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090806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docx

l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

 

本科毕业论文(或设计)

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

 

邓子宏

200930460203

 

指导教师

杨秀丽

学院名称

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

自动化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5月28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1年5月20日

摘要

在我国建筑业大力兴建环境下,建筑智能化市场迅速成长起来,楼宇自控系统的市场也随之越来越大。

但当前的楼宇自控市场也有喜有忧,喜的是这个市场很大,国内外楼宇自控厂家纷纷争抢这块大蛋糕;而忧的是目前这个市场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乏统一的管理。

在我国建筑业大力兴建的环境下,建筑智能化市场迅速成长起来,而给人们带来舒适工作及生活环境的楼宇自控系统的市场随之越来越大。

通过楼宇自控系统(这里指通常所说的小BA系统或狭义BA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技术,以丰富灵活的控制、管理软件和节能程序,使建筑物机电或建筑群内的设备有条不紊、综合协调、科学地运行,从而达到有效地保证建筑物内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实现节能、节省维护管理工作量和运行费用的目的。

建筑智能化的市场前景非常乐观。

加上近两年,业主对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楼宇自控厂家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各楼宇自控厂家竞相使出法宝,以抓住有利商机。

关键词:

现状发展品牌比较结论

目录

1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概述1

2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背景4

3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现状…….4

3.1规范标准在完善…….4

3.2名族品牌产品的介入…….4

3.3应用的逐渐普及5

4国内企业在楼宇自控市场发展的三大难题…….5

4.1难题一:

楼宇自控人才稀缺……..5

4.2难题二:

楼宇自控营销过程复杂、模式单一……..5

4.3难题三:

楼宇自控华而不实,症结所在?

…….6

5楼宇自动行业的三大特征…….6

6三足鼎立后者居上7

7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未来之路……8

7.1楼宇对讲携手智能家居形成完美融合……8

7.2代表处厂商观点激荡9

7.3功能集成带来的智能生活革命….10

7.4四大软肋亟待解决….11

8楼宇自动化行业的品牌比较11

9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6

毕业论文(或设计)成绩评定表

1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概况

   会议室、办公室长时间无人使用空调照开;下班后灯、电脑、空调整夜都在运转;管道工人如果没来,坏了的水管只能让它哗哗淌水……这些现象可能在每座办公楼里都上演过,有没有一种办法不必让我们亲自动手,而这些问题都得以解决呢?

有,这就是楼宇自控系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也带来了能源的高消耗等一系列问题,楼宇自动控制系统应运而生。

楼宇自控系统是将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变配电、照明、电梯、空调、供热、给排水、消防、保安等众多分散设备的运行、安全状况、能源使用状况及节能管理实行集中监控、管理和分散控制的建筑物管理与控制系统,称为BAS(BUILDINGAUTOMATIONSYSTEM)。

一旦出现上述问题,系统会自动收集情况并通知总控中心,使之得以及时处理。

1996年,我国第一个楼宇自控系统的检查验收标准在上海完成,这是国内最早的楼宇自控系统的检验标准。

2004年,国家正式出台了关于智能建筑方面的检查验收标准。

上世纪90年代初,智能建筑建设开始在国内被逐渐认识并接受,近年来,国际上楼宇自控系统的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我们不仅要注重单体建筑的效果,更需要从区域来考虑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保护环境的总体效果。

政府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与公共建筑,制定并推行更严格的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简称“四节”)标准,以促进城镇建设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政府近年来在绿色建筑领域所做的这些工作,反映了政府、工程界和房产业的建设行为正从生态意识走向生态尽责,这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折点。

   在建筑设备、资源利用、管理信息、生态等领域,有大量需要解决的智能控制与信息管理的课题。

如果不能有效地实现各类设备系统的智能控制,不能完备地进行建筑物建设、运行与更新过程的信息管理,绿色建筑的主要目标是不可能达到。

“绿色建筑”是一个整体概念,贯穿于建筑物的规划、设计、建筑、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覆盖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

