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091227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docx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北京教育学院教管系——张红

再加引子:

观看过张红老师的视频授课,心中惊喜交集,多看过几遍,更加感觉想多读张老师的话语,心想能否拥有她的讲话实录,很想记录下来,这样又要劳苦几日,于是上网查寻,终于找到孟天福老师(初中物理湖南娄底初中物理班)辛苦四天时间把视频翻成汉字的电子文本,又惊又喜。

惊喜之余也将这种喜悦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成长幸福人生。

引子:

看了张红老师的视频讲课,觉得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再看了一遍,更觉精辟,许多观点很新,当了这么久的老师,许多事情至今迷糊,听了张老师一堂课,顿觉醍醐灌顶,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又觉视频不如文字易于记忆和保存,遂用4天时间把视频逐句翻成汉字,希望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同仁,一起共勉,则不胜荣幸!

我不知道我们的老师在平常的教学中怎么开始自己的第一课,按照我的理解,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知识,第一种是“有什么”,这叫事实性的知识,比如说我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些什么样的内容?

但是,我常常觉得比“有什么”更重要的是“是什么”和“为什么”,这些能让我们明白学科的价值性的知识,所以呢我们也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就是我把它称之为序言,也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我们通常称之为师德教育,它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不断的强调?

在我的日常教学实践中呀,经常遇到老师问这个疑问,比如说,在我刚刚开始师德教育的时候,有老师就跟我说,在教室门外拦住了我,说:

“张老师,咱们这节课上什么?

”,我说:

“上师德”,他们就说:

“咱能不能不上了?

”,我说:

“为什么呀?

”,他们就说:

“这个还用上吗,这个上得还不够吗?

我们在学校里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领导一开大会还讲,讲得比阶级斗争还要频繁,那为什么还要上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实际上呀,它牵涉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究竟怎么理解师德教育?

或者师德教育是什么?

在我们日常的感觉里,师德教育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而我们对道德本身的理解是什么,是居高临下的灌输,用一些近乎完美的,或达不到的标准来要求或督促老师们。

我觉得这是对道德教育的一个很大的误解。

在某种程度上,道德是什么,是一个人类不断提高修养的过程,而用在师德教育上,我觉得是一个老师不断增强职业自觉性的探索。

不知道老师们是为什么当上的老师?

无外乎下面几种情况,第一个呢叫无悔的选择,喜欢;第二个呢,叫无奈的选择,没办法;第三个叫无知的或者说叫随意的或者说叫偶然的,成为了这个行业中的一员。

但是,我一直给老师们讲,为什么做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老师后能否找到做老师的感觉,而我觉得呢,师德教育也就是老师不断的找到当老师的感觉。

这个感觉到位了,我们的行为才会到位,才可能用更好的心态来面对我们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大概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吧,中国教师报约我写一篇稿子,他说:

“希望张老师你呀写一篇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文章。

”我当时觉得很奇怪,我说:

“职业倦怠不是一个新话题,是个老话题了,而且,很多专家都写了许多相关的文章,那为什么还要我再写一篇?

”教师报的编辑高老师跟我说:

“我觉得呀你跟老师特别熟,你写的呀肯定是老师的真实职业状态,以及呀最深切的内心感受。

”在如何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呀我踌躇了很久,我在想呀,在我落笔的时候我能不能比较深刻的而且比较生动的写出老师们的困惑?

在我仔细梳理了我的思路之后,我当时还借用了韩寒的一个文学名词叫三重门,在我的感受里面,我觉得呀老师的职业倦怠呀从外往里其实也是三重门,所谓门呢,过得去叫门,过不去可能就叫坎,门坎,门坎,对我们老师也很重要。

那么第一重门是什么?

