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94514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docx

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淮南一中蒙城一中颍上一中怀远一中

2015届高三“四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能力测试

命题学校:

淮南一中考试时间:

2015年5月3日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8页至第10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和座位号。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规定位置填写。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重新填写。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32分)

本卷共33小题,每小题4分,共132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中国西周的国君自称“天子”,将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古希腊人则认为其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古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

这表明

A.古代大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B.中国古代的政治没有神权色彩

C.古代社会缺乏开放和包容精神D.古代文明之间缺少交往和认知

13.宋代范仲淹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突出体现了理学思想的

A.重义轻利观B.仁政思想C.社会责任感D.民本主张

14.明成祖时,陈瑛“为都御史数年,所论劾勋戚,大臣十余人,皆阴希帝指”。

这说明明代的监察机关

A.有效制约着宰相权力B.具有非常大的独立性

C.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D.有利于官僚集团稳定

15.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改革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

改革措施

评价

A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推行县制

削弱旧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马丁·路德改革:

因信称义

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

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

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

戊戌变法:

改革科举制,建立新式学堂

开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

16.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在通商口岸开办“洋行”是其重要手段之一。

下列示意图反映了

A.洋行激增遍布城乡各地B.资本输出成为经济侵略主要方式

C.关税主权因此遭到破坏D.中国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一次迁移:

1933年2月起

从北平到上海

第二次迁移:

1937年8月起

从上海、南京等地三路转运内地

第三次迁移:

1947年12月

从四川运到南京,拟运往北平

第四次迁移:

1948年12月起

从南京到台湾

17.下图反映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京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

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一次迁移:

缘于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危急B.前两次迁移:

具有保护民族文化的积极意义

C.第三次迁移: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北平D.第四次迁移:

造成文物大量流失海外的局面

18.“服饰的变迁是以非文本方式记载着社会与生活的变迁,它是时代发展永恒的烙印和缩影。

”下列图片反映了不同时代的流行女装,两者的共同点为

60年代流行绿军装

50年代流行“布拉吉”

A.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追求时尚个性

C.体现中西合璧风格D.政治色彩浓厚

19.有学者认为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其“伟大”是通过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而表现出来。

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①不结盟运动的形成和发展②“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和实践

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④信息技术革命的发生和深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右图是法国1789年大革命的一幅漫画《合力打造新宪法》。

画中三人分别代表教士、贵族和平民。

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各阶层根本利益一致

B.“合力”是为了反对专制王权

C.打造的成果是《1875年宪法》

D.制定的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21.下图反映不同阶段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重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各个时期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

A.国有经济利用外资的时间晚、比重低B.国有经济发展始终依靠多种形式投资

C.国家投资的减少始于改革开放以后D.图示反映我国坚持多元化所有制结构

22.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的辩解》中指出:

“进行历史研究中,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

”他意在强调

A.要多角度地认识历史B.研究要有多元史观

C.以价值判断为出发点D.历史科学的严谨性

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汉书·循吏传》:

文翁,庐江舒人也。

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

……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

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

材料二到1930年,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

据1935年中央农业实验所调查,安徽全省私塾14388所,在农村教育中占73.1%。

调查认为,新式学校未能普及乡村,不独因学校信用未昭,实乃“私塾设置简易,塾社大小随便,学生不拘多少,年龄不限,个别就学不求一律”。

同时,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却不为农民、乡绅认同,他们宁愿把子女送入私塾接受旧式启蒙。

——摘编自徐希军《1910年代安徽教师教育背景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从1969年3月开始,全国战备紧锣密鼓开展起来。

在京的大批党政机关以及学校,被紧急疏散到外地。

当时中国科技大学有意迁往郑州,时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的李德生认为安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得知此情后把中科大争取到了安徽,还腾出合肥师范学院和银行干校的校舍来安置。

——据中国科技大学校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

(1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析当时“私塾仍在乡村普遍存在”的原因。

(6分)

 

(3)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大学从北京迁至合肥的社会背景。

综合三则材料,你认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需要具备哪些主观性条件?

(12分)

 

37.(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中国形象经历了漫长的被轻蔑的时代。

在西方人眼中,当年那个遍地黄金的王国变成了肮脏、贫穷和任意拿捏的东亚病夫。

……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西方才开始正视中国,但也是在迷惑中反复。

对今天的中国崛起似乎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焦虑。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

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

(1)依据材料归纳西方对中国认知态度的变化历程,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产生不同“中国形象”的历史因素。

(14分)

 

(2)运用辩证思维,论述西方对中国的印象与历史真实之间的契合度。

(12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历史)

12-22:

DCCAD;BDCBA;A

36.

(1)特点:

①是汉代地方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学;②注重培养师资力量;③学习内容兼有儒法思想;④面向基层招生,鼓励子弟入学,给予保障。

(任答3点,6分)

影响:

①带动求学之风(改变了社会风气);②提高了蜀地文化素养;③推动汉代地方官学发展。

(6分)

(2)原因:

①民初国势孱弱,财政拮据,难以满足推广新式教育的需要;②新式教育影响不够,接受度不高;③私塾适应小农社会的需要;④乡村守旧势力较为强大;⑤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任答3点,6分)

(3)原因:

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②“文革”期间对国际形势估计过于严重;③时任安徽领导人的大力争取。

(6分)

条件:

①国家政策扶持;②教育落后地区政府的重视;③民风民俗的转变,形成尊师重教氛围;④教育发达地区的帮助。

(任答3点,6分)

37.

(1)从仰慕到蔑视到不得不正视(敏感焦虑)。

(2分)

古代:

古代中国创造了发达的农耕文明(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瓷器、丝织品等通过两条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儒家文明影响广泛);古代实行朝贡外交,明清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对中国了解仅限于感知认识。

(4分)

近代:

近代中国政治统治腐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经济落后);但民族凝聚力强、反侵略意志坚定;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建立世界霸权;也反映出西方中心论的态度。

(4分)

当代: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但社会制度、国家利益和价值观有差异,沟通还不够深入;有的国家为遏制中国而故意渲染中国威胁论,不愿接受自己被超越的现实。

(4分)

(2)(12分)答案示例:

对古代中国,只是感性的了解。

认可古代中国经济文化发达,领先于世界;未体现当时封建专制、王朝更迭、民不聊生的现实。

对近代中国,只看到中国落后的一面,为其侵略服务;无视中华民族不懈抗争、探索近代化的进步一面。

对当代中国,承认中国的崛起,但又担忧自己中心地位丧失。

忽视中国和平崛起的世界性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