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093039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4.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docx

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手册

城市社区

防灾减灾手册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编

第一部分社区防灾减灾常识

一.我国面临的灾害形势

灾害是指对生命财产安全和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的总称。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各类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城市社区和居民可能遇到的灾害有: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暴雨、洪涝、雷电、台风、风暴潮、雪灾、冰雹、大风、沙尘暴、高温热浪、雾霾;火灾、食物中毒、煤电气事故、交通事故;传染病、环境污染事故及踩踏事故等。

二.防灾减灾

1.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

目前,国家倡导防灾减灾工作要统筹考虑各类自然灾害和减灾工作各个方面,充分利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减灾资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对城市社区和居民而言,防灾减灾是指针对社区可能发生的各种灾害,了解其发生原因和影响、后果,事先做好预防和准备,掌握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的技能,灾害发生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灾害的损失和影响。

2.防灾减灾的措施

按照防灾减灾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灾减灾工作:

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

加强社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是提升我国综合减灾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社区的防灾减灾措施主要包括:

健全社区灾害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宣传普及工作,完善社区减灾基础设施等。

社区居民应当主动了解社区和身边的主要灾害类型及其产生原因、产生时的预兆和自救方法,主动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和演练,掌握避灾自救互救的知识和技能,知晓防灾减灾相关的法律政策,掌握向外界求助的方法与途径,同时要做好家庭防灾计划,备有必要的防灾减灾设施和物资。

3.应急管理

各类灾害发生时是可以应对的,应对得当,能有效减轻灾害损失。

根据我国国情和长期实践,我国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以及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管理体制包括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机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以及日常办事机构。

社区应当设立或者明确应急管理的领导小组,有日常工作机构、值班室,并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

城市社区可以依托社区民警、物业、医护人员、民兵等,组织应急处置队伍和志愿者队伍。

应急管理机制是指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全过程中各种制度化、程序化的应急管理方法与措施。

应急管理法制是指国家针对灾害及其引起的紧急情况,制定的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等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自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应急预案即预先制订的紧急行动方案,是指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综合当地历史经验、实践积累和资源状况,针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事先制订的以提高行动效率的计划或方案。

我国的预案体系分为国家总体预案、专项预案、部门预案、地方预案和企事业单位预案五个层次。

城市社区、企业和学校都应该制订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预案修订和演练。

三.城市社区防灾减灾政策要求

1.国家关于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要求

(1)《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要求,建立灾害事故的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提出,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公共事件,制订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3)《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加强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任务:

完善城乡社区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减灾活动和预案演练。

不断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全面开展居民减灾安居工程建设。

强化减灾避难功能,在多灾易灾的城乡社区建设避难场所。

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

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

全面提高城乡社区综合防御灾害的能力。

2.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要求

按照《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国家倡导并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包含以下具体要求:

(1)组织与管理机制完善。

成立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机制。

(2)开展灾害风险评估。

采取科学方法,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开展社区各种灾害风险的评估工作。

(3)制订综合灾害应急救助预案。

针对社区灾害风险特点,编制、完善社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定期开展演练。

(4)经常开展减灾宣传教育与培训活动。

社区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5)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较为齐全。

社区能够不断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

(6)居民减灾意识与避灾自救技能提升。

通过宣传教育,社区居民具有较强的防灾减灾意识,掌握一定的避灾自救知识和技能。

(7)广泛开展社区减灾动员与减灾参与活动。

社区内单位或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能积极参与到社区综合减灾的各类活动中来。

(8)管理考核制度健全。

社区应建立综合减灾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建立社区综合减灾工作长效机制。

(9)档案管理规范。

建立规范、齐全的社区综合减灾档案,方便查阅。

(10)社区综合减灾特色鲜明。

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鼓励推广各种综合减灾经验或做法,大力鼓励社区特色建设与创新。

第二部分主要灾害的防范和避险

一.地震的防范

1.地震小常识

(1)震级、烈度、前兆

地震是指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强烈地震,如1976年的河北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

表示地震大小有两种方法,一是震级,二是烈度。

地震的震级表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的大小,震级越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就越多。

不同震级地震的能量差别很大,2级地震的能量约为1级地震的倍,3级地震的能量约为1级地震的1000倍。

所以,尽管小地震实际发生数目比大地震多得多,但总能量中的大部分仍是由大地震释放的。

地震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中国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采用12级的地震烈度表。