它将环保技术、节能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即用最新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去解决生态节能与居住舒适度问题。

而绿色建筑智能系统由信息采集、控制、有效管理、决策执行等四个阶段组成。

智能系统与绿色建筑共生同存,智能系统的功能、性能及运行成本是绿色建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绿色建筑要实现的大部分目标及实现方案都离不开智能系统,但是建设业中的智能系统与传统工业系统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有很大差别,因而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

相关协议政策标准的出台,利于楼宇自控行业良性发展从楼宇自控系统基本控制内容上来讲,目前楼宇自控市场上流行Lonwork和BACnet协议及其他种通讯协议都能非常好地满足楼宇控制的需要。

工业控制要求快速性、准确性、稳定性,楼宇自控相比较工业控制来说,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但精确性和快速性的要求就不如工业控制那样严格。

因此现在所用的技术手段都是可以做到非常好的水平。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Lonwork和BACnet这两种协议在不断地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Lonwork的协议规范在最近十年做了很多修订,BACnet也打了很多补丁。

在我国,由于国家大力提倡建筑节能,也出台了一些节能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规定建筑物节能要求达到65%。

这是按八十年代修建的未采取任何节能措施的建筑为标准,在采取大量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来实现建筑节能65%,如果我们把65%的节能量当成100%来说,其中20%上是在建筑设计上的理念更新来减少建筑物耗能的,比如建筑物的朝向,怎么样最少接受太阳的辐射、最大利用自然采光,还有自然通风等;有大概40%左右是靠墙体等材料,例如,外墙保温材料和内墙材料,还有门窗、遮阳和屋顶来减少能耗的;另外15%是靠可再生能源,如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15%是由节能型设备贡献,在建筑物中使用智能化手段,节能效果只占了10%左右。

尽管对建筑的优化控制、信息采集、集成管理,智能化在建筑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但由智能化直接实现的节能份额是非常有限的,智能化手段可以使建筑物的节能措施完成得更好,在已经建成的既有建筑里能源的消耗相当大的,在节能方面主要从改善设备运行,减少无谓损耗,智能化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出台的节能标准,各个地方也有很多的实施细则。

现在国家对建筑节能是越来越重视,建设部每年召开一次的建筑绿色节能展会,就是从建筑节能和建设环保为核心来考虑的。

对既有建筑的改造,可以有很多工作可以做,现在并不缺乏技术手段,缺乏的是商业运行的机制和体制,例如,合同能源管理是个非常好的项目,但真正能落实实施的却不多,就是缺乏运行机制和法律保障。

节能现在已被提高到与GDP相同的高度,已经成为一项对政府的基本考核指标。

建筑智能控制的节能在整个节能方面是所占的比重不大,但对整个节能大局来说,是有很大的贡献的。

国家要在运行机制、法律保障、奖励政策方面出台相关政策,让建筑节能有更大的空间发展。

2009年楼宇自控行业看点后奥运期间的楼宇自控的发展:

市场需求将进一步集中2008年,高科技的奥运场馆为运动员与现场观众提供了舒适的比赛及观赛环境,这里面智能建筑的子系统功不可没,楼宇自控系统打造智能化场馆,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后奥运时期,国内外楼控厂商将会借奥运场馆建设所获得的大量宝贵经验,强化自身发展,继续拓展品牌影响力。

楼宇自控是酒店、商场、大型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越高端的公共建筑,其内部的能源消耗越多,公共建筑对楼控产品的依赖性越强。

目前智能化系统已成为衡量建筑物“含金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资金投入已经占到整个建筑预算的15%,而且这个数字还将不断上升。

 

   发展区域靠近经济政治中心微细心的业界人士会发现,央视新大楼、高耸入云的金茂大厦……凡是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现代化智能建筑,都集中扎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

