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
《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单元
二.表内除法
(一)
总课时
12
主备人:
李敏飞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一)
课型
新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结果同样多。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准备20根小棒。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3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教学例题1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4.观察主题图
(1)二
(1)班的同学明天要去参观科技园。
他们准备什么?
他们怎样把食物进行分配?
(2)同桌互相说一说:
他们的食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三、新课讲授,学习平均分
5、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四、尝试练习
(1)分一分:
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应是多少盒?
(学生动手分一分)
(2)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5份,每份应是多少盒?
”
(3)把题目改成“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10份,每份应是多少盒?
让学生体会“平均分”。
五、堂上训练,理解平均分
7、完成书本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第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8、完成书本练习二第2题。
六、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七、全节课总结
八、作业:
完成书本练习二第3题。
本课时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单元
二.表内除法
(一)
总课时
12
主备人:
李敏飞
课题
平均分的认识
(二)
课型
新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
瞧!
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索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4、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5、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6、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7、小结: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8.尝试练习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
三、知识运用
1、练习三第4题
(1)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2、练习三第5题。
师:
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
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五、全节课总结
六、拓展延伸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七、作业:
练习册第5页三、四题
本课时板书设计:
平均分的认识
(二)
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
就需要6条船
单元
二.表内除法
(一)
总课时
12
主备人:
李敏飞
课题
练习二
课型
练习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知识回顾
1.请学生说说平均分的概念。
2.把6个圆形平均分成3份,怎样分?
二、练习巩固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3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读题。
让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4题。
让学生小组合作平均分,在填写,写得数。
订正。
3,引导学生小结:
我们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三、综合应用
1,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读题,小组合作摆积木。
学生填写,说说填写的理由。
2,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8题。
学生读懂情境图,再填空。
4,拓展练习,完成书本“练习二”的第9题。
学生画图,同桌合作,说出自己的想法。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本课时板书设计:
练习课
平均分要注意:
每份分得同样多
全
课
教
学
反
思
单元
二.表内除法
(一)
总课时
12
主备人:
邓艳妮
课题
除法初步认识
课型
新授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课件等。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谈话,出示情景图。
问:
从图中你知道什么?
2、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问:
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板书课题
4、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三、新课讲授
问: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5、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①要分的竹笋是几个?
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②平均分成几份?
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③每份是几?
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6、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7、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六、堂上练习
8、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三第1题):
“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七、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本课时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读作:
除号
12÷4=3,读作:
12除以4等于3
单元
二.表内除法
(一)
总课时
12
主备人:
邓艳妮
课题
认识除法各部分名称
课型
新授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读一读,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6÷2=316÷4=4
二、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2、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
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方法
思考:
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1)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2)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
①明确要求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③交流汇报。
六、堂上练习
1、练习三第4题。
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三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本课时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单元
二.表内除法
(一)
总课时
12
主备人:
邓艳妮
课题
练习三
课型
练习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
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能否举出例子来?
2、学生举例。
3、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知识运用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6题。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2)、指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6、引导学生完成第16页练习三第8,9题。
(1)、请学生仔细观察图,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算式。
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综合应用
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10题。
(1)、说出题目的要求。
(2)、学生交流汇报算式的意义。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的第11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算式的意义。
(2)、全班交流汇报。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本课时板书设计:
练习三
全
课
教
学
反
思
单元
表内除法
(二)
总课时
12
主备人:
李敏飞
课题
用2-6乘法口诀求商
(一)
课型
新授第7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引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三,新课讲授
1、看图,思考问题:
小猴摘了几个桃子?
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2、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学生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同桌合作,交流方法。
3、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
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4、学生交流想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12÷3的商是几?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1)出示例1的第
(2)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交流想商的过程。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9、引导学生完成第19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10、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2、3题。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本课时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4
想:
3×()=12
单元
表内除法
(二)
总课时
12
主备人:
李敏飞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
课型
新授第8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情景图或课件等。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引入
1、学生动手摆小圆,把12个小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并说出除法算式。
2、出示主题图: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在指名汇报。
二、板书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
三、新课讲授
3、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每个蒸笼装4个包子,有6个蒸笼,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包子妈?
怎样列式?
用那句乘法口诀解决?
(2)、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把这个算式转变成除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题目。
(3)、你会列式吗?
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
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
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书本第19页做一做2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5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七、学生谈收获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八、全节课总结
本课时板书设计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6=24(个)
24
÷4=6(个)
24÷6=4(个)
单元
表内除法
(二)
总课时
12
主备人:
李敏飞
课题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课
课型
练习第9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表内乘除法知识。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检查能力
教学难点
加强乘除认知结构的系统化,培养学生综合、沟通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复习
1、口算
1×4=46×6=36
4÷4=()36÷6=()
4÷1=()
为什么第二组只有1道乘法算式和1道除法算式?
二、知识运用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6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观察图,与同桌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思考解决方法。
(2)、试一试,算一算,你能得到几个玩具?
学生计算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题。
学生独立计算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8题。
(1)、出示题卡,请学生列乘法、除法算式,并说明计算方法。
(2)、同桌合作学习,请一个当老师,一个列式,然后交换。
三、巩固提高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9题。
(1)、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2)、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7、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8、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1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9、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
(2)、怎样列式呢?
同桌交流想法。
(3)、汇报,教师板书列式。
五、全课总结
本课时板书设计
练习四
12÷3=4(米)
教
学
反
思
单元
表内除法
(二)
总课时
12
主备人:
邓艳妮
课题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
课型
新授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掌握两步文字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列综合算式解答。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分析文字叙述得题意。
教学难点
能依据题意用混合运算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准备
课件等。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引入
1、把下面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45-40=55×8=40
35-28=77×2=14
87-24=634×6=24
讨论后,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
二、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1,教学例4
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2)、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边讲解,边用图形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学生尝试解答例题4
指名汇报:
90-36=54(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
54÷9=6(个)
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
(4)、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90-36)÷9
=54÷9
=6(个)
让学生读两遍。
四、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我们做完题目后,要学会检查。
五、针对例题对应练习
完成教材P54的“做一做“
六、知识应用,加深理解
1,完成教材P55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1,完成教材P55的第2题。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
七、学生谈收获,全节课总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本课时板书设计
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式题
54÷9=6(个)
90-36=54(个)
(90-36)÷9
=54÷9
=6(个)
教
学
反
思
单元
表内除法
(二)
总课时
12
主备人:
邓艳妮
课题
练习十二
课型
练习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的进行讨论与质疑。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小括号解答一般二步应用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或课件等。
集体备课
个人二次备课(手写)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了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把你的收获再组里交流一下。
2、教师巡视,指名汇报。
3、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索学习
4、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想想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还有其他想法吗?
学生思考、回答并独立完成。
5、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4题。
(1)、出示情境图,看图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解答。
6、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出示计算题,说说每一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再计算。
三、拓展应用
8、完成练习十二第6题。
让学