就是直接的最直观的感受,现在呢我觉得当老师特别累,为什么累呢,老师表述为一活多,第二呢活难干,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多,孩子呢越来越难管理,这些事情使老师们的付出在生理或心理上使老师经常处于疲惫状态。

那么往里走,我们又见到了一重门,这重门是老师们的感觉,心理感觉,老师现在都有点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害怕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己所不能处理的。

用我的话来说,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呢,叫老问题解决不好,新问题解决不了。

老师们经常跟我说呀,所谓老问题,比如说,迟个到,不写作业,这些常规的纪律问题,好像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直接的最有效的方法。

而新问题解决不了呢,是随着我们的社会不断发展我们会发现很多孩子的问题带有一些专业的心理背景。

比如今年夏天,有个老师跟我说:

“张老师,你知道吗,今年我的班里有两个孩子,这两个孩子都有些心理问题,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而且有趣的是,这两个孩子的心理问题还刚好相反,第一个孩子叫社交恐惧症,人多了他就哭,就紧张;第二个叫广场恐惧症,人少了他害怕。

”这个老师当时跟我说:

“张老师,你看,多有意思,我班里两个孩子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问题,当我把他们带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自己快成为心理专家了!

”老师们有点害怕。

再往里走,最深层的是什么,我觉得呀是老师们心里的困惑,这个困惑包括一些基本的问题。

比如,究竟什么叫教育?

我们应该怎样教育?

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比如很多老师都在强化训练,大剂量的练习作为提高成绩的手段。

但是,在老师们的内心深处,其实老师们也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这样做真的对吗?

可是我不这样做,我又能做什么呢?

我觉得行为是心灵的密码,我们任何能透过行为看到的都是老师的困惑,这种困或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职业?

老师是种什么样的人?

我如何才能找到当老师的感觉?

所以呢,我觉得师德教育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它是一个老师不断增强职业自觉性的探索,而且是不断成长的反思。

成长每天都在发生,但是反思却不是每天都在发生。

曾经有个笑话,可能不太好听,说是美国有一个士兵去找他的长官,说:

“我都大大小小的战役参加过三十次了,为什么我到现在呀还是个中士?

为什么我没有往上提升?

”军官就指着他旁边的一头驴子说:

“你看它,它说它大大小小的战役参加过50次了。

”它现在依然还是一头驴子,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

这个比喻打得可能不是很恰当,其实我想说的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等于什么,等于经验加反思,经验每天都在发生,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繁杂的、是平庸的、是重复的,只有我们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成长。

那么职业道德教育它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

我的理解是帮助老师找到职业幸福。

幸福是个伦理学上的词儿,在哲学上幸福等于很快乐加有意义。

教育这个职业天然就具有有意义这个特征,也就是我们做的是一个正向价值的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是什么制约我们不幸福?

简单的说就是不够快乐,快乐是一种感官体验,那么,老师们的快乐来自于什么,这种快乐实际上是我们后面要说的是老师的一种精神酬劳,如果我们挣不来这份精神酬劳,精神酬劳就是我们说的成功感、成就感,我们说得更浅显点,在课堂上,孩子们喜欢你,你被家长认可和拥护,你看着你的教育成果一天一天的不断的在增加,这就是快乐的来源,所以,其实绝大多数的老师都是不怕累的,但是特别怕的是劳累而没有收获,所以师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让我们明白老师是什么,我们如何当老师,只有我们感觉到位了,我们的行为才能更到位。

这两年我们都知道,我们颁布了新的经过修订过的新的师德规范,而这个新的师德规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呢,我不知道老师们认真研读过没有,从数量上来说,它还减少了,过去的师德规范是八条,而现在呢变成了六条,这六条和八条的关系我还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叫做《继承与创新》。

我想这是两个关键词,所谓继承指的是什么,从过去到现在,教师职业的根本性质没有变,一脉相承下来的比如我们的奉献精神和我们的榜样精神,这是继承下来的。

所谓创新指的是时代不断的在变化和发展,因而师德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它也在增添一些新的时代元素,因为道德是时代最敏感的感受器,当时代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道德修养的内容也适当的做了微调。

其中呀,在我们新的师德规范里面有两点提请大家注意,第一个是什么?

