其创作时的语言特点。

其处女作《梦珂》和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一经问世,就显示出了语言的非同凡响之处,动词的推敲显示出作者较好的文学造诣同时,叠词的使用又成为了《梦珂》的一大亮点,另外,《梦珂》中还大量运用了一些从古代汉语中继承并流传下来的词语,而又因为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因此,古词语的“驯化”也是《梦珂》文学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

《莎菲女士的日记》问世与日记体兴起的五四时期,而丁玲在创作这部作品时,不仅在写作文体上独具一格,其在语言使用上也是独树一帜。

如小说在女主人公莎菲于十二月底的一个早晨的抱怨开始“今天又是刮风!

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

”这是整部作品中唯一的一段环境描写,日记体已经不多见,作为小说,少有环境描写更是异类极了。

再如作品第四段中,丁玲选用了“生气”、“气惯了”、“头痛”、“可怕”等情绪性的词汇对主人公生活的境遇进行描述,在写出了其烦恼的同时也微妙地表现出了其苦闷的心理,这种用词方法大胆细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凸显出主人公的感情色彩。

而作品中,唯一的色彩词“白”的运用更加说明了丁玲词语运用的分寸十分得当,以及不拘个性中的严谨一面。

作家的语言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丁玲,她的语言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变化的。

以《讲话》为界,到了延安的丁玲在《讲话》之前的作品语言全部是简洁而又细致的文学语言,而《讲话》之后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大多以多彩绚丽受人称赞。

新中国初期的明丽文风对于复出后的丁玲行云流水又耐人咀嚼的语言风格有着一定的影响。

因此,丁玲作品的语言风格是随着时代、民族以及大众的变化密切联系的,也跟作者本身所处的不同时期、不同境遇等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在《杜晚香》的开头“春天来了”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丁玲对于词语选择和锤炼的注重,如一些色彩词语,将“灰”与“土色”两个较暗的色调搭配上“黄”、“绿”、“红”三个鲜明的色调加以组合就将初春时节的情景表现了出来;在动词的选用上,丁玲更是独具匠心的描写草从缝隙中“钻”了出来,“染”绿了大地,以及树芽“伸”的动作和溪水“吟诵”的声音等等,都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生物自然成长的状况,而且通过这些动词的运用,使得丁玲在塑造艺术形象和意境发挥的时候起到了艺术渲染的作用。

纵观丁玲多部文学作品不难看出,丁玲正式用“文学语言”来命名的文章并不多见,不过,只要仔细阅读就可发现,无论是理论性的表述还是创作实际要求的必须脱节,丁玲作品的语言艺术在她整个文艺思想以及其文学的创作中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效以及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4总结

通过诸多的研究与分析可以看出,丁玲的作品大多喊出了旧时代的苦闷,并且由于她自身具有一定的生活历练,使得她的作品始终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支持,不论是早期的“莎菲”,还是左联时期的“丽嘉”等,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辉。

丁玲以小说走上文坛,《莎菲女士的日记》曾使她誉满全球,《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上都赢得了赞誉,她重返文坛的《杜晚香》时至今日仍然流光溢彩。

可以说,她的文学作品均是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在她参与文学创作的前后60年时间里,在新文学运动时期,她是鲁迅旗帜下颇具影响的左翼作家;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她是解放区文学的开拓者;重返文坛后,她又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为新时期文学的昌盛和发展贡献力量。

不可讳言的,丁玲为我国的文学事业是鞠躬精粹死而后已的,是我国文学历史上当之无愧的文学巨匠。

不言而喻的,在文学历史变迁承前启后的特殊历史阶段,针对丁玲作品的研究与探讨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历史价值。

而新世纪的中国文学,不仅需要呼唤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还应该像丁玲那样,即便历尽了千辛万苦也不改文学创作的初衷,并时刻站在时代的前端,引导我国文学继续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丁玲.我的生平与创作[M].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沈从文.记丁玲[M].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马殿超.论丁玲小说创作的女性观[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02.

[4]王建中.丁玲艺术个性的形成、淡化与扩张[J].延安文艺研究,1989,03.

[5]延文纪.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全国第四次丁玲学术讨论会取得成果[J].延安文艺研究,1989,03.

[6]杨桂欣.观察丁玲[M].北京: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

[7]王增如,李向东。

丁玲年谱长编[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8]丁玲.丁玲自传[M].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9]宋建元.丁玲评传[M].西安: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10]文学武.丁玲研究述评(1929——2003)、丁玲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M].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11]丁玲.丁玲全集[M].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