以下是不同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面破坏情况。

地震烈度

地面破坏情况

小于III度

人无感受,只有仪器能记录到。

III度

夜深人静时人有感受。

IV~V度

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

VI度

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VI~VII度

房屋破坏,地面裂缝。

VIII~X度

房倒屋塌,地面破坏严重。

XI~XII度

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发生前会产生一些前兆现象,如地下水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

大地震来临时,还会出现地声和地光。

(2)危害

地震会造成房屋等建筑物的破坏,导致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生态与环境破坏等。

地震还会引起海啸、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毒气泄漏等次生灾害。

(3)识别地震谣言

在我国,只有政府有权发布地震预报,其他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对外发布地震预报。

因此任何其他形式的“地震预报”都不可靠。

●凡带有迷信色彩的地震传言都一定是骗人的。

●凡是将发震地点“预报”得十分具体的社会上的信息,肯定都是谣言。

对待地震谣言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并及时报告。

(4)避震小知识

●要合理放置家具、物品,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牢固的家具下面要腾空,以备震时藏身。

●家具物品摆放要“重在下,轻在上”,墙上的悬挂物要固定,防止掉下来伤人。

●阳台护墙要清理干净,不要摆放花盆、杂物等,以免地震时掉落伤人。

●要定期清理杂物,保持门口、楼道畅通。

●熟悉社区及周边的避难场所与逃生路线。

2.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

(1)室内逃生

1高楼

●选择承重墙较多、开间较小的厨房、卫生间等暂时躲避。

●选择在支撑力大且自身稳固性好的物体旁躲避,如铁柜、立柜、暖气、大器械旁边,但不要钻进去。

●注意避开墙体的薄弱部位,如门窗附近等。

●不要乘坐或躲到电梯里。

不要跟随人群向楼下拥挤逃生。

不要盲目跳楼逃生。

2平房

●能跑就跑,跑不了就躲。

●如果正处于门边,可立刻跑到院子或周边公园等的空地上。

●如果来不及跑,就赶快躲在结实的桌子底下、床旁或蹲在紧挨墙根的坚固的家具旁。

●尽量利用身边物品保护头部,比如棉被、枕头等。

(2)公共交通工具逃生

1公共汽车

●司机应该将车驶离立交桥等危险地带,并逐渐刹车减速。

●乘客要抓住扶手、柱子、椅子等,保护头部。

2地铁

●如果坐在座椅上,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

●如果站着,要抓住扶手、柱子等。

●造成停电时,不要慌乱,要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有秩序地撤离,不要因为拥挤而造成踩踏。

3火车

●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坐席等。

●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

●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3)室外避震

●远离烟囱、水塔、高大树木等,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

●躲开变压器、高压线、电线杆、路灯、广告牌等高处的危险物。

●远离老房子、危房、围墙、堆得很高的建筑材料等容易倒塌的危险物。

●远离狭窄的街道,选择开阔的地方,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

震后不要轻易返回室内。

3.震后自救与施救

(1)震后自救

●如果被埋压,一定要坚信会有人前来救援。

如果两个或多个人一起被埋压,一定要相互鼓励。

●在能行动的前提下,应逐步清除压物,尽量挣脱出来。

要尽力保证一定的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不要盲目呼叫,尽量节省力气,用敲击的方法呼救。

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尽量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2)震后施救

1寻找被埋压的人

●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按照当地居住习惯寻找。

●喊话或敲击器物,俯身趴在废墟上面仔细听寻是否有回应。

2救人注意事项

●可以用锹、镐、撬杠等工具,结合手扒的方法挖掘被埋压者。

●挖掘中,要先找到被埋压者的头部,清理口腔、呼吸道异物,并依次按胸、腹、腰、腿的顺序将被埋压者挖出来,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如被埋压者伤势严重,施救者不得强拉硬拖,应设法使被埋压者全身暴露出来,查明伤情,采取包扎固定或其他急救措施。

●对暂时无力救出的被埋压者,要使废墟下面的空间保持通风,递送流质食物和饮用水,等时机成熟时再进行营救。

●对挖掘出来的伤员进行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镇痛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往医院。