这些地区凭借独特的地域优势,以及在全国政治、金融、对外贸易领域中无可替代的影响力,吸引了不少世界级企业。

城市经济的整体水平提升,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种需求下,大量的智能化建筑应运而生,带动了楼控市场的繁荣。

有资料显示,三地智能建筑的建筑面积占到全国总面积的半壁江山,而且随着世博会、亚运会相继落户上海、广州,与之配套的各种高档、世界级现代化建筑将突飞猛进,数量、质量都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全国大部分二、三线城市辐射范围有限,城市的经济发展步伐比较平稳,速度远远不及一线城市。

很多业主在建筑初期,能够为智能化系统支付相应的建设费用,可是到了后期的运行阶段,很多物业管理人士不了解产品的运行原理,无法对其进行维护、管理。

由于缺乏专业的维保人士,很多大楼的楼控系统处于瘫痪状态,无法实现应有的效果;另外,很多人士将智能化的管理系统作为建筑物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预算充裕的前提下,可为其预留足够的费用,一旦情况有变,这套系统很有可能被业主抛弃。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存在商机”。

2009年,一批大型的公共建筑已经相继落户一线城市,这里依旧是楼控市场关注的焦点。

2我国楼宇自动化行业的背景

自1984年以来,在许多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群楼”,新建的建筑中有80%以上为智能化建筑。

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

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

其他国家如法国、瑞典、英国、泰国等国家也不断兴建智能建筑。

3中国楼宇自动化行业的现状

3.1规范标准在完善

如已出台的《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建筑及住宅小区智能化工程检测验收规范》(DB11/146-2002)等均有关于楼宇自控方面的设计,施工验收要求。

2009年由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组织的楼宇自控标准已正式启动,其中将包含产品(含配套产品)技术规范,设计施工验收规范等。

标准出台后将使楼宇自控产品生产,设计施工验收均有据可依,可极大程度上规范楼宇自控市场。

3.2民族品牌产品的介入

由于进口品牌存在系统造价高,服务成本高等不可避免的情况,使得如上海格瑞特等一批民族品牌企业推出了更经济实用的中小规模公共建筑、住宅建筑的楼宇自控系统。

民族品牌产品不仅大量汲取了国外楼控系统的突出特点与先进技术的营养,更将国内建筑及管理等方面的特点融于一身,用更低的造价,高效的服务来征服市场。

3.3应用的逐渐普及

由于用户对楼宇自控系统的认识加深,加上国产品牌使系统造价大幅下降,楼宇自控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这主要体现在应用范围和应用区域二个方面。

目前,上海地区有20%-30%的住宅建筑已应用了楼宇自控系统,主要用于给排水系统,送排风系统及电梯系统的监测和控制;青岛市大于一定规模的办公和公共建筑100%建设楼宇自控系统;《2009-2012年中国楼宇自控系统市场现状分析与前景预测》中所述2008年中国楼宇自控市场达到317亿是2004年的2倍。

另据格瑞特公司经营数据显示:

公司上海,江浙以外省份的楼宇自控定单数比率已从2006年前的3%提高到2008年的30%。

4国内企业在楼宇自控市场发展的三大难题

我国楼宇自控市场行业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

早期的楼宇自控产品集中在江森、霍尼韦尔、西门子等进口品牌上。

但是,随着楼宇自控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楼宇品牌也在崛起,但是仍存不足,到底是什么制约了国内品牌在楼宇自控市场的发展呢?