是对奉献的诠释,我们过去的师德规范里更加强调的是无私奉献,我们新的师德规范里呢将无私换成了乐于奉献,大家不要小看这一字之差,其实呀是道德更加接近和合乎人性的体现,比如在无私奉献的时候,老师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我记得最早做师德教育的时候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题目就是《我们今天提倡什么样的师德?

》应该是一个年轻老师写的,这个老师说呀他参加了地区组织的师德教育报告团,听完报告后心里五味杂陈,非常复杂。

那么,他就想到了几个问题,成为一个好老师,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他说从这五位师德标兵、师德模范在他们讲他们的故事的时候,老是感到很难过,为什么呢?

他自己总结了,成为一个好老师,大概需要下面几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呢,第一个条件是身体已经不好了,他说所有成为标兵的老师大概都得了病或者准备得很严重的病,因为积劳成疾,因为有了病也不去看,所以要想成为好老师,先得把身体累垮了。

第二个呢,他说好像这些好老师都六亲不认。

在他们的故事里都有这样的一个环节或这样的一个情结,就是当他们的亲人和他们的学生都有事的时候,那怕亲人是很大的事儿学生是很小的事儿,但是老师总是舍弃亲人而选择学生。

比如他的父母生病了甚至去世了,他的儿女生病了正在发烧,老师总是说,我要跟学生在一起,然后毅然决然的把亲人舍弃。

所以,是不是说好老师的第二个标准是好老师是六亲不认的。

第三个是说好老师是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因为在他们的叙述里面每天都是早出晚归的,但是从来没有体现出来他们有家庭的天伦之乐。

这个老师很难过,他说呀,如果成为好老师要跨越这三个门坎的话,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我不愿意成为这样的老师。

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在2002年,这篇文章给我很深的感触,从那个时候起,我也在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提倡什么样的师德?

所以后来教育部在召开师德规范研讨会的时候,我不能叫大声疾呼,我是反复呼吁,说我们的师德规范要合乎人性,因为他要培养的是幸福教师。

今年北京市的中小学开学第一节上的课都是幸福课,我不知道老师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幸福这个词,但是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没有幸福的老师,不可能有幸福的学生。

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幸福,先要让我们的老师有幸福的能力,所以在心理学和科学上来讲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

第二,我们对无私奉献的过度宣传使它越来越脱离人性,成为神,而这是老师们永远无法企及的。

所以,也许是在我的反复呼吁下,或者我也不敢这么说,后来新的师德规范把奉献的定语改为了乐于。

而乐于奉献对于老师们来说就容易理解多了,因为教师的职业道德本身就是奉献,我曾经给老师们举过例子,你在课间十分钟时,按理说是休息时间,但是有孩子来找你问问题,我们都是欣然同意,从来没见过哪个老师对孩子说:

“你怎么回事事?

你不知道这会儿我休息吗?

你为什么不等我上课的时候再来?

”而老师们目送着孩子们问完问题回到座位上的时候,老师们都是很开心的,他会想,多好学的孩子呀,多上进的孩子呀,所以教育者的职业本质是什么,奉献着并快乐着。

第二个创新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把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

过去我们都知道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想给学生一杯水,你要有一桶水。

在过去那个不变的时代里,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差别是什么,是量的差别,也就是你少我多,但是在今天,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社会里,我们必然要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这桶水有多久没有换过了?

中国人有两句很有意思的俗话,就是“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多”,说的是什么呢?

年龄和经验是优势,在农业社会里,它确实是个优势。

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变化的时代,这样的一个社会里。

所以我以跟老师们分析过这个,我说大家知道吗?