二.滑坡、泥石流、崩塌的防范

1.滑坡、泥石流、崩塌小常识

(1)发生的季节、地点

滑坡、泥石流、崩塌有明显的集中性,一般发生在持续暴雨时期。

在我国西南地区,滑坡、泥石流、崩塌多发于6~9月。

在西北地区多发于7、8月。

(2)征兆

1滑坡主要征兆

●斜坡前缘发生垮塌,并且垮塌的边界不断向坡上发展。

●斜坡前部发生丘状隆起,顶部出现张开的扇形或呈放射状裂缝分布。

●斜坡局部沉陷。

●斜坡上建筑物变形、开裂、倾斜。

●井水、泉水水位突然发生明显变化。

2泥石流主要征兆

●暴雨或连续下雨时要警惕。

●溪流突然断流或洪水突然增大。

●沟谷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或有轻微的振动感。

●沟侧发生崩塌滑坡等致使沟谷堵塞严重。

3崩塌主要征兆

●陡坡掉块、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陡崖出现新的破裂痕迹。

●嗅到异常气味、听到摩擦错碎声。

2.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应对方法

(1)外出行车

●如果在野外行车时遇到滑坡、泥石流、崩塌,最好绕道或返回。

●如果必须通过,应当注意路上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如掉落的石头、树枝等。

要随时查看清楚前方道路是否存在塌方、沟壑等,以免发生危险。

(2)外出宿营

如果在野外宿营时遇到滑坡、泥石流、崩塌,不要惊慌,采取以下应急方法。

1滑坡

●不要顺坡跑,而应向两侧逃离。

●当遇到高速滑坡无法逃离时,不能慌乱。

如滑坡呈整体滑动,可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

2泥石流

●向泥石流前进方向的两侧山坡跑,切不可顺着泥石流沟向上游或向下游跑,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

●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

●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

3崩塌

●选择正确的撤离路线,不要进入危险区。

●可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

●应注意保护好头部,不要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三.暴雨、洪涝的防范

1.暴雨、洪涝小常识

我国气象上规定,24小时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洪涝是一个地区内因集中暴雨或长时间降雨,汇入河道的水超过河流的排水能力而漫过两岸或者冲垮堤坝导致泛滥的灾害。

城市暴雨洪涝是重要的气象灾害。

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某些问题,暴雨导致的洪涝能冲毁道路、输电线路等设施,中断城市的运输、供水供电等。

汛期如果遇到暴雨、连阴雨,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导致交通瘫痪,影响城市正常运转和市民正常生活,造成大量物资被浸泡受损,企业停产等。

2.暴雨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最新预报。

●暴雨来临前,低洼地区房屋门口应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及时清理室外排水管道设施,保持排水畅通。

3.暴雨、洪涝来临时的危险地区

●危房里及危房周围。

●危墙及高墙旁。

●洪水淹没的下水道。

●电线杆及高压线塔周围。

●地下商场、地下通道等地势低洼处。

4.暴雨驾车出行注意事项

●远离路灯、高压线、围墙、广告牌等危险处,绕开涵洞、桥下等地势低洼处。

●要保持视线清晰,减速缓行,打开前照灯、防雾灯和汽车轮廓灯,提醒其他车辆注意。

●在涉水过程中应当使用一挡或二挡的低速挡,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匀加速,驶出积水区后还要加大油门低速慢行一段时间,通过汽车排气将水排出。

●转动方向盘应缓和。

路上的雨水与路面浮土混合成的泥浆使路面非常湿滑,方向盘转向太急容易造成翻车事故。

5.洪涝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媒体等发布的暴雨、洪涝信息。

●危旧房屋或地势低洼处的居民,应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

●备足食品、饮用水,准备药品和通讯设备等。

●搜集木盆、门板、大件泡沫塑料、轮胎等适合漂浮的材料,以备急需。

●如果需要撤离,撤离前关闭煤气阀、电源总开关和门窗。

6.洪涝发生时的自救逃生方法

●向高处转移,切记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

●被困时,利用通讯设施联系救援,使用哨子、色彩鲜艳的衣服、眼镜片、镜子等发出求救信号。

●除非水冲垮建筑物或水面漫过屋顶,否则不要冒险涉水逃离。

●如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四.雷电的防范

1.雷电小常识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

雷电会导致人员伤亡,中断供配电系统、通讯设备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引起森林火灾,击毁建筑物,造成仓储、炼油厂、油田等燃烧甚至爆炸,危害人民财产和人身安全。

雷电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最低,红色最高。

黄色预警

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橙色预警

2小时内发生雷电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红色预警

2小时内发生雷电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2.室内避雷方法

●关好门窗,尽量远离门窗、阳台和外墙壁。

●不要靠近、更不要触摸任何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等。

●不要使用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包括电视机、计算机、电话、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