4.1难题一:

楼宇自控专业人才稀缺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楼宇自动化管理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强调机电设备、计算机、自动控制、网络与通信知识并重,涉及设计、安装、调试、使用、维修等楼宇自动化的各个环节。

因此对人才的水平要求也比较高。

此外,我国公立、民办院校设立楼宇自控学科的院校屈指可数,对口的智能化专业更是无从谈起,智能建筑应用技术无弱电岗位设置,一些单位有60%以上的企业无物业等楼宇自控,新型人才奇缺、传统工种弱电人员无法掌握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操作重点。

4.2难题二:

楼宇自控营销过程复杂、模式单一

楼宇自控的一整套营销流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它不是模块化的产品,基本都是根据客户的需要而定制而出的,每一单都不尽相同,因此从与客户沟通,到给出解决方案、再到安装、维护,每个环节都不是一个能够快速解决的过程,因此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而且,楼宇自控的营销模式十分单一,因为是需要为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切身服务,因此一些网络的或新型的销售模式对楼宇自控行业来讲是不合适的,这也是楼宇自控行业发展缓慢的因素之一。

4.3难题三:

楼宇自控华而不实,症结所在?

曾听闻楼宇自控用户抱怨,不少建筑内虽然上了楼宇自控系统,但并为切实带来真正的便捷与节能效果,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哪呢?

是企业的楼控产品不好么?

其实并不一定是这样的,企业为我们道出了其中的症结:

“楼控系统首先是建筑开发商要上的,但其真正的受用者是建筑物内的用户和物业管理者,很多开发商因为没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是为了缩减开支,使得楼宇自控系统并不能够适合此幢建筑物的情况,或是并没有实现楼宇自控该有的功能,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购买者和使用者是两拨人,因此这其中会出现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企业很委屈,物业管理者很委屈,用户也很委屈,这就成了楼控系统华而不实的问题所在,是开发商、楼控企业和用户们三方的交流才能让楼宇自控系统真正实现它的价值。

5楼宇自控行业三大特征:

(1)垄断局面改观:

三大品牌垄断局面已逐步瓦解,不仅有更多的二,三线进口品牌的产品进入中国,同时国产品牌产品以其价格优势,服务优势占据了半壁江山。

(2)项目成功率提高:

随着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完善,楼宇自控的实施成功率逐步提高。

(3)应用更广泛:

不仅公共建筑普遍应用楼宇自控,住宅建筑也广泛应用了楼宇自控;不仅沿海发达城市广泛应用楼宇自控,中西部城市也在加速扩大应用格局。

6.三足鼎立后者居上

   虽然楼宇自控行业内“三巨头”霍尼韦尔、江森自控、西门子楼宇科技仍然占据领先的地位,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他们之后的厂商与前者的距离也正在缩短,尤其是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的品牌影响力,二者在逐渐接近。

据统计数据显示,三家跨国企业的市场占有额已经超过半数,在行业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国产品牌仅仅占到30%。

预计2009年,三家企业在这种优势地位下,行业地位依旧无法撼动。

二、三线企业要想缩小与前者的差距,在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是得继续打牢基础,修炼自己。

市场份额分布情况

    现在,我国的楼宇自控系统主要应用于各大型写字楼、宾馆、酒店等。

随着大厦功能的多样化及精致化要求的提出,大厦中的各种机电设备也日趋复杂,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同时机电设备又是大厦的主要能耗单位,节能性成为大厦运转成本的主要指标,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楼宇自控系统已成为大厦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任务是对建筑物内的能源使用、环境、交通及安全设施进行监测、控制等,以提供一个既安全可靠,又节约能源,而且舒适宜人的工作或居住环境。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智能小区的数量也在急剧的上升,作为其中智能化系统的关键,楼宇自控系统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更多智能建筑的出现,将有更加先进的技术补充到这一领域中,使这一技术更加成熟、完善。

我们相信将来的楼控市场将会是更大更广。

7.我国楼宇自动行业的发展——集成化与智能化

7.1、楼宇对讲携手智能家居形成完美融合

在市场需求与刺激下,智能家居在人们的期待中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期间很多安防企业,尤其是楼宇对讲企业纷纷涉足智能家居领域,并有了实质性的动作,在深圳安博会上便可窥其一斑,各大楼宇对讲纷纷建立属于自己企业的“智能家居体验馆”,大大超越上届北京安博会的规模。

对此,安居宝销售总工程师史智表示:

“智能家居市场具有很大的一个市场空间,很大的潜力在里面,各个企业,各个运营商也好,系统集成商也好,在这里都想涉足智能家居,分享这个大蛋糕,诱惑力非常大。

楼宇对讲与智能家居,这两者看起来似乎是孤立的单元,但是两者又有融合与交叉。

它们在未来都存在一个双向走向,可视对讲往高档次数字化发展,智能家居则倾向于简单实用。

那么楼宇对讲企业进军智能家居企业存在哪些先天性的优势呢?