在今天,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在数量上它依然是对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了吗,就是你过的桥,咱们过的桥现在基本上都没有了,或者拆迁了,而孩子们走的路,我们也一样没有走过。

所以,在今天当老师,意味着我们和孩子是共同成长和共同学习的,意味着终身学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要求,因为对我们来说呀,终点在前方,但我们始终在路上,这是新的师德规范和旧的师德规范截不同的。

那么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变化,都根植于什么,根植于教育的变化,今天我们当老师呀,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什么,教育变了,家长变了,学生也变了,我们接触到的事情也变了。

我给老师们说一个很有趣的笑话,过去我曾经给老师们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什么例子呢,就是一个老师发现孩子们上课不好好听讲,传统老师是这样的,他先后会经过这样几个阶段,最传统的和最早的老师,大概是这样的,跟孩子说:

“你不学,你出去,别浪费时间。

”最早的的学生是胆小的,老师让出去,于是就出去了。

这是三十年前。

然后就变了,变成了什么呢,老师跟学生说:

“你不学,你出去。

”学生不出去,为什么,学生说了:

“我要在课堂上听课,这是我的权利,我不能出去。

”于是老师就很气愤,老师说:

“你给我出去!

”孩子不吭声,老师说:

“你到底出去不出去?

”学生依然不吭声,后来老师气极了,就说:

“行,你厉害,你不出去是吧?

你不出去,我出去,行了吧?

”于是老师就开始出去干什么呢,开始找领导,比如说德育处呀,或者相关的班主任呀等等,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节课可能讲不了知识了,只能处理这个学生的纪律问题了,那么,你不出去我出去这句本来是生气的话,老师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出去,但是学生没有出去。

最近我听到了这个故事的最新版本,这个版本是什么呢,老师跟学生说:

“你不出去是吧?

行,你不出去,我出去,行了吧?

”没有想到的是,过去孩子也就不吭声了,但是在今年夏天我听到的版本是这样的,孩子想了想,很平静的对老师说:

“可以。

”老师气疯了,老师说:

“凭什么?

你有什么资格要我出去?

”孩子说:

“不是我要你出去,是你自己非要出去。

”我们也可以当作一个笑话,但是这是一个让人警醒的笑话。

教育在变化,究竟这些变化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在2006年的时候,我曾经跟一个台湾老师聊过天,他当时跟我讲了这样一个事情,我印象很深刻,他说呀,在三十年前,台湾的老师都可以打学生。

那个时候,台湾的老师打完学生,操起电话就跟家长说;“你来一趟!

”家长忙不迭的就来了,来了之后就先给老师道歉,说:

“对不起,孩子不听话,给您添添麻烦了。

”完了,把孩子领回家再打一顿,那么理由是:

“送你去就是让你去听话的,你居然敢气老师,难道不该打吗?

”三十年后,不能说台湾没有老师打学生了,但是,没有老师敢打完了学生还操起电话对家长说你来一趟的,闻讯赶来的家长没有一个先陪礼道歉的,他要问:

“凭什么?

为什么?

打孩子干什么?

”不排除有些激动的家长想把老师打一顿,理由是:

你教不好倒也罢了,我们认倒霉,你居然还这么横,还打我们孩子,难道不该打吗?

三十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教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一直觉得,台湾老师的感言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们能看到教育发生了变化,它的最根本的关键词在哪?

我曾经跟老师们说过,现在的教育跟过去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我们当学生的时代,教育是权力教育,我们当老师的年代教育是能力教育。

怎么解释这个问题呢?

比如说,什么叫权力教育,社会赋予了教师权力,在我们小的时候,当学生的时候,要求学生多过要求老师,权力是通过什么体现的?

——要求,我要求你,我比你有权力,你要求我,你比我有权力。

老师们开个玩笑说,我们都是被领导要求的,所以领导比我们有权力。

三十年前要求学生,所以家长说送你去学校就是让你去听话的,三十年后,改成了要求老师,你教不好倒也罢了,我们认倒霉,他直接诉求的是什么,是能力,当社会赋予老师的权力的时候,家长支持这个权力,他带来的是什么,是孩子恐惧这个权力,他害怕。

但是现在,时代发生了变化,老师都有一种感受,无论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法律法规都在不断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在要求老师平等对待学生,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每一个人的权力都是在越来越受到限制的,老师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权力变得比原来少了,而如果权力撤了之后,它就会留下一大片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地带如果不用相应的能力来填补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老师们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法教了,因为用权力解决是强制,用能力解决是引导,这也是今天的教育和过去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同。