拔掉所有的电源插头。

●雷雨天气不要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3.野外避雷方法

●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汽车内。

●远离树木、电线杆、烟囱等尖耸、孤立的物体。

●不要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建筑物。

●找地势低的地方蹲下,双脚并拢,手放在膝上,身向前屈。

●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要把金属工具如羽毛球拍等物品扛在肩上。

不要打手机。

●打雷时不要开摩托车、骑自行车赶路。

●一旦发生雷击事件,同行者要及时报警求救,同时抢救伤者。

五.台风、风暴潮的防范

1.台风、风暴潮小常识

台风常常会带来大风和暴雨,造成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生态与环境破坏。

台风还可能引发风暴潮等其他灾害。

风暴潮是指由强烈的大气扰动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

台风时形成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此外,风暴潮还会导致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我国的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广东、福建、台湾等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在春、夏、秋季发生。

台风预警信号根据逼近时间和强度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蓝色最低,红色最高。

蓝色预警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影响,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阵风8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

24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影响,平均风力达8级以上,或者阵风10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

12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影响,平均风力达10级以上,或者阵风12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

6小时内可能或者已经受影响,平均风力达12级以上,或者阵风达14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2.台风、风暴潮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常用药品等。

●检查门窗是否坚固,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

关好门窗,取下悬挂的物品。

●将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加固室外易被吹动的物品。

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不要外出。

外出时不要打伞。

不要在高墙、广告牌及居民楼下行走。

●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场所。

●船只要及时回港、固锚,船上人员上岸避风。

●遇到危险时拨打当地政府的救援电话求救。

3.台风、风暴潮来临前的转移安置

在台风、风暴潮来临前,切勿随意外出,确保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

危房内的人员要及时转移,特别是小孩、老人等行动缓慢者应服从政府安排尽早撤离,积极配合转移安置。

六.寒潮、暴雪的防范

1.寒潮、暴雪小常识

寒潮、暴雪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供暖、供电、通讯系统,也会对城市植被造成危害,严重时还会造成树木受损、房屋倒塌等。

雪灾天气时,容易发生冻伤,由于能见度很差,还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寒潮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最低,红色最高。

蓝色预警

48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8℃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5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0℃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4℃,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2℃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

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者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暴雪预警信号分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蓝色最低,红色最高。

蓝色预警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4毫米以上,或已达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黄色预警

12小时内降雪量将达6毫米以上,或已达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影响。

橙色预警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0毫米以上,或已达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红色预警

6小时内降雪量将达15毫米以上,或已达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续,可能或者已经对交通或者农牧业有较大影响。

2.寒潮、暴雪来临前的准备措施

●注意添衣保暖,特别注意对头部、脸部的保护。

●老弱病人,特别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对气温变化敏感的人群尽量不要外出。

●特别关注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

●采取防风、防寒、防冻措施,特别是要做好户外自来水管的防冻工作。

3.出行注意事项

●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远离行驶的机动车,以防车轮打滑,造成人员伤亡。

●路面结冰时要慢行,如果摔倒,尽量用手部、双肘撑地,以减轻后背、后脑勺撞向地面的冲击力。

●出门时换上比较防滑的鞋子。

少提重物,双手不要放在衣兜里,尽量来回摆动,使身体保持平衡。

●在河边或湖边时,不随意踩结冰的湖面。

●做好汽车防寒准备,更换防冻液、玻璃水等。

及时收听路况信息,减速缓行,注意行人和其他车辆,保证交通安全。

七.冰雹的防范

1.冰雹小常识

冰雹是降落到地面的冰球或冰块,是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冰雹出现的范围一般较小,时间也较短,但来势猛、强度大,往往给局部地区的农牧业、工矿企业、电信、交通运输等造成较大损失。

冰雹在中纬度地区最常见,往往能持续15分钟左右,一般出现于春、夏、秋天的中午到傍晚这段时间,冬天很少。

冰雹气象预警分二级,分别以橙色、红色表示。

橙色预警

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红色预警

2小时内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的可能性极大,可能造成重雹灾。

2.出行注意事项

●出行时遇到冰雹,要及时躲避到建筑物或坚固的遮挡物下。

●无遮挡物时,应躲到背风处,双臂交叉护住头部和脸部,曲体下蹲,手背部向上,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部位。

●要注意地面积雹,以防滑倒。

●有淤血、肿胀的受伤人员,可用散落的冰雹进行冰敷止血,严重者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如果驾车行驶途中突遇冰雹,应降低车速,尽快寻找合适的地方停车躲避,切不可加速逃避。

地面积雹会降低车辆制动性能和行车稳定性,造成交通事故。

八.沙尘暴的防范

1.沙尘暴小常识

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严重风沙。

沙尘暴预警信号分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黄色最低,红色最高。

黄色预警

12小时内可能出现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1000米),或者已经出现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

6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

6小时内可能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米),或者已经出现特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2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