  从市场方面来讲,楼宇对讲企业进入智能家居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如厦门狄耐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缪国栋所言:

“楼宇对讲进入智能家居的先天优势,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去描述,即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区别。

楼宇市场做的批发市场,整个的技术优势和市场容量比较大,而专业智能家居产业是一家一户的,是零售市场。

国内楼宇对讲厂家进入智能家居以后,发展势头胜过原有的厂商。

”从另一方面讲,在市场推广面,可视对讲厂商多年积累的工程商渠道、数量庞大的自建渠道以及在对讲“甲购”市场积累的房产商资源,无疑将成为助推智能家居市场发力的重要砝码。

  从技术面来看,可视对讲数字化后,很好地解决了模拟系统很难解决的两个联网主要问题:

长距离的音视频传输问题和联网多通道问题,并且能够以数字可视终端作为节点,实现与家居报警、家居照明系统、家电控制系统的整合。

  7.2、代表厂商观点激荡

  对于这一趋势,福建省冠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霍震先生谈了他的看法。

他认为,数字化技术的导入,使楼宇对讲完全颠覆了可视对讲的概念,许多厂商在数字化对讲的平台上将数字可视对讲系统扩展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组成一个由家庭安防、远程控制、家庭自动化、娱乐化、社区服务等系统组成的家庭综合管理平台。

数字化对讲产品更注重产品的外观和制造工艺,在选材和设计上都更加的精美,以适合家居搭配,操作界面和使用都更具人性化和个性化,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继电脑等数码产品后进入人们家庭生活的又一高科技产品。

  深圳市波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沈辙认为,未来的市场,可视对讲产品将会更多地增加一些智能家居的功能,从而使得可视对讲发生质的改变,两者会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

尼科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陈鹏也表示,在网络化趋势之下,可视对讲与智能家居系统厂家将会有更多的合作,两者会更加深入地结合起来。

未来的对讲系统将更多地以纯数字化的形式出现,小区对讲或智能家居系统终端可以将来访客户、家防报警、社区服务等信息经过TCP/IP传输渠道传送到物业管理中心,实现与物业共享,类似于提供了一个移动的终端,这样也可以有利于物业中心对业主家里的情况实现信息交换,便于安全防范。

  对于楼宇对讲与智能家居系统的联合,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张达勇也认为,虽然可视对讲系统与智能家居系统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但是随着用户的需要,智能家居系统将会与可视对讲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大系统。

对讲与报警子系统可以与管理中心进行联网,以保证家居的安全,而家居控制各子系统则实现人性化、智能化控制,如温湿度控制、背景音乐、新风控制、灯光照明控制等,各子系统均是一个独立的小系统,它们一般均由控制器、执行器、负载三个部分组成,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以保证为用户营造出一个高效、便捷、安全、环保、舒适的居住空间。

  7.3、功能集成带来的智能生活革命

  

(1)实现全面智能家居控制

  一旦楼宇对讲和智能家居实现完美融合,用户将在整个系统上获得家居控制系统的全部功能和体验,如灯光控制,情景模式,智能监控和智能报警等等,只要在墙上终端或移动终端上轻轻一点,甚至完全不用触摸,只需声控,就能轻易把控家居生活的一切。

  