我也曾经跟老师们说过,九十年代中期之后,大家会不断的发现一个问题,有一个词提得越来越热,叫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

什么叫专业,专业就是发展出你不同于其他人的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也就是现在老师们觉得学习和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当我们明白了这些之后,我们就开始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从哪些角度来理解教师、教育是什么。

教育首先是一种职业。

在我看来,所有的职业都包含三个最基本的涵义:

第一个是什么,薪酬待遇,这是职业教育最核心的,所以我曾经因我的观念跟其他人可能不太一样,我跟老师们说,我们不是为了学生而工作,所有职业最本质的含义是为了自己而工作。

职业是什么,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手段。

在很多年以前,倪萍还在中央台做节目的时候,曾经做过一期聊天,请了中国的一个号称职业球迷,我想呀,男老师可能更清楚,倪萍问了他一个问题,说:

“你说你自己是职业球迷,那么,现在我要问你的是,你从球迷这个职业里每个月挣多少钱?

”罗西不吭声,说:

“我不挣钱,还赔钱。

”倪萍说:

“你凭什么说你职业是做这个的?

实际上罗西说的是职业的第二个含义,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但是,薪酬待遇是职业的最基础的含义。

那么,我一直认为,老师们要求待遇永远不是过错,因为这是合乎人性的,但是待遇究竟包括什么,恐怕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能够明白的。

根据薪酬理论,一个人的待遇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叫做物质酬劳,所谓物质酬劳,指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每个月挣到的钱,过年过节的过节费。

包括实物,发的米、面、油。

物质酬劳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知道老师们注意过没有,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教师们拿到的物质酬劳都不算特别高,除了极少数几个,为什么呢,待会会说。

第二部分叫做精神酬劳。

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什么呢,干活舒心吗?

氛围好吗?

这个团队有没有一个良好的风气?

第二个是个人有价值和成就感吗,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你从你的教育教学中感受过成功的快乐吗?

被孩子喜欢,被家长认可吗?

如果说物质酬劳呀是学校给的,那么精神酬劳有一半是学校给的,有一半就是靠自己挣的。

那么第三种酬劳呀就是发展酬劳。

什么叫发展酬劳呢?

我曾经跟老师们说过,学校关心你的专业成长吗?

学校提供培训吗?

学校给你搭平台吗?

让你不断的成长,让你在技术上不断更新吗?

这个非常重要,培训是种福利,所以这些年来,国家在重视老师的待遇上除了提高老师的物质酬劳之外,大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老师们培训成长和发展的机会比原来多得多了。

那么第二个职业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专业技术水平。

刚才我们说了,在全世界的大多数国家,老师们挣到的物质酬劳都不算这个社会最高的,它是等于或略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里面有一个公开的秘密,或者说行业大家都认同的规则,这个规则是什么,就是在专业技术领域里薪酬待遇与什么密切相关呢?

跟这个行业里的专业技术水平密切相关,我们用最通俗的话表达就是别人能干的活你也能干,你注定挣不了很多钱,只有别人干不了的活你能干你才能挣得比别人多。

专业就是无可代替,专业就是比别人强。

最近我在理发时跟美发师聊天的时候,还谈到了这个问题,这个理发师是技术总监,所以找她的人总是特别多,我家离她特别近,所以有时候我就直接到门口堵她。

有一天早晨特别早,她们九点半上班,我九点二十到的,到门口的时候,她就来了,我说你第一个顾客约的是几点?

她说大概是九点四十五,我说那就好,给我把头发剪剪不需要这么多时间。

然后呢,我去找她的时候,我们就一边剪头发,一边聊天。

其他的小姑娘就在一起放歌呀,迭毛巾呀,准备欢迎客人呀等等这些。

她跟我剪头发的时候突然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或者也是给我说的,她说你说呀,写歌词的人怎么能写得这么好?

我当时呀凝神一听,正在播放的是费玉清唱的千里之外。

我当时就觉得很有意思,我说你觉得哪儿好?