(2)集成多种社区功能

  融合智能家居系统后,楼宇对讲除了基本的对讲开锁功能外,还会集成短信、公告、留影/留言、电子相册、安防报警、门禁、智能家居、社区购物,信息家园等功能和增值服务。

总之,楼宇对讲会朝着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未来你在家中受伤无法下楼就医,利用楼宇对讲,只需按一个键,社区里的社工就会来到您家帮助您下楼。

如果您家里做菜的盐没了,而又不方便出去买,只需通过楼宇对讲就可告知小区杂货店,杂货店就可以送货上门。

  当然,除了这些,譬如家政服务、租房卖房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家庭快餐服务、各类电器上门维护保养服务、下水道疏通服务等业务都能通过楼宇对讲的这一个按键直接与小区专卖店连接,让您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3)发展联动控制形成立体防范体系

  安防报警系统是现代安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家里的瓦斯报警器、门磁开关、烟雾探测器可联动到楼宇对讲中。

当家中无人的时候,如果报警器响起,可立即激活楼宇对讲,通过可视系统让安保值班人员看见你家中的情景,进行及时的抢险。

为保护屋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了重大的保护作用。

  7.4、四大软肋亟待解决

  尽管楼宇对讲的前景一片美好,但要让未来的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平坦,以下四大问题亟待解决:

  

(1)标准亟待统一

  目前的楼宇对讲市场上的产品,由于音视频编解码算法、布线标准、通讯协议、接口不统一而导致的兼容/标准化问题一直困扰着采购者,这部分仍待有关部门主导来推动相关标准制定。

  

(2)进一步提高抗干扰能力

  抗干扰能力是目前楼宇对讲行业普遍感到头痛的问题。

在产品质量方面,抗干扰能力是急待完善的,尤其是在部分雷暴多发区。

而在实地施工中,线材选择不当、布线不规范等也会导致各种干扰问题。

因此需要引起产品供应商和施工方的普遍重视。

  (3)降低成本

  目前,规模较大的厂家在销售、工程安装、服务方面的成本居高不下,随着产品标准化进程,工程安装、服务社会化,产品成本需要逐步降低。

  (4)操作更加简单

  对讲产品,或者说智能家居产品,是面向大众的产品,使用的人性化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这里的人性化设计主要指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包括室内机、门口机等,采购者希望产品尽能操作傻瓜化,让小孩和老人都易懂操作,比如:

操作过程中的语言提示、家庭留言等;屏幕图形界面更丰富,而不只是文字提示等。

8楼宇品牌比较

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到目前为止已经历了四代产品:

第一代:

CCMS中央监控系统(20世纪70年代产品)

BAS从仪表系统发展成计算机系统,采用计算机键盘和CRT构成中央站,打印机代替了记录仪表,散设于建筑物各处的信息采集站DGP(连接着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通过总线与中央站连接在一起组成中央监控型自动化系统。

DGP分站的功能只是上传现场设备信息,下达中央站的控制命令。

一台中央计算机操纵着整个系统的工作。

中央站采集各分站信息,作出决策,完成全部设备的控制,中央站根据采集的信息和能量计测数据完成节能控制和调节。

第二代:

DCS集散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产品)

随着微处理机技术的发展和成本降低,DGP分站安装了CPU,发展成直接数字控制器DDC。

配有微处理机芯片的DDC分站,可以独立完成所有控制工作,具有完善的控制、显示功能,进行节能管理,可以连接打印机、安装人机接口等。

BAS由4级组成,分别是现场、分站、中央站、管理系统。

集散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只有中央站和分站两类接点,中央站完成监视,分站完成控制,分站完全自治,与中央站无关,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第三代:

开放式集散系统(20世纪90年代产品)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DDC分站连接传感器、执行器的输人输出模块,应用ON现场总线,从分内部走向设备现场,形成分布式输入输出现场网络层,从而使系统的配置更加灵活,由于onWorks技术的开放性,也使分站具有了一定程度的开放规模。

BAS控制网络就形成了3层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