她说全是我想说但是说不出的话,我就笑了,我说本来就是这样呀,她说为什么,我说文艺工作者,就是那样一群人,他们替所有人表达对生活的感受。

她一愣,她说这个说法呀,我第一次听说。

我说,我也是刚想起来,其实你们干的这一行也这样,所有的人都爱美,就像所有的人对生活都有感受,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表达这种感受,文艺工作者就是替我们表达感受的,而你们就是专业的一群人替所有人表达对美的追求。

当时我就想,教育是什么,就是特定的一群人,替所有的人表达什么,表达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望以及引领。

因而,专业的这个含义,专业技术水平很重要。

职业的第三个含义是什么,行有行规,所有的行业都有行业的伦理要求,而这个行业伦理要求透析的是行业的本质精神。

比如,在师德教育里,曾经不断的有人说呀,敬业是本质,不对,为什么呢?

因为,所有行业都要敬业。

也有人说呀,爱生,爱学生,我们把它表达为爱,它也不是。

教育行业里最重要的精神是什么,是榜样精神,这个榜样精神就是指的老师的一个基本定位,我们通常这样说,小学生仰望着老师,你就是我的榜样。

中学生审视着老师,你究竟能不能成为榜样?

为什么教育行业特别强调榜样精神,我跟老师们这样表达过,教育行业是所有行业里唯一把自身作为劳动手段的,也就是你教给孩子的除了教材,还有你个人的为人处事、举止修养,所有的老师都在育人,只不过育人的能力有高低。

不知道老师们有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这种职业,行有行规,而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我们这个行业里最基本的伦理规矩。

那么,我们理解教师的第二个角度是什么,教师是一种身份。

我们怎么来理解这种身份呢?

就是不同的身份,你的行为肯定是不同的。

比如我们会说呀,孩子,当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这种身份,回到家里,我不知道大家为人父母你观察一下你会发现,我们的孩子推开门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饿了,但是呢,如果你作为家长,你回到家,你的第一句话,一般问的是,如果孩子在家,问的是你饿吗?

而不是,我们很少听见那个父母回到家里的时候,推开门对孩子说我饿了,为什么呢?

因为角色不一样,你所承担的任务就不一样,而当我们是一个老师的时候,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说,每一个当老师的人都肩负着三个任务,这些任务分别是什么?

传道、授业和解惑。

我们先说说传道,首先,假设我要问大家一句话的话,就是谁希望我们传道?

是孩子们吗?

好像不是,因为很少,或者我几乎没有见到过,孩子追着老师说:

“老师,你为什么还不讲大道理呢?

你为什么还不讲道理呢?

”是家长吗?

家长要求好象也不是很迫切,那么究竟是谁要求或在意我们传道呢?

是社会,因为教育是国家买断的公益事业,在这个公益事业里面,社会要求教师承担起教化未来社会公民的责任,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

把人培养成我们社会未来的公民。

那么我们社会未来的公民需要从哪几个角度来在意呢?

第一个,他能传承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所以老师们应该理解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这句话不是空话,是真实的要求。

第二,他要能够继承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

这两年大家都在说一个国学热,比如在我们小学的经诵读,然后呢有国学文化、有国学课、有学论语等等之类的。

马上要中秋节了,大家都知道国庆是公共假期,但是几年前,我们国家呀把中秋、端午和清明这些民族传统节日纳入到公共假期里,今年九月份,教育部又要求我们所有的中小学校开书法课,我不知道大家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想的时候,是否悟出了什么?

实际上我们面临着一个民族文化传统如何传承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他如何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认同中国的文化,进而能够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而文化是需要有具体的载体的,比如说语言、文字、节日、礼仪这些东西都是民族文化传统,所以国家做这些事情是有着更高意义上的含意的。

第三个就是要培养我们的孩子具有公民的意识和责任。

我们是一个传统浓郁的国家,因为在我们这个国家“家国天下”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歌里还这样唱道,说“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我们且不说从感情上说这是可以接受的,但事实上